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BP3依赖其GTP酶活性负向调控HTLV-1病毒复制
1
作者 刘燕子 赵鑫 +5 位作者 秦潇 黄雨璐 杨曦 范晴晴 杨波 王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GBP3对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TLV-1)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TLV-1感染的HeLa细胞和THP1细胞中GBP3的表达量;在THP1和HeLa细胞中通过siRNA沉默GBP3,Western blot验证GBP3敲低效率;过表达GBP3或敲减GBP3... 目的:探讨GBP3对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TLV-1)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TLV-1感染的HeLa细胞和THP1细胞中GBP3的表达量;在THP1和HeLa细胞中通过siRNA沉默GBP3,Western blot验证GBP3敲低效率;过表达GBP3或敲减GBP3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TLV-1感染细胞中前病毒转录本Tax、px、HBZ、Gag、ENV、5´UTR和病毒蛋白Tax和p19蛋白的表达量;构建失去GTP酶活性的GBP3的突变体GBP3K51A,检测GBP3对HTLV-1感染的调控是否依赖于GBP3的GTP酶活性。结果:HTLV-1感染的HeLa和THP1细胞中GBP3表达上升;GBP3过表达可导致HTLV-1的前病毒转录本和病毒蛋白表达量下降,siRNA敲减GBP3则具有相反的效果,GBP3K51A过表达可导致HTLV-1前病毒转录本和病毒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HTLV-1病毒感染可诱导GBP3表达;GBP3过表达抑制病毒复制,可能依赖GTP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P3 HTLV-1 抗病毒 GTP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与三氧化二砷对KG1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李文惠 刘萌 +4 位作者 桂淑敏 冯明明 刘慧 司晓慧 牛新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协同三氧化二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三氧化二砷以及联合应用对KG1a细胞的杀伤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应用二甲双胍协同三氧化二砷...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协同三氧化二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三氧化二砷以及联合应用对KG1a细胞的杀伤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应用二甲双胍协同三氧化二砷对KG1a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胞内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及单独应用均可抑制KG1a细胞增殖,诱导KG1a细胞凋亡,联合用药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诱导KG1a细胞中Caspase 8和P62蛋白表达上调且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协同三氧化二砷杀伤KG1a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凋亡和增强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二甲双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aspase 8 P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AMF7在小鼠肠道组织及肠道炎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杨燕 陆雪珂 +2 位作者 葛秀珍 娄运伟 常廷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1-838,共8页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受体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7(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 family member 7,SLAMF7)在小鼠肠道正常组织和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8~10周龄C57BL/6J野生型(wild-type)雄性小鼠5只,正常...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受体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7(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 family member 7,SLAMF7)在小鼠肠道正常组织和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8~10周龄C57BL/6J野生型(wild-type)雄性小鼠5只,正常饮用水喂养,提取其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lamina propria lymphocytes,LPLs)和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Trizol试剂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细胞中SLAMF7的mRNA表达情况。选择8~10周龄C57BL/6J野生型雄性小鼠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5只。对照组用正常饮用水喂养,模型组用含2.5%葡聚糖硫酸酯钠盐(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的饮用水喂养,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于喂养第5天处死两组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与模型组SLAMF7在免疫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相较于结肠IECs,SLAMF7在结肠LPLs中表达显著升高(P=0.017);DSS诱导肠炎后,SLAMF7在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上调(P=0.001),在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经典树突状细胞(conventional dendritic cells,cDCs)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SLAMF7可能通过中性粒细胞相关途径在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固有层淋巴细胞 SLAMF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条件下极长链饱和脂肪酸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舒祥 杨磊 +7 位作者 张李娟 王若溪 韩琪 陈路路 张伟 高璐璐 李文强 石如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9-1217,共9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条件下极长链饱和脂肪酸(VLCSFA)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组(饲喂基础饲料)、低含量对照(L-CON)组(饲喂20%对照用油)、低含量VLCSFA(L-VLC)组(饲喂20...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条件下极长链饱和脂肪酸(VLCSFA)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组(饲喂基础饲料)、低含量对照(L-CON)组(饲喂20%对照用油)、低含量VLCSFA(L-VLC)组(饲喂20%实验用油)、高含量对照(H-CON)组(饲喂30%对照用油)和高含量VLCSFA(H-VLC)组(饲喂30%实验用油),饲喂12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气相色谱法检测脑皮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生化法检测脑氧化应激水平;ELISA法检测脑促炎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中β-分泌酶(BACE1)、α-分泌酶(ADAM10)、磷酸化tau蛋白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结果:与L-CON组相比,LVLC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脑皮质C21:0、C22:0、C23:0、C24:0、C26:0和ΣVLCSFA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ADAM10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BACE1和p-tau396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H-CON组相比,H-VLC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脑皮质C20:0、C21:0、C22:0、C23:0、C24:0、C26:0和ΣVLCSF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ADAM10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BACE1、p-tau396和p-tau404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蛋白2(Bcl-2)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相关X蛋白(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通过高脂饮食大量摄入VLCSFA会损害大脑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脑组织VLCSFA积累增多、淀粉样前体蛋白代谢、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氧化应激、神经炎症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极长链饱和脂肪酸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氧化应激 神经炎症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活力响应性启动子(TARP)萤光素酶报告系统在CAR⁃T细胞功能鉴定中的应用
5
作者 梁思辛 郑瑞 +5 位作者 赵晓娟 张仪婷 王鹏举 蒙若彤 阎博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7-403,共7页
目的将T细胞活力响应性启动子(TARP)纳米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导入含有嵌合抗原受体(CAR)编码基因的慢病毒质粒中,为CAR⁃T细胞活化水平及功能鉴定提供一种便捷的、定量分析的方案。方法采用全基因合成及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慢病... 目的将T细胞活力响应性启动子(TARP)纳米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导入含有嵌合抗原受体(CAR)编码基因的慢病毒质粒中,为CAR⁃T细胞活化水平及功能鉴定提供一种便捷的、定量分析的方案。方法采用全基因合成及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慢病毒包装并感染人原代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慢病毒感染T细胞的阳性率。通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Western blot法、流式细胞术、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鉴定CAR⁃T细胞的功能。结果酶切鉴定和质粒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的顺利构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AR⁃T细胞的正常制备,萤光素酶活力检测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动态响应CAR⁃T细胞的激活,体外功能实验证实本系统能够反映CAR⁃T细胞的耗竭状态,小动物活体成像结果体现了本系统在小鼠体内的示踪功能。结论TARP纳米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为评估CAR⁃T细胞活化水平,耗竭状态以及体内示踪等方面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敏、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活力响应性启动子(TARP)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