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x基因表达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夏云 石瑛 +3 位作者 高琰 郭继强 宋向凤 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25-142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HTLV-1)的tax基因表达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利用脂质体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tax和空载体pCMV-neo-Bam转入T淋巴细胞系(JurkatE 6-1)细胞,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tax基因的T细胞系Tax... 本研究旨在建立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HTLV-1)的tax基因表达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利用脂质体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tax和空载体pCMV-neo-Bam转入T淋巴细胞系(JurkatE 6-1)细胞,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tax基因的T细胞系TaxP和表达tax阴性细胞系TaxN。用RT-PCR检测LAT、SLP-76、ZAP-70和NF-κB(p65)mRNA的表达。将pNF-κB-Luc报告基因质粒分别转染入TAX蛋白阳性和空载细胞后,检测细胞内NF-κB的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5,CD69分子的表达。结果表明:用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tax基因的Jurkat细胞株,经检测RNA转录水平获得了tax稳定表达的转染细胞;RT-PCR显示,与TaxN细胞LAT相比TaxP细胞的ZAP-70,SLP-76和NF-κB表达增高(p<0.05);pNF-κB-Luc报告基因检测显示,TaxP细胞中NF-κB的活化程度明显提高(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AX能够促进T细胞表面CD69,CD25分子的表达。结论:建立了tax基因表达细胞系,TAX蛋白能够促进T细胞的活化和激活NF-κB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白血病 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 TAX蛋白 NF—κB通路 Jurkat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中白血病干细胞样亚群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7
2
作者 牛新清 佘妙容 +2 位作者 李强 王辉 郭坤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8-1049,共2页
关键词 髓系白血病细胞系 分离纯化 细胞亚群 白血病干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样 肿瘤细胞系 红霉素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6对人白血病细胞系MT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志涛 朱小飞 +1 位作者 朱茉莉 王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研究IL-16对人白血病细胞系MT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IL-16功能奠定基础。方法:IL-16腺病毒载体转染MT2细胞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通过MTT、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和单细胞凝胶电泳等方法,证实MT2细胞... 目的:研究IL-16对人白血病细胞系MT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IL-16功能奠定基础。方法:IL-16腺病毒载体转染MT2细胞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通过MTT、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和单细胞凝胶电泳等方法,证实MT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结果: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到IL-16腺病毒载体转染的MT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DNA片段分析在转染6h后出现凋亡片段;进一步用FCM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并且出现细胞凋亡;单细胞凝胶电泳发现细胞12h后有明显凋亡DNA拖尾形成;IL-16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24h内逐渐增强,预示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发现12h自噬相关蛋白LC3,即可在细胞膜上表达,自噬已经开始出现。结论:重组人IL-16腺病毒载体转染MT2细胞,24h内即可诱导MT2细胞发生细胞增殖抑制并且出现凋亡,为进一步研究IL-16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6 重组腺病毒 MT2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与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辉 刘伟利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6-379,共4页
核糖体蛋白是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在细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人们发现,核糖体具有参与DNA修复、细胞发育调控和细胞分化等核糖体外功能。并且在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肝癌等肿瘤组织中一些核糖体蛋白基因高表达,... 核糖体蛋白是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在细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人们发现,核糖体具有参与DNA修复、细胞发育调控和细胞分化等核糖体外功能。并且在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肝癌等肿瘤组织中一些核糖体蛋白基因高表达,通过对肿瘤组织中核糖体蛋白基因高表达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阐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了解核糖体蛋白基因高表达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为肿瘤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 肿瘤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系表型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分型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婧婧 张楠 +2 位作者 张新富 石瑛 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17-320,共4页
本研究探讨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的免疫分型特点及疗效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与CD45/SSC设门分析技术检测45例疑似BAL患者,根据欧洲白血病免疫分类组(EGIL)积分标准进行分型。结... 本研究探讨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的免疫分型特点及疗效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与CD45/SSC设门分析技术检测45例疑似BAL患者,根据欧洲白血病免疫分类组(EGIL)积分标准进行分型。结果表明,45例疑似BAL患者中My/B-ALL的有23例,均共同表达cCD79a和cMPO,胞膜抗原CD19表达量最高,其次为CD10;My/T-ALL有18例,均共同表达cCD3和cMPO,胞膜中CD7表达最高,其次为CD5;T系和B系抗原共同表达的有4例,均共同表达cCD3和cCD79a。BAL患者中30例表达cTdT,25例表达CD34,31例表达CD117;My/B-ALL与My/T-ALL患者抗原表达中,CD33表达率高于CD13。CD34+的My/B-ALL的CR率低于CD34-My/B-ALL的CR率,CD34+My/T-ALL的CR率低于CD34-My/T-ALL的CR率。结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以My/B-ALL系抗原共同表达最常见,其次为My/T-ALL。cCD3、cCD79a、cMPO对诊断及鉴别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极为重要。流式细胞术是诊断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最特异的方法。低分化细胞的BAL的临床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 免疫分型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诱导成人白血病细胞系MT2生长阻滞及凋亡
6
作者 朱小飞 郭晓芳 +4 位作者 孙瑞利 高志涛 马淑君 张婧婧 王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7-791,共5页
目的:研究Sirtuin1(Sirt1)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成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T2增殖及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方法,比较了成人白血病细胞系MT2与其他两种白血病细胞系(Jurkat,MOLT-4)中Sirt1 mRNA表达水平;通过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Nicoti... 目的:研究Sirtuin1(Sirt1)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成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T2增殖及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方法,比较了成人白血病细胞系MT2与其他两种白血病细胞系(Jurkat,MOLT-4)中Sirt1 mRNA表达水平;通过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Nicotinamide)处理MT2细胞后,观察其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并采用MT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Nico-tinamide对MT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成人白血病细胞系MT2中Sir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Jurkat细胞系(P<0.05),而与MOLT-4细胞系无明显差异;抑制Sirt1的去乙酰化酶活性能明显抑制MT2细胞的增殖,引起细胞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皱缩、卷曲及破裂等凋亡样形态改变。结论:抑制Sirt1去乙酰化酶活性可能是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可行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T细胞白血病 MT2细胞系 Sirt1去乙酰化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L抑制LPS诱导DC成熟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凡平 王明永 +6 位作者 郭晓芳 石如玲 徐素玲 马淑君 李海斌 郭继强 杨秀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0-774,共5页
本研究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机制。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Mo),用常规方法体外诱导未成熟DC(imDC),FACS分析MBL与imDC的结合,并进一步分析MBL对LPS结合i... 本研究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机制。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Mo),用常规方法体外诱导未成熟DC(imDC),FACS分析MBL与imDC的结合,并进一步分析MBL对LPS结合imDC的影响;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MBL与可溶性的TLR4胞外段蛋白(sTLR4)结合;Western blot分析NF-κB的细胞核移位。结果表明,在钙离子存在下,MBL能够直接与imDC结合,sTLR4和LPS可竞争性抑制MBL与imDC的结合。Western blot与ELISA分析结果显示,MBL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结合sTLR4蛋白。FACS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MBL通过结合imDC竞争性抑制LPS与imDC的结合。Western blot分析结果亦显示,MBL对LPS诱导的NF-κB细胞核移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MBL可通过结合表达在imDC的TLR4分子竞争性抑制LPS结合imDC,从而抑制LPS诱导imDC成熟,提示MBL能够通过配体结合调控DC分化成熟。本研究为阐明MBL抑制LPS诱导DC成熟的机制提供了较好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细菌脂多糖 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4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郭艳蕊 张晨光 +3 位作者 郭世龙 郭红蕊 郭敬华 郭新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9-280,共2页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为新型抗精神类药物,相对于传统精神类药物,两者均具有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开始作为一线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使用。目前在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中,不良反应成为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选择药物的重点。血...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为新型抗精神类药物,相对于传统精神类药物,两者均具有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开始作为一线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使用。目前在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中,不良反应成为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选择药物的重点。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升高可使女性月经紊乱、闭经和体质量增加,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利培酮 催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诱导DC成熟机制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凡平 王明永 +9 位作者 杨建斌 赵东方 王红坡 邵峰 孙瑞利 郭庆合 凌明智 赵永新 宋士军 郭继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59-1062,1077,共5页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机制。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Mo,常规方法体外诱导未成熟DC(imDC),FACS分析DC成熟过程中MBL对CD分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机制。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Mo,常规方法体外诱导未成熟DC(imDC),FACS分析DC成熟过程中MBL对CD分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析MBL与imDC的结合情况;RT-PCR分析DC表面模式识别分子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和Western blot分析NF-κB的活性及细胞核移位。结果:FCM分析表明,MBL能够使DC表面CD83、CD86及MHC分子表达升高;MBL能够以Ca2+浓度依赖关系与imDC细胞结合;RT-PCR结果表明MBL能够减少DC表面TLR2和TLR4的表达。EMSA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MBL能够增强NF-κB活性及细胞核移位。结论:MBL可通过直接结合imDC表面分子来影响DC模式识别分子的表达并调节信号分子NF-κB活性,提示MBL能够通过配体结合调控DC分化成熟,揭示了MBL调节DC分化成熟有关信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 NF-ΚB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实验指标的临床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晨光 朱琳琳 +3 位作者 赵庆伟 周艳君 吴子钊 李平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8-770,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实验指标的临床危险性。方法检测51例DR患者(DR组)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等实验室指标,与70例非DR患者(NDR组)的对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NDR组比...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实验指标的临床危险性。方法检测51例DR患者(DR组)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等实验室指标,与70例非DR患者(NDR组)的对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NDR组比较,DR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分别为(0.78±0.04)mmol.L-1和0.41±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基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升高,分别为9.16%±3.21%、(4.95±1.35)mg·mL-1、(6.16±1.45)mmol.L-1、2.69±0.5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糖化血清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升高,分别为(4.61±1.14)mmol.L-1、(3.66±0.62)g.L-1、(3.95±1.42)1-1mmol.L-1、(12.06±2.59)mPa.s-1、(1.73±0.46)mPa.s-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间血清C-肽、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指标,临床应密切观察DR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血糖 血脂 血液流变学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和青年大鼠大脑皮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如玲 许建功 +3 位作者 杨磊 张煜 张艳芳 杨志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5-1169,共5页
大脑功能与脑内脂肪酸成分密切相关,分析研究老年时脑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有助于阐明不同类型脂肪酸在老年认知能力降低过程中的作用.采用Y型电迷宫测试老年组(22月龄)和青年组(3月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表明老年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 大脑功能与脑内脂肪酸成分密切相关,分析研究老年时脑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有助于阐明不同类型脂肪酸在老年认知能力降低过程中的作用.采用Y型电迷宫测试老年组(22月龄)和青年组(3月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表明老年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用气相色谱的方法分析大鼠大脑皮质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显示老年组和青年组大脑皮质均含有16种脂肪酸.以C23:0为内标对各种脂肪酸进行了定量,老年组总脂肪酸含量比青年组降低约15%,各脂肪酸中含量下降的脂肪酸有长链饱和脂肪酸(C14:0、C16:0、C18:0)及多不饱和脂肪酸(C18:3、C20:4、C22:4、C22:6),含量升高的脂肪酸有单不饱和脂肪酸C20:1、C24:1.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老年组相对含量下降的脂肪酸有C18:0、C20:4、C22:6,相对含量升高的有极长链饱和脂肪酸(C20:0、C24: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C20:1、C22:1、C24:1).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学习能力与脑皮质C22:6、C22:4、C20:4水平呈正相关,与C20:1、C24:1水平呈负相关.上述结果为阐明不同脂肪酸在老年大脑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脂肪酸 大脑皮质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锌离子对齐墩果酸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轶 杨丽娟 +2 位作者 王倩倩 张金莲 孙祥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2-725,共4页
使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金属离子存在下对齐墩果酸(O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理pH值条件下齐墩果酸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求得了OA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6.... 使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金属离子存在下对齐墩果酸(O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理pH值条件下齐墩果酸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求得了OA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6.16×103L.mol-1。Zn2+或Cu2+存在下,OA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没有发生改变。金属离子的参与使齐墩果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增大。结合位点数始终维持在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牛血清白蛋白 金属离子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素组分Ⅲ对THP1细胞HMGB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琳琳 牛志国 +3 位作者 宋向凤 陈丽媛 张晨光 王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研究蝎素组分Ⅲ(Scorpion venom crudeⅢ,SVC-Ⅲ)对THP1细胞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蝎素与HMGB1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SVC-Ⅲ(0.1、1.0、10和100 ng/ml)刺激培养THP1细胞48小时后,RT-PCR检测HMGB1 RNA水平表达差异;Western b... 目的:研究蝎素组分Ⅲ(Scorpion venom crudeⅢ,SVC-Ⅲ)对THP1细胞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蝎素与HMGB1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SVC-Ⅲ(0.1、1.0、10和100 ng/ml)刺激培养THP1细胞48小时后,RT-PCR检测HMGB1 RNA水平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HMGB1蛋白水平表达情况;激光共聚焦检测HMGB1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0 ng/ml SVC-Ⅲ刺激培养THP1细胞,HMGB1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最显著,随着SVC-Ⅲ浓度的增加,HMGB1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反而下降;SVC-Ⅲ刺激培养THP1细胞可引起HMGB1从胞核转移入胞浆。结论:SVC-Ⅲ可以刺激或抑制THP1细胞HMGB1的表达,其作用效果与剂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素 HMGB1 THP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Rg1对t-PA和PAI-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詹合琴 李平法 +2 位作者 杨锦南 莫景花 沈志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69-872,共4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三七皂苷-Rg1在家兔体内、外对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三七皂苷-Rg1在家兔体内、外对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三七皂苷-Rg1在体外能抑制血浆PAI-1活性,提高血浆t-PA活性,其作用强度呈现出剂量依赖性;静脉内给药显示:三七皂苷-Rg1 30、60、120和240 mg.kg-1组能降低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增强血浆t-PA活性,而且本品还能降低激活的血小板所释放的PAI-1水平。结论三七皂苷Rg1能够有效对抗由于PAI-1活性增高和t-PA活性降低所引起的血栓,这可能是其具有抗血栓作用的有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G1 抗血栓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致同种免疫溶血性疾病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晨光 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825-828,共4页
不规则抗体指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临床上多因妊娠或输血等同种免疫刺激产生,也可由自身免疫性、药物诱发性产生,多为IgG和/或IgM性质的抗体,可不同程度地导致临床血型鉴定困难、疑难配血、新生儿溶血病及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因而... 不规则抗体指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临床上多因妊娠或输血等同种免疫刺激产生,也可由自身免疫性、药物诱发性产生,多为IgG和/或IgM性质的抗体,可不同程度地导致临床血型鉴定困难、疑难配血、新生儿溶血病及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因而输血前或产前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非常必要。对于无法鉴定的疑难标本,可在血清学水平基础上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以及通过PCR和PCR-SS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从母体血浆中抽提胎儿游离DNA基因分型或疑难配血患者基因分型,以进一步预测胎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性及为疑难配血患者提供合适的血液,以备临床采取措施早期防治不规则抗体导致的同种免疫溶血性疾病,实现优生优育和降低输血反应。本文就红细胞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原因、种类、实验室检测、致病机制、临床症状和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系统 不规则抗体 同种免疫 溶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与分子模拟技术研究吡唑[3,4-b]并吡啶类衍生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轶 梁晶 +3 位作者 冯素玲 张新颖 范学森 贺志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6-353,共8页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特征,并利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作用前后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研究表...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特征,并利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作用前后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研究表明,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基于荧光猝灭机理,得出不同温度下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根据Fr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可求出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作用距离;根据基本热力学参数ΔH、ΔS和ΔG判断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和HSA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相互作用。分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的作用区域位于siteⅠ位(亚结构域Ⅱ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3 4-b并吡啶类药物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热力学参数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LR4胞外段的克隆、表达及功能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凡平 王明永 +5 位作者 孙瑞利 郭庆合 张婧婧 杨景瑞 张新富 段巨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8-822,共5页
目的: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人TLR4胞外段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含人TLR4 cDNA的质粒pCDNA3-TLR4中扩增人TLR4胞外段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载体pET32a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表达。用Ni2+-NTA琼脂糖柱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和免... 目的: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人TLR4胞外段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含人TLR4 cDNA的质粒pCDNA3-TLR4中扩增人TLR4胞外段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载体pET32a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表达。用Ni2+-NTA琼脂糖柱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抗原性,ELISA和FCM鉴定其功能活性。结果:获得1 911 bp的人TLR4胞外段基因片段,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ET32a-TLR4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TLR4-Trx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2%,其纯度较高。ELISA和FCM检测显示,TLR4-TrX融合蛋白不仅与配体LPS结合,还能竞争性抑制LPS与THP1细胞结合。结论:所获TLR4-Trx融合蛋白纯度高,功能活性好,为进一步研究TLR相关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胞外段蛋白 基因克隆 重组表达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多酚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时Caspase-3蛋白活性与mRNA的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梁清清 石英 李卫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907-9909,9997,共4页
[目的]研究绿茶多酚(EGCG)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过程中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活性与mRNA的变化。[方法]100 mg/L的EGCG处理Hep-G2细胞48 h,DAPI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用MTT检测EGCG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 [目的]研究绿茶多酚(EGCG)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过程中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活性与mRNA的变化。[方法]100 mg/L的EGCG处理Hep-G2细胞48 h,DAPI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用MTT检测EGCG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FITC PI法检测不同浓度EGCG诱导细胞的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Caspase-3的mRNA变化。[结果]100 mg/L的EGCG作用Hep-G2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出现核碎裂和凋亡小体;MTT法检测到EGCG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Annexin V-FITC PI法检测到不同浓度的EGCG作用与肝癌细胞Hep-G2后,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随诱导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浓度的EGCG处理组和不同时间EGCG处理组的Caspase-3活性和mRNA表达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Caspase-3蛋白活性与mRNA上调是EGCG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的重要原因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多酚 肝癌细胞Hep-G2 细胞凋亡 半晚天冬酶 蛋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鲁广建 宋志善 +1 位作者 张群妹 李平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6-1229,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的表达情况,以明确其与BAL预后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相关抗原,所用单克隆抗体B淋巴细胞系列为CD10,CD19和CD34;T淋巴细胞系列为CD2,CD3和...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的表达情况,以明确其与BAL预后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相关抗原,所用单克隆抗体B淋巴细胞系列为CD10,CD19和CD34;T淋巴细胞系列为CD2,CD3和CD5;髓系为MPO,CD13和CD33,最终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9例(4.2%)被诊断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其中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共同表达6例(66.7%),髓系和T淋巴细胞系共同表达3例(33.3%)。4例CD34表达阳性(44.4%)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表现出显着较高的CD34抗原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较差,CD34阳性表达可能与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 免疫分型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调控区Jurkat稳定细胞株的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晨光 王辉 +8 位作者 牛志国 时慧森 尹明梅 王雪平 胡亚会 郑融融 孔海瑞 陈仪 胡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目的:构建不同长度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基因调控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稳定表达的Jurkat细胞株,为研究HMGB1基因在白血病发病机制建立基础。方法:以Jurkat细胞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3'端固定的8个不同长度的HMGB1调控基因(-83... 目的:构建不同长度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基因调控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稳定表达的Jurkat细胞株,为研究HMGB1基因在白血病发病机制建立基础。方法:以Jurkat细胞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3'端固定的8个不同长度的HMGB1调控基因(-83 bp~+83 bp、-383 bp~+83 bp、-504 bp~+83 bp、-688 bp~+83 bp、-975 bp~+83 bp、-1 163 bp~+83 bp、-1 327 bp~+83 bp、-1 520 bp~+83 bp),均将其连入pMD18-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5a。对氨苄青霉素筛选的阳性克隆进行扩增、质粒抽提,应用KpnⅠ/HindⅢ、BamHⅠ/HindⅢ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获得序列正确的阳性克隆,然后再经酶切连入pGL3-neo-luc质粒,成功构建HMGB1基因调控序列报告基因pGL3-HMGB1-luc(按由短至长顺序依次命名为1~8号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不同长度的pGL3-HMGB1-luc质粒和pGL3-neo-luc质粒分别转染至Jurkat细胞,48小时后加入终浓度600μg/ml的G418进行药物加压筛选,20天后得到有效转染pGL3-HMGB1-luc及pGL3-neo-luc载体的Jurkat细胞株(按有无HMGB1调控基因及其由短至长顺序,依次命名为NEO细胞和1~8号细胞)。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验证构建的Jurkat稳定细胞株(Jurkat-HMGB1)。结果:HMGB1调控基因成功插入到pGL3-neo-luc的XhoⅠ和HindⅢ位点之间构建出3号质粒;HMGB1调控序列1016 bp定向克隆至3号质粒的KpnⅠ和XhoⅠ位点之间,成功构建出8号质粒;将166、466、771、1 058、1 246、1 410 bp长度的HMGB1调控基因定向克隆至3号质粒的KpnⅠ和HindⅢ位点之间,分别构建出1号、2号、4号、5号、6号、7号质粒。8个质粒均经KpnⅠ/HindⅢ、BamHⅠ/HindⅢ双酶切,电泳显示条带与扩增的HMGB1调控序列长度一致。HMGB1-T载体的DNA测序结果与NCBI提供序列完全匹配。成功构建了不同长度的3'端固定的pGL3-HMGB1-luc报告基因。pGL3-neo-luc和pGL3-HMGB1-luc稳定转染至Jurkat细胞后,成功构建了NEO细胞和稳定细胞株HJ1~8,其荧光素酶发光值分别为:123、151 288、136 057、110 623、100 874、214 523、147 597、161 348、145 490。结论:构建的HMGB1调控序列报告基因和HJ稳定细胞株为找寻有意义的HMGB1调控区域,以及后期研究HMGB1基因在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调控基因 JURKAT细胞 报告基因 稳定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