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涅槃经变图中植物图像的整理与研究
1
作者 张扬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涅槃经变图位于麦积山石窟第127窟内北壁龛上部,目前少有研究者关注图中植物图像。文章利用此壁画的数字化成果及线描图等,对该壁画中出现的扇形叶树、白杨、垂柳样式及内涵梳理分析,并通过图像学方法,以从先秦至北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 涅槃经变图位于麦积山石窟第127窟内北壁龛上部,目前少有研究者关注图中植物图像。文章利用此壁画的数字化成果及线描图等,对该壁画中出现的扇形叶树、白杨、垂柳样式及内涵梳理分析,并通过图像学方法,以从先秦至北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样式为纵轴,以不同地区的同类样式为横轴,在此坐标中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本图中的植物图像应受北魏末期河洛地区中原文化的直接影响,并可追溯至东晋及南朝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 涅槃经变图 植物图像 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第31窟的调查与研究
2
作者 孙晓峰 赵东晓 李鹏飞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8,共9页
位于麦积山东崖大佛下方的第31窟是一个体量不足1m3的仿庑殿顶式摩崖小龛,其形制、造像题材、风格样式等都充分体现出北周时期麦积山窟龛营建的时代风尚和潮流,特别是以十方佛为主尊的题材更是当时净土与法华造像思想实践的具体表现,在... 位于麦积山东崖大佛下方的第31窟是一个体量不足1m3的仿庑殿顶式摩崖小龛,其形制、造像题材、风格样式等都充分体现出北周时期麦积山窟龛营建的时代风尚和潮流,特别是以十方佛为主尊的题材更是当时净土与法华造像思想实践的具体表现,在国内也十分罕见。同时,其营建位置对于探讨北周至隋初麦积山东崖窟龛的开凿顺序等问题也具有一定标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 十方佛 图像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松鼠科动物排泄物清洗及其驱避防治
3
作者 贺东鹏 李隆 +4 位作者 武发思 陈章 胡军舰 张金虎 岳永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5,共10页
动物在古代壁画及彩塑表面活动常造成极难清除的排泄物污染,影响文物美学价值并引起其他类型病害。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与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是常年活动于麦积山石窟及周边的两种松鼠科动物,其棕黑色的固液排... 动物在古代壁画及彩塑表面活动常造成极难清除的排泄物污染,影响文物美学价值并引起其他类型病害。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与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是常年活动于麦积山石窟及周边的两种松鼠科动物,其棕黑色的固液排泄物大量分布在石窟文物、喷锚崖体、栈道表面以及栿孔内部。本研究通过生物酶及表面活性剂配以4%吸水性树脂(SAP)的方法对污染区域进行贴敷处理,以筛选最适清洗试剂及工艺。结果表明,人工唾液处理前后色差最大,与对照区差异显著(色差值为8.311±0.798 CIELab单位,P<0.05),且洗净率最大(59.6%),是理想的清洗试剂。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金属驱避刺、辣椒素(CAP)以及超声波驱避器开展致害物种现场驱避实验。监测发现,三种驱避措施有一定差异性:金属刺对岩松鼠具有很强的驱避性,布设后其无法在有刺范围内活动,而喷洒辣椒素可明显降低复齿鼯鼠单日最大活动时长和日平均活动次数,两种松鼠科动物均可快速适应超声波,驱避有效期仅有5d左右。因此,针对不同物种可复合多种措施综合驱避。本研究可对遗产地动物排泄物清洗及有害物种驱避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动物损害 排泄物 酶清洗 驱避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动物及山峦图像溯源研究
4
作者 张东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6,共7页
敦煌莫高窟动物与山峦图像种类繁多,绘制技法新颖。尤以西魏第249窟、第285窟为代表。其中第249窟的窟顶壁画在吸收外来佛教艺术的同时,融合了汉魏以来中国传统的思想及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窟顶壁画装饰风格。该窟窟顶动物及山峦图像... 敦煌莫高窟动物与山峦图像种类繁多,绘制技法新颖。尤以西魏第249窟、第285窟为代表。其中第249窟的窟顶壁画在吸收外来佛教艺术的同时,融合了汉魏以来中国传统的思想及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窟顶壁画装饰风格。该窟窟顶动物及山峦图像与整个洞窟紧密相连,探究其起源与演变过程对洞窟认识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第249窟 动物 山峦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松鼠科动物种群数量特征及其危害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隆 贺东鹏 +4 位作者 陈章 武发思 朱非清 胡军舰 岳永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1,共8页
2021年9月-2022年9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松鼠科动物的种群密度、活动轨迹、昼夜节律及鼠害特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石窟及其周边活动的松鼠科动物为岩松鼠与复齿鼯鼠,均为文物致害种;通过Schnabel法与最小已知... 2021年9月-2022年9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松鼠科动物的种群密度、活动轨迹、昼夜节律及鼠害特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石窟及其周边活动的松鼠科动物为岩松鼠与复齿鼯鼠,均为文物致害种;通过Schnabel法与最小已知存活数估计法计算的岩松鼠种群密度分别为(3.64±0.26)、(3.64±0.24)只/hm^(2),与基于遇见率法测算的种群密度(3.08±0.19)只/hm^(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基于遇见率法测算的岩松鼠与复齿鼯鼠种群密度(7.33±1.26)只/hm^(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两种致害物种分布范围广泛,能利用石窟栈道进行活动,可沿石窟崖体东西侧多方位、洞窟门窗以及露天大佛等位置进行攀爬.对石窟文物的破坏主要包括爬行过程造成的机械损伤、排泄物污染以及在洞窟内部与外围筑巢.在两种物种反复污染的栈道外围区域及靠近崖体的高频活动位置采取布设超声波驱避器、定期喷洒化学驱避剂等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鼠科动物 种群密度 红外相机技术 防治措施 麦积山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平定开河寺石窟研究——北朝时期的三个洞窟和隋开皇元年“镇国王像双丈八”铭摩崖大佛
6
作者 石松日奈子 庞子旻(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11,共14页
开河寺石窟现存三个北朝洞窟和一尊隋初的摩崖大佛。三个洞窟最早的铭文为东魏武定五年(547),摩崖大佛铭文为隋开皇元年(581),大佛旁台座铭文为北魏永平三年(510)。这表明从北魏到隋朝,当地佛教徒持续在此造营供奉。笔者考察了造像及铭... 开河寺石窟现存三个北朝洞窟和一尊隋初的摩崖大佛。三个洞窟最早的铭文为东魏武定五年(547),摩崖大佛铭文为隋开皇元年(581),大佛旁台座铭文为北魏永平三年(510)。这表明从北魏到隋朝,当地佛教徒持续在此造营供奉。笔者考察了造像及铭文,发现了另一尊摩崖大佛的痕迹,认为铭文中的“镇国王”是指隋文帝,“双丈八”最初应是双像弥勒佛,敬奉“二圣”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此外,据豆卢通及其子僧奴有关资料,“镇国王像双丈八”铭文极有可能是在隋开皇八年(588)之后题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河寺石窟 隋文帝 豆卢通 弥勒 下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北方少数民族因素之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毅 项一峰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92,共10页
麦积山石窟所在的甘肃天水(古秦州),古代主要为羌、氐、胡等少数民族杂居地。十六国时期,秦州地区的民族以氐、羌、汉、鲜卑、屠各、休官为主,也曾被众多北方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管属。石窟开凿,佛教造像等得到多民族人们的供养,自然受到... 麦积山石窟所在的甘肃天水(古秦州),古代主要为羌、氐、胡等少数民族杂居地。十六国时期,秦州地区的民族以氐、羌、汉、鲜卑、屠各、休官为主,也曾被众多北方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管属。石窟开凿,佛教造像等得到多民族人们的供养,自然受到不同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过去研究者对此关注较少,为此,本文从文献、题记、造像、壁画等材料,对北方民族之信仰、北方少数民族因素等进行较全面综合探讨,其中认为麦积山石窟开凿主要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对佛教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 开窟造像 北方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赋存环境特征及对壁画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贺东鹏 武发思 +4 位作者 胡军舰 岳永强 马千 汪万福 李师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8-690,共13页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窟壁和壁画表面发生了严重的非生物和微生物病害,主室四壁地仗脱落面积达51.24%,且由南向北逐渐递增,微生物病害集中分布于偏北侧窟壁和壁画表面。为了揭示石窟内外环境变化对文物的影响及与病害发生的关系,于2019年用...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窟壁和壁画表面发生了严重的非生物和微生物病害,主室四壁地仗脱落面积达51.24%,且由南向北逐渐递增,微生物病害集中分布于偏北侧窟壁和壁画表面。为了揭示石窟内外环境变化对文物的影响及与病害发生的关系,于2019年用HOBOU23-001型和iButton DS1923微型嵌入式温湿度监测仪对第127窟内外环境和窟壁本体微环境进行同步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受森林性气候的影响,麦积山石窟外环境空气相对湿度(RH)季节性变化较小,窟内空气RH长期大于70%;全年北壁空气RH大于90%的天数达112 d,而南壁仅为3 d;4—10月间,北壁空气RH月极大值均高于南壁;北壁地仗层RH高于90%的天数达127 d,而南壁地仗层RH均低于90%,且北壁地仗层RH月极大值均高于南壁。这些结果说明,第127窟北壁附近空气及地仗层内长期高RH与窟壁和壁画病害具有相关性,是导致病害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该结果为麦积山石窟文物预防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壁画病害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第12窟窟顶壁画释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铭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0,共8页
麦积山石窟第12窟开凿于隋代,窟顶壁画为明代重绘,主要内容为鬼子母因缘和释迦牟尼涅槃,其中的揭钵图是对中土自宋元开始流行的这一图像的继承和发展,是麦积山唯一的鬼子母因缘壁画。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第12窟 涅槃 鬼子母 揭钵图 《杂宝藏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第23窟供养人图像年代蠡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小玲 孙晓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5,共8页
麦积山石窟第23窟彩绘女供养人,并非此前认定的北魏原作或隋代重绘,而是北周重绘,在服饰特点和人物组合配置方面充分体现出当时胡汉融合的特殊社会历史风格,真实再现了秦州地区北朝贵族女性礼佛场景。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第23窟 女供养人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历史栈道的营造 被引量:2
11
作者 岳永强 王通玲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0,共9页
洞窟和栈道相互依存。20世纪40年代时,麦积山石窟栈道木构大多已糟朽、残毁,布满崖面的桩眼是栈道维修复原基础。本文以近现代5次栈道木构维修实践为基础,结合洞窟分布、文献调查等,对麦积山石窟栈道的历史变迁、栈道的崖面选择及走向... 洞窟和栈道相互依存。20世纪40年代时,麦积山石窟栈道木构大多已糟朽、残毁,布满崖面的桩眼是栈道维修复原基础。本文以近现代5次栈道木构维修实践为基础,结合洞窟分布、文献调查等,对麦积山石窟栈道的历史变迁、栈道的崖面选择及走向、营造技术及木构的材料来源、种类进行研究,期望进一步丰富麦积山石窟栈道营造研究,促进麦积山石窟的整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历史栈道桩眼 栈道孔 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麦积山石窟相关的历史古道——麦积崖道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广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1,共7页
本文通过对几条历史资料的分析,结合实地考察,认为北魏时期在麦积山石窟附近存在一条与四川地区连通的道路,其明显的地理坐标是麦积崖,所以将其命名为“麦积崖道”。确认这条道路的存在,对进一步研究麦积山石窟和四川地区佛教艺术之间... 本文通过对几条历史资料的分析,结合实地考察,认为北魏时期在麦积山石窟附近存在一条与四川地区连通的道路,其明显的地理坐标是麦积崖,所以将其命名为“麦积崖道”。确认这条道路的存在,对进一步研究麦积山石窟和四川地区佛教艺术之间的交流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 历史古道 麦积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工作历程
13
作者 李天铭 岳永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麦积山石窟现代文物保护工作自冯国瑞先生开启以来,历时80余载,分为五个阶段:发轫时期、全面勘察和机构初设、加固工程全面展开、建制提升全方位开展以及新时代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工作见证了我国文物保护理念、... 麦积山石窟现代文物保护工作自冯国瑞先生开启以来,历时80余载,分为五个阶段:发轫时期、全面勘察和机构初设、加固工程全面展开、建制提升全方位开展以及新时代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工作见证了我国文物保护理念、文物保护技术等实践与探索,在中国石窟寺类文物保护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是中国石窟寺文物保护工作和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文物保护 山体加固工程 渗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烘烤工艺论麦积山第78窟的开凿年代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广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2,共7页
关于麦积山石窟第78窟的开凿时代,有后秦和北魏两说。本文以造像壁画制作工艺流程为切入点,认为现存的焚烧木枋和仇池镇壁画是同一时期作品,不存在相互叠压关系,故该窟的开凿年代应为北魏时期。
关键词 麦积山第78窟 造像工艺 烘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第140窟天人佛塔图考析
15
作者 张铭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4,共9页
麦积山石窟第140窟是北魏晚期开凿的小型洞窟,该窟窟顶新发现的北周所绘飞天与佛塔组合壁画,是该窟重修的重要历史信息,也是麦积山石窟现存唯一的天人佛塔图像。显示出北周时期,麦积山石窟同时受到来自南朝和北朝佛教艺术的影响,并形成... 麦积山石窟第140窟是北魏晚期开凿的小型洞窟,该窟窟顶新发现的北周所绘飞天与佛塔组合壁画,是该窟重修的重要历史信息,也是麦积山石窟现存唯一的天人佛塔图像。显示出北周时期,麦积山石窟同时受到来自南朝和北朝佛教艺术的影响,并形成了自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佛塔图 背屏式造像 北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画酥碱病害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莉娜 岳永强 +1 位作者 马千 张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136,共13页
酥碱病害是壁画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被称为壁画的“癌症”。因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病害产生机理复杂、修复材料匮乏和修复方法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酥碱病害的修复与防治。本文系统梳理酥碱病害的成因、病害机理、加固材料、地... 酥碱病害是壁画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被称为壁画的“癌症”。因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病害产生机理复杂、修复材料匮乏和修复方法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酥碱病害的修复与防治。本文系统梳理酥碱病害的成因、病害机理、加固材料、地仗修补材料,以及针对不同盐霜的保护修复方法的研究成果,客观评价酥碱壁画修复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古代壁画酥碱病害的防治与修复提供系统的技术参考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 酥碱病害 病害机理 加固材料 修复材料 修复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环境下土遗址薄壁卷柏藓覆盖层作用效果
17
作者 黄井镜 郭青林 +3 位作者 尚东娟 赵建忠 黄渊鸿 裴强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3-479,共7页
为研究薄壁卷柏藓覆盖层对夯土遗址的作用,室内开展其透气性、雨蚀、温度敏感性和风蚀试验,探讨干旱胁迫下的透气性变化,以及5种覆盖度条件下的抗雨蚀、保温、隔热和抗风蚀能力.结果表明,薄壁卷柏藓在干旱胁迫下的透气性呈动态逐渐趋于... 为研究薄壁卷柏藓覆盖层对夯土遗址的作用,室内开展其透气性、雨蚀、温度敏感性和风蚀试验,探讨干旱胁迫下的透气性变化,以及5种覆盖度条件下的抗雨蚀、保温、隔热和抗风蚀能力.结果表明,薄壁卷柏藓在干旱胁迫下的透气性呈动态逐渐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空气对流能够显著增大透湿率,有气流扰动的最终透湿率是无气流扰动的3.32倍;具有隔热和保温的双重特征,保温性能更突出;覆盖度的提高能显著提升抗雨蚀和抗风蚀能力,回归方程满足线性函数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薄壁卷柏藓 覆盖度 风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朝菩萨造像圆形肩饰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晓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0-254,共15页
麦积山北魏晚期以来部分窟龛内菩萨造像肩部均出现有一组对称排列的圆形饰物,或下有数条饰带,或与胸部缀饰的璎珞相连,起到庄严装饰效果,这种技法在同时期的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菩萨造像中也多有发现,但相关佛教名物却未见记载... 麦积山北魏晚期以来部分窟龛内菩萨造像肩部均出现有一组对称排列的圆形饰物,或下有数条饰带,或与胸部缀饰的璎珞相连,起到庄严装饰效果,这种技法在同时期的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菩萨造像中也多有发现,但相关佛教名物却未见记载。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应是当时北魏统治者吸纳南朝文化因素,摹拟中原礼仪制度,对外来佛教造像装饰艺术改造、创新的一种时代痕迹。同时,对于判定北朝晚期到隋唐之际佛教造像的年代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菩萨 物名研究 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尉迟迥为谁开凿大佛
19
作者 夏朗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5,共11页
拉梢寺大佛造像巨大,佛座的九狮、九麒麟、九象数量特殊,始凿时间象征性强等特点,符合北周明帝因素,初为献礼北周明帝亲政所造。工期延伸至北周武帝时,发愿文铭刻于北周武帝时,发愿文未明示为明帝造,应兼顾了为武帝所造的含义。尉迟迥... 拉梢寺大佛造像巨大,佛座的九狮、九麒麟、九象数量特殊,始凿时间象征性强等特点,符合北周明帝因素,初为献礼北周明帝亲政所造。工期延伸至北周武帝时,发愿文铭刻于北周武帝时,发愿文未明示为明帝造,应兼顾了为武帝所造的含义。尉迟迥开凿大佛表示忠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迥 大佛 明帝 武帝 忠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