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流残差融合的多模态讽刺解释研究
1
作者 吴运兵 曾炜森 +2 位作者 高航 阴爱英 廖祥文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28-2635,共8页
针对现有多模态讽刺解释模型在融合过程中仅关注图像中的细粒度特征信息,使得模型存在解释效果不佳、多模态特征难以融合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流残差注意力的多模态融合机制.首先,本文采用了BART和VGG19模型分别提取文本和图像... 针对现有多模态讽刺解释模型在融合过程中仅关注图像中的细粒度特征信息,使得模型存在解释效果不佳、多模态特征难以融合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流残差注意力的多模态融合机制.首先,本文采用了BART和VGG19模型分别提取文本和图像两种模态特征.其次,模型经过两路多头注意力引导,分别关注图像和文本的细粒度信息,考虑到单纯的多头自注意力不能很好学习图文间的关联信息,采用二次注意力模块(AOA)合理分配特征权重.最后,本文将多模态特征拼接融合后输入BART解码器中进行讽刺解释.模型在公开的数据集MORE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ExMore模型,本文模型在METEOR和ROUGE-L评价指标上分别提升了4.35%、3.39%.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更好融合模态特征,从而显著地提升模型解释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讽刺解释 多模态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语义特征回复生成网络的任务型对话
2
作者 姚震 杨州 +2 位作者 廖祥文 陈志豪 姚孟韬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101,共11页
任务型对话旨在实现机器与用户间的问答交互,进而完成用户提出的特定要求。现有方法主要利用用户对话领域或对话动作等单一特征完成回复解码操作,这种单一类型的特征使得模型学习到的语义信息较为片面,模型无法生成全面的候选回复,导致... 任务型对话旨在实现机器与用户间的问答交互,进而完成用户提出的特定要求。现有方法主要利用用户对话领域或对话动作等单一特征完成回复解码操作,这种单一类型的特征使得模型学习到的语义信息较为片面,模型无法生成全面的候选回复,导致回复成功率和准确度较低。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语义特征回复生成网络的对话模型。首先为全局语义信息和两类语义特征(对话领域、对话动作)分别构建一个双向门控循环网络作为回复生成网络;随后三个回复生成网络进行解码操作获得包含多类语义特征信息的候选回复集合;最后自适应选择网络通过计算比对,筛选出语义信息丰富且满足用户需要的候选回复作为最终回复。该方法融合对话领域和对话动作两类语义特征信息,提高了回复成功率和准确度,在MultiWOZ 2.0和MultiWOZ 2.1两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基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型对话系统 端到端结构 多回复解码器 多语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自动编码器的多标签分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聂煜 廖祥文 +2 位作者 魏晶晶 杨定达 陈国龙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9,共9页
在多标签分类的相关研究中,由于现有的基于网络表示学习算法的相关方法只利用了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邻接领域信息,而没有考虑到节点之间的结构相似性,从而导致分类准确性较低,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自动编码器的多标签分类模型。该方... 在多标签分类的相关研究中,由于现有的基于网络表示学习算法的相关方法只利用了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邻接领域信息,而没有考虑到节点之间的结构相似性,从而导致分类准确性较低,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自动编码器的多标签分类模型。该方法首先利用轨迹计算算法(Orca)计算不同规模下网络中节点的结构相似性,作为深度自动编码器的输入来改进隐藏层中的向量表示,保留网络的全局结构;然后利用节点的邻接领域信息在模型中进行联合优化,从而能有效地捕捉到网络的高度非线性结构;最后根据隐藏层得到节点的向量表示,利用支持向量机对节点进行多标签分类。验证实验采用3个公开的网络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与基准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多标签分类任务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标签分类 网络表示学习 结构相似性 深度自动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相关性分析的多模态摘要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于翔 吴运兵 +1 位作者 阴爱英 廖祥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多模态生成式摘要往往采用序列到序列(Seq2Seq)框架,目标函数在字符级别优化模型,根据局部最优解生成单词,忽略了摘要样本全局语义信息,使得摘要与多模态信息产生语义偏差,容易造成事实性错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相关性分... 多模态生成式摘要往往采用序列到序列(Seq2Seq)框架,目标函数在字符级别优化模型,根据局部最优解生成单词,忽略了摘要样本全局语义信息,使得摘要与多模态信息产生语义偏差,容易造成事实性错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相关性分析的多模态摘要模型。首先,在Seq2Seq框架基础上对多模态摘要进行训练,生成语义多样性的候选摘要;其次,构建基于语义相关性分析的摘要评估器,从全局的角度学习候选摘要之间的语义差异性和真实评价指标ROUGE(Recall-Oriented Understudy for Gisting Evaluation)的排序模式,从而在摘要样本层面优化模型;最后,不依赖参考摘要,利用摘要评估器对候选摘要进行评价,使得选出的摘要与源文本在语义空间中尽可能相似。实验结果表明,在公开数据集MMSS上,相较于MPMSE(Multimodal Pointer-generator via Multimodal Selective Encoding)模型,所提模型在ROUGE-1、ROUGE-2、ROUGE-L评价指标上分别提升了3.17、1.21和2.2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生成式摘要 序列到序列 事实性错误 语义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任务迭代学习的论辩挖掘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廖祥文 陈泽泽 +2 位作者 桂林 程学旗 陈国龙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24-1538,共15页
论辩挖掘可分为论点边界的检测、论点类型的识别、论点关系的抽取三个子任务.现有的工作大多数对子任务分别建模研究,忽略了三个子任务之间的关联信息,导致性能低下.另外,还有部分的工作采用流水线模型把三个子任务进行联合建模,由于流... 论辩挖掘可分为论点边界的检测、论点类型的识别、论点关系的抽取三个子任务.现有的工作大多数对子任务分别建模研究,忽略了三个子任务之间的关联信息,导致性能低下.另外,还有部分的工作采用流水线模型把三个子任务进行联合建模,由于流水线模型仍然是独立的看待每个子任务,为每个子任务训练单独的模型,存在错误传播的问题,且在训练过程中产生了冗余信息.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任务迭代学习的论辩挖掘方法.该方法将论辩挖掘三个任务并行地联合在一起学习,首先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高速神经网络(Highway Network),获得文本字符和词级别的浅层共享参数表示;然后输入双向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Bi-LSTM),利用论辩挖掘三个任务之间的关联信息进行同时训练,不仅可以避免错误传播,而且能够克服冗余信息的产生;最后,联结三个任务的Bi-LSTM网络输出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输入,来提高模型的性能.实验采用了德国UKP实验室公开的学生论文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最好的基准方法对比,该方法的准确率指标提高了2.74%,“ F1 (100%)”和“ F1 (50%)”指标分别提高了1.05%和1.19%,很好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任务学习 论辩挖掘 迭代模型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误差与语义属性的零样本图像分类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戈 肖永强 +3 位作者 汪涛 陈开志 廖祥文 吴运兵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6-1022,共7页
在图像分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部分类别可能完全没有带标签的训练数据。零样本学习(ZSL)的目的是将带标签类别的图像特征等知识迁移到无标签的类别上,实现无标签类别的正确分类。现有方法在测试时无法显式地区分输入图像属于已知类还是... 在图像分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部分类别可能完全没有带标签的训练数据。零样本学习(ZSL)的目的是将带标签类别的图像特征等知识迁移到无标签的类别上,实现无标签类别的正确分类。现有方法在测试时无法显式地区分输入图像属于已知类还是未知类,很大程度上导致未知类在传统设定下的ZSL和广义设定下的ZSL(GZSL)上的预测效果相差甚远。为此,提出一种融合视觉误差与属性语义信息的方法来缓解零样本图像分类中的预测偏置问题。首先,设计一种半监督学习方式的生成对抗网络架构来获取视觉误差信息,由此预测图像是否属于已知类;然后,提出融合属性语义信息的零样本图像分类网络来实现零样本图像分类;最后,测试融合视觉误差与属性语义的零样本图像分类方法在数据集AwA2和CUB上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与对比模型相比,所提方法有效缓解了预测偏置问题,其调和指标H在AwA2(Animal with Attributes)上提升了31.7个百分点,在CUB(Caltech-UCSD-Birds-200-2011)上提升了8.7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样本学习 图像分类 生成对抗网络 视觉误差 属性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类别文本生成 被引量:2
7
作者 蔡丽坤 吴运兵 +2 位作者 陈甘霖 刘翀凌 廖祥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90,共12页
类别文本生成旨在让机器生成人类可理解的文本,并且赋予生成文本特定的类别属性。现有工作主要采用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文本生成框架,往往直接采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文本特征提取,缺乏对文本全局语义的关注;此外,简单地在生成网络中引入... 类别文本生成旨在让机器生成人类可理解的文本,并且赋予生成文本特定的类别属性。现有工作主要采用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文本生成框架,往往直接采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文本特征提取,缺乏对文本全局语义的关注;此外,简单地在生成网络中引入注意力无法有效消除解码过程中的噪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文本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联合建模的方法,通过将长短时记忆网络提取的全局语义信息与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局部语义信息进行融合,增强生成过程中对文本全局语义信息的关注,并且引入双重注意力,进一步过滤掉序列生成中的无关信息。与基准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分别在2个公开的真实数据集(Movie Review和Amazon Review)上取得了至少0.01和0.004的BLEU值的提升,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生成 生成对抗网络 双重注意力 特征融合 进化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对话响应综述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州 陈志豪 +2 位作者 蔡铁城 王宇峰 廖祥文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89-2519,共31页
人机对话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领域,以其方便快捷的交互特点广泛应用于任务型和闲聊型机器人等诸多商业场景,并被视为新一代人机交互的主要形式.但情绪感知与表达能力的缺乏致使人机对话技术在复杂交互场景中难以满足人们对情感交流的强... 人机对话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领域,以其方便快捷的交互特点广泛应用于任务型和闲聊型机器人等诸多商业场景,并被视为新一代人机交互的主要形式.但情绪感知与表达能力的缺乏致使人机对话技术在复杂交互场景中难以满足人们对情感交流的强烈需求.为弥补人机对话技术中情感智能的缺失,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对话响应任务被提出且已发展为对话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回顾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对话响应任务的发展历程,其次按照任务将情感对话响应分为可控情感对话生成、共情对话响应、情绪支持、多模态情感对话生成、新任务五类.随后本文也按照常用的结构将模型进行了归类与分析,以求更细致地阐述各种结构在情感对话响应任务中的具体用法,之后介绍了常用数据与评测指标.最后本文也对模型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该任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计算 情感分析 对话系统 文本生成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