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地栖鸟兽多样性的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韩克国 李凯 +5 位作者 孙婧 饶静秋 周佳 杨云 崔亮伟 管振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101,共13页
为进一步查清云南省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地栖鸟兽多样性、常见物种活动节律及其与人畜活动的关系,2019年8月—2020年3月分两次在老君山片区布设73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除丢失损坏及无效相机外,59个相机位点共调查到鸟兽62种,... 为进一步查清云南省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地栖鸟兽多样性、常见物种活动节律及其与人畜活动的关系,2019年8月—2020年3月分两次在老君山片区布设73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除丢失损坏及无效相机外,59个相机位点共调查到鸟兽62种,其中兽类5目11科17属21种,鸟类5目14科31属4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熊猴(Macaca assamensis)、红面猴(Macaca arctoides)、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栗头八色鸫(Pitta oatesi)等12种,其中有4种仅在核心区分布;中国特有哺乳动物2种:侧纹岩松鼠(Rupestes forresti)和红白鼯鼠(Petaurista alborufus)。新增兽类记录4种,鸟类记录17种。鸟类中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种类为红喉山鹧鸪(Arborophila rufogularis)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兽类为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和侧纹岩松鼠。生态位相似的红喉山鹧鸪和白鹇之间、红腿长吻松鼠和侧纹岩松鼠之间活动节律均存在显著差异;人类日间活动与白鹇、红腿长吻松鼠活动时间也存在显著分化。结果表明,地栖性鸟兽活动节律既受同域分布且生态位相似物种活动的影响,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相对多度指数 活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蔡氏疣螈的成体和胚胎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孟建平 康泽沼 +5 位作者 魏平凡 李先琦 蓝俊麟 杨云 李青青 袁智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2022年5—7月,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在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蔡氏疣螈Tylototriton ziegleri的成体形态和胚胎发育进行研究,以期了解蔡氏疣螈的成体和胚胎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蔡氏疣螈雌雄两性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雌性整体形态... 2022年5—7月,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在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蔡氏疣螈Tylototriton ziegleri的成体形态和胚胎发育进行研究,以期了解蔡氏疣螈的成体和胚胎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蔡氏疣螈雌雄两性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雌性整体形态指标更大。雌性全长115.50~135.42 mm,雄性全长102.70~126.79 mm,两性异形指数为0.078。个体的全长、头体长、头长、头宽、吻长和腋至跨距在两性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躯干长、眼间距、鼻间距、尾长和尾宽在两性间的差异显著(P≤0.05)。胚胎发育共有21个时期,历时(532.49±45.52)h。本研究通过对蔡氏疣螈形态和胚胎发育的详细观察,为有效保护该物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氏疣螈 形态特征 胚胎发育 文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吻臭蛙的形态及生境描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饶静秋 魏平凡 +3 位作者 杨云 蓝俊麟 刘小龙 袁智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在2018年7月、2021年2月,分别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都龙镇四台坡和西畴县法斗乡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桥沟片区(附近采集到臭蛙属成体标本3号,包括雌性标本2号、雄性标本1号。其中,雌性体长为75.7、71.3 mm,雄性体长为49.3 mm。该种群... 在2018年7月、2021年2月,分别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都龙镇四台坡和西畴县法斗乡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桥沟片区(附近采集到臭蛙属成体标本3号,包括雌性标本2号、雄性标本1号。其中,雌性体长为75.7、71.3 mm,雄性体长为49.3 mm。该种群吻部极突出,颊部深凹。雄性成蛙体背荐椎之后密布圆锥状刺,雌性成蛙无此皮肤刺。生活时背面为灰橄榄绿色及棕色相间,部分个体具有深色斑;四肢具很多规则的黑色横条纹,腹面黄白色,具不太明显的棕色点;雌雄个体均为全蹼。与越南谅山省的长吻臭蛙模式标本形态鉴定特征基本一致,与已有长吻臭蛙序列聚为一支,且遗传分化较小,为1.1%。因此,形态和分子的结果均证实中国有该物种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蛙属 两栖动物 形态特征 生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发现越南趾沟蛙
4
作者 杨云 刘小龙 +4 位作者 饶静秋 贺艳红 韩克国 王剑 袁智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3-537,共5页
2019年7月,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22°45′16.36″N,103°57′43.17″E;海拔1160 m)内采集到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属(Rana)标本1号,雄性成体,头体长38.3 mm。根据形态特征比较发现,该... 2019年7月,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22°45′16.36″N,103°57′43.17″E;海拔1160 m)内采集到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属(Rana)标本1号,雄性成体,头体长38.3 mm。根据形态特征比较发现,该蛙皮肤光滑,背部褐色,肩上方有“人”形疣粒,体背后部有小疣粒,体腹呈浅黄色,胸、腹部有深色云斑,指端略膨大且无沟,后肢细长,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跗褶部位有小疣,趾端呈小吸盘状且腹侧具沟,趾间全蹼,四肢背面有深褐色横纹,与采集自越南林同省郎边高原(Langbian Plateau,Lam Dong,Vietnam,模式产地)的越南趾沟蛙(Rana johnsi)形态鉴定特征基本一致,仅体型大小稍有差异。基于16S rRNA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标本与越南趾沟蛙的样本构成单支系,且遗传距离较小(p-distance为0.8%),确定该标本为云南省两栖纲(Amphibia)分布新纪录物种。该物种的发现增加了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属 文山 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对云南松天然林林下更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云伟 卢仁军 朱培英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期156-162,共7页
云南松作为西南地区的乡土树种,在西南地区分布范围广泛,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益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海拔,在云南松天然林地设置样地和样方,测量了灌木样方中林下灌木、草本的指标和云南松幼苗和幼树的高度和密度,对... 云南松作为西南地区的乡土树种,在西南地区分布范围广泛,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益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海拔,在云南松天然林地设置样地和样方,测量了灌木样方中林下灌木、草本的指标和云南松幼苗和幼树的高度和密度,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层主要以蔷薇科和壳斗科植物为优势种,草本层主要以禾本科、蔷薇科和菊科植物为优势种。不同海拔植物物种多样性高低表现为1500 m>1800 m>2100 m;不同海拔草本层植物数量大小表现为1500 m<1800 m<2100 m;幼苗、幼树更新密度和平均苗高在海拔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海拔1500 m的幼苗、幼树更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海拔 天然林 植被多样性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英栽培方法探讨
6
作者 曹世超 周继能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1期117-118,共2页
探讨了杜英的分类、分布、生物生态特性、应用价值、育苗出圃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系列技术关键问题,提出了为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林地生产力、减少病虫害、增加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杜英适于与泓森槐等树种营造混交林的建议。
关键词 杜英 栽培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