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种植区土壤As空间分布特征及理化性质对三七As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祖艳群 孙晶晶 +5 位作者 郭先华 闵强 冯光泉 吴炯 杨留勇 李元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4-1041,共8页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云南文山州的道地中药材,文山州由于地壳原始分化成分的作用和含砷矿的开采等原因,使三七种植区存在普遍的土壤砷污染现象。通过野外大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南文山三七...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云南文山州的道地中药材,文山州由于地壳原始分化成分的作用和含砷矿的开采等原因,使三七种植区存在普遍的土壤砷污染现象。通过野外大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南文山三七主要种植区(文山县、丘北县、砚山县、广南县)土壤总砷和有效砷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壤物理化学特征(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总P、速效P、土壤质地),探讨了三七不同部位(茎叶、花果、主根、须根、剪口)As含量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了解文山三七种植区砷污染空间分布特点,寻求三七砷含量的调控途径,对降低三七砷含量和提高三七品质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As和总As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9 mg·kg-1和28.51mg·kg-1,土壤有效As占总As质量分数的0.06%~2.08%。76.67%的土壤样品总As含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土壤有效As和总As含量空间分布表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2)三七各部位中As质量分数为0.14~0.32 mg·kg-1,砷含量符合优质三七砷的限量标准(≤1.0 mg·kg-1),三七各部位对As的富集系数为0.004~0.011,均较低。(3)90%的土壤为酸性土壤,pH值≤6.5;土壤全P质量分数为1.27 g·kg-1,土壤速效P质量分数为66.87 mg·kg-1,均属于丰富水平;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5.77 g·kg-1,CEC为26.74 cmol·kg-1,属于较高水平;40%的土壤为黏土,43.4%为壤质黏土。(4)土壤总As和土壤有效As含量主要受到随机人为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与土壤CEC、pH值和有机质含量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三七须根中As含量与土壤总As、有效As、土壤黏粒含量、CEC、pH值和总P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总之,壤质黏土、低pH值和CEC有利于降低三七As含量,三七种植过程中应避免施用含As有机肥和磷肥。研究结果在系统了解文山三七种植区的土壤As空间分布和调控途径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意义,特别需要关注是三七产业的发展布局中,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科学的安排三七种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空间分布 理化性质 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在三七中的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雪燕 代雪芳 +3 位作者 毛佳 王勇 杨建忠 陈昱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7,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GC-ECD)检测,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三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三七茎叶对其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三七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2.3~12.8 d;叶面施药后,其可被三七茎叶吸收并迅速向下传导至根部... 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GC-ECD)检测,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三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三七茎叶对其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三七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2.3~12.8 d;叶面施药后,其可被三七茎叶吸收并迅速向下传导至根部,且主要集中在须根中。苯醚甲环唑在三七不同部位之间的最终残留量存在差异,依次为花>须根>块根。于三七病害发病初期(通常在三七开花前的营养生长期)施用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用量为有效成分67.5 g/hm2,施药4次,间隔期为7 d,距最后1次施药后间隔28 d收获的三七块根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0.55 mg/kg,须根中的残留量<0.72 mg/kg,花中的残留量<2.25 mg/kg,均低于欧盟规定的苯醚甲环唑在人参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20 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三七花中的残留风险大于其他部位,但风险商值(RQ)仅为0.21%,处于安全水平。建议在使用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防治三七上的病害时,用药量为有效成分67.5 g/hm2,最多施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2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苯醚甲环唑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胁迫对三七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晶晶 祖艳群 +3 位作者 吴炯 夏峰 冯光泉 马妮 《特产研究》 2014年第3期32-37,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砷浓度对三七生长株型、叶型特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砷处理(≤80mg/kg)对三七株型特征指标无明显影响,随着砷浓度的增加,高浓度砷处理(≥140mg/kg)明显减少了三七的株高、茎基直径的增长,根冠...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砷浓度对三七生长株型、叶型特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砷处理(≤80mg/kg)对三七株型特征指标无明显影响,随着砷浓度的增加,高浓度砷处理(≥140mg/kg)明显减少了三七的株高、茎基直径的增长,根冠比逐渐减小。在营养生长期和开花期,砷与三七的株高、根冠比、茎基直径具有显著负相关;砷≤80mg/kg三七叶片数、叶中长、叶中宽、叶面积指数均无明显变化;砷≥140mg/kg处理各叶型指标减小。在营养生长期和开花期,砷与三七叶片数、叶中长、叶中宽和叶面积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三七相对生长速率在砷≥140mg/kg时逐渐降低,并与之呈极显著负相关;三七花、茎叶、根系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在砷≤80mg/kg无显著影响,砷≥140mg/kg生物量减小,与三七总生物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三七对砷的最大忍耐浓度为140mg/kg,土壤砷含量过高对三七生长具有毒害作用,砷对根系的毒害作用大于地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生长形态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