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质水量监测的武汉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仪 姜应和 +3 位作者 程静 车伍 赵杨 杨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5,共4页
以武汉市茶山刘分流制排水区域为例,基于4场雨水径流水质水量监测资料,采用初始冲刷无量纲累积分析M(V)曲线分析了雨水径流初始冲刷效应,并使用SPSS软件对4场降雨事件的水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雨水径流污染物COD、TP... 以武汉市茶山刘分流制排水区域为例,基于4场雨水径流水质水量监测资料,采用初始冲刷无量纲累积分析M(V)曲线分析了雨水径流初始冲刷效应,并使用SPSS软件对4场降雨事件的水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雨水径流污染物COD、TP、TN、NH_(3)-N的降雨径流平均浓度分别为地表水Ⅴ类标准的4.9、6.2、13.0、9.7倍,雨水径流污染负荷较高;降雨强度和前期干旱天数是影响初始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截流前40%~60%的径流量可截流大部分污染物;降雨强度不大时,雨水径流中SS与COD、TP、TN有较强的相关性;降雨达到暴雨级别时,雨水径流中SS仅与COD呈现相关性;降雨强度不大的降雨事件,可通过去除SS来削减雨水径流污染物量;对于暴雨时的雨水径流,通过去除SS削减污染物量的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径流 初始效应 降雨强度 前期干旱天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铁用于低浊度原水的絮凝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程伟 罗凡 陶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73,共3页
针对浊度为2~4 NTU的原水,以氯化铁为絮凝剂确定了絮凝反应的最佳pH和氯化铁最佳投加量,并比较了高岭土、硅藻土和聚丙烯酰胺(PAM)的助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H在8.0时有较好的絮凝效果,氯化铁最佳投加量为3.2~3.8 mg/L;高岭土最佳... 针对浊度为2~4 NTU的原水,以氯化铁为絮凝剂确定了絮凝反应的最佳pH和氯化铁最佳投加量,并比较了高岭土、硅藻土和聚丙烯酰胺(PAM)的助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H在8.0时有较好的絮凝效果,氯化铁最佳投加量为3.2~3.8 mg/L;高岭土最佳投加范围3~4 mg/L,浊度去除率可达75.1%;硅藻土最佳投加量为2 mg/L,浊度去除率可达75.7%;PAM最佳投加量为0.2 mg/L,浊度去除率可达87.1%。采用PAM助凝效果最好,可有效提高混凝沉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浊度 氯化铁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形破片侵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明治板的弹道极限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郑折 李晓彬 霍契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1,41,共6页
分析了圆柱形破片侵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明治板的过程,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分别对圆柱形破片侵彻面板、复合材料夹层和背板三个阶段中消耗的能量进行了理论推导,建立了圆柱形破片侵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明治板的计算模型,并得到了剩余速... 分析了圆柱形破片侵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明治板的过程,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分别对圆柱形破片侵彻面板、复合材料夹层和背板三个阶段中消耗的能量进行了理论推导,建立了圆柱形破片侵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明治板的计算模型,并得到了剩余速度的计算公式,令剩余速度等于零,即可得到弹道极限。将计算模型得出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该计算模型可以为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钢复合装甲结构的抗侵彻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装甲 高速破片 弹道极限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MM模拟雨水径流时汇水面积对敏感参数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志恒 姜应和 +1 位作者 韩旻沂 金建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13,22,共5页
为提高SWMM模型模拟精度并为参数率定提供支持,以武汉市三个不同尺度的典型区域SWMM模型为例,使用优化过的Sobol敏感性分析法探究汇水面积对武汉市初期雨水模拟敏感参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透水率、子汇水区特征宽度和最小入渗速率... 为提高SWMM模型模拟精度并为参数率定提供支持,以武汉市三个不同尺度的典型区域SWMM模型为例,使用优化过的Sobol敏感性分析法探究汇水面积对武汉市初期雨水模拟敏感参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透水率、子汇水区特征宽度和最小入渗速率对不同尺度汇水区产汇流过程均具有较强敏感性;管道曼宁系数在小汇水区模拟较为敏感,而平均坡度对大汇水区模拟更为敏感。在水质模拟方面,饱和函数模块的最大累积量和半饱和累积时间对径流中冲刷的污染物总量影响较大,对于大汇水区干旱天数也有一定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 汇水区面积 参数敏感性 Sobol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宏基因组学数据库利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慧丽 郭安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8-88,共11页
宏基因组学技术产生的数据是研究环境微生物的宝贵资源,国际上已有微生物计划、海洋计划、生命普查等大项目,采集和测序的样本量数以百万计,产生了海量的环境宏基因组学数据,并以此建立了几十个相关宏基因组数据库和平台。主要从以下几... 宏基因组学技术产生的数据是研究环境微生物的宝贵资源,国际上已有微生物计划、海洋计划、生命普查等大项目,采集和测序的样本量数以百万计,产生了海量的环境宏基因组学数据,并以此建立了几十个相关宏基因组数据库和平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环境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和已有资源:环境宏基因组学国际合作大项目、宏基因组学数据库和宏基因组学数据在线分析平台。将结合相应的数据库网站介绍其项目详情、样本来源、数据类型、使用方式和分析结果等,以便研究者全面了解此类数据并能快速找到和利用相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数据库 资源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总历时及河流水位对雨水管网排水性能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程素华 姜应和 金建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6-90,共5页
为探究河流水位及降雨总历时对雨水管网排水性能的影响,构建了某园区管网—河流一体化SWMM概化模型,基于设计重现期为5年、降雨总历时分别为2、24 h的降雨事件,模拟分析了不同河流初始水位时园区雨水管网和河流的排水工况。结果表明,当... 为探究河流水位及降雨总历时对雨水管网排水性能的影响,构建了某园区管网—河流一体化SWMM概化模型,基于设计重现期为5年、降雨总历时分别为2、24 h的降雨事件,模拟分析了不同河流初始水位时园区雨水管网和河流的排水工况。结果表明,当河流初始水位较低,排水口处于自由出流时,河流水位对雨水管网的排水性能几乎无影响。排水口淹没出流时,随着河流初始水位的提升,排水系统的超载管道比例和溢流节点比例递增,超载时间和溢流时间延长,排水口及管道节点峰值流量下降,且越靠近排水口节点峰值流量下降幅度越大;基于相同降雨重现期及河流初始水位,相比于短历时降雨,长历时降雨的超载管道比例和溢流节点比例较大,超载时间和溢流时间较长,排水口及管道节点峰值流量下降幅度较大。在进行河流—管网汇水区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时,宜对雨水排水系统进行历时24 h降雨、不同河流水位的排水性能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位 总降雨历时 SWMM 雨水管网 排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渐近线选择的TDOA定位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胡荣 李琴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2-22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渐近线选择的TDOA定位算法。建立基于双曲线渐近线的定位模型,并对双曲线渐近线的斜率表达式进行一阶泰勒级数展开,通过数学方法证明双曲线的离心率会对定位精度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弹性函数设置阈值,选择合适... 提出了一种基于渐近线选择的TDOA定位算法。建立基于双曲线渐近线的定位模型,并对双曲线渐近线的斜率表达式进行一阶泰勒级数展开,通过数学方法证明双曲线的离心率会对定位精度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弹性函数设置阈值,选择合适的渐近线进行定位估计,减小了离心率接近于1的渐近线对定位结果的不良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和同类型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获得更好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时间差 定位 双曲线 渐近线 泰勒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推进监控系统终端显示界面交互设计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静 董星 曾健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09-111,共3页
传统船舶推进监控系统终端显示界面普遍存在用户体验感较差的问题。基于此,优化船舶推进监控系统终端显示界面交互设计方法。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终端显示界面设计,设计手势交互指令,利用训练好的分类器进行手势识别,通过手势实现... 传统船舶推进监控系统终端显示界面普遍存在用户体验感较差的问题。基于此,优化船舶推进监控系统终端显示界面交互设计方法。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终端显示界面设计,设计手势交互指令,利用训练好的分类器进行手势识别,通过手势实现人与船舶推进监控系统的非接触式交互。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船舶推进监控系统终端显示交互界面的体验感度量结果为良好,新的交互设计解决了传统显示界面交互设计存在的问题,可以让用户产生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推进监控系统 显示界面 交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景仿真技术的虚拟激光投影动态交互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颖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74-1480,共7页
虚拟激光投影在动态交互时,易用性差、鲁棒性低都会导致交互方法的交互性能变差,为提高激光投影交互效果,提出基于视景仿真技术的虚拟激光投影动态交互方法。利用VEW方法采集激光投影视频图像,利用加权平均法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背景去噪... 虚拟激光投影在动态交互时,易用性差、鲁棒性低都会导致交互方法的交互性能变差,为提高激光投影交互效果,提出基于视景仿真技术的虚拟激光投影动态交互方法。利用VEW方法采集激光投影视频图像,利用加权平均法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背景去噪,并基于红绿蓝三原色建立视频的RGB彩色空间模型,对背景去噪后的图像灰度转换后,进行阈值分割;依据预处理结果确定激光投影中心点位置,通过投影的中心点映射,实现投影动态交互;使用视景仿真技术对交互场景图像的交互效果实施增强,提高激光投影的动态交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开展激光投影动态交互时,交互性高、易用性好、鲁棒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景仿真技术 虚拟激光 激光投影 动态交互 图像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