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工智能对道德建设的显性赋能和隐性挑战
- 1
-
-
作者
戴茂堂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验室
文理学院哲学系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4,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伦理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22&ZD043)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揭榜挂帅重点科研平台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验室和“社会治理的伦理效应”项目支持。
-
文摘
在人工智能面前,乐观主义者看到并放大了人工智能中“眼前”“好”的功效,即“看得见的”显性赋能,倾向于认为人工智能使得人类的道德建设迎来了“转机”;悲观主义者看到并放大了人工智能中“背后”“坏”的风险,即“看不见的”隐性挑战,倾向于认为人工智能使得人类的道德建设面临“危机”。从整体上看,人工智能对人类的道德建设既有显性赋能更有隐性挑战。只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的道德建设的隐性挑战,容易被“看得见的”显性赋能遮蔽,往往“看不见”。从原则上看,作为技术的人工智能不可能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体。道德建设既“不该”是技术性行为,也“不该”止步于技术化普及,更“不该”拥有多元化主体。
-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道德建设
显性赋能
隐性挑战
-
分类号
B82-057
[哲学宗教—伦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