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检验过程教改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康丽霞 郑辉 +4 位作者 王伟娟 王伟 朱辉 郭庆合 胡淼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46-147,共2页
探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检验过程的教学模式,采用逆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前进行资料收集和实验设计,先综合病例分析再模拟临床检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知识,加深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独立... 探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检验过程的教学模式,采用逆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前进行资料收集和实验设计,先综合病例分析再模拟临床检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知识,加深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工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提高了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逆向式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庆合 宋志善 +3 位作者 张忠新 邢志广 王明永 张晓琴 《西北医学教育》 2009年第3期545-547,共3页
为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才,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创新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的课程设置,改革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使... 为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才,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创新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的课程设置,改革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教学改革 改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实验指标的临床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晨光 朱琳琳 +3 位作者 赵庆伟 周艳君 吴子钊 李平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8-770,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实验指标的临床危险性。方法检测51例DR患者(DR组)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等实验室指标,与70例非DR患者(NDR组)的对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NDR组比...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实验指标的临床危险性。方法检测51例DR患者(DR组)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等实验室指标,与70例非DR患者(NDR组)的对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NDR组比较,DR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分别为(0.78±0.04)mmol.L-1和0.41±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基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升高,分别为9.16%±3.21%、(4.95±1.35)mg·mL-1、(6.16±1.45)mmol.L-1、2.69±0.5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糖化血清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升高,分别为(4.61±1.14)mmol.L-1、(3.66±0.62)g.L-1、(3.95±1.42)1-1mmol.L-1、(12.06±2.59)mPa.s-1、(1.73±0.46)mPa.s-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间血清C-肽、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指标,临床应密切观察DR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血糖 血脂 血液流变学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锌离子对齐墩果酸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轶 杨丽娟 +2 位作者 王倩倩 张金莲 孙祥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2-725,共4页
使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金属离子存在下对齐墩果酸(O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理pH值条件下齐墩果酸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求得了OA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6.... 使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金属离子存在下对齐墩果酸(O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理pH值条件下齐墩果酸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求得了OA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6.16×103L.mol-1。Zn2+或Cu2+存在下,OA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没有发生改变。金属离子的参与使齐墩果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增大。结合位点数始终维持在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牛血清白蛋白 金属离子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黄芪在晚期癌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士霞 张国林 +1 位作者 谭志华 宋士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946-947,共2页
关键词 黄芪 恶性肿瘤 增效减毒 T细胞亚群 外周血象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与分子模拟技术研究吡唑[3,4-b]并吡啶类衍生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轶 梁晶 +3 位作者 冯素玲 张新颖 范学森 贺志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6-353,共8页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特征,并利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作用前后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研究表...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特征,并利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作用前后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研究表明,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基于荧光猝灭机理,得出不同温度下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根据Fr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可求出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作用距离;根据基本热力学参数ΔH、ΔS和ΔG判断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和HSA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相互作用。分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的作用区域位于siteⅠ位(亚结构域Ⅱ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3 4-b并吡啶类药物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热力学参数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多酚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时Caspase-3蛋白活性与mRNA的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梁清清 石英 李卫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907-9909,9997,共4页
[目的]研究绿茶多酚(EGCG)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过程中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活性与mRNA的变化。[方法]100 mg/L的EGCG处理Hep-G2细胞48 h,DAPI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用MTT检测EGCG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 [目的]研究绿茶多酚(EGCG)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过程中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活性与mRNA的变化。[方法]100 mg/L的EGCG处理Hep-G2细胞48 h,DAPI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用MTT检测EGCG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FITC PI法检测不同浓度EGCG诱导细胞的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Caspase-3的mRNA变化。[结果]100 mg/L的EGCG作用Hep-G2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出现核碎裂和凋亡小体;MTT法检测到EGCG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Annexin V-FITC PI法检测到不同浓度的EGCG作用与肝癌细胞Hep-G2后,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随诱导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浓度的EGCG处理组和不同时间EGCG处理组的Caspase-3活性和mRNA表达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Caspase-3蛋白活性与mRNA上调是EGCG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的重要原因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多酚 肝癌细胞Hep-G2 细胞凋亡 半晚天冬酶 蛋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周艳君 李平法 王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1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PT、APTT、TT)和血小板参数(PLT、MPV)在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人与35例乙肝后肝硬化、21例丙肝后肝硬化、44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T、APTT、TT、PLT、MPV。结果肝硬化组P...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PT、APTT、TT)和血小板参数(PLT、MPV)在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人与35例乙肝后肝硬化、21例丙肝后肝硬化、44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T、APTT、TT、PLT、MPV。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丙肝后肝硬化患者PLT比酒精性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明显减少(P<0.01和P<0.05)。肝炎后肝硬化患者MPV低于正常组(P<0.05),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而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变化的不一致,能反映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联合应用噻吗洛尔对结膜组织炎性标记物ICAM-1和HLA-D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坤 靳隽 +4 位作者 杨玉新 许银霞 王保君 闫义涛 杨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应用噻码洛尔后炎性标记物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在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长期应用抗青光眼滴眼液对结膜炎症反应的影...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应用噻码洛尔后炎性标记物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在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长期应用抗青光眼滴眼液对结膜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根据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的种类分为3组:应用2种青光眼药物治疗(5g·L-1噻吗洛尔与2g·L-1阿法根)即联合用药组30例,1种抗青光眼药物治疗(5g·L-1噻吗洛尔)即单一用药组30例,无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即未用药组30例。另选择单纯白内障患者3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按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时间及白内障患病时间分为3个时相(0~6个月、7~12个月、13~18个月)组,每组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ICAM-1和HLA-DR的表达。结果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在13~18个月时结膜组织中ICAM-1阳性细胞数分别是22.59±1.85和32.61±1.53,与空白对照组(5.12±1.1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在13~18个月时结膜组织中ICAM-1阳性细胞数较0~6个月(6.27±1.39、6.21±1.45)、7~12个月(7.07±1.32、6.89±1.31)明显增多,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HLA-DR的表达同ICAM-1表达结果一致。结论长期联合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可致结膜组织发生炎性反应,结膜组织中ICAM-1和HLA-DR表达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吗洛尔 炎性标记物 青光眼 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结核病患者白细胞分类计数手工法与仪器法对比分析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艳君 李平法 王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0期19-20,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手工法与仪器法白细胞分类计数,探讨手工显微镜法在结核病患者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血常规标本200份,分别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法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以手工显微镜法作对照,两种方法相关性...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手工法与仪器法白细胞分类计数,探讨手工显微镜法在结核病患者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血常规标本200份,分别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法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以手工显微镜法作对照,两种方法相关性好(r>0.920);在中间细胞比率方面,手工法优于仪器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表现在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方面。结论检验工作中应重视手工显微镜法的使用,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分类白细胞可作为临床诊治结核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白细胞分类计数 手工法 仪器法 对比分析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邢志广 郭庆合 +1 位作者 杨焦峰 郭珊 《抗感染药学》 200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方法:采用2007年CLSI/NCCLS推荐的初筛试验方法,从35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可疑产ESBLs细菌,并用验证试验加以确证,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大肠埃...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方法:采用2007年CLSI/NCCLS推荐的初筛试验方法,从35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可疑产ESBLs细菌,并用验证试验加以确证,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2.68%(105/246)和52.83%(56/106);产ESBLs株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不产ESBLs株高。结论:重视产ESBLs细菌的检测,根椐药敏试验合理用药,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是目前治疗ESBLs株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5-羟甲基糠醛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2
作者 张轶 王倩倩 +2 位作者 杨丽娟 张金莲 孙祥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9-642,共4页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5-羟甲基糠醛(5-HMF)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特征,并利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5-HMF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前后白蛋白的构象变化。研究表明:5-HMF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5-羟甲基糠醛(5-HMF)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特征,并利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5-HMF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前后白蛋白的构象变化。研究表明:5-HMF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从而猝灭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性荧光,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出结合位点数为1,结合常数为1.4×103 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甲基糠醛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和蓝萼乙素的含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晓丹 张志军 +1 位作者 贺志安 张积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95-1397,共3页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和蓝萼乙素的含量。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后,经0.45μm滤膜过滤,滤液供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采用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分离,用甲醇-水(55+45)溶液为流动相洗脱,...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和蓝萼乙素的含量。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后,经0.45μm滤膜过滤,滤液供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采用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分离,用甲醇-水(55+45)溶液为流动相洗脱,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波长231nm处测定。蓝萼甲素和蓝萼乙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18~0.575g.L-1和0.009~0.298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用于蓝萼香茶菜样品的分析,蓝萼甲素和蓝萼乙素的回收率分别为102%和10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0.084%和0.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蓝萼香茶菜 蓝萼甲素 蓝萼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eptin对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潘萌萌 王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6-367,370,共3页
羧基端糖肽(copeptin)是一种与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vasopressin,AVP)同源且与其等摩尔分泌的稳定糖肽。copeptin的检测简便、快速,可有效地反映内源性AVP的水平。近年来,其对多种疾病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的作用成为研究的... 羧基端糖肽(copeptin)是一种与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vasopressin,AVP)同源且与其等摩尔分泌的稳定糖肽。copeptin的检测简便、快速,可有效地反映内源性AVP的水平。近年来,其对多种疾病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阐述其在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端糖肽 诊断 预后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