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局部敏感布隆过滤器的工业物联网隐性异常检测 被引量:6
1
作者 肖如良 曾智霞 +1 位作者 肖晨凯 张仕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20-3625,共6页
工业物联网(IIoT)系统中的传感器由于持续使用和正常磨损出现损坏,导致收集和记录的传感数据出现隐性异常。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敏感BloomFilter(LSBF)模型的异常检测算法LSBFAD。首先利用基于空间划分的快速Johnson-Lindenst... 工业物联网(IIoT)系统中的传感器由于持续使用和正常磨损出现损坏,导致收集和记录的传感数据出现隐性异常。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敏感BloomFilter(LSBF)模型的异常检测算法LSBFAD。首先利用基于空间划分的快速Johnson-Lindenstrauss变换(SP-FJLT)对数据进行哈希映射,然后采用相互竞争(MC)策略进行除噪,最后利用0-1编码构建BloomFilter。在SIFT、MNIST和FMA三个基准数据集上进行的仿真实验中,LSBFAD算法的误报率(FAR)均低于10%。实验结果表明,基于LSBF的异常检测算法与当前主流的异常检测算法相比,具有较高的检测率(RD)和较低的误报率,可有效应用于IIoT数据的异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物联网 异常检测 布隆过滤器 快速Johnson-Lindenstrauss变换 相互竞争策略 隐性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并行优化模型的环境γ辐射剂量率数据分析与预测
2
作者 刘君武 吴允平 林明贵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核电辐射环境监测网(ERMS)能提供实时、连续的监测数据,是核电最重要的外围监督性设施,为辐射环境评估提供数据依据。为掌握影响辐射数据质量的特征要素与及时发现环境的辐射异常,开展高压电离室探测器(HPIC)剂量率数据的特征挖掘与预... 核电辐射环境监测网(ERMS)能提供实时、连续的监测数据,是核电最重要的外围监督性设施,为辐射环境评估提供数据依据。为掌握影响辐射数据质量的特征要素与及时发现环境的辐射异常,开展高压电离室探测器(HPIC)剂量率数据的特征挖掘与预测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算法(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的γ辐射剂量率数据预处理方法,从其历史数据中学习涨幅趋势和拐点细节变化;针对数据的多维度特点,设计一种特征融合并行优化模型预测框架,以福建宁德核电站外围11个自动站辐射监测数据、天顶方向总电子含量(VTEC)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环境γ辐射剂量率预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性能与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辐射环境 高压电离室探测器 Γ辐射剂量率 奇异谱分析 特征融合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结构探测与边缘辨识发现时间序列因果关系转换
3
作者 谢杰 王开军 +1 位作者 方莹 罗天健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5,共7页
为了提高现有方法挖掘随时间变化的因果关系的准确性,针对包含一个因果关系区域的二元时间序列,提出通过辨识不同区域结构及结构边缘挖掘时间序列因果关系转换点的方法。该方法将因果关系区域在时间序列中的可能位置设计为左区、右区、... 为了提高现有方法挖掘随时间变化的因果关系的准确性,针对包含一个因果关系区域的二元时间序列,提出通过辨识不同区域结构及结构边缘挖掘时间序列因果关系转换点的方法。该方法将因果关系区域在时间序列中的可能位置设计为左区、右区、中区结构,采用现有的因果关系发现方法探测粗略的因果关系区域,并区分为某种区域结构;根据不同区域结构的特点设计对应的边缘辨识措施,设置渐增的探测窗口及其因果强度指标,以辨识出区域结构边缘作为因果关系转换点,提高因果关系转换点的识别精度;分别在2个模拟数据集和2个真实数据集中实验验证所提方法识别因果关系转换点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可分离模拟数据集上使用Granger因果分数得到的因果关系转换点的平均准确性高于对比方法的,在弱耦合模拟数据集上使用收敛交叉映射因果分数得到的因果关系转换点的平均准确性在耦合程度为0.01和0.50时高于对比方法的,在2个真实数据集上使用Granger因果分数得到的因果关系转换点的准确性高于对比方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转换 收敛交叉映射 GRANGER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核判别分析算法
4
作者 康榕乘 余凯 +2 位作者 张新 林崧 郭躬德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核判别分析法通过核函数扩展了线性判别分析对非线性数据的处理能力,成为模式识别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然而,随着数据的指数增长,经典核判别分析算法在提取特征时会消耗大量计算资源。针对这一问题,利用量子叠加性和并行性提出了一种... 核判别分析法通过核函数扩展了线性判别分析对非线性数据的处理能力,成为模式识别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然而,随着数据的指数增长,经典核判别分析算法在提取特征时会消耗大量计算资源。针对这一问题,利用量子叠加性和并行性提出了一种量子核判别分析算法。首先,借助量子随机存储器技术与控制旋转操作构造需要的类间矩阵和类内矩阵所对应的密度算子;然后,融入线性方程的求解思路并行获取特征态。理论分析表明,所提算法与经典算法相比具有指数级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机器学习 非线性判别分析 核函数 特征提取 量子厄米特链积 相位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环境多分布特性的局部敏感哈希检索方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仕 赖会霞 +3 位作者 肖如良 潘淼鑫 张路路 陈伟林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0-1217,共18页
基于局部敏感哈希的检索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高维大规模数据的近似近邻检索问题.但在开放环境下针对多种分布特性时,迄今尚未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利用Laplacian算子对数据分布剧烈变化敏感的特性,提出一种具有全局性、适用于开放环境... 基于局部敏感哈希的检索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高维大规模数据的近似近邻检索问题.但在开放环境下针对多种分布特性时,迄今尚未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利用Laplacian算子对数据分布剧烈变化敏感的特性,提出一种具有全局性、适用于开放环境下多种分布特性的基于Laplacian算子的局部敏感哈希搜索方法(LPLSH).该方法把Laplacian算子应用于数据投影的概率密度分布,找到数据投影分布的剧烈变化位置作为超平面的偏移量.从理论上证明了精简维度的哈希函数能够保持局部敏感性及低投影密度区间分割的有效性,分析了利用Laplacian算子计算的二阶导数对超平面偏移量设置的指导意义.与其他8种方法对比,LPLSH算法的F1值是其他方法最优值的0.8倍-5倍,耗费时间也大幅减少.通过对具有多种分布特性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LPLSH方法能够同时兼顾效率、精度和召回率,可满足开放环境下多分布特性的大规模高维检索的鲁棒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环境 近似近邻检索 数据多分布特性 局部敏感哈希 数据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量子卷积神经网络
6
作者 张嘉雯 蔡彬彬 林崧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针对当前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参数化量子电路缺乏自适应目标选择策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自动优化电路的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通过将量子电路编码为粒子,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电路进行优化,从而搜索出在... 针对当前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参数化量子电路缺乏自适应目标选择策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自动优化电路的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通过将量子电路编码为粒子,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电路进行优化,从而搜索出在图像分类任务上表现优异的电路结构。基于Fashion MNIST和MNIST标准数据集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泛化性能,准确率分别可达94.7%和99.05%。相较于现有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平均分类精度最高分别提升了4.14%和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卷积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量子机器学习 参数化量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支多视图的时间序列上下文对比表征学习方法
7
作者 杨光局 罗天健 +1 位作者 王开军 杨思琪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2-1052,共11页
时间序列数据在众多行业中拥有广泛应用,然而受限于标注信息的缺失和复杂的时频域多变性,针对时间序列的表征学习成为一项挑战性任务。因此,提出一种用于时间序列的多分支多视图的上下文对比表征学习(MBMVCRL)方法。首先,从时频这2个视... 时间序列数据在众多行业中拥有广泛应用,然而受限于标注信息的缺失和复杂的时频域多变性,针对时间序列的表征学习成为一项挑战性任务。因此,提出一种用于时间序列的多分支多视图的上下文对比表征学习(MBMVCRL)方法。首先,从时频这2个视角增强时间序列样本,并把结果分别输入多分支多视图模型,从而提取时间序列的多视角特征表达;其次,为进行对比表征学习,分别根据2个视角的特征表达,计算上下文对比误差和交叉预测误差,并联合训练以获取最优的特征表达;最后,为验证所提方法对时间序列的表征能力,采用仿射非负协同表征(ANCR)分类器进行下游的分类任务。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主流的时间序列时序上下文对比学习(TS-TCC)方法,所提方法在人体动作、癫痫和睡眠状态识别任务上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了5.15、0.90和1.89百分点。消融实验结果则表明了多分支多视图模型的重要性,强调了所提模型拥有的参数敏感性不高和收敛快的特点,可见所提模型在不同时间序列应用上具有不错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自监督学习 对比表征学习 多分支 多视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序列的鲁棒形态表征方法
8
作者 张倩婷 胡丽莹 陈黎飞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6-443,共8页
鉴于时间序列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这些数据的可辨识特征的挖掘和表征至关重要。受数据采集环境和采集设备的影响,许多应用领域的时序数据都存在高噪声的特点,这对数据表征方法的鲁棒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提出一种时间序列... 鉴于时间序列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这些数据的可辨识特征的挖掘和表征至关重要。受数据采集环境和采集设备的影响,许多应用领域的时序数据都存在高噪声的特点,这对数据表征方法的鲁棒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提出一种时间序列的鲁棒形态表征方法(TRS)。该方法采用关键形态(KS)的特征提取方法,在保留可解释性的同时减少噪声的影响,并通过位置距离度量对时间序列进行表征,从而提高整个方法的鲁棒性。在受噪声干扰的时间序列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TRS所提取的特征在分类上显著均优于现有的方法,与同样基于形态模式提取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对抗动态Shapelet网络(ADSN)相比,平均正确率高出2.1个百分点。可见,TRS提取的特征集更有代表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关键形态 噪声 鲁棒性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的运动想象脑电解码方法
9
作者 蔡子堃 罗天健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7-1246,共10页
运动想象是基于脑电图信号构造脑机接口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主流方法依赖于单任务的特征提取方法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无法同时兼顾时空、频段特征的复杂变化。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的运动想象脑电解码方法。该模型包含... 运动想象是基于脑电图信号构造脑机接口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主流方法依赖于单任务的特征提取方法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无法同时兼顾时空、频段特征的复杂变化。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的运动想象脑电解码方法。该模型包含时空特征提取任务和频段提取任务;采用卷积操作分别提取时域、空域特征,以及小波卷积提取深度频段特征;最终构建多任务目标函数优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多种特征类型的互补。在BCI Competition IV 2a和2b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单任务方法或模型相比,所提出的新模型提高了脑电特征学习能力,在两个数据集上分别获得了84.7%和80.6%的平均分类准确率,提升了运动想象解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脑电信号 卷积神经网络 多任务学习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度的图神经网络高维数据异常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俊 赖会霞 +1 位作者 万玥 张仕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5,共10页
在高维数据空间中,数据大都处于高维空间边缘且分布十分稀疏,由此引起的“维度灾难”问题导致现有异常检测方法无法保证异常检测精度。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角度的图神经网络高维数据异常检测方法A-GNN。首先通过数据空间的均匀采... 在高维数据空间中,数据大都处于高维空间边缘且分布十分稀疏,由此引起的“维度灾难”问题导致现有异常检测方法无法保证异常检测精度。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角度的图神经网络高维数据异常检测方法A-GNN。首先通过数据空间的均匀采样和初始训练数据的扰动来扩充用于训练的数据;然后利用k近邻关系构造训练数据的k近邻关系图,并以k近邻元素距离加权角度的方差作为近邻关系图节点的初始异常因子;最后通过训练图神经网络模型,实现节点间的信息交互,使得相邻节点能够互相学习,从而进行有效的异常评估。在6个自然数据集上将A-GNN方法与9种典型异常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A-GNN在5个数据集中取得了最高的AUC值,其能够大幅提升各种维度数据的异常检测精度,在一些“真高维数据”上异常检测的AUC值提升达40%以上;在不同k值下与3种基于k近邻的异常检测方法相比,A-GNN利用图神经网络节点间的信息交互能有效避免k值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基于角度的异常评估 图神经网络 高维数据 K近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缩放卷积注意力网络的跨多个体脑电情绪识别
11
作者 陈彬滨 吴涛 陈黎飞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0-560,共11页
基于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因其可以客观地反映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而成为了情绪调节干预的医疗辅助。针对现有方法因忽略个体间通道数据分布差异导致的情绪识别泛化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缩放卷积注意力网络的跨多个体情绪识别新方法... 基于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因其可以客观地反映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而成为了情绪调节干预的医疗辅助。针对现有方法因忽略个体间通道数据分布差异导致的情绪识别泛化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缩放卷积注意力网络的跨多个体情绪识别新方法。该方法在提取多通道脑电信号中情绪量化特征的基础上,构造新型缩放卷积注意力网络以建立不同通道、不同尺度情绪特征的协同变化关系,通过模型训练自动学习协同关系的权重,最终获得对情绪极性的域不变表征,以提高跨多个体脑电情绪识别的泛化性能。使用情绪脑电图数据集SEED和SEED-IV中的100665和100950个脑电样本进行跨多个体情绪识别。该方法在情绪三分类会和四分类中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9.63%和75.65%,特别是在个体数变化情况下,其鲁棒性优于现有大多数模型。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提取情绪极性的域不变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情绪识别 缩放卷积网络 通道分布差异 多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跨被试动态多域对抗学习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铉 罗天健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5-653,共9页
解码运动想象脑电(EEG)信号是构造脑机接口(BCI)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脑电样本采集成本高、个体差异大,且信号具有时变性强、低信噪比等特点,构建跨被试模式识别方法成为了研究的关键。为此,提出一种跨被试动态多域对抗学习方法。首先... 解码运动想象脑电(EEG)信号是构造脑机接口(BCI)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脑电样本采集成本高、个体差异大,且信号具有时变性强、低信噪比等特点,构建跨被试模式识别方法成为了研究的关键。为此,提出一种跨被试动态多域对抗学习方法。首先采用样本协方差对齐和全局域鉴别器适应样本集边缘分布,随后采用多个类别子域鉴别器适应样本集条件分布,并自适应学习多域鉴别器的对抗系数。基于动态多域对抗学习策略,所提出的动态多域对抗网络(DMDAN)模型可学习到被试域间有泛化能力的深度特征。在BCI Competition IV 2A和2B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DMDAN模型提高了跨被试域不变特征的学习能力,与现有对抗学习方法DRDA(Deep Representation Domain Adaptation)相比,在数据集2A和数据集2B上的平均分类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80和2.52个百分点。可见,所提出的DMDAN模型提升了跨被试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解码性能,在不同数据集上具有不错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抗学习 运动想象 脑电信号 域适应 协方差矩阵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脑电图的空域特征迁移核学习方法
13
作者 杨思琪 罗天健 +1 位作者 严宣辉 杨光局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54-3363,共10页
运动想象脑电(MI-EEG)信号在构建临床辅助康复的无创脑机接口(BCI)中获得了广泛关注。受限于不同被试者的MI-EEG信号样本分布存在差异,跨被试MI-EEG信号的特征学习成为研究重点。然而,现有的相关方法存在域不变特征表达能力弱、时间复... 运动想象脑电(MI-EEG)信号在构建临床辅助康复的无创脑机接口(BCI)中获得了广泛关注。受限于不同被试者的MI-EEG信号样本分布存在差异,跨被试MI-EEG信号的特征学习成为研究重点。然而,现有的相关方法存在域不变特征表达能力弱、时间复杂度较高等问题,无法直接应用于在线BCI。为解决该问题,提出黎曼切空间特征迁移核学习(TKRTS)方法,并基于此构建了高效的跨被试MI-EEG信号分类算法。TKRTS方法首先将MI-EEG信号协方差矩阵投影至黎曼空间,并在黎曼空间上对齐不同被试者的协方差矩阵,同时提取黎曼切空间(RTS)特征;随后,学习RTS特征集上的域不变核矩阵,从而获得完备的跨被试MI-EEG特征表达,并通过该矩阵训练核支持向量机(KSVM)进行分类。为验证TKRTS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3个公开数据集上分别进行多源域-单目标域以及单源域-单目标域的实验,平均分类准确率分别提升了0.81个百分点和0.13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与主流方法对比,TKRTS方法提升了平均分类准确率并保持相似的时间复杂度。此外,消融实验结果验证了TKRTS方法对跨被试特征表达的完备性和参数不敏感性,适合构建在线脑接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脑电信号 跨被试 黎曼切空间特征 迁移核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非凸聚类算法
14
作者 钟卓辉 陈黎飞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由于数据可能分布在非规则的流形上,其中潜在的簇往往呈现非凸的形状和结构,针对这类数据的聚类问题被统称为非凸聚类。现有的主流非凸聚类方法包括基于原始空间的方法和基于空间变换的方法,均忽略了非凸数据模式的显式描述。提出一种... 由于数据可能分布在非规则的流形上,其中潜在的簇往往呈现非凸的形状和结构,针对这类数据的聚类问题被统称为非凸聚类。现有的主流非凸聚类方法包括基于原始空间的方法和基于空间变换的方法,均忽略了非凸数据模式的显式描述。提出一种描述性模型用于非凸聚类。首先,基于核密度方法定义了一种具有混合形式的特征加权核密度模型,其无需事先假定任何概率分布模型且不限制簇的形状,这是传统基于模型的聚类方法无法实现的。其次,基于提出的模型推导了聚类目标函数,并基于期望最大化算法提出一种求解密度函数局部区域密度极大值的优化算法,那些上升到密度函数相同密度极大值的样本点被划分为同一个簇。最后,定义了一种基于模型的非凸聚类算法。算法不需人为定义簇的数量,并且能够为每个簇分配一个显式的概率密度函数,有助于更稳健和更准确地表征集群。除此之外,算法不仅在优化过程中进行自适应带宽选择,而且在优化过程中赋予了样本空间特征权重,实现了嵌入式特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凸聚类 描述性模型 基于模型的聚类 特征选择 核密度估计 局部密度极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感潮河段非雨季、雨季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雨晨 吴贤忠 +2 位作者 刘瑾洁 李家兵 谢蓉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选取非雨季(2018年11月)和雨季(2019年4月)对闽江感潮河段7个断面进行水样采集,研究不同季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结合2016—2019年来水情况,深入探讨不同季氮组分分布及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非... 选取非雨季(2018年11月)和雨季(2019年4月)对闽江感潮河段7个断面进行水样采集,研究不同季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结合2016—2019年来水情况,深入探讨不同季氮组分分布及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非雨季盐水入侵明显,各理化指标盐度、温度、pH和溶解氧的波动均强于雨季.2)非雨季上游NH_(4)^(+)-N低于雨季,下游则高于雨季,而非雨季NO_(3)^(-)-N和总氮(TN)总体均高于雨季.从上游到下游,非雨季NH_(4)^(+)-N变化波动较大,NO_(3)^(-)-N平缓而TN呈轻微上升;雨季NH_(4)^(+)-N、NO_(3)^(-)-N和TN变化均较平缓.3)相关性分析表明非雨季的氮转化活跃.雨季NH_(4)^(+)-N浓度是影响TN浓度的主要因素.结合主成分分析及长期上游来水氮的污染负荷发现,人为排放和各形态氮的相互转化是非雨季不同形态氮变化的主要因素,雨季水体反硝化对不同形态氮的分布发挥重要作用,而上游来水的氮污染负荷对不同形态氮的浓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闽江 雨季 非雨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非负矩阵分解的有向图聚类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献 胡丽莹 +1 位作者 林晓炜 陈黎飞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47-3454,共8页
现有的有向图聚类算法大多基于向量空间中节点间的近似线性关系假设,忽略了节点间存在的非线性相关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核非负矩阵分解(KNMF)的有向图聚类算法。首先,引入核学习方法将有向图的邻接矩阵投影到核空间,并通过特定... 现有的有向图聚类算法大多基于向量空间中节点间的近似线性关系假设,忽略了节点间存在的非线性相关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核非负矩阵分解(KNMF)的有向图聚类算法。首先,引入核学习方法将有向图的邻接矩阵投影到核空间,并通过特定的正则项约束原空间及核空间中节点间的相似性。其次,提出了图正则化核非对称NMF算法的目标函数,并在非负约束条件下通过梯度下降方法推导出一个聚类算法。该算法在考虑节点连边的方向性的同时利用核学习方法建模节点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准确地揭示有向图中潜在的结构信息。最后,在专利-引文网络(PCN)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簇的数目为2时,和对比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将DB值和DQF值分别提高了约0.25和8%,取得了更好的聚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图聚类 核非负矩阵分解 核学习方法 正则化 节点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景观的典型半城市化小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余子贤 钱瑶 +2 位作者 李家兵 李小梅 唐立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276-8287,共12页
小流域的水质恶化主要由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引起,随着点源污染控制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非点源污染已成为首要污染源。当前对非点源污染的管控仍存在难监测和难治理的问题,明晰非点源污染发生风险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 小流域的水质恶化主要由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引起,随着点源污染控制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非点源污染已成为首要污染源。当前对非点源污染的管控仍存在难监测和难治理的问题,明晰非点源污染发生风险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非点源污染风险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分辨率影像解译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三期厦门市后溪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源-汇”景观格局方法计算研究区网格单元的网格污染指数(GPI);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非点源污染风险的时空变异,对风险区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汇”景观占流域面积的67.86%,非点源污染发生风险分布呈现北低南高;十年中,非点源污染风险呈现上升趋势,目前非点源污染发生风险处于低风险水平(GPI=0.27)。通过分析风险区的土地利用构成发现耕地面积的缩减(减少67.08%)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增加43.02%)是污染风险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计算了风险区转移矩阵,发现非点源污染发生风险区呈现出中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和“汇”景观区域转移的趋势。基于“源-汇”景观格局理论计算的网格污染指数(GPI)可以有效地对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值进行表征,是评价和分析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风险的可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源-汇”理论 后溪流域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属型数据核子空间聚类算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鲲鹏 陈黎飞 +1 位作者 孙浩军 王备战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92-3505,共14页
现有的类属型数据子空间聚类方法大多基于特征间相互独立假设,未考虑属性间存在的线性或非线性相关性.提出一种类属型数据核子空间聚类方法.首先引入原作用于连续型数据的核函数将类属型数据投影到核空间,定义了核空间中特征加权的类属... 现有的类属型数据子空间聚类方法大多基于特征间相互独立假设,未考虑属性间存在的线性或非线性相关性.提出一种类属型数据核子空间聚类方法.首先引入原作用于连续型数据的核函数将类属型数据投影到核空间,定义了核空间中特征加权的类属型数据相似性度量.其次,基于该度量推导了类属型数据核子空间聚类目标函数,并提出一种高效求解该目标函数的优化方法.最后,定义了一种类属型数据核子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不仅在非线性空间中考虑了属性间的关系,而且在聚类过程中赋予每个属性衡量其与簇类相关程度的特征权重,实现了类属型属性的嵌入式特征选择.还定义了一个聚类有效性指标,以评价类属型数据聚类结果的质量.在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子空间聚类算法相比,核子空间聚类算法可以发掘类属型属性间的非线性关系,并有效提高了聚类结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类属型数据 核方法 非线性度量 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监督学习的病理图像层次分割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崇数 林霖 +1 位作者 薛蕴菁 时鹏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56-1862,共7页
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图像中,细胞染色分布的不均匀和各类组织形态的多样性给病理图像的自动分割带来极大挑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监督学习的病理图像三步层次分割方法,对病理图像中各类组织进行由粗略到精细的全自动... 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图像中,细胞染色分布的不均匀和各类组织形态的多样性给病理图像的自动分割带来极大挑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监督学习的病理图像三步层次分割方法,对病理图像中各类组织进行由粗略到精细的全自动逐层分割。首先,根据互信息的计算结果在RGB色彩空间中进行特征选择;其次,采用K-means聚类将图像初步分割为各类组织结构的色彩稳定区域与模糊区域;然后,以色彩稳定区域为训练集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对模糊区域进行进一步分割,得到完整的细胞核、细胞质和胞外间隙这三类组织结构;最后,对细胞核部分进行结合形状和色彩强度的混合分水岭分割得到细胞核间的精确边界,进而量化计算细胞核个数、核占比、核质比等指标。对脑膜瘤HE染色病理图像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于染色和细胞形态差异保持较高的鲁棒性,各类组织区域分割误差在5%以内,在细胞核分割精度的对比实验中平均正确率在96%以上,满足临床自动图像分析的要求,其量化结果可以为定量病理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图像 图像分割 自监督学习 K-MEANS聚类 朴素贝叶斯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树节点的随机森林与异常点检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淼 王开军 +1 位作者 李海超 陈黎飞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1-1151,共11页
提出一种模糊树节点的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异常点检测.在构建随机森林的分类决策树过程中,把模糊方法引入到二叉决策树的节点中,在节点中设计关于类别划分的模糊区域,在模糊区域上设计正常与异常隶属度函数.当某样本通过决策树节点的模糊... 提出一种模糊树节点的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异常点检测.在构建随机森林的分类决策树过程中,把模糊方法引入到二叉决策树的节点中,在节点中设计关于类别划分的模糊区域,在模糊区域上设计正常与异常隶属度函数.当某样本通过决策树节点的模糊区域时,若该样本的异常隶属度大于正常隶属度,则该样本被判别为异常类;否则,该样本进入决策树的下层树节点,若无下层节点则被判别为正常类.该样本的最终类别由随机森林算法中的投票步骤决定.在四个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异常点检测的综合性能(召回率、精度和准确率)上,与基于随机森林的异常点检测算法RFV和RFP相比,新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且性能稳定,还具有与一类支持向量机相当的性能,其部分实验结果优于一类支持向量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点检测 集成学习 随机森林 模糊隶属度函数 模糊树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