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修复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专家共识 被引量:4
1
作者 柳忠豪 刘峰 +17 位作者 陈江 黄翠 韩向龙 胡文杰 胥春 刘伟才 牛丽娜 马楚凡 赵一姣 赵克 郑明 陈亚明 黄庆丰 满毅 徐明明 邓旭亮 周倜 师晓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在口腔美学修复工作中,数字化美学设计以可视化的效果辅助医生预判治疗效果,增进医患双方对美学目标认知、理解的一致性,是实现理想美学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尚无明确规范,很多医师对于如何在诊疗工作中进... 在口腔美学修复工作中,数字化美学设计以可视化的效果辅助医生预判治疗效果,增进医患双方对美学目标认知、理解的一致性,是实现理想美学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尚无明确规范,很多医师对于如何在诊疗工作中进行数字化美学设计缺少系统认识。为了进一步规范口腔美学诊疗设计流程,提升治疗结果的均质化,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数字化口腔产业分会(CSDDI)召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编写此项共识。共识对数字化美学资料的采集要点、整合步骤与数字化美学设计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制定了美学修复宏观决策树及针对不同临床应用场景的相应工作流程,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美学修复 数字化美学设计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复合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牛德龙 柳忠豪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3-377,共5页
自体骨移植术作为临床上治疗大面积骨缺损的“金标准”,仍具有供体来源有限且易造成二次创伤等局限性。骨组织工程中功能性复合支架具有机械性能强、生物相容性高等特点,各种细胞生长因子、药物、金属离子等加入赋予支架促增殖、抗炎、... 自体骨移植术作为临床上治疗大面积骨缺损的“金标准”,仍具有供体来源有限且易造成二次创伤等局限性。骨组织工程中功能性复合支架具有机械性能强、生物相容性高等特点,各种细胞生长因子、药物、金属离子等加入赋予支架促增殖、抗炎、成骨等生物学特性,由此形成的功能性复合支架为骨缺损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有望成为自体骨材料的替代方案。本文就近年来骨组织工程中各种功能性复合支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后续功能性复合支架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骨缺损修复 功能性复合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突畸形患者上颌骨及髁突虚拟位置与术后现实位置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安东 王晓霞 +1 位作者 周文娟 柳忠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对比数字化正颌外科手术方案中上颌骨及髁突的虚拟位置与术后现实位置的差别,探究术前虚拟设计在术中实现的程度。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采用数字化正颌手术方案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36例,收... 目的:对比数字化正颌外科手术方案中上颌骨及髁突的虚拟位置与术后现实位置的差别,探究术前虚拟设计在术中实现的程度。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采用数字化正颌手术方案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36例,收集患者术前数字化正颌手术方案(T_(0))和术后1周CT数据(T_(1)),使用CCMF Plan软件对术后CT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并替换术后模型中的牙列数据,将颅骨解剖结构与术前虚拟设计模型进行匹配,选取髁突及上颌骨的解剖标志点及其连线,对比标志点在三维方向上的坐标变化以及标志点连线与参考平面的角度变化,分析术后髁突及上颌骨位置相对虚拟设计中的位置偏差。结果:术后上颌骨实际位置与虚拟设计位置在水平向及垂直向的偏差为1 mm左右,前后向偏差约为1.5 mm。术后双侧髁突与虚拟设计位置相比,大多发生向前、向外、向下的移动(平均距离分别为0.15 mm、1.54 mm、2.19 mm)及向前、向外、向上的旋转(平均角度分别为4.32°、1.02°、0.86°)。结论:采用3D打印咬合导板辅助可较好实现数字化手术方案的虚拟设计,但与术后颌骨的实际位置存在一定误差,可能与虚拟设计中下颌旋转轴有关,提示有必要采用患者个性化髁突旋转轴进行数字化正颌手术方案的规划,并采用髁突定位装置来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正颌外科手术 安氏Ⅲ类错[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修复体空间指导的多级备牙导板精准修复严重倾斜牙1例
4
作者 杨雷宁 陈梓杰 +3 位作者 赵君娜 汪怡文 张静 韩晓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3-550,共8页
当对倾斜、伸长及扭转等特殊情况的牙齿进行牙体预备时,进行牙齿形态的数字化设计并制作多级三维打印导板指导牙体预备是一种更加高效、准确的方案。本文报道了1例上下颌尖牙倾斜角度大、伸长明显且伴扭转采用冠修复改形的病例,以目标... 当对倾斜、伸长及扭转等特殊情况的牙齿进行牙体预备时,进行牙齿形态的数字化设计并制作多级三维打印导板指导牙体预备是一种更加高效、准确的方案。本文报道了1例上下颌尖牙倾斜角度大、伸长明显且伴扭转采用冠修复改形的病例,以目标修复体空间分析技术为指导,先根据修复体的最终形态设计制作截冠导板指导截冠,再设计制作牙体预备导板指导备牙,上述多级导板的联合应用提高了特殊情况时牙体预备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预备 数字化设计 三维打印导板 目标修复体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颌外科规划软件中下颌运动交互模块的初步构建
5
作者 蔡安东 王晓霞 +2 位作者 王铁军 杜平功 柳忠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3-877,共5页
目的:基于下颌运动轨迹构建数字化正颌外科规划软件中的下颌交互模块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基于CCMF Plan正颌规划软件,使用空间矩阵算法解算下颌运动轨迹数据,实现下颌运动的还原,根据距离重要性采样算法拟合患者个性化的下颌旋转轴并... 目的:基于下颌运动轨迹构建数字化正颌外科规划软件中的下颌交互模块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基于CCMF Plan正颌规划软件,使用空间矩阵算法解算下颌运动轨迹数据,实现下颌运动的还原,根据距离重要性采样算法拟合患者个性化的下颌旋转轴并验证模拟下颌运动的精确性。使用下颌旋转轴指导手术规划,验证术中髁突位置实现的准确性。结果:开发出可再现患者下颌运动,以下颌旋转轴指导升支旋转的下颌运动交互模块。该模块还原模拟的下颌运动轨迹与真实轨迹误差约1 mm,同一开口度时的下颌骨模型表面距离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值约0.3 mm。其指导的正颌手术术后髁突的角度偏差约为3°,距离偏差约1.5 mm。结论:该下颌运动交互模块可以较为精确地拟合下颌旋转轴,并还原患者个性化的下颌运动,术后髁突位置实现的精确性满足临床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虚拟手术规划 骨性Ⅲ类 下颌旋转轴 下颌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负荷对种植体周围骨改建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胡洁羽 贾璐荣 +1 位作者 周文娟 柳忠豪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7-1145,共9页
目的模拟种植体渐进性负荷过程,评估渐进性负荷方式对种植体周围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结合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APDL)程序,计算种植体植入6个月内使用常规负荷(对照组)及渐进性负荷(实验... 目的模拟种植体渐进性负荷过程,评估渐进性负荷方式对种植体周围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结合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APDL)程序,计算种植体植入6个月内使用常规负荷(对照组)及渐进性负荷(实验组)的种植体周围平均骨密度,观察种植体周围1 mm^(3)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内骨组织的应力分布及骨密度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内皮质骨骨密度降低0.19 g/cm^(3),而实验组仅降低了0.15 g/cm^(3),松质骨内各区域骨密度在实验组中相比对照组增长0.4 g/cm^(3)。实验组皮质骨内骨密度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松质骨内实验组增长大于对照组。有限元分析实验组等效应力分布范围及最大值(8.9 MPa)明显大于对照组(6.68 MPa)。结论在种植术后6个月内使用渐进性负荷方式,能够使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有助于种植体愈合过程中边缘骨组织的稳定。与常规负荷方式相比,渐进性负荷方式下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增长程度更多,效果优于常规负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负荷 骨改建 骨密度 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