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GC的科学基础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善林 李霄剑 +6 位作者 张强 莫杭杰 彭张林 焦建玲 蒋翠清 蔡正阳 李玲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共14页
深度学习问世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突飞猛进,逐步从纯粹的学术研究向大规模应用迈进。特别是2022年之后,文本生成、图像生成、三维模型生成等一系列应用级人工智能内容生成(AIGC)算法问世,标志着人工智能具备了数字化内容生产的能力,并... 深度学习问世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突飞猛进,逐步从纯粹的学术研究向大规模应用迈进。特别是2022年之后,文本生成、图像生成、三维模型生成等一系列应用级人工智能内容生成(AIGC)算法问世,标志着人工智能具备了数字化内容生产的能力,并正在突破逻辑推理、常识认知等诸多门槛,逐步迈向通用人工智能。本文详细阐述了生物学、认知科学、数理计算科学、决策科学、复杂性科学等多个学科在AIGC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强调这些学科的交织共同构成了AIGC的科学基础。最后,对AIGC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展望,提出了AIGC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需要面对的安全风险问题,以期推动AIGC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内容生成 通用人工智能 科学基础 学科交叉 神经网络模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涌现”视域下的智能健康医疗知识管理体系变革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顾东晓 赵旺 +2 位作者 王晓玉 汤志伟 朱凯旋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
[目的/意义]大模型的“涌现”正在重塑健康医疗知识体系和知识管理方式,亟须深入探讨该现象与特征对健康医疗领域知识体系的重大影响、演化路径、管理方法与前沿应用。[研究设计/方法]通过全面分析大模型的“涌现”现象与特征,以此作为... [目的/意义]大模型的“涌现”正在重塑健康医疗知识体系和知识管理方式,亟须深入探讨该现象与特征对健康医疗领域知识体系的重大影响、演化路径、管理方法与前沿应用。[研究设计/方法]通过全面分析大模型的“涌现”现象与特征,以此作为大模型“涌现”视域系统梳理健康医疗知识体系的组成要素和演化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模型“涌现”视域下的健康医疗知识动态管理框架,并总结健康医疗大模型前沿领域的发展展望。[结论/发现]从大模型的“涌现”视域揭示了健康医疗知识体系三大要素之间以及体系内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转化关系,提出了对应的动态健康医疗知识管理框架。[创新/价值]揭示了大模型“涌现”对于健康医疗知识体系与管理方式的潜在影响,提出了大模型“涌现”视域下健康医疗知识管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涌现 健康医疗 知识管理 诊疗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高端装备研发价值链共创生态与智能协同技术
3
作者 杨善林 张强 康宇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7,共16页
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端装备研发呈现出系统复杂、价值主体多、跨生命周期协同要求高等特征。本文聚焦高端装备研发价值链的共创生态与智能协同技术体系,从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高端手术机器人... 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端装备研发呈现出系统复杂、价值主体多、跨生命周期协同要求高等特征。本文聚焦高端装备研发价值链的共创生态与智能协同技术体系,从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高端手术机器人及其系统的研发场景分析出发,剖析了高端装备研发过程的价值链结构以及高端装备研发价值链在价值创造、运行机制、调控方式与协同模式等方面呈现出的演化特征;阐述了基于价值共创的自组织管理激励、基于价值分配的自适应运行调控、面向协同研发的数据模型互操作等围绕高端装备研发价值链共创的三大类核心机制设计问题;分析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网络融合、智能感知与场景建模、生成式人工智能决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平台等四项关键智能协同技术;进一步提出了加强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强化平台协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数据模型互操作标准制定等发展建议。相关研究内容可为高端装备研发价值链的协同创新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路径,为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的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转型提供系统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高端装备研发 价值链共创 智能协同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协同对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
4
作者 张晨 刘玥 +1 位作者 刘春丽 朱卫东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40,共9页
中小企业绿色转型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突破单一金融要素研究范式,基于协同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构建异质性协同状态的耦合模型,利用2011~202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解析金融科技... 中小企业绿色转型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突破单一金融要素研究范式,基于协同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构建异质性协同状态的耦合模型,利用2011~202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解析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协同驱动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协同能显著促进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现阶段以绿色金融主导、金融科技辅助的非对称协同模式的边际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二者协同通过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禀赋并增强资源利用效能,进而推动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该协同效应在重污染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及环境规制强度较高地区企业中尤为明显。本研究可为深化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协同、构建适配绿色转型战略的金融协同体系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绿色金融 中小企业 绿色转型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承担员工责任能产生超额收益吗?
5
作者 郑宝红 倪培森 陈雪芩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8,共6页
文章基于工具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员工责任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员工负责的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机制检验发现,员工责任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吸引分析师关注... 文章基于工具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员工责任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员工负责的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机制检验发现,员工责任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吸引分析师关注增加股票超额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工具型和被动型员工责任,价值型和主动型员工责任才能增加股票超额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责任 股票超额收益 创新能力 分析师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家庭照料负担与子代高质量就业
6
作者 叶徽 唐运舒 李姚矿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110,共20页
在老龄化背景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减轻家庭照料负担和稳定子代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世代交叠理论模型,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源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就业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实施长... 在老龄化背景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减轻家庭照料负担和稳定子代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世代交叠理论模型,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源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就业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显著提高了子代收入水平。机制分析发现,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资水平提升、减轻家庭照料负担、提高潜在工作时间和增加教育回报都是提高子代就业质量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显示,长期护理保险的就业效应分别在男性、青壮年子代和政策待遇给付更高的地区中更显著,且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本文从代际视角揭示了长期护理保险提高就业质量的制度激励成因,结论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就业质量 家庭照料 世代交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还是静态?产品图片背景呈现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行为与眼动追踪实验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翠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85,共14页
基于情境线索理论和注意力理论,文章结合眼动实验和行为实验,探讨产品图片的背景呈现方式(动态与静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眼动实验从信息加工角度,解释了背景呈现方式对消费者视觉注意的影响。具体而言,在信息型情境背景下,... 基于情境线索理论和注意力理论,文章结合眼动实验和行为实验,探讨产品图片的背景呈现方式(动态与静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眼动实验从信息加工角度,解释了背景呈现方式对消费者视觉注意的影响。具体而言,在信息型情境背景下,产品图片背景的动态呈现会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图片的背景兴趣区,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在转换型情境背景下,背景呈现方式对消费者的视觉注意以及购买意愿未产生显著影响。行为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产品图片背景的呈现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过程由意象流畅性中介,且背景的情境类型(信息型与转换型)对上述过程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呈现方式 意象流畅性 情境类型 购买意愿 眼动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ESG责任履行的价值影响机制检验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晨 顾晨凯 +1 位作者 朱卫东 张超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相关者等理论,构建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探究ESG责任履行的价值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责任履行能够提高企业价值,并存在“ESG责任履行—融资约束—投资效率—企业... 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相关者等理论,构建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探究ESG责任履行的价值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责任履行能够提高企业价值,并存在“ESG责任履行—融资约束—投资效率—企业价值”这一链式中介路径。高管海外背景越强,企业通过ESG责任履行来缓解融资约束对降低非效率投资、促进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作用越强。本研究丰富了ESG链式中介的价值影响路径,深入探讨了个人层面高管背景特质对ESG价值创造的影响,为企业投融资业务整合,推进人才引进战略提供了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责任履行 企业价值 融资约束 投资效率 高管海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投资者进入与企业绿色转型——基于融资约束与绿色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晨 陈学瑾 +1 位作者 曹文晴 汪文隽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63,共11页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2008—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绿色投资者进入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投资者进入可促进企业的绿色转型,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PSM法等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发...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2008—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绿色投资者进入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投资者进入可促进企业的绿色转型,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PSM法等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绿色投资者进入可以通过优化资本配置和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显著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并且存在“绿色投资者进入—缓解融资约束—激励绿色创新—促进绿色转型”的链式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投资者进入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西部地区和重污染企业中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绿色投资者 融资约束 绿色创新 资源编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改革对新三板制造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晨 崔兆峻 +1 位作者 张本照 李博欣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7,共8页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三板制造业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日益显现。文章以2014—2021年创新层和精选层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分层改革对制造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机制。...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三板制造业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日益显现。文章以2014—2021年创新层和精选层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分层改革对制造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新三板分层改革对制造业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显著降低作用:一方面以政府补贴的方式改善企业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企业成长能力与研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研究丰富了新三板制度改革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理论体系,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实施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板 分层改革 财务风险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卡脖子”技术潜在攻关主体识别研究
11
作者 马宏业 冯南平 杨善林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0-1321,共12页
科学识别潜在攻关主体是构建面向“卡脖子”技术攻关的创新生态系统的首要问题。本研究立足于资源编排理论,基于专利的特征信息、国际专利分类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IPC)分类号和文本的多维数据,构建“卡脖子”技术... 科学识别潜在攻关主体是构建面向“卡脖子”技术攻关的创新生态系统的首要问题。本研究立足于资源编排理论,基于专利的特征信息、国际专利分类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IPC)分类号和文本的多维数据,构建“卡脖子”技术潜在攻关主体识别两阶段模型。首先,通过评估领域创新主体的资源禀赋,形成潜在攻关主体“资源池”;其次,评估系统领导者与潜在攻关主体间的协同能力,并基于资源禀赋与协同能力将潜在系统成员聚类分成核心型、发展型、一般型和外围型四类,据此进行成员选择;最后,以光刻机技术为例,应用模型并验证其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技术 创新生态系统 潜在攻关主体识别 专利分析 BER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集采、以量换价与药企创新:如何实现医药减负与药企创新发展的双赢? 被引量:14
12
作者 唐运舒 叶徽 +1 位作者 焦建玲 杨善林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133,共11页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模式下,中标药企面临产品利润率下降和创新投入高的两难困境。集采实施后,中标药品的价格已显著下降,但对药企的创新效应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尚待明确。基于2012—2021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以第1~4轮集中带...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模式下,中标药企面临产品利润率下降和创新投入高的两难困境。集采实施后,中标药品的价格已显著下降,但对药企的创新效应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尚待明确。基于2012—2021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以第1~4轮集中带量采购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集采政策的创新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集采显著增加了中标企业的研发产出,初步显现出创新效应,但对其研发投入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第二,研发效率的提升是集采实现研发产出增加的重要机制,而集采的规模效应和价格效应相互抵消是研发投入未显著增加的重要原因;第三,“以量换价”中的量价均衡是影响集采创新效应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集采的创新效应在市场竞争度较低、创新型企业和创新意识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基于结论,提出平衡集采的量价关系、畅通集采创新效应的渠道以及加快医药企业向研发型企业转型等政策建议,以实现集采模式下医药减负与药企创新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采 以量换价 医药减负 创新效应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