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质多巴胺参与调控大鼠腹膜后白色脂肪的合成与分解 被引量:3
1
作者 连辉 周立 +2 位作者 张毅敏 宋海岩 王志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9-293,共5页
目的:观察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腹膜后白色脂肪组织(rWAT)内脂肪酸合成酶(FAS)、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和磷酸化激素敏感性脂肪酶(p-HSL)的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PD模型组(双侧黑质内注射6-OHDA... 目的:观察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腹膜后白色脂肪组织(rWAT)内脂肪酸合成酶(FAS)、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和磷酸化激素敏感性脂肪酶(p-HSL)的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PD模型组(双侧黑质内注射6-OHDA)和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测量进食量,手术后6周进行转棒实验,并测量体重和rWAT重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中的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变化。HE染色观察rWAT中脂肪细胞的形态改变,并用ImageJ软件测量脂肪细胞的直径。Western blot检测黑质中TH及rWAT中FAS、HSL和p-HSL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模型大鼠黑质内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运动能力明显下降;每日进食量和体重均无明显变化,但rWAT重量/体重的比值明显降低(P<0.05)。rWAT中脂肪细胞直径明显减少。rWAT中FAS表达明显降低,p-HSL的水平明显升高,HSL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黑质多巴胺参与大鼠rWAT的合成与分解调控。黑质破坏引起的rWAT代谢改变可能与PD病人体重下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白色脂肪组织 脂肪酸合成酶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帕金森病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动脉多分支及肝固有动脉位置变异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程胜 马建军 +5 位作者 徐佳瑶 吴迪 白吉彦 卢光辉 李文晋 覃安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8-558,共1页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见胆囊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且胆囊动脉发出左右两变异支1,2,其变异支2又发出两变异支3,4,变异支1,3,4均注入肝门。肝右动脉(外径2.41 mm)自腹腔干向右前行2.64 cm发出,于胆囊管后方入肝右叶,此外,肝固有动脉位...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见胆囊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且胆囊动脉发出左右两变异支1,2,其变异支2又发出两变异支3,4,变异支1,3,4均注入肝门。肝右动脉(外径2.41 mm)自腹腔干向右前行2.64 cm发出,于胆囊管后方入肝右叶,此外,肝固有动脉位于肝总管前方。为积累国人解剖数值和临床作参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固有动脉 位置变异 胆囊动脉 肝右动脉 腹腔干 肝右叶 胆囊管 肝总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下壁入路听小骨标本的设计制作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红浩 马建军 +5 位作者 潘子涵 王俊魁 王小芳 王鹏 张佩佩 曹学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2-483,共2页
听小骨为人体内最小的一组骨,含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相连成骨链将声波由鼓膜经鼓室传至内耳。原态原位听小骨标本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十分紧缺,初学者不易正确建立听小骨空间结构模型,对听小骨的相关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制作... 听小骨为人体内最小的一组骨,含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相连成骨链将声波由鼓膜经鼓室传至内耳。原态原位听小骨标本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十分紧缺,初学者不易正确建立听小骨空间结构模型,对听小骨的相关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制作过程中摸索出由前下壁入路制作听小骨标本的方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制作 骨标本 入路 下壁 解剖实验教学 听小骨 结构模型 制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多巴损伤黑质导致室旁核离子钙接头蛋白表达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毅敏 连辉 +3 位作者 付升旗 任同明 蔡君艳 王志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观察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黑质损伤后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PVN)中离子钙接头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的含量变化。方法 30只SD大鼠根据随... 目的观察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黑质损伤后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PVN)中离子钙接头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的含量变化。方法 3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6-OHDA大鼠组和对照组各15只。6-OHDA大鼠组双侧黑质内注射6-羟多巴,对照组双侧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6周后断头取脑,Nissl染色、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方法鉴定成模,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RT-PCR检测室旁核Iba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OHDA大鼠组SN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细胞数量从(58±5)个减少到(10±2)个(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71±0.12)降低至(0.28±0.12)(P<0.05),室旁核中Iba1阳性细胞数量从(7±2)个增加到(14±3)个(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1±0.08)增加到(0.19±0.06)(P<0.05)。结论 6-OHDA大鼠PVN中Iba1的表达变化有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室旁核 离子钙接头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头静脉走行及注入点变异1例
5
作者 陈昊 马建军 +5 位作者 王志信 周晓丹 杨璐璐 欧洋 马向群 黄瑞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6-466,共1页
在解剖1例成年男尸时,见其右侧头静脉走行及注入点变异(图1),此变异罕见[1,2],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及为临床诊疗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道如下:该男尸右侧的头静脉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发出,逐渐转至前臂前面的桡侧上行,其在前臂的走行... 在解剖1例成年男尸时,见其右侧头静脉走行及注入点变异(图1),此变异罕见[1,2],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及为临床诊疗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道如下:该男尸右侧的头静脉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发出,逐渐转至前臂前面的桡侧上行,其在前臂的走行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静脉 变异 走行 右侧 手背静脉网 临床诊疗 解剖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肺前后两叶变异1例
6
作者 薛刚 马建军 +5 位作者 郭宝光 卓静静 林超群 鲁亚明 秦保庆 何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25,共1页
在制作一成年女性标本时,发现右肺前后两叶异常。检索文献,此变异较为罕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现报道如下。正常右肺由水平裂,斜裂将肺分为上、中、下3叶。而该女尸右肺无正常水平裂和斜裂,由一纵裂将肺分为前后两叶。从正面观,前叶... 在制作一成年女性标本时,发现右肺前后两叶异常。检索文献,此变异较为罕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现报道如下。正常右肺由水平裂,斜裂将肺分为上、中、下3叶。而该女尸右肺无正常水平裂和斜裂,由一纵裂将肺分为前后两叶。从正面观,前叶肺完全覆盖后叶肺,下缘锐薄,并突入到肋膈隐窝(图1附图)。从侧面观,该纵裂由肺后上方斜向前下方,在第3肋间与肺后肋面相交,跨过第4、第5肋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肺 肋膈隐窝 水平裂 正面观 肋面 斜裂 后叶 肋间隙 纵裂 下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桡掌侧动脉变异1例
7
作者 王帅军 马建军 +5 位作者 何京 王可 薛刚 徐丹丹 杨晨曦 徐思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2-592,共1页
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拇指桡掌侧动脉起始异常,现报道如下。桡动脉在桡腕关节处以单干穿鼻烟窝斜向内下走行,至第1骨间背侧肌深面分为2支:1支穿入手掌侧构成掌深弓,起始外径2.38 mm;另1支为变异拇主要动脉,起始外径2.3... 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拇指桡掌侧动脉起始异常,现报道如下。桡动脉在桡腕关节处以单干穿鼻烟窝斜向内下走行,至第1骨间背侧肌深面分为2支:1支穿入手掌侧构成掌深弓,起始外径2.38 mm;另1支为变异拇主要动脉,起始外径2.36 mm。变异拇主要动脉于拇收肌斜头深面,沿第1掌骨尺侧行2.36 cm发出变异支Ⅰ。该变异支起始外径为1.96 mm,于第1掌指关节掌侧、距发出点3.37 cm处与变异支Ⅱ汇合成拇指桡掌侧动脉。变异支Ⅱ起始外径为1.36 mm,于第2掌骨底自掌深弓发出,在距屈肌支持带下缘1.46 cm处浅出至拇收肌斜头表面,并于该处发出交通支与掌浅弓吻合。该交通支桡、尺端外径分别为1.06 mm和1.12 mm,全长1.58 cm。变异支Ⅱ分支后主干沿拇收肌斜头尺侧缘行4.97 cm,至第1掌指关节掌侧与变异支Ⅰ汇合成拇指桡掌侧动脉。拇指桡掌侧动脉起始外径为1.58 mm,向远端行0.86 cm后分为2支,分别行于拇指桡掌侧及桡背侧。拇主要动脉发出变异支Ⅰ后,主干于第1骨间背侧肌深面行向远端并绕向手掌,于第2掌指关节桡侧和第1掌指关节尺侧分别发出示指桡掌侧动脉和拇指尺掌侧动脉。拇主要动脉主干继续向尺侧走行,与尺动脉终端吻合成掌浅弓(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桡掌侧动脉 动脉变异 掌指关节 骨间背侧 第1掌骨 拇收肌 屈肌支持带 男性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部内动脉起点及分支变异1例
8
作者 杨璐璐 马建军 +5 位作者 岑艳灵 岳亚辉 马向群 魏士翔 邢勇杰 陈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9-149,共1页
制作一男性左侧下肢标本时,见其阴部内动脉高位发出伴分支异常,脐动脉分支异常(图1).查阅资料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现报道如下:阴部内动脉在距髂内动脉起点4.67cm处发出,外径为2.54mm其行向内下,跨过闭孔动... 制作一男性左侧下肢标本时,见其阴部内动脉高位发出伴分支异常,脐动脉分支异常(图1).查阅资料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现报道如下:阴部内动脉在距髂内动脉起点4.67cm处发出,外径为2.54mm其行向内下,跨过闭孔动脉后沿臀下静脉左前方走行,在第2、3骶神经后方穿出梨状肌下孔,距其起点1.90cm处发出外径为1.94mm的变异支、变异史与阴部内动脉呈16.3。斜向内下,跨过闭孔动脉和直肠中动脉,贴闭孔筋膜和髂尾肌走行:走行6.82cm后发出2分支:短支外径为1.34mm,入精囊左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部内动脉 分支变异 梨状肌下孔 闭孔动脉 分支异常 髂内动脉 侧下肢 脐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变异伴副胆囊管1例
9
作者 陈红浩 杨建华 +6 位作者 刘雪亚 胡威利 王俊魁 潘子涵 周传坤 张佩佩 马建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2-342,共1页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过程中见其营养肝的动脉变异伴副胆囊管异常(图1),查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资料,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肝动脉变异 胆囊管异常 主动脉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因子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CLC-3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周立 张毅敏 王志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TNF-α、IL-1β、TGF-β刺激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CLC-3(voltage-gated chloride channel 3)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TNF-α组、IL-1β组和TGF-β组。TNF-α、I...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TNF-α、IL-1β、TGF-β刺激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CLC-3(voltage-gated chloride channel 3)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TNF-α组、IL-1β组和TGF-β组。TNF-α、IL-1和TGF-β组分别加入加入含有浓度为10 ng/ml的相应炎症因子培养液,每组分别在孵育6、12、24 h后分别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和蛋白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LC-3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TNF-α、IL-1β处理12 h后培养海马神经元CLC-3在mRNA及蛋白水平开始上调,高峰持续从12 h至24 h(P<0.05)。TNF-α刺激作用强于IL-1β。TGF-β处理海马神经元CLC-3 mRNA在6 h后即开始升高(P<0.05),但在孵育6 h到24 h时下降至正常对平(P>0.05)。结论:TNF-α、IL-1β、TGF-β可能通过刺激海马神经元CLC-3表达增加增强神经元存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C-3 炎症因子 海马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损伤黑质导致迷走神经背核DR1和DR2表达变化
11
作者 连辉 张毅敏 +1 位作者 付升旗 王志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损伤大鼠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后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DMV)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受体1(dopamine receptor 1,DR1)和多巴胺受体2(do...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损伤大鼠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后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DMV)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受体1(dopamine receptor 1,DR1)和多巴胺受体2(dopamine receptor 2,DR2)的表达变化。方法 3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LPS大鼠组和对照组。LPS大鼠组双侧SN内注射LPS,对照组双侧SN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6周后进行转棒实验,检测胃排空能力,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SN内TH和DMV内TH、DR1和DR2的表达。结果经鉴定LPS组大鼠造模成功,胃排空能力降低,DMV中TH阳性细胞数量从(7±3)个增加到(12±2)个(P<0.05),DR1阳性细胞数量从(28±5)个减少到(18±6)个(P<0.05),DR2阳性细胞数量从(20±3)个增加到(33±4)个(P<0.05)。背侧延髓内,TH蛋白表达水平从(0.16±0.02)增多到(0.43±0.04)(P<0.05),DR1的蛋白表达水平从(0.78±0.05)下降至(0.36±0.03)(P<0.05),DR2的蛋白表达水平从(0.43±0.03)增加至(0.58±0.07)(P<0.05)。结论 LPS大鼠DMV中TH、DR1和DR2表达变化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胃排空障碍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迷走神经背核 多巴胺受体1 多巴胺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肾动脉多分支及多肾副动脉变异1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任建陆 马建军 +5 位作者 卓静静 高晓 陈飞雄 白玉林 孙茹茹 王长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1-631,共1页
解剖一成年男性整尸发现其右肾动脉在肾外先发2干并由其发出8支二级分支,其中5支经肾门入肾,3支不经肾门直接入肾(即肾副动脉)(图1)。据中国人体质调查统计,肾副动脉3支型出现率为(1.92±0.71)%[1]。该变异极其罕见,为积累解... 解剖一成年男性整尸发现其右肾动脉在肾外先发2干并由其发出8支二级分支,其中5支经肾门入肾,3支不经肾门直接入肾(即肾副动脉)(图1)。据中国人体质调查统计,肾副动脉3支型出现率为(1.92±0.71)%[1]。该变异极其罕见,为积累解剖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肾动脉 肾门 解剖资料 体质调查 腹主动脉 右上方 继续走 肾血管造影 下干 下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腹腔干并多分支变异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夏媛 马建军 +5 位作者 段嘉 王逸鹤 周晓丹 曹学辉 王小芳 何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4-284,共1页
解剖1具老年男尸时,发现其腹腔干较正常位置偏下并伴多分支变异。查阅文献未见相关报道,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分支变异 腹腔干 低位 正常位置 查阅文献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变异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晋 马建军 +5 位作者 康鹏程 张敏 侯卜文 尚进 李鹏亮 刘俨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9-629,共1页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见其肝固有动脉仅发出肝左动脉,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现报道如下。腹腔干起始部管径为5.44 mm,于第12胸椎椎体前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斜向右前方走行1.68、2.64、2.76、2.91 cm...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见其肝固有动脉仅发出肝左动脉,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现报道如下。腹腔干起始部管径为5.44 mm,于第12胸椎椎体前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斜向右前方走行1.68、2.64、2.76、2.91 cm后依次发出胃左动脉、肝右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起始部外径依次为3.24、2.46、3.28、4.50mm),其中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走行、分支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右动脉 腹腔干 胃左动脉 肝左动脉 椎体前方 腹主动脉 变异类型 脾动脉 肝动脉介入治疗 肝右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伴梨状肌变异及第2骶神经异常分支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武安 马建军 +5 位作者 廖付兵 赵晓楠 谷九莲 袁嘉阳 崔祯杰 郭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6-456,共1页
在制作1男性标本时,见其右侧坐骨神经伴梨状肌变异及臀上动脉、臀下神经穿梨状肌位置异常及第2骶神经异常分支,此种变异较为少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神经异常 坐骨神经 梨状肌 变异 臀上动脉 位置异常 臀下神经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肝中动脉及肝动脉多分支变异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青云 马建军 +5 位作者 谢赛同 王文强 徐思源 宋辰光 王尧 连晓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0,共1页
在解剖1具成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双肝中动脉伴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肝左动脉和胃右动脉变异(图1)。查文献知,此变异较为少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分支变异 肝动脉 中动脉 胰十二指肠 成年女性 动脉变异 肝左动脉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膈下动脉多发变异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宝光 马建军 +5 位作者 陈艺璇 高晓 薛刚 杨豪琛 鲁亚明 林超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08,共1页
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见1支右膈下动脉、2支左膈下动脉共干并自腹主动脉发出,查十年文献未见此种变异,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报道如下。在腹主动脉前壁,腹腔干上方0.27cm处发出一长0.23 mm,外径2.76 mm的膈下动脉主干并分为3... 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见1支右膈下动脉、2支左膈下动脉共干并自腹主动脉发出,查十年文献未见此种变异,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报道如下。在腹主动脉前壁,腹腔干上方0.27cm处发出一长0.23 mm,外径2.76 mm的膈下动脉主干并分为3支,1支右膈下动脉,2支左膈下动脉。右膈下动脉起始处外径2.12 mm,经右膈脚前方向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动脉 膈脚 腹主动脉 支左 腹腔干 下腔静脉 尸体标本 肾上腺上动脉 中心腱 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指掌侧总动脉合并拇主要动脉异常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秀林 杜昆峰 +2 位作者 王刚阳 付海真 马建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6-516,共1页
在制作一成人上肢血管神经标本时,见其第1指掌侧总动脉起于桡动脉,伴拇主要动脉走行异常,查阅相关文献,未见此类报道,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指掌侧总动脉 动脉异常 血管神经 走行异常 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支肝动脉伴胆囊动脉起始及走行变异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家昂 董曼 +6 位作者 尹楚凡 张达 薄智豪 冯晨 马慧慧 李雪瑶 马建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5-585,共1页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4支肝动脉,分别为肝左、中、右动脉和副肝右动脉。肝中动脉和肝右动脉共干起自肝总动脉,副肝右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胆囊动脉从副肝右动脉发出(图1),现报道如下:肝总动脉外径4.05 mm,走行1.91 cm...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4支肝动脉,分别为肝左、中、右动脉和副肝右动脉。肝中动脉和肝右动脉共干起自肝总动脉,副肝右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胆囊动脉从副肝右动脉发出(图1),现报道如下:肝总动脉外径4.05 mm,走行1.91 cm、2.62 cm后分别发出肝左动脉、以及肝中动脉和肝右动脉的共干支,外径分别为3.25 mm、2.9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动脉 中动脉 共干支 肝动脉 肝右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下动脉与左副肾动脉共干起自左肾动脉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覃安琪 马建军 +5 位作者 石传楷 刘方圆 段珂峰 张达 周静怡 谭奕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210,共1页
解剖1具未成年男尸时,见膈下动脉与左副肾动脉共干起自左肾动脉,膈下动脉发出2分支,即胃上动脉和右膈下动脉,同时伴有左膈下动脉发自胃上动脉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膈下动脉 副肾动脉 左肾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