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影响学生学科成绩的因素分析——以医学免疫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解博红 张国俊 +5 位作者 孙爱平 赵铁锁 杨子善 许芝山 谷妍蓉 宋向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831,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多数高校的主流教学模式。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是该教学模式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以新乡医学院医学免疫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为例,介绍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和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多数高校的主流教学模式。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是该教学模式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以新乡医学院医学免疫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为例,介绍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和评价体系,分析影响学生成绩和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着重探讨形成性评价和“翻转课堂”对学生学科成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学习成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中课程思政多维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爱平 骞少举 +4 位作者 张国俊 陈彩丽 解博红 王辉 宋向凤(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4-1217,共4页
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近年本课程教学团队在医学免疫学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全面多维融入课程思政,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思维、敢于质疑和批判、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符合社会发展和新时代要求的社会... 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近年本课程教学团队在医学免疫学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全面多维融入课程思政,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思维、敢于质疑和批判、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符合社会发展和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国家级一流课程 课程思政 多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反哺教学——科研型案例在我校卓越班本科生免疫学讨论课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爱平 杨子善 +5 位作者 赵铁锁 于莉莉 郭胜 郭继强 徐春阳 宋向凤(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5-878,共4页
推动科研服务教学、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推动高校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进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是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发展快、层次深、交叉广,... 推动科研服务教学、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推动高校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进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是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发展快、层次深、交叉广,但目前的教材内容及疾病案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我教研室组成专门的教学团队,将科学研究深入引进本科生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型案例 卓越班 免疫学讨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芽囊原虫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基因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苏常委 王佳雯 +4 位作者 魏来 梅雪芳 杨子善 张振超 王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9-595,共7页
人芽囊原虫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类最常见的肠道寄生原虫之一。目前诊断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中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的结果不够稳定。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为人芽囊原虫病的诊断提... 人芽囊原虫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类最常见的肠道寄生原虫之一。目前诊断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中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的结果不够稳定。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为人芽囊原虫病的诊断提供了灵敏、特异、稳定的检测方法,且同时可鉴定人芽囊原虫基因亚型,为人芽囊原虫流行病学、基因型与疾病模式之间潜在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基于芽囊原虫小亚基核糖体(SSU)rRNA基因的测序分析,目前共鉴定出28种芽囊原虫亚型(ST1-ST17、ST21、ST23-ST32),已在人类中发现了ST1-ST10、ST12、ST14和ST16共13个亚型。目前人芽囊原虫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基因分型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就以上两方面简要概述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芽囊原虫 分子生物学 诊断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董亮 李祥 +2 位作者 高志涛 贾慧婕 赵铁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模型(MC38-OVA)中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法构建MC38-OVA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MC38-OVA荷瘤小鼠...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模型(MC38-OVA)中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法构建MC38-OVA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MC38-OVA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每组20只。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及比例,以及肿瘤组织内调节性T细胞(Treg)、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表达变化。细胞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0、10、25、50、100、2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及Ki-67抗体标记法检测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取CD8^(+)T细胞,设置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与西达本胺^(+)anti-PD-1组,与MC38-OVA肿瘤细胞按预设效靶比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经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与相同数量的MC38-OVA肿瘤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7a的表达情况。结果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西达本胺^(+)anti-PD-1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抑(P<0.05),生存率明显增高(P<0.01)。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肿瘤浸润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西达本胺^(+)anti-PD-1组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P<0.05)。体外实验显示,西达本胺可增强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及CD107a的表达(P<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可明显增强瘤内浸润CD8^(+)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诱导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增多,减轻小鼠肿瘤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西达本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