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心界嵴的形态学特征及其意义
1
作者 赵文峰 王庆志 郭志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为研究心的基础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提供胎心界嵴的形态和组织学资料。方法:取52例非正常分娩正常胎心,分别进行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电镜观测。结果(:1)胎心界嵴,可分为4类:①全程隆起者占22.2%;②上、中段... 目的:为研究心的基础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提供胎心界嵴的形态和组织学资料。方法:取52例非正常分娩正常胎心,分别进行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电镜观测。结果(:1)胎心界嵴,可分为4类:①全程隆起者占22.2%;②上、中段隆起,下段平坦者占37.8%;③上段隆起,中、下段平坦者占20%;④全程平坦者占20%。(2)界嵴的肌纤维分深、浅两层。深、浅层之间有纤维联系。(3)电镜下界嵴的细胞分3类:心肌细胞、P样细胞和T细胞。(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界嵴上、中、下段均有Cx43阳性表达。Cx43表达大多数在细胞的侧-侧连接上,端-端连接表达较少见。结论:胎心界嵴的形态具有多样性。界嵴内存在P样细胞,可能是心房异位起搏的形态学基础。界嵴细胞间的侧-侧连接多于端-端连接,增加了心肌细胞间的横向传导,可能是心电折返的形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样细胞 CX43 界嵴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