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损害与白介素-2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安宝富 刘晓芹 成俊祥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9-280,287,共3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与血清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对63例未服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评定记忆功能,同时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分析其相关性;比较记忆商数(MQ)...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与血清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对63例未服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评定记忆功能,同时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分析其相关性;比较记忆商数(MQ)≤85者与MQ>85者血清IL-2、SIL-2R水平。结果 记忆商数及多项韦氏成人记忆量表的分测验成绩与血清IL-2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与SIL-2R水平无显著相关性;MQ≤85患者组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MQ>85患者组(P<0.05),而SIL-2R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功能损害可能与其异常的血清IL-2水平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记忆损害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酸枣仁颗粒镇静催眠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崔桂梅 陈宝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目的探讨加味酸枣仁颗粒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取SPF级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采用不同剂量加味酸枣仁颗粒对小鼠自发活动及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进行镇静催眠试验研究。结果加味酸枣仁颗粒... 目的探讨加味酸枣仁颗粒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取SPF级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采用不同剂量加味酸枣仁颗粒对小鼠自发活动及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进行镇静催眠试验研究。结果加味酸枣仁颗粒中、高剂量组较空白对照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5或0.01)。结论加味酸枣仁颗粒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酸枣仁颗粒 催眠 镇静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图书馆》载文及作者统计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文凤 《现代情报》 2003年第2期169-171,共3页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对2000年出版的《图书馆》载文及作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阐述该刊 的载文及作者特点。
关键词 2000年 《图书馆》 载文统计分析 作者统计分析 文献计量学 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对白血病化疗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敬东 杜云红 +1 位作者 李志英 赵幸福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1-112,共2页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人们逐渐认识到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对人体神经内分泌的功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1],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比...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人们逐渐认识到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对人体神经内分泌的功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1],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 抑郁情绪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对躁狂发作患者的保护约束护理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静 王素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9期211-211,共1页
目的加深对躁狂发作患者约束护理体验的认识。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院早期干预二科对躁狂发作进行约束的患者进行观察、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对患者约束存在以下问题:约束方法不妥;约束时间太长;患者的尊严受到侵犯;对约束患者... 目的加深对躁狂发作患者约束护理体验的认识。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院早期干预二科对躁狂发作进行约束的患者进行观察、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对患者约束存在以下问题:约束方法不妥;约束时间太长;患者的尊严受到侵犯;对约束患者照顾欠缺。结论做好对躁狂发作患者的约束护理,必须理解患者的约束体验,遵循"尽可能不约束或少约束;尽可能单肢约束;尽可能短时间约束"的原则,制定安全、舒适、人性的约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狂发作 保护约束 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假日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煜 李红 赵新喜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1998年第2期103-105,共3页
住院精神病患者在节假日可能会产生情绪上的变化,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国内对有关节假日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很少。为了解节假日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且为这方面研究积累资料,作者对9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 精神病 心理状况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燕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87-88,共2页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陈旧保守的档案服务思想已不能适应和满足我国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从政策法规、工作理论、管理体制、人才队伍、服务理念、服务形式、服务手段等方面创新服务机制,才能使档案...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陈旧保守的档案服务思想已不能适应和满足我国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从政策法规、工作理论、管理体制、人才队伍、服务理念、服务形式、服务手段等方面创新服务机制,才能使档案事业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档案 服务机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营销战略在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中的应用
8
作者 丰秀琴 荆卫红 刘素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9期106-,共1页
关键词 医疗质量管理 住院病人 住院患者 病人满意 营销战略 市场战略 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神经症患者森田疗法的追踪观察
9
作者 于云华 张钧 崔二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33-33,共1页
森田疗法是日本一种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心理疗法,其显著疗效引起国际心理医学界的重视和认可,并在我国推广、运用于临床。作者对出院后坚持森田疗法的神经症患者进行了3年的追踪观察,其显效率明显提高,报告如下:
关键词 森田疗法 神经症患者 追踪观察 森田心理疗法 心理医学 新乡医学院 自我实现 东方文化 药物副反应 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咪嗪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双盲对照研究
10
作者 方润领 徐建强 何建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17-19,63,共4页
本文报告了丙咪嗪与安慰剂治疗18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双盲对照研究,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等评价。结果显示丙咪嗪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无明显疗效。
关键词 丙咪嗪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通脉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11
作者 邹慧 黄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观察注射用通脉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7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复方丹参20ml·d-1静脉点滴,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d~1,连用14d;观察组常规治疗加注射用... 目的 观察注射用通脉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7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复方丹参20ml·d-1静脉点滴,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d~1,连用14d;观察组常规治疗加注射用通脉脂120mg·d-1静脉点滴,连用14d。结果 治疗24h内及10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观察组68.4%,92.1%;对照组18.8%,59.4%,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且观察组疗后血液粘稠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结论 注射用通脉酯治疗TIA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通脉酯 短暂性脑缺血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8例患儿家属焦虑情绪调查及心理护理对策
12
作者 郭田荣 李梅香 +1 位作者 郭敏 刘玉霞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1998年第2期114-114,共1页
我们采用Zung焦虑状态自测量表,对118例住院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患儿家属中有明显的焦虑情绪且女性高于男性。其他相关因素如对患儿病情缺乏了解,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等,都直接影... 我们采用Zung焦虑状态自测量表,对118例住院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患儿家属中有明显的焦虑情绪且女性高于男性。其他相关因素如对患儿病情缺乏了解,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等,都直接影响到患儿的治疗。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 焦虑情绪 调查 心理护理 住院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的临床心理探讨
13
作者 张疆莉 张钓 姜凯 《中原精神医学杂志》 1996年第2期149-149,共1页
本文从社会学及心理学角度出发,就耳鸣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理治疗、精神护理、预防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耳鸣 病因 临床表现 心理治疗 精神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犯罪与心理障碍的对照研究
14
作者 季卫东 李煜 +1 位作者 忻仁娥 袁训初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1998年第2期92-92,共1页
采用与DSM-Ⅳ配对的青少年项目调查表对113名少年犯和50名正常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少年犯罪性质以盗窃(65.49%)、抢劫(24.78%)为多,少年犯组较正常少年组有明显的多动障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倾向、敌意对抗、... 采用与DSM-Ⅳ配对的青少年项目调查表对113名少年犯和50名正常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少年犯罪性质以盗窃(65.49%)、抢劫(24.78%)为多,少年犯组较正常少年组有明显的多动障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倾向、敌意对抗、物质滥用及强迫观念等。表明在少年犯中心理障碍很普遍,对此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犯罪 心理障碍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观察及护理
15
作者 郭田荣 范茂林 石永香 《中原精神医学杂志》 1997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妊娠本属妇女的特殊生理过程,但由于缺乏经验、对妊娠知识了解不够或一点不知,妊娠期内分泌变化、体形的改变、家庭。
关键词 妊娠期 妇女 心理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16
作者 邢善勇 张长军 牛智彬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2002年第3期166-167,共2页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肩负着院外维持治疗与指导病人开展社会功能锻炼的康复任务,对其家属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法,对44例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增加了他们对精神分裂症知识的认识,...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肩负着院外维持治疗与指导病人开展社会功能锻炼的康复任务,对其家属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法,对44例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增加了他们对精神分裂症知识的认识,使其意识到家庭支持与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调动了参与病人康复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家属 健康教育模式 整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早期诊疗观察
17
作者 刘瑞芳 李秀梅 +1 位作者 万新顺 张国庆 《中原精神医学杂志》 1996年第2期178-178,共1页
本文通过62例眼科就诊的以眨眼、挤眉弄眼为首发症状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观察,并运甩中医理论配制“瞬目灵”胶囊,配合心理行为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可望成为本症的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同时指出,抽动秽语综合征除了心理卫生... 本文通过62例眼科就诊的以眨眼、挤眉弄眼为首发症状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观察,并运甩中医理论配制“瞬目灵”胶囊,配合心理行为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可望成为本症的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同时指出,抽动秽语综合征除了心理卫生专家和儿科医师重视外,更应引起全社会关注。眼科医师应充分认识本症的临床特点。因该病首发症状多为眨眼挤眉弄眼,患者常常先到眼科就诊。这对该症的早期诊治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临床观察 心理行为治疗 心理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科病人噎食的救护和预防(附5例报告)
18
作者 薛殿凯 张军 陈树聪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2000年第3期164-166,共3页
噎食多见于精神科病人,噎食致死被看作是精神科最严重的意外事件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却很少。本文对我院10年来所发生的5例严重噎食病人作临床报道,并就噎食原因、救护和预防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精神科病人 噎食 救护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7例在押犯个性特征及SCL-90评定结果分析
19
作者 张建宏 李占文 赵红丽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1998年第2期92-92,共1页
本文对77例在押犯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长期的慢性精神刺激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将服刑作为一个精神因素,服刑时间长短作为一个量化的标准。随机抽样共得77例,采用疾病症状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提示有38.96%的... 本文对77例在押犯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长期的慢性精神刺激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将服刑作为一个精神因素,服刑时间长短作为一个量化的标准。随机抽样共得77例,采用疾病症状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提示有38.96%的在押犯人总痛苦水平超出了正常(≥2分)。表明不同个体对同一性质的精神刺激有不同的反应。通过分析发现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较高(r=0.355~0.524 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押犯 个性特征 SCL-90 评定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6与精神分裂症
20
作者 李恒芬 张晓曼 焦新彩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2001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白介素—6(IL—6)是临床免疫学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之一。近年来,有关其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分子遗传学方法的渗透,为探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就其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一、IL—6的生成与生物活性 IL... 白介素—6(IL—6)是临床免疫学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之一。近年来,有关其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分子遗传学方法的渗透,为探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就其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一、IL—6的生成与生物活性 IL—6和B细胞刺激因子—2(B cellstimulating factor—2,BSF—2)、IFNβ_2和B细胞分化因子(B cell differentiation factor,BCDF)是同一种物质,分子量为21kd和26kd。IL—6来源于不同的组织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精神分裂症 细胞因子 生物活性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