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机影像的玉米植株中心检测模型和方法
1
作者 邬开俊 白晨帅 +2 位作者 杜建军 张红娜 白晓凤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24-336,共13页
为了解决无人机航拍图片玉米植株中心检测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植株遮挡、形态多样、光照变化以及视觉混淆等问题,提升检测精度和模型的鲁棒性,开发了一种基于YOLO-TSCAS(YOLO with triplet-attention,saliencyadaptive,and centroid a... 为了解决无人机航拍图片玉米植株中心检测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植株遮挡、形态多样、光照变化以及视觉混淆等问题,提升检测精度和模型的鲁棒性,开发了一种基于YOLO-TSCAS(YOLO with triplet-attention,saliencyadaptive,and centroid awareness for scenes)模型的玉米植株中心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三重注意力模块、显著性裁剪混合数据增强方法、自适应池化技术和选择性多单元激活函数等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检测精度和鲁棒性。采用三重注意力模块解决目标遮挡和视觉混淆问题,使模型能够更好地关注植株中心区域。采用显著性裁剪混合数据增强方法,在训练过程中引入不同的环境和光照变化,增强了模型对复杂场景的适应能力。结合自适应池化技术提高空间分辨率,有助于捕捉更精细的特征信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采用选择性多单元激活函数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学习能力,使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场景下的植株中心检测任务。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YOLOX算法相比,YOLO-TSCAS算法在平均准确率和平均F1值上分别提高了22.73个百分点和0.255,并且平均对数漏检率也显著降低了0.35。与其他流行的检测模型相比,在两类植株中心目标检测精度上也取得了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检测 三重注意力模块 显著性裁剪混合 自适应池化技术 选择性多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分析大豆种子结构表型及构建种子重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长斌 李远鲲 +3 位作者 郭民坤 樊江川 郭新宇 卢宪菊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为明确大豆种子结构特征并构建种子重量预测模型,以42个不同大豆品种为材料,利用Micro-CT技术扫描测试样本,通过CT图像的处理解析,获取大豆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表面积、种...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为明确大豆种子结构特征并构建种子重量预测模型,以42个不同大豆品种为材料,利用Micro-CT技术扫描测试样本,通过CT图像的处理解析,获取大豆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表面积、种胚体积、表面积及空腔体积特征,人工称重测定单粒重量指标。系统分析种子形态特征及其与重量的相关关系,并对不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对多项形态表型和重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主要贡献指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重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种子形态特征与种子重量显著相关,但种子形状特征对重量无显著影响;42个大豆品种可以分为4类,其中第一类品种蒙豆375和蒙豆60的种子大小和重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3类品种。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的重量预测模型效果优于单一指标的简单线性回归效果。其中,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分别为0.80和0.66,RMSE分别为0.017和0.021 g,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分别为0.75和0.72,RMSE分别为0.019和0.020 g。研究结果为大豆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为大豆品种分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大豆 结构表型 重量预测 模型构建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化光源方向多图像的植物叶片表观三维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苗腾 郭新宇 +3 位作者 赵春江 肖伯祥 王传宇 温维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0-156,共7页
为了真实准确地模拟植物叶片表观颜色,提出一种基于多图像的叶片表观模拟方法。首先搭建基于线性光源的表观图像采集系统,用以获得400张视线角度固定、光源方向变化的叶片图像集合;采用拟合方法自动地从400张图像中获得整个叶片表面的... 为了真实准确地模拟植物叶片表观颜色,提出一种基于多图像的叶片表观模拟方法。首先搭建基于线性光源的表观图像采集系统,用以获得400张视线角度固定、光源方向变化的叶片图像集合;采用拟合方法自动地从400张图像中获得整个叶片表面的表观特征参数,包括漫反射强度、高光反射强度和粗糙度;利用该拟合方法对线性光源移动条件下理想物体的各种反射特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仿真计算,然后针对叶片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寻找与仿真计算结果最接近的表观模型参数作为拟合结果。通过该拟合方法,可将叶片表面上各个位置的表观参数合成3张表观参数图像,采用基于点光源的实时光照方法测试最终的可视化模拟效果。从模拟结果中可以看出利用该文方法得到的结果能够真实地表现叶片自身的表观质感特性,相对于传统方法更加真实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可视化 光源 叶片 表观模拟 数字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种子三维数字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云鹤 郭新宇 +3 位作者 卢宪菊 赵欢 李远鲲 温维亮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125,共5页
作物种子体积小、内外部形态结构细节丰富,传统方法难以实现其内外部形态结构信息的高分辨率获取和表型参数的准确测算。本研究分别采用高分辨率三维扫描仪和显微CT两种方法获取玉米、水稻和棉花种子三维数据,利用所获取的数据计算各种... 作物种子体积小、内外部形态结构细节丰富,传统方法难以实现其内外部形态结构信息的高分辨率获取和表型参数的准确测算。本研究分别采用高分辨率三维扫描仪和显微CT两种方法获取玉米、水稻和棉花种子三维数据,利用所获取的数据计算各种种子表面积和体积表型参数,并从成本、获取过程自动化程度和获取效率等多方面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作物种子三维数字化数据采集要求设备分辨率<20μm可得到满足需求的数据;两种方法均可实现作物种子高分辨率三维数据采集和表型参数计算,计算结果可反映物种、品种及种子个体间的差异;外表面三维扫描可获取带有颜色信息的种子外部三维数据,而显微CT可获取种子内外部的高质量三维数据。两种三维数字化方法预期可为作物种子高分辨率三维数据采集、表型参数测算和种子质量检测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种子 数字化 三维扫描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5
作者 赵春江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19年第2期5-18,共14页
植物表型组学通过集成自动化平台装备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取多尺度、多生境、多源异构植物表型海量数据,形成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从组学高度系统深入地挖掘“基因型-表型-环境型”内在关系、全面揭示特定生物性状的形成机制,将极大地促... 植物表型组学通过集成自动化平台装备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取多尺度、多生境、多源异构植物表型海量数据,形成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从组学高度系统深入地挖掘“基因型-表型-环境型”内在关系、全面揭示特定生物性状的形成机制,将极大地促进功能基因组学、作物分子育种与高效栽培的进程。本文概括了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的发展背景、含义、产生过程和特点,系统综述了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研究进展,包括植物表型数据获取与解析、植物表型组大数据管理及建库技术、表型性状预测和基于表型组的多重组学分析的进展;从植物表型数据采集标准、多样化表型配套设施和低成本表型设备研发、开放共享植物表型组大数据平台构建、表型大数据融合与挖掘理论方法、植物表型组学协同共享和互作机制五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从加强植物表型组技术体系设计与标准研究、植物表型-环境感知机理研究和智能化设备研发、植物表型组大数据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和协作网络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型组学 大数据 数字植物 数据挖掘 数据管理 数据获取 性状预测 植物表型组大数据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字化的小麦植株表型参数提取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郑晨曦 温维亮 +2 位作者 卢宪菊 郭新宇 赵春江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年第2期150-162,共13页
针对小麦植株分蘖多、器官间交叉遮挡严重,难以用图像或点云准确提取植株和器官表型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三维数字化的小麦植株表型参数提取方法。首先提出了小麦植株各器官数字化表达方法,制定了适用于小麦全生育期的三维数字化数... 针对小麦植株分蘖多、器官间交叉遮挡严重,难以用图像或点云准确提取植株和器官表型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三维数字化的小麦植株表型参数提取方法。首先提出了小麦植株各器官数字化表达方法,制定了适用于小麦全生育期的三维数字化数据获取规范,并依据该规范进行数据获取。根据三维数字化数据的空间位置语义信息和表型参数的定义,提出了小麦植株表型参数计算方法,实现了小麦植株和器官长度、粗度和角度等3类共11个常规可测表型参数的计算。进一步提出了定量描述小麦株型和叶形的表型指标。其中,植株围度通过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三维离散坐标计算,用于定量化描述小麦植株松散/紧凑程度;小麦叶片卷曲和扭曲程度为定量化叶形的指标,根据叶面向量方向变化计算得到。利用丰抗13号、西农979号和济麦44号三个品种小麦起身期、拔节期、抽穗期三个时期的人工测量值和提取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保持植株原始三维形态结构的前提下,提取的茎长、叶长、茎粗、茎叶夹角与实测数据精度相对较高,R^(2)分别为0.93、0.98、0.93、0.85;叶宽和叶倾角与实测数据的R^(2)分别为0.75、0.73。本方法能便捷、精确地提取小麦植株和器官形态结构表型参数,为小麦表型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身期 三维数字化 表型相关 小麦植株 拔节期 叶形 数字化数据 数据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例分割技术的草莓叶龄及冠幅表型快速提取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樊江川 王源桥 +3 位作者 苟文博 蔡双泽 郭新宇 赵春江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95-106,共12页
[目的/意义]为解决高通量草莓叶龄及冠幅提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式表型平台和实例分割技术的高通量表型提取方法。[方法]利用小型移动式表型平台对温室内盆栽草莓植株的俯拍图像进行数据获取,并利用改进型Mask R-CNN(Convolutional N... [目的/意义]为解决高通量草莓叶龄及冠幅提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式表型平台和实例分割技术的高通量表型提取方法。[方法]利用小型移动式表型平台对温室内盆栽草莓植株的俯拍图像进行数据获取,并利用改进型Mask R-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模型对图像进行处理,以此获取草莓植株叶龄信息。首先利用带有分组注意力模块的Split-Attention Networks(ResNeSt)骨干网络替换原有网络,从而提高图像特征信息提取精度和执行效率。在训练时,利用Mosaic方法对草莓图像进行数据增强,并且使用二元交叉熵损失函数对原本的交叉熵分类损失函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植株与叶片的检测准确度。在此基础上,对训练结果进行后处理,利用标定比值对冠幅进行计算。[结果和讨论]该方法能够在ResNeSt-101骨干网络下,实现80.1%的掩膜准确率和89.6%的检测框准确率,并且能够以99.3%的植株检测正确率和98.0%的叶片数量检出率实现高通量的草莓叶龄估算工作。而模型推理后草莓植株南北和东西向冠幅测试值与真实值相比误差均低于5%的约占98.1%。[结论]该方法有着较高的鲁棒性,能够为智慧农业下高通量植物表型获取与解析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表型平台 实例分割 草莓表型 叶龄统计 冠幅 Mask R-CNN ResN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场景下害虫目标检测算法:YOLOv8-Extend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荣华 白雪 樊江川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49-61,共13页
[目的/意义]实现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农作物害虫的识别检测,改变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依赖于专家人工感官识别判定的现状,提升害虫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农作物害虫目标检测具有目标小、与农作物拟态、检测准确率低、算法推理... [目的/意义]实现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农作物害虫的识别检测,改变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依赖于专家人工感官识别判定的现状,提升害虫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农作物害虫目标检测具有目标小、与农作物拟态、检测准确率低、算法推理速度慢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复杂场景下农作物害虫目标检测算法。[方法]首先通过引入GSConv提高模型的感受野,部分Conv更换为轻量化的幻影卷积(Ghost Convo⁃lution),采用HorBlock捕捉更长期的特征依赖关系,Concat更换为BiFPN(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更加丰富的特征融合,使用VoVGSCSP模块提升微小目标检测,同时引入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注意力机制来强化田间虫害目标特征。然后使用Wise-IoU损失函数更多地关注普通质量样本,提高网络模型的泛化能力和整体性能。之后,对改进后的YOLOv8-Extend模型与YOLOv8原模型、YOLOv5、YOLOv8-GSCONV、YOLOv8-BiFPN、YOLOv8-CBAM进行对比,验证模型检测准确度和精度。最后将模型移植到边缘设备进行推理验证,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和讨论]YOLOv8-Extend在对比实验中均取得良好的表现,其中与原模型对比实验中,精确率、召回率、mAP@0.5和mAP@0.5∶0.95评价指标分别提升2.6%、3.6%、2.4%和7.2%,表现突出,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改进前后的模型分别运行在边缘计算设备JETSON ORIN NX 16 GB上并通过TensorRT加速相比,mAP@0.5提升4.6%,达到57.6 FPS,满足实时性检测要求。在复杂农业场景中YOLOv8-Extend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在实际采集数据中微小害虫与生长环境相似的害虫检测方面有明显优势,在困难数据检测方面准确率提高了11.9%。[结论]本研究提出的YOLOv8改进模型有效提高了检测精度和识别率同时保持了较高的运行效率,能够部署在边缘终端计算设备上实现农作物害虫的实时检测,也为其他小目标智能检测和模型结构优化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 害虫检测 注意力机制 边缘计算 CBAM BiFPN VoVGSCSP GSCo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图像的玉米植株干旱胁迫表型检测方法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传宇 郭新宇 +2 位作者 杜建军 温维亮 吴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89-195,共7页
为了快速准确获取植物表型数据,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多图像的玉米植株干旱胁迫表型检测方法。首先,以固定时间间隔获取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植株一天内的图像数据,采用统计学习方法对图像序列进行初始背景分割,非局部均值(non-loca... 为了快速准确获取植物表型数据,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多图像的玉米植株干旱胁迫表型检测方法。首先,以固定时间间隔获取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植株一天内的图像数据,采用统计学习方法对图像序列进行初始背景分割,非局部均值(non-local mean,NLM)滤波对初始背景分割进一步求精,去除变化光照条件对图像序列分割的影响。在植株器官分割阶段,融合植株形态先验知识,通过逐行扫描和邻域数量判断拆分植株器官像素。最后,提出了叶片角度比值的干旱胁迫表型参数计算方法。结果显示,耐旱植株的叶片角度比值一天内从0.63上升到0.70后再降到0.65,而非耐旱植株的叶片角度比值维持在0.65左右,随时间变化不大。研究结果为阐明玉米植株耐旱表型参数与环境参数的协同变化关系,以及不同基因型玉米植株环境应激反应的细微形态变化提供方法和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算法 植物表型 干旱胁迫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作物病害状态表观三维模拟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苗腾 郭新宇 +2 位作者 温维亮 肖伯祥 陆声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1-186,共6页
为了解决病害表观信息难以获取导致的作物病害状态三维模拟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的作物病害状态表观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单张图像提取病斑的形状、颜色以及位置特征,并对其变化过程进行自动推断;基于这些特征信息,对病... 为了解决病害表观信息难以获取导致的作物病害状态三维模拟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的作物病害状态表观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单张图像提取病斑的形状、颜色以及位置特征,并对其变化过程进行自动推断;基于这些特征信息,对病害的病状以及病症表观进行建模。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利用网络中已有的病斑图像对病害侵染导致的作物表观变化进行真实地三维模拟,一定程度上解决病害表观信息缺失的问题,为数字农业设计及农业科普培训动画的制作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病害 模型 虫害控制 三维 数字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分布函数的玉米群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温维亮 赵春江 +3 位作者 郭新宇 王勇健 杜建军 于泽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2-200,共9页
为利用少量实测数据快速构建能够反映因品种、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产生形态结构差异的玉米群体三维模型,提出基于t分布函数的玉米群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实测数据构建主要株型参数的t分布函数,在其约束下生成群体内各植株... 为利用少量实测数据快速构建能够反映因品种、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产生形态结构差异的玉米群体三维模型,提出基于t分布函数的玉米群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实测数据构建主要株型参数的t分布函数,在其约束下生成群体内各植株主要株型参数,通过构造株型参数相似性度量函数调用玉米器官三维模板资源库中的器官几何模板,结合人工交互或图像提取的各植株生长位置与植株方位平面角2组群体结构信息生成玉米群体几何模型。利用三维数字化仪获取的玉米群体田间原位三维数字化数据所构建玉米群体计算得到的LAI与该方法构建玉米群体计算得到的LAI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所生成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与原位三维数字化数据所构建玉米群体计算得到的LAI相比,误差在±2%以内,可以满足面向可视化计算的玉米结构功能分析研究需求。方法可为玉米株型优化设计、耐密性鉴定、品种适应性评价等虚拟试验研究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模型 玉米 群体 T分布 三维建模 可视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生菜多光谱图像分割与配准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林生 邵松 +2 位作者 卢宪菊 郭新宇 樊江川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6-194,共9页
针对多光谱图像中由于多镜头多光谱相机各通道之间存在的偏差以及传统分割方法的不适用,图像分析处理过程往往会出现无法自动化分割或分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相位相关算法和基于UNet的语义分割模型对田间生菜多光谱图像进行各... 针对多光谱图像中由于多镜头多光谱相机各通道之间存在的偏差以及传统分割方法的不适用,图像分析处理过程往往会出现无法自动化分割或分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相位相关算法和基于UNet的语义分割模型对田间生菜多光谱图像进行各个通道的精确配准并实现前景分割。使用Canny算法对多光谱各通道图像进行边缘提取,进而使用相位相关算法对多光谱各通道图像进行配准,单幅图像平均处理时间0.92 s,配准精度达到99%,满足后续图像分割所需精度;以VGG16作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直接采用两倍上采样,使最终输出图像和输入图像高宽相等,构建优化的UNet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图像配准和图像分割网络,分割像素准确率达到99.19%,平均IoU可以达到94.98%,能够很好地对生菜多光谱图像进行前景分割,可以为后续研究作物精准表型的光谱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多光谱图像 图像配准 图像分割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红外图像的玉米叶面积指数连续监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传宇 郭新宇 杜建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5-181,共7页
针对受田间变化光照影响冠层图像参数计算的精度及自动化程度仍然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冠层顶视单角度红外图像序列的玉米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获取方法。首先,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获取冠层顶部垂直向下红外图像序列... 针对受田间变化光照影响冠层图像参数计算的精度及自动化程度仍然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冠层顶视单角度红外图像序列的玉米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获取方法。首先,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获取冠层顶部垂直向下红外图像序列,针对冠层图像背景分割易受田间变化光照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绿色植物"红边"现象和冠层图像背景正态分布模型的分割方法,方法计算简便精度高于支持向量机分割。在冠层参数解析阶段,根据玉米叶片球形分布假设,简化了顶视冠层图像的叶片投影函数(G函数),利用Beer-Lambert定律推导了图像冠层孔隙度计算叶面积指数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间接测量原理的商业化设备测量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叶面积指数测量的决定系数为0.94。方法应用于2个不同年代品种冠层结构动态变化监测,能够准确反映冠层结构差异,建立了冠层孔隙度与植株干质量(R2=0.95,R2=0.94)植株鲜质量(R2=0.96,R2=0.89)的关系模型,该方法简化了玉米冠层结构参数测量过程,可为田间环境下冠层参数的自动连续监测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监测 图像分割 玉米 红外图像 叶面积指数 冠层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玉米根系图像的表型指标获取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传宇 郭新宇 +2 位作者 温维亮 吴升 顾生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9-176,共8页
为了快速获取玉米根系表型指标,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的高通量解决方案。系统整合一套简易可靠的根系图像获取硬件和自动化根系图像处理算法,首先在固定背景下获取玉米根系图像,通过标定物检出、背景分割算法得到根系目标前景图像,识... 为了快速获取玉米根系表型指标,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的高通量解决方案。系统整合一套简易可靠的根系图像获取硬件和自动化根系图像处理算法,首先在固定背景下获取玉米根系图像,通过标定物检出、背景分割算法得到根系目标前景图像,识别根系起始点并剪除冗余部分得到根系感兴趣区域后计算颜色、形状、空间分布3大类29个表型指标。应用该系统获取135个玉米自交系材料吐丝期根系图像和表型数据,其中根系分支角度指标与人工测量值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为0.85,验证了系统的精度和准确性。采用非监督聚类方法对135个自交系材料根系表型指标分类,获得3种根系形态类型,通过剖面图分析了各指标在分类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根系的主要表型差异。该方法能够快速获取多个玉米根系表型指标,满足了大规模种质资源鉴定和商业化育种对表型数据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根系 机器视觉 表型 高通量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学参数的玉米叶片表观建模与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苗腾 郭新宇 +2 位作者 温维亮 王传宇 肖伯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87-195,共9页
为提高农业题材三维数字媒体内容制作效率,提出基于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和生育期农学参数的作物叶片表观建模与可视化方法,并以玉米为例进行实际验证。将玉米叶片分成叶肉、一级叶脉、二级叶脉3种结构,首先获取... 为提高农业题材三维数字媒体内容制作效率,提出基于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和生育期农学参数的作物叶片表观建模与可视化方法,并以玉米为例进行实际验证。将玉米叶片分成叶肉、一级叶脉、二级叶脉3种结构,首先获取主要生育期下各结构表观材质(包括漫反射强度、透射强度、高光反射强度、粗糙度4种参数)及SPAD数据;之后构建各类表观材质参数与SPAD及生育期之间的定量化模型;再对玉米叶片纹理样式进行抽象,构建参数化的玉米纹理结构几何表达,并基于定量化模型为纹理结构分配表观参数;最后整合实时光照计算框架,对大田光环境下玉米表观进行可视化模拟。该文方法搭建了农业知识与三维可视化效果间的桥梁,使用户可以通过调整农学参数实现对作物叶片表观的快速、准确设计与制作,为农业题材的三维数字资源开发提供技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可视化 作物 叶片表观 表观模拟 数字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光谱技术用于干旱胁迫下大豆冠层含水量检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旭婷 张淑娟 +1 位作者 李斌 李银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50-2354,共5页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部分地区由于农业灌溉用水不足导致庄稼减产农民利益受损。大豆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一旦水分亏缺将直接影响大豆植株的形态和生长发育,从而造成大豆品质降低和产量减少。大豆叶片的水分状况可真实...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部分地区由于农业灌溉用水不足导致庄稼减产农民利益受损。大豆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一旦水分亏缺将直接影响大豆植株的形态和生长发育,从而造成大豆品质降低和产量减少。大豆叶片的水分状况可真实地反映植株水分受土壤水分亏缺的影响程度,因此,大豆冠层叶片水分含量的快速获取成为一种需要。太赫兹辐射在水中的强烈衰减使其成为一种非常灵敏的非接触式探针,可以快速、无损地检测叶片含水量。因此基于太赫兹光谱这一新技术进行大豆冠层叶片含水量的检测研究,用于实时监测田间大豆的健康状况。实验选用中黄13号大豆进行栽培,为尽可能模拟田间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状况,将开花期大豆进行5个不同梯度:正常供水、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严重干旱胁迫(分别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65%,50%,35%,20%)的水分灌溉,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利用人工称重法与便携式土壤水分速测仪结合将土壤含水量调控到各水分梯度要求。然后,将实验大豆植株运回实验室并利用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仪进行样本扫描,每个梯度采集18片冠层叶片,共90个样本,以2∶1的比例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在获取各样本时域光谱数据后,根据Dorney和Duvillaret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光学参数的提取,得到各样本的吸收系数谱以及折射率谱。定性分析了太赫兹时域光谱、吸收系数、折射率随水分胁迫程度不同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降低,时域光谱的峰值呈不断衰减趋势,且均低于空白参考峰值,同时有明显的时间延迟。吸收系数值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逐渐降低;折射率值同样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逐渐降低。并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和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定量研究了时域光谱、吸收系数、折射率光谱数据与叶片含水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太赫兹波对大豆叶片水分差异十分敏感,基于时域光谱最大值和最小值的MLR预测精度最高,预测集相关性(rp)达-0.939 3,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49 5。研究表明太赫兹光谱技术应用于大豆冠层叶片含水量观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为开展大豆冠层含水量信息快速获取,实现科学节水管理与灌溉决策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叶片 含水量 太赫兹时域光谱 吸收系数 折射率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和RAUNet-3D的玉米籽粒三维结构测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杜建军 李大壮 +3 位作者 廖生进 卢宪菊 郭新宇 赵春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4-253,289,共11页
玉米籽粒构成和精细结构与玉米产量及品质直接相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T图像的玉米籽粒三维结构自动测量方法,快速提取、统计玉米籽粒成分和结构性状,评估不同玉米品种籽粒间性状差异。首先,利用Micro-CT获取批量玉米籽粒CT图像,通过Wat... 玉米籽粒构成和精细结构与玉米产量及品质直接相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T图像的玉米籽粒三维结构自动测量方法,快速提取、统计玉米籽粒成分和结构性状,评估不同玉米品种籽粒间性状差异。首先,利用Micro-CT获取批量玉米籽粒CT图像,通过Watershed算法准确分割出单颗籽粒;进而,设计基于注意力机制RAUNet-3D网络准确提取出籽粒胚;最后,建立自动化玉米籽粒表型管道,计算籽粒、胚、胚乳和空腔的共23项性状,用于玉米籽粒性状分析和品种鉴定。选取4个玉米品种籽粒(登海605、京科968、先正达408和农华5号)共120颗籽粒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籽粒CT扫描成像效率提高到1 min/粒,籽粒表型提取效率为10 s/粒,胚分割精度可达93.4%,粒长、粒宽和粒厚的R^(2)分别为0.902、0.926和0.904,籽粒品种分类精度达90.4%。本文方法实现了玉米籽粒及其胚、胚乳、空腔三维结构无损、快速测量,提取的性状能够表征不同玉米品种籽粒间表型差异,为开展大规模玉米籽粒三维表型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籽粒 语义分割 三维表型 MICRO-CT RAUNet-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技术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斌 龙园 +1 位作者 刘欢 赵春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共9页
太赫兹波在电磁波谱中位于中红外波与微波之间,具有探测分子间或分子内部弱相互作用的独特性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太赫兹波产生和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太赫兹光谱及成像技术在多个领域正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转向实际应用,... 太赫兹波在电磁波谱中位于中红外波与微波之间,具有探测分子间或分子内部弱相互作用的独特性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太赫兹波产生和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太赫兹光谱及成像技术在多个领域正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转向实际应用,包括安全成像检测、航空航天、爆炸物分子检测等,同时农业领域专家学者也积极开展了太赫兹技术的农业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该文从太赫兹光谱简介、产生探测原理、样品制备及数据处理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待测样品理化信息的太赫兹数据获取方法,然后结合太赫兹技术特性,聚焦农业领域,探讨了太赫兹光谱和成像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包括农业生物大分子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植物生理检测和环境监测等多个方面,进而揭示太赫兹技术这一新兴科技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光谱分析 监测 太赫兹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B-D点云的田间原位玉米株高测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海 樊江川 +2 位作者 李英伦 郭新宇 毕春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109,共8页
为满足田间原位玉米株高的测量需求,避免破坏性取样后进行株高测量难以捕捉植株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真实情况与表型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RGB-D相机的田间原位玉米株高的测量方法。首先,通过RGB-D相机同时获取可见光图像和其对应的... 为满足田间原位玉米株高的测量需求,避免破坏性取样后进行株高测量难以捕捉植株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真实情况与表型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RGB-D相机的田间原位玉米株高的测量方法。首先,通过RGB-D相机同时获取可见光图像和其对应的深度信息,计算相机的内参,得到玉米植株的三维点云数据;其次,通过基于欧几里得距离的统计滤波算法和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RANSAC)的阈值分割快速去除三维点云中的离群点、环境噪声及复杂的自然环境背景(包括土壤面和滴灌管等),并通过OBB包围盒验证滤波效果;最后,通过单株玉米植株分割,提出了一种基于俯视视角下玉米株高的测量方法,并计算出田间原位玉米的株高参数。试验中,在玉米快速生长期中选取两天的试验数据,其试验用5个品种的平均测量误差分别为1.47cm和2.70cm,均方根误差(RSME)分别为1.68cm和2.80cm,人工实测结果和算法测量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后得到待测系数R2分别为0.9831和0.9797。试验结果表明:利用RGB-D相机对田间原位玉米的表型测量与株高分析具有可行性,所提出的测量与计算方法最后获得的玉米株高参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为玉米表型参数提取提供更为有效地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植物表型 深度相机 点云数据 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加权算子结合主曲线提取玉米叶片点云骨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建平 刘凯 +2 位作者 郭新宇 吴升 温维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6-174,共9页
为从玉米叶片点云数据(尤其是缺失点云数据)中准确提取骨架特征,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考虑玉米叶片形状结构和数据完整性的自适应加权算子来计算玉米叶片点云的骨架约束点集,并引入主曲线对骨架约束点集进行拟合得到优化的玉米叶片点云骨架... 为从玉米叶片点云数据(尤其是缺失点云数据)中准确提取骨架特征,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考虑玉米叶片形状结构和数据完整性的自适应加权算子来计算玉米叶片点云的骨架约束点集,并引入主曲线对骨架约束点集进行拟合得到优化的玉米叶片点云骨架。首先使用K均值聚类将玉米叶片分为若干变化较为平缓的部分;然后通过改进的距离场方法提取点云的截面相关点集;再利用设计的包括空间距离、法向差异和点云完整性的自适应加权算子,提取骨架约束点集;最后计算骨架约束点集的主曲线得到最终的玉米叶片点云骨架。通过对30个具有典型形状特征的玉米叶片点云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所提取的骨架能较好地反映玉米叶片的三维形状结构,利用所提取骨架计算的叶长与实测叶长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 Error,MAPE)为2.10%,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2.21 cm,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NRMSE)为2.89%。该方法可实现玉米叶片点云骨架的自动提取,对缺失的点云数据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无需后期手动调整,能够为表型大数据处理、自动化表型解析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植物 提取 玉米叶片 骨架 主曲线 自适应加权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