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合以问题为基础与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应花 贾云杰 王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9-370,共2页
神经解剖学是研究神经系统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与临床及科研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十分复杂,是系统解剖学最难掌握的部分[1]。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神经科学专业合格人才,如何在医学教学中融入创新因素,通过教... 神经解剖学是研究神经系统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与临床及科研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十分复杂,是系统解剖学最难掌握的部分[1]。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神经科学专业合格人才,如何在医学教学中融入创新因素,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诱导学生自我学习,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值得研究的教学改革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 教学法 应用 形态结构 神经系统 神经科学 系统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教师"教学模式在解剖学实验课中的实践与探讨
2
作者 闫建国 周亚莉 +4 位作者 付升旗 方方 王松涛 崔卫刚 刘恒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M0004-M0004,共1页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经典的形态学科,在医学课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剖学实验课是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解剖学实验课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阻...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经典的形态学科,在医学课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剖学实验课是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解剖学实验课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教研室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五年制医学本科班的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采用“小教师”教学模式,着重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现将我们的教学模式及效果分析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实验课 教学模式 教师 医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能力 医学课程 人体解剖学 解剖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脑膜补片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袁国艳 任铭新 +4 位作者 岳双柱 周祥 金保哲 周国胜 张新中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9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硬脑膜补片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78例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同步行硬脑膜补片修补硬膜和B组38例行去骨瓣减压硬膜敞开。比较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半年随访患者GOS情况。... 目的探讨硬脑膜补片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78例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同步行硬脑膜补片修补硬膜和B组38例行去骨瓣减压硬膜敞开。比较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半年随访患者GOS情况。结果A组并发脑膨出(0)、脑室穿通畸形(2.5%)、硬膜下或皮下积液(17.5%)、脑脊液漏(5%)、颅内感染(7.5%)明显低于B组;半年后评价A组GOS评分明显高于B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硬脑膜补片修补硬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愈后,该方法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补片 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袁国艳 任铭新 +5 位作者 岳双柱 申法政 周祥 金保哲 周国胜 张新中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5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来79例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分析发病原因、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面肌痉挛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区,产生的机械性搏动刺激所致。术...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来79例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分析发病原因、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面肌痉挛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区,产生的机械性搏动刺激所致。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与小脑前下动脉(AICA)相关占68.4%(54例),复合血管压迫者占36.7%(29例),微血管减压术后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常见的有头痛、耳鸣,较严重的有患侧面肌瘫痪、听力下降,多可在6个月后逐渐恢复。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5
作者 宋海岩 邓晓慧 +1 位作者 赵超 连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方法,以获取数量多、纯度高的视皮层神经元。方法取新生1d内的SD大鼠视皮层,通过胰酶消化法获取单细胞悬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后种植于6孔培养板内培养。培养24h后用终浓度10μmol·L-1...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方法,以获取数量多、纯度高的视皮层神经元。方法取新生1d内的SD大鼠视皮层,通过胰酶消化法获取单细胞悬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后种植于6孔培养板内培养。培养24h后用终浓度10μmol·L-1阿糖胞苷处理,抑制非神经元的生长,作用24h后半量换液,以后每隔1d半量换液1次。每天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变化,Nissl染色法进行视皮层神经元鉴定,免疫荧光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鉴定培养视皮层神经元的纯度。结果接种4h后,大部分细胞已贴壁,细胞立体感较强;接种后24h,大部分细胞长出短的突起,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胞体呈多边形或三角形,细胞周围有或多或少的光晕;培养4d后,细胞突起伸长、增粗;培养6~8d后,细胞状态较佳,细胞胞体饱满,光晕明显,突起进一步伸长、增粗,且分支多,突起交织成网状,非神经元细胞减少,为实验的最佳时间;培养14d后,细胞开始退化。培养6d行焦油紫染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内的尼氏体呈蓝紫色的颗粒或斑块。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细胞中,大部分细胞为绿染细胞,形态良好,核大而清晰,神经元所占比例高。结论本研究获得视皮层神经元的方法简单经济,通过形态学观察、Nissl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可以对体外培养的视皮层神经元细胞进行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神经元 原代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