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义加权网络的重点领域科学基金资助态势识别研究
1
作者 王伟 梁继文 杨建林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9,111,共15页
[目的/意义]科学基金制度是各国(地区)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式,准确识别科学基金的资助方向和资助成效是感知科技发展态势的关键。[方法/过程]为识别科学基金资助态势,在提出关键短语抽取规则后,利用语义相似度消除同、近义词的歧... [目的/意义]科学基金制度是各国(地区)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式,准确识别科学基金的资助方向和资助成效是感知科技发展态势的关键。[方法/过程]为识别科学基金资助态势,在提出关键短语抽取规则后,利用语义相似度消除同、近义词的歧义影响,利用动态滑动窗口和语义相似度构建语义加权的词共现网络,并基于社团划分方法识别基金主题。在集成电路领域比较1812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807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主题分布、资助力度变化和资助效果,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基金主题分布和资助成效。[结果/结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均涵盖了集成电路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在重点资助方向和资助力度上有较大差异;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平均被引频次相对较低,受资助机构相对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基金 资助态势 社团划分 词共现网络 主题分析 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质信息网络的领域知识簇网络特征分析
2
作者 杨欣谊 杨建林 叶文豪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8-1143,共16页
多主体参与的领域知识聚类能够从宏观和微观、内容与结构等多维度展现领域知识结构,对于认知领域知识的完整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异质信息网络建构学者、论文及期刊等多类型知识实体与关系,形成知识的异质信息网络;在网络聚类中... 多主体参与的领域知识聚类能够从宏观和微观、内容与结构等多维度展现领域知识结构,对于认知领域知识的完整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异质信息网络建构学者、论文及期刊等多类型知识实体与关系,形成知识的异质信息网络;在网络聚类中,引入图神经网络框架,融合网络结构特征与文本内容特征学习节点向量表示,利用节点表示更新连边权重,结合网络社团检测算法和社团归并、裂变策略识别领域知识簇。最后,从文本内容和网络特征两个方面分析领域知识簇,认知领域知识构成。以数据库/数据挖掘/内容检索(database,data mining,content retrieval,DBDMIR)领域的数据集为例进行实证,本研究的聚类流程改善了聚类效果,识别了语义明确、社团结构显著的领域知识簇。领域知识簇的文本特征表述了领域内的研究主题,拓扑特征反映了知识簇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情况,比如,以论文发表在期刊的关系形成的星形知识簇揭示了领域内重要期刊的研究焦点,引用关系密集的网状知识簇代表了相对成熟的方向,而引用关系稀疏、依赖作者-论文间的异质关系连通的网状知识簇代表了新兴的研究方向。簇间关联分析表明,知识簇间的偏好连接将领域知识划分为多个子领域,异质连接偏好展示了知识簇间的知识交流方式。文本和网络特征的综合分析展示了领域知识发展的全貌,展现了多主体参与的领域知识簇在预测新兴主题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信息网络 聚类组织 网络特征 文本内容 图神经网络 领域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情报学术语自动抽取与多维关联知识挖掘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昊天 邓三鸿 +4 位作者 孔玲 闫晓慧 杨文霞 王东波 沈思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8-600,共13页
情报学术语承载了情报学科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从概念维度梳理与分析情报学术语对推动学科发展、助力下游知识挖掘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数量快速增长的科技文献,自动术语抽取替代了人工筛选,但现有方法严重依赖大规模标注数据集,难... 情报学术语承载了情报学科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从概念维度梳理与分析情报学术语对推动学科发展、助力下游知识挖掘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数量快速增长的科技文献,自动术语抽取替代了人工筛选,但现有方法严重依赖大规模标注数据集,难以迁移至低资源场景。本文设计了一种生成式情报学术语抽取方法(generative term extrac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GTX-IS),将传统基于序列标注的抽取式任务转化为序列到序列的生成式任务。结合小样本学习策略与有监督微调,提升面向特定任务的文本生成能力,能够在低资源有标签数据集场景下较为精准地抽取情报学术语。对于抽取结果,本文进一步开展了情报学领域术语发现及多维知识挖掘。综合运用全文科学计量与信息计量方法,从术语自身、术语间关联、时间信息等维度,对术语的出现频次、生命周期、共现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与知识挖掘。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时间维度特征,从术语角度出发,完善期刊的动态简介,探究情报学研究热点、演变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方法在术语抽取实验中的表现超越了全部13种主流生成式和抽取式模型,展现出较强的小样本学习能力,为领域信息抽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学术语 术语自动抽取 文本生成 科学计量 热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知识源流:将结构化知识自动溯源至史籍原文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琪 孔嘉 +3 位作者 胡昊天 王东波 王昊 邓三鸿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415,共11页
将结构化历史知识溯源至史籍原文能够提升知识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针对古籍知识库缺乏完善知识溯源机制和部分古汉语文本缺乏触发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结构化历史知识溯源至史籍原文的方法。首先,结合共指消解、文本蕴涵等技术... 将结构化历史知识溯源至史籍原文能够提升知识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针对古籍知识库缺乏完善知识溯源机制和部分古汉语文本缺乏触发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结构化历史知识溯源至史籍原文的方法。首先,结合共指消解、文本蕴涵等技术和方法,提出了结构化历史知识溯源框架;其次,在构造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比了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SikuBERT与GPT-3(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3)、GPT-4等不同预训练模型和不同输入策略对知识溯源效果的影响,构建了结构化历史知识溯源模型SHK-Tracer(structured historical knowledge tracing model),其精确率为80.19%;最后,采用SHK-Tracer将史记多维知识库(Shiji Mutil-dimensional Knowledge Base,SMKB)分别溯源至不同的史书,发现《史记》与《左传》《国语》中各史料片段的知识重合度及片段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含量不成正比。本研究结果一方面能够支持相关读者核验知识真伪、提供不同史料之间的相互参照以及结合史料年代等信息确定知识源头,另一方面能够为史籍知识计量、关系抽取和语言风格计算等数字人文研究提供基础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服务 知识溯源 知识计量 数字人文 知识三元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联数据的学术论文三维多属性学科交叉度计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尚渡新 宋欣雨 +1 位作者 王婧怡 袁润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0-198,F0003,共10页
[研究目的]通过关联数据构建的“学者-引文-主题”三维多属性框架计量学术论文学科交叉度,量化分析学术论文的学科交叉性,对宏观把握学科交叉态势,促进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将单篇学术论文的主题、作者和引文视为互相连接... [研究目的]通过关联数据构建的“学者-引文-主题”三维多属性框架计量学术论文学科交叉度,量化分析学术论文的学科交叉性,对宏观把握学科交叉态势,促进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将单篇学术论文的主题、作者和引文视为互相连接的实体,以实体间关系的学科交叉性反映学术论文的学科交叉性。基于网络凝聚度学科交叉指数Φ改进计算公式,通过SPARQL检索语句计算学科交叉度,并选取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期刊在2017—2022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实验数据源,计算和分析以该期刊为代表的图情学科的学科交叉性。[研究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将更多维度的数据纳入学科交叉测度的研究中,反映学科交叉的丰富性、平衡性和差异性,同时能从双向反映学科交叉研究的知识流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数据 学术论文 学科交叉 “学者-引文-主题”三维框架 本体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知识产权情报理论的动因与进路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剑飞 申姝婧 杨建林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898,共10页
知识产权情报学是科技情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知识产权情报工作提供理论支撑。随着国际竞争环境日益复杂,知识产权情报学在支持国家安全与科技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其在中国情报学发展中的目标定位和研究拓新需要专门理论的支... 知识产权情报学是科技情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知识产权情报工作提供理论支撑。随着国际竞争环境日益复杂,知识产权情报学在支持国家安全与科技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其在中国情报学发展中的目标定位和研究拓新需要专门理论的支撑。本文基于对知识产权情报理论研究现状的梳理,结合情报工作实践与学科发展的要求,探析拓展知识产权情报理论的动因与进路。研究得出,国家战略引领、实践需求牵引、学术命题凝聚及学科范式转换是拓展知识产权情报理论的动因;明确研究问题、深化基础理论、建构理论体系及完善学术话语是拓展知识产权情报理论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情报 情报学理论 情报学方法 情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情报学学科建设与情报工作未来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新宁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1,共9页
针对人工智能对科学研究引发的变革,根据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对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新的要求,本文对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学的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强调人工智能环境下情报工作基础建设要能将人工智能与情报工作无缝衔接;由于人工智能带来的情报... 针对人工智能对科学研究引发的变革,根据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对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新的要求,本文对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学的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强调人工智能环境下情报工作基础建设要能将人工智能与情报工作无缝衔接;由于人工智能带来的情报能力增强,需要重新定位情报工作重点;还提出了建设大情报体系的构想。最后,本文对人工智能环境下情报学学科构成与建设进行了论证,认为人工智能环境下建立情报学一级学科的条件已经成熟,并发出建立情报学一级学科的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学 学科建设 情报体系 大情报观 国家安全与发展 智能时代 情报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报文化视域下人工智能赋能美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陆灿 杨建林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3,32,共9页
[研究目的]新兴技术成为大国竞争新舞台,其政策呈现多变特征。美国将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情报领域,从情报文化视域切入对其进行解析,有助于把握其发展脉络,并为我国相关领域战略制定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结合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 [研究目的]新兴技术成为大国竞争新舞台,其政策呈现多变特征。美国将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情报领域,从情报文化视域切入对其进行解析,有助于把握其发展脉络,并为我国相关领域战略制定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结合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运用Geert Hofstede的经典民族文化维度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系统研究情报文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引导作用,探讨当前美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发展现状,并基于情报文化的深层次影响,预测其未来发展态势。[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赋能美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呈现以下特点:情报组织架构日益多边化;情报布局侧重高不确定性规避;情报工作模式体现强烈的个人主义特征;情报联盟与合作存在男性主义倾向。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情报界-工业界-科学界”融合的情报复合体,新技术民族主义驱使的前置防御,人机深度协同的情报工作模式,以及服务其全球战略的盟伴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情报工作 人工智能赋能 情报文化 技术民族主义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非遗文本嵌套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9
作者 张逸勤 邓三鸿 王东波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6-38,共13页
[目的/意义]本研究探索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嵌套命名实体识别中的应用,以提高特定领域复杂文本中多层次实体的识别精度。[方法/过程]研究对比了GPT-4、Claude 3.5 Sonnet、Chat-GLM2-6b等多种生成式大语言模型与BERT+G... [目的/意义]本研究探索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嵌套命名实体识别中的应用,以提高特定领域复杂文本中多层次实体的识别精度。[方法/过程]研究对比了GPT-4、Claude 3.5 Sonnet、Chat-GLM2-6b等多种生成式大语言模型与BERT+GlobalPointer基线模型的性能,并设计了思维链与行为推理模式两种提示工程技术,以优化模型在复杂上下文中的识别能力。[结果/结论]GPT-4模型采用行为推理模式时表现最佳,Qwen2-72B模型达到91.16%的最高F1值,展现出优异的领域适应性。研究验证了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在非遗文本嵌套实体识别中的应用潜力,然而在处理长文本和复杂嵌套结构时仍存在计算资源需求高、推理速度慢等挑战。未来,研究将通过混合模型或多任务学习框架,融合BERT模型的稳定性与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灵活性以提升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语言模型 嵌套实体识别 数字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考文献的论文跨学科性、跨时域性及其影响力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杰 王左戎 +2 位作者 邓三鸿 王昊 章学周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3-1014,共12页
本文在跨学科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跨时域性的测度框架,并将其量化为时域丰富性、时域非均衡性、时域差异性和时域深度4个维度。本文对微软学术数据库中1950—2020年38879575篇论文的跨学科性和跨时域性的时间趋势、分布特征以及科学... 本文在跨学科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跨时域性的测度框架,并将其量化为时域丰富性、时域非均衡性、时域差异性和时域深度4个维度。本文对微软学术数据库中1950—2020年38879575篇论文的跨学科性和跨时域性的时间趋势、分布特征以及科学家的生涯演化模式进行了细致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跨学科性、跨时域性与科学影响力的关系。研究发现:①论文的跨学科性和跨时域性呈现一致的增长趋势和不一致的领域分布;②跨学科性和跨时域性指标具有无标度分布等异质性分布特征,且跨学科性和跨时域性的相关性并不强;③科学家生涯中后期的跨学科性和跨时域性明显增强,这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其引用行为的变化;④跨学科性和跨时域性对科学影响力有着相反的作用效应,即跨学科性显著促进科学影响力,跨时域性显著抑制科学影响力,较强的跨学科性和较弱的跨时域性组合成为颠覆性热点论文的概率最高。本文提出的跨时域性测度框架丰富了知识融合和跨学科理论,并为科技政策和学术评价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性 跨时域性 引文网络 科学家生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