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斑岩成矿系统蚀变矿物的高光谱响应及找矿指示
1
作者 郭娜 卓烨鑫 +3 位作者 周维瑞 唐楠 李雪蕊 邓思源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0-1508,共19页
西藏斑岩成矿系统在不同构造阶段经历了复杂的岩浆活动与热液矿化过程, 形成了以冈底斯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为代表的矿床富集区。近年来,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矿物精细识别与矿化作用光谱响应研究已成为揭示成矿机理和指导深部找矿的重要... 西藏斑岩成矿系统在不同构造阶段经历了复杂的岩浆活动与热液矿化过程, 形成了以冈底斯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为代表的矿床富集区。近年来,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矿物精细识别与矿化作用光谱响应研究已成为揭示成矿机理和指导深部找矿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短波红外(SWIR)和热红外(TIR)光谱技术, 系统研究了西藏典型斑岩矿床的蚀变矿物光谱特征及其找矿指示意义。研究表明: (1)高光谱技术能够高精度识别矿物的空间分布, 并揭示蚀变矿物的成因演化及其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2)SWIR+TIR联合光谱分析可有效区分不同类型蚀变矿物, 提供矿化程度的量化评估参数;(3)矿物特征光谱在矿床类型判别及矿化带圈定方面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可为建立高效的找矿预测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未来, 通过高光谱技术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法的多学科融合研究, 可进一步提升复杂地质背景下的矿产勘查效率, 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技术 西藏 斑岩成矿系统 蚀变矿物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频率波数域同步提取变换及其在致密河道砂岩储层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方月 陈辉 +2 位作者 王思媛 陈旭平 兰萍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3-1173,共11页
致密河道砂岩储层作为非常规油气领域的重点勘探开发对象,其形态特征可以在频谱分析中突出显示.然而,现有时频分析方法大多侧重于对地震数据进行逐道分析,缺乏横向约束,不能详细描绘出河道的形态特征.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时空-频率波数域... 致密河道砂岩储层作为非常规油气领域的重点勘探开发对象,其形态特征可以在频谱分析中突出显示.然而,现有时频分析方法大多侧重于对地震数据进行逐道分析,缺乏横向约束,不能详细描绘出河道的形态特征.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时空-频率波数域同步提取变换(Space-Time Frequency Wavenumber Domain Synchroextracting Transform,STFKSET).该方法引入一个时空窗口来捕捉地震信号的横向变化,然后从二维纯谐波信号出发,在二维短时傅里叶变换(Two-dimensional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TDSTFT)时频域上准确推导时空-瞬时频率(SpaceTime Instantaneous Frequency,ST-IF)和时空-瞬时波数(Space-Time Instantaneous Wavenumber,ST-IK)的估计式,并定义一个新的时空-频率波数域同步提取算子(Space-Time Frequency Wavenumber Domain Synchroextracting Operator,STFKSEO),仅提取与ST-IF和ST-IK曲线高度相关的时频结果系数,以此提升对于噪声的鲁棒性,实现信号时频表征的高度聚焦性.最后构造出能有效反映储层纵横向变化的STFKSET,并根据ST-IF与ST-IK的关系来确定波数参数.合成地震剖面表明,STFKSET能够进行精细的频率脊线提取,同时保持较高的横向连续性,STFKSET具有优于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的抗噪性能;将STFKSET应用到中国四川盆地西部某气田的实际地震数据处理中,进一步验证了该时频算法在刻画河道及其边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分析 时空-频率波数域同步提取变换 横向连续 致密河道砂岩储层 边界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命旋回理论预测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趋势 被引量:5
3
作者 战薇芸 易海永 +3 位作者 吴雪峰 宋荣彩 王彦力 王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9-728,共10页
根据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规律,以天然气资源量和成熟盆地最终探明率作为约束条件,提出应用生命旋回相关模型来预测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趋势。使用改进的哈伯特模型、龚帕兹模型和胡-陈-张模型,对常规天然气探明... 根据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规律,以天然气资源量和成熟盆地最终探明率作为约束条件,提出应用生命旋回相关模型来预测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趋势。使用改进的哈伯特模型、龚帕兹模型和胡-陈-张模型,对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峰值出现的年份进行预测。考虑历年新增探明储量变化特征,采用多峰哈伯特模型分段拟合预测年均新增探明储量,体现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趋势为短期优势多峰和长期增加趋势相结合的地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截至2021年,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探明率为23.6%,未来30年仍将呈快速增长趋势;(2)预测四川盆地全生命周期的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峰值将出现在2034年前后,峰值储量将到达599.95×10~9 m~3;(3)预测“十四五”期间常规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124.91×1010m~3左右,年均新增储量249.8×10~9 m~3左右。通过探明储量增长趋势预测,初步证明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该认识有助于合理制定四川盆地天然气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陈-张模型 多峰模型 探明储量 储量峰值时间 峰值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得立 李小磊 +1 位作者 梁元 辜俊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5-81,共7页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所住区域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关心,也对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引入机器学习方法 ,以地质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地质环境承...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所住区域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关心,也对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引入机器学习方法 ,以地质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地质环境评价相关成果,分析地质环境的各种评价要素,提炼出影响地质环境承载力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于机器学习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对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以眉山市彭山区为例,进行承载力评价,为其他区域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应用示范和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机器学习 决策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蚀变系统与矿物光谱-地球化学特征耦合性研究——以川西打枪沟矿区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蒋航 郭娜 +1 位作者 张柯凡 罗海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14,共18页
本文采用短波-热红外光谱联合测量技术+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手段,以川西打枪沟花岗伟晶岩型Li-Be稀有金属矿床的13个钻孔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蚀变系统与矿物光谱-地球化学特征的耦合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 本文采用短波-热红外光谱联合测量技术+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手段,以川西打枪沟花岗伟晶岩型Li-Be稀有金属矿床的13个钻孔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蚀变系统与矿物光谱-地球化学特征的耦合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蚀变分带特征表现为(浅→深):白云母→白云母+钠长石→白云母+角闪石+黑云母+其他斜长石,其中Li、Be矿体均赋存于白云母+钠长石蚀变带。(2)白云母矿物地球化学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短波白云母(波长小于2200nm),形成压力在0.03~0.25GPa之间,形成深度为1.3~9.6km,相关矿化类型为Li-Be;波长位于2200~2206nm之间的白云母,形成压力在0.16~0.38GPa之间,深度为6.1~14.5km,相关矿化类型为Be;长波白云母(波长大于2206nm)形成压力为0.45GPa,形成深度为17.1km,无矿化。由此认为研究区成矿环境温度在200~500℃之间、压力在0.03~0.34GPa之间、成矿深度在1.3~14.5km之间。(3)与Li矿化相关的白云母波长均小于2200nm,位移处于10nm波动范围,说明Li矿可能形成于岩浆-热液混合期;与Be矿化相关的白云母波长最大值接近2210nm,位移具20nm波动范围,说明Be矿形成更靠近母岩,从岩浆作用后期至岩浆-热液混合期均可形成。(4)应用GF-5B高光谱遥感图像开展不同类型伟晶岩填图,结果显示研究区北部外围找矿潜力巨大,打枪沟矿区成矿母岩为桥棚子岩体。本文以短波-热红外联合测量技术,厘定了不同类型的伟晶岩光谱特征,并通过地球化学等信息确定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遥感信息识别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红外光谱 伟晶岩 蚀变矿物 Li-Be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光谱数据处理平台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唐琳 赵卫东 +4 位作者 余松科 刘泽 余小东 孟源 黄兴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3-767,共5页
在低计数率背景下X射线谱的高精度测量受X射线流的统计涨落影响,统计涨落决定了给定探测器能量分辨率的理论极限,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可以通过适当的噪声滤除和电子技术来降低。以往关于能量分辨率的研究大多利用谱反卷积对获取到的能谱... 在低计数率背景下X射线谱的高精度测量受X射线流的统计涨落影响,统计涨落决定了给定探测器能量分辨率的理论极限,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可以通过适当的噪声滤除和电子技术来降低。以往关于能量分辨率的研究大多利用谱反卷积对获取到的能谱进行后处理,从而降低特征峰的半高宽(FWHM)。这些后处理方法是基于将获取到的能谱建模为输入能谱和探测器响应函数这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往往计算量极大,执行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脉冲局部平均(MPLA)算法对X射线光谱数据处理平台进行优化,MPLA算法是一种在线实时处理的谱获取方法,该方法在动态窗口内对脉冲幅度值进行了平均。MPLA算法涉及两项可变参数,一是平均窗口的大小r,另一项参数则是每一次平均的脉冲幅度数量n。该算法的执行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读取第一个脉冲幅度并定位一个平均窗口,读取成功后更新当前平均窗口的脉冲幅度和脉冲个数;第二步,读取下一个脉冲幅度,每次更新后即对平均窗口内的脉冲个数进行判断,当其小于预设的参数n时继续执行第三步,反之则执行第四步;第三步,继续读取下一个脉冲幅度;第四步,对相应平均窗口内的脉冲幅度进行平均,得出的平均数即为需要更新计数的道址,然后再对取平均值的窗口内脉冲幅度和脉冲个数进行清零。本文在理论推导部分研究了应用M PLA过程时原始概率密度函数(PDF)的转换,推导了应用MPLA后得到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表达式,证明了MPLA概率密度转换后具有以下特征:(1)对称分布,MPLA保留了均值和对称性。(2)对于单峰对称分布,MPLA减少方差,锐化分布峰。在实验环节中,以铁矿样品为测量对象,将采用MPLA算法处理后的结果与传统的成谱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具有正态分布PDF的频谱峰值的典型情况下,即使仅对两个脉冲高度进行平均,变换后峰的FWHM也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脉冲局部平均 X射线光谱 半高宽 高性能硅漂移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深部多参数属性变化与中强震孕育响应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冠男 柳存喜 王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48-3969,共22页
本研究通过反演294,777高质量纵-横波震相走时数据对,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及上地幔的高分辨率P波、S波速度和泊松比多参数三维结构图像,同时结合多参数的梯度场,分析了深部多参数属性变化与近50年来强震(震级≥5.0,M 5+)孕育之间... 本研究通过反演294,777高质量纵-横波震相走时数据对,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及上地幔的高分辨率P波、S波速度和泊松比多参数三维结构图像,同时结合多参数的梯度场,分析了深部多参数属性变化与近50年来强震(震级≥5.0,M 5+)孕育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青藏高原东南缘多参数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性,松潘—甘孜块体的中下地壳为低速和高泊松比异常,反映了具有塑性特征的物质存在,该属性特征对强震的触发具有较显著的影响;(2)通过对过去50年内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强震(M 5+)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强震发生在地震层析成像边界带(Tomographic Edge Zone,TEZ).本研究结果表明,63.3%~78.4%的强震事件发生在P波速度和泊松比TEZ上,而8.4%~20.1%和11.7%~16.7%的强震事件分别发生在参数高异常带(High-Value Zone,HVZ)和参数低异常带(Low-Value Zone,LVZ)上.S波速度参数的TEZ孕震构造特征比例与P波相比有一定的下降(45.7%~46.3%),相应的HVZ和LVZ孕震构造特征比例稍有上升趋势(36.4%~36.7%、17.3%~17.6%).以上两个特征表明,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强震触发的主要控制因素可能是块体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同时,孕震区流体侵入在地震诱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本次及作者前期的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内绝大多数强震事件与TEZ之间的正相关的响应关系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可能是地震孕育和地壳构造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性.本研究所揭示的地震孕育特征为青藏高原东南缘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中长期防灾减灾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多参数属性变化 层析成像边界带 强震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特征提取的岩石图像矿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50
8
作者 白林 姚钰 +2 位作者 李双涛 徐东晶 魏昕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8-182,共5页
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岩石识别,收集15种常见岩石的图像数据,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岩石识别深度学习模型,达到63%的识别准确率。分析岩石识别结果,白云岩、灰岩和大理岩等矿物成分接近的岩石容易互相误判,说明矿物成分对于岩石识别是很... 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岩石识别,收集15种常见岩石的图像数据,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岩石识别深度学习模型,达到63%的识别准确率。分析岩石识别结果,白云岩、灰岩和大理岩等矿物成分接近的岩石容易互相误判,说明矿物成分对于岩石识别是很重要的特征。进一步对卷积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特征图分析,成功提取了多种类型岩石中的矿物,如花岗岩中的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闪长岩中的角闪石、斜长石等矿物,千枚岩中的绢云母等矿物,说明深度学习方法能有效提取岩石的矿物成分特征,也说明深度学习方法对于岩石识别的有效性,同时有助于按矿物成分进行岩石定名。对岩石识别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识别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0 nm的Al—OH基团振动在斑岩成矿系统不同类型矿床中的特征识别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娜 王馨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92-3496,共5页
2200 nm波长位置的Al—OH基团振动特征对斑岩成矿系统矿床的找矿勘查意义重大。采用ASD便携式光谱仪测量了西藏自治区铁格隆南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甲玛斑岩-矽卡岩型、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三种不同类型,且具有典型蚀变... 2200 nm波长位置的Al—OH基团振动特征对斑岩成矿系统矿床的找矿勘查意义重大。采用ASD便携式光谱仪测量了西藏自治区铁格隆南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甲玛斑岩-矽卡岩型、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三种不同类型,且具有典型蚀变矿物分带特征的15件岩心样品。测量结果显示:(1)总体光谱反射率表现为铁格隆南45%~70%,甲玛38%~58%,斯弄多27%~56%,差异值在5%~15%之间,说明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中组合蚀变矿物的含水量逐渐增加;(2)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平均反射光谱在2200 nm附近呈双峰结构,另外两类呈单峰结构,这是地开石-高岭石组合与白(绢)云母-伊利石矿物的显著差异;(3)二阶导数增强后的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平均反射光谱在2200 nm的吸收深度呈负值,光谱对称性和吸收指数都比较低;(4)GaussAmp函数对2200 nm具有单峰结构的光谱拟合效果极佳(R^(2)接近1),可作为替代白云母族矿物2200 nm附近光谱吸收特征的模拟数学函数。通过光谱分析发现:斑岩成矿系统不同矿床类型中2200 nm波长位置的矿物吸收峰,光谱参数具有显著差异性,一方面,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伊利石-蒙脱石矿物的大量存在导致光谱反射率总体较低,水分子吸收电磁波谱后呈现出相对低值的光谱对称性和吸收指数;另一方面,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平均波谱曲线仍然保存了高岭石-地开石矿物的双峰结构,这也成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不同硫化度识别的标志性特征。该项研究亦可应用于航空、航天高光谱遥感地质勘查中,利用2200 nm单波段识别、判读斑岩成矿系统中不同矿床类型蚀变矿物组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0 nm光谱 Al—OH基团 斑岩系统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型 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干热岩地热资源热储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海雯 宋荣彩 +5 位作者 张超 梁元 王迎春 郑峰 王彦力 王洪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3-350,共18页
为建立干热岩地热资源储层评价方法,首先对全球典型干热岩项目的地热地质背景及热储特征进行分析梳理,优选出热储埋深、热储温度、大地热流值、地温梯度、热储岩性、热储物性6个评价指标,结合因子分析法建立干热岩地热资源储层评价方法... 为建立干热岩地热资源储层评价方法,首先对全球典型干热岩项目的地热地质背景及热储特征进行分析梳理,优选出热储埋深、热储温度、大地热流值、地温梯度、热储岩性、热储物性6个评价指标,结合因子分析法建立干热岩地热资源储层评价方法,通过因子分析的降维方法,提取出相互独立的影响因子,在保留原始数据大部分信息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对热储评价影响因素的分析难度,减少评价过程中的工作量。利用该方法,选取中国11个干热岩地热资源研究区,对其热储条件进行排名。最终评价结果显示,西藏羊八井、青海共和盆地、冀东平原马头营热储条件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热储分类 因子分析 热储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提取三参数小波变换及其在储层含气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笛 胡英 +2 位作者 陈辉 李军 方玉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4-1256,共13页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非常规油气藏逐步成为了油气勘探的重点.由于致密砂岩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性,因此迫切需要高精度时频分析后处理方法对该类气藏进行有效表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步提取三参数小波变换(Synchroe...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非常规油气藏逐步成为了油气勘探的重点.由于致密砂岩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性,因此迫切需要高精度时频分析后处理方法对该类气藏进行有效表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步提取三参数小波变换(Synchroextracting Three-Parameter Wavelet Transform, SETPWT)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小波变换多尺度多分辨率的特性,通过改变三个参数来调节小波基的主频、带宽及相位,灵活匹配多种类型的合成信号以及地震子波;与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相比,同步提取三参数小波变换在三参数小波变换结果的基础上引入同步提取算子(Synchronous Extraction Operator, SEO),通过SEO提取与信号理想时频谱高度相关的时频信息,去除多余能量,从而实现非平稳信号的高精度时频表征.合成信号算例表明,同步提取三参数小波变换的分辨率不但明显高于常用时频变换,同时具有优于同步提取变换(Synchroextracting Transform, SET)的抗噪性能;将同步提取三参数小波变换应用到地震资料含气性检测中,进一步验证了该时频算法在致密砂岩含气性检测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分析 同步提取三参数小波变换 致密砂岩 含气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县域矿业经济区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元 罗德江 +2 位作者 骆毓燕 朱月琴 吕鹏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138,共5页
本文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参照系统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县域矿业经济区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为评估县域矿业经济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实例分析,对攀枝花市的5个县(区)矿... 本文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参照系统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县域矿业经济区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为评估县域矿业经济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实例分析,对攀枝花市的5个县(区)矿产资源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分级排序。评价结果表明,攀枝花市的5个县(区)中有3个区县属于Ⅰ类县域矿业经济区,矿业经济发展良好,该评价结果与实地调研基本吻合,表明所建评价指标体系和采取的方法是可行的,对县域矿产经济区评价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矿业经济区 指标体系 DEA 攀枝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龙泉山断裂带M_(S)5.1地震成因综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柳存喜 黎莎 刘冠男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6-315,330,共11页
2020年2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M_(S)5.1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该地震事件震中位于龙泉山断裂带上,距离成都市中心38 km,是龙泉山断裂带历史上非常罕见的5.0级以上地震事件。针对该事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 2020年2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M_(S)5.1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该地震事件震中位于龙泉山断裂带上,距离成都市中心38 km,是龙泉山断裂带历史上非常罕见的5.0级以上地震事件。针对该事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收集历史地震资料讨论龙泉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2)利用高质量的波形数据对主震位置进行重定位;(3)根据地震层析成像获得的三维vP、vS以及泊松比(σ)模型分析了孕震构造和流体影响,以及(4)利用固体潮理论模型分析了固体潮与地震触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次M_(S)5.1地震发生在龙泉山断裂带北段,震中坐标为(30.732°N,104.529°E),震源深度为15.12 km;震源位于高-低泊松比过渡带附近,并伴随着大范围的低速异常,初步推断与深部流体有关;同时,固体潮在断层面上产生的剪切应力变化,也可能与本次地震的触发密切相关,暗示着在地震发生前龙泉山北段的地震危险性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因此深部流体侵入作用、强震同震效应以及特定孕震构造环境的综合影响可能是导致本次地震触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断裂带 地震成因 地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