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研究院藏三阶教文献《三阶观法略释》残卷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旭澍 王海云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2,共4页
敦煌研究院藏D.0135仅残存5行62字,内容不见《大藏经》,我们从内容上判定这件写卷是三阶教文献。D.0135内容不能与现存的三阶教文献对应,本文通过对现存三阶教文献的考察,推测D.0135可能是《三阶观法略释》的一部分。
关键词 D 0135 三阶教 《三阶观法略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研究院藏《佚本〈维摩诘经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德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79,共5页
敦煌研究院藏敦研0066、0067、0247、0248、0249、0250、0251、0252、0375号等9件文书,系古佚本《维摩诘经注》。本文对这9件文书的现状、来源、以前的定名作了介绍,并进行了缀合,最后定名为"佚本《维摩诘经注》"。
关键词 敦煌研究院 维摩诘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肃北五个庙看敦煌西夏石窟艺术的谱系——五个庙石窟研究之二
3
作者 张小刚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5,共13页
肃北五个庙石窟的西夏壁画在敦煌石窟艺术中颇具特色。以五个庙西夏壁画为纽带,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敦煌石窟西夏壁画艺术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西夏时期敦煌地区各个石窟群之间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为构建完整的敦煌西夏石窟艺术的谱系填补了... 肃北五个庙石窟的西夏壁画在敦煌石窟艺术中颇具特色。以五个庙西夏壁画为纽带,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敦煌石窟西夏壁画艺术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西夏时期敦煌地区各个石窟群之间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为构建完整的敦煌西夏石窟艺术的谱系填补了重要缺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五个庙石窟 敦煌石窟 西夏时期 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孜尔石窟“鹿野苑初转法轮”与“降伏三迦叶”说法图研究
4
作者 杨文博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5,共12页
“鹿野苑初转法轮”与“降伏三迦叶”是克孜尔石窟较为常见的说法图,克孜尔石窟第207窟的鹿野苑初转法轮受到犍陀罗造像的影响,其他洞窟的初转法轮以及降伏三迦叶并没有受到外来的影响,都是龟兹本土的创作。二者的大量出现与它们在佛教... “鹿野苑初转法轮”与“降伏三迦叶”是克孜尔石窟较为常见的说法图,克孜尔石窟第207窟的鹿野苑初转法轮受到犍陀罗造像的影响,其他洞窟的初转法轮以及降伏三迦叶并没有受到外来的影响,都是龟兹本土的创作。二者的大量出现与它们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密切关系,在克孜尔石窟第98、198、224窟二者作为组合图像出现,则与它们发生时间的先后有关,而且它们在主室侧壁的排列顺序也反映出当时龟兹地区在中心柱窟的礼拜仪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野苑初转法轮 降伏三迦叶 犍陀罗造像 中心柱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石窟考古的进展——石窟考古的六个领域及其研究现状
5
作者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6,共1页
樊锦诗先生在《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石窟考古篇》一书的《前言》中,将石窟考古分为六大类。今就此分类介绍敦煌石窟考古的现状。
关键词 敦煌石窟 考古 现状 《前言》 敦煌研究 樊锦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中的纪功现象研究——以供养人像中抱弓侍从为例
6
作者 杨文博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4,共12页
莫高窟第85、100、121、196、203、205、244、397、401、427、444、454窟,榆林窟第12、16、19、34窟,在甬道南、北壁或其他位置绘有索勋、曹议金以及李圣天等供养人像。这些供养人像身后绘抱弓箭的侍从。侍从所抱的弓箭应是由皇帝赏赐... 莫高窟第85、100、121、196、203、205、244、397、401、427、444、454窟,榆林窟第12、16、19、34窟,在甬道南、北壁或其他位置绘有索勋、曹议金以及李圣天等供养人像。这些供养人像身后绘抱弓箭的侍从。侍从所抱的弓箭应是由皇帝赏赐。供养人像身后绘制抱弓箭的侍从,其实是对供养人功绩的记述和彰显。抱有弓箭的侍从出现在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的供养人像中具有纪功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义军时期 敦煌石窟 抱弓侍从 纪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肃北五个庙石窟北朝遗迹考述——五个庙石窟研究之一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小刚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2,共13页
肃北五个庙石窟的西夏壁画在敦煌石窟艺术中颇具特色,但是这个石窟群的始建年代并不是西夏时期,而是可以追溯到敦煌石窟营建的早期阶段。五个庙石窟现存6个有壁画的编号洞窟,在这些洞窟内都保留着一些北朝时期的建筑和造像遗迹。这些遗... 肃北五个庙石窟的西夏壁画在敦煌石窟艺术中颇具特色,但是这个石窟群的始建年代并不是西夏时期,而是可以追溯到敦煌石窟营建的早期阶段。五个庙石窟现存6个有壁画的编号洞窟,在这些洞窟内都保留着一些北朝时期的建筑和造像遗迹。这些遗迹与敦煌莫高窟和西千佛洞北朝石窟遗存既存在相似性,又有其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五个庙石窟 敦煌石窟 北朝 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肃北一个庙石窟调查简报——五个庙石窟研究之三
8
作者 张小刚 王娇 赵燕林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64,共17页
一个庙石窟位于肃北县境内,距离五个庙石窟仅7千米,从地理位置和艺术风格来看,两者均属敦煌石窟的范畴.一个庙石窟作为五个庙石窟的附属石窟群一起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庙石窟现存3个洞窟,其中第1窟保存较为完整,残存有唐... 一个庙石窟位于肃北县境内,距离五个庙石窟仅7千米,从地理位置和艺术风格来看,两者均属敦煌石窟的范畴.一个庙石窟作为五个庙石窟的附属石窟群一起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庙石窟现存3个洞窟,其中第1窟保存较为完整,残存有唐宋时期的重层壁画,主要用作礼拜和供养,第2窟可能用于坐禅修行,第3窟可能是用于居住生活的僧房窟,洞窟附近的河岸台地上还可能有建筑基址,这些遗存共同构成一处功能较完整的石窟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县 一个庙石窟 五个庙石窟 敦煌石窟 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76《维摩诘经变稿》试析──敦煌壁画底稿研究之四 被引量:6
9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20,共11页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其中的三小部分是为敦煌壁画底稿《维摩诘经变稿》。作者又通过对敦煌莫高窟洞窟壁画《维摩诘经变》的考查,根据画稿与壁画在成作时代、画面内容、佛经版本、布局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对...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其中的三小部分是为敦煌壁画底稿《维摩诘经变稿》。作者又通过对敦煌莫高窟洞窟壁画《维摩诘经变》的考查,根据画稿与壁画在成作时代、画面内容、佛经版本、布局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对应一致,认为S.P.76《维摩诘经变稿》是莫高窟第98窟《维摩诘经变》的壁画底稿,同时也应为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绘制的参照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76《维摩诘经变稿》 敦煌壁画 壁画底稿 维摩诘经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的敦煌壁画图像研究——以莫高窟第72窟北壁弥勒经变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7,共12页
数字化技术是佛教图像研究的新手段。本文利用新完成的敦煌莫高窟第72窟北壁弥勒经变数字化图像,对该经变进行了细致考察,确认多数画面与榜题可以识读,首次完整抄录该经变的榜题文字并与经文、画面进行比对,发现该经变主要依据义净翻译... 数字化技术是佛教图像研究的新手段。本文利用新完成的敦煌莫高窟第72窟北壁弥勒经变数字化图像,对该经变进行了细致考察,确认多数画面与榜题可以识读,首次完整抄录该经变的榜题文字并与经文、画面进行比对,发现该经变主要依据义净翻译的《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绘制,但还有较多内容吸纳了之前翻译的几部弥勒经典,甚至还有少量非弥勒经典的内容,从而对该经变内容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72窟 弥勒经变 榜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敦煌龙王信仰及其图像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小刚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8,共12页
龙王是佛教中重要的护法神。唐宋时期敦煌十分流行龙王信仰。龙王有施雨的作用,对于处于干旱地区的敦煌来说,雨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敦煌古代艺术中有各种形象的龙王。五代至北宋初期敦煌石窟流行一种新的佛教造题材《龙王礼佛图》。
关键词 莫高窟 敦煌壁画 龙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画稿中的音乐图像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晓峰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101,共17页
敦煌壁画保存着自北凉至蒙元时期丰富的音乐图像,其中包含关于中国古代乐器、乐队、乐舞等方面的大量信息,而通过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图像进行系统考证,对增补中国古代音乐史大有裨益。同时,对敦煌壁画中音乐图像真实性的讨论也... 敦煌壁画保存着自北凉至蒙元时期丰富的音乐图像,其中包含关于中国古代乐器、乐队、乐舞等方面的大量信息,而通过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图像进行系统考证,对增补中国古代音乐史大有裨益。同时,对敦煌壁画中音乐图像真实性的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确定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音乐史中的问题,从这一角度讲,二者目的是统一的。音乐图像是壁画的组成部分,而画稿又是壁画绘制的基础。从敦煌画稿中的音乐图像入手,以分析和对比的方式探讨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可以印证音乐图像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画稿 经变画 音乐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壁画粉本的流传
13
作者 王惠民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6,共7页
艺术创作通常是艺术家的自由发挥,而寺院绘塑通常依据粉本制作。敦煌壁画的粉本多数传自中原,同一题材在不同时代、不同洞窟中表现的内容与形式有所不同。文章考察了粉本在敦煌的流传情况,发现一些粉本存在与佛经不一致甚至错误的现象,... 艺术创作通常是艺术家的自由发挥,而寺院绘塑通常依据粉本制作。敦煌壁画的粉本多数传自中原,同一题材在不同时代、不同洞窟中表现的内容与形式有所不同。文章考察了粉本在敦煌的流传情况,发现一些粉本存在与佛经不一致甚至错误的现象,并且存在很长时间,显示壁画粉本传入敦煌后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院 画工 粉本 经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北区B77窟出土木骨上的回鹘文题记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铁山 彭金章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3,共7页
敦煌莫高窟北区B77窟出土一木骨,其上记有回鹘文题记。本文将首先释读木骨上的回鹘文题记,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梵语和回鹘语的对音关系。
关键词 莫高窟北区 B77 木骨 回鹘文题记 梵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大千的“敦煌石窟崖面立面图”及相关问题
15
作者 张玉丹 赵蓉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5,共14页
张大千在川家属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捐赠给四川博物院一批包含张大千敦煌考察笔记及相关资料的藏品,其中有6件以3种图绘形式表现了1944年之前的敦煌石窟崖面立面。其一为铅笔绘莫高窟石窟立面草图,其二为水墨速写莫高窟崖面立面全景图... 张大千在川家属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捐赠给四川博物院一批包含张大千敦煌考察笔记及相关资料的藏品,其中有6件以3种图绘形式表现了1944年之前的敦煌石窟崖面立面。其一为铅笔绘莫高窟石窟立面草图,其二为水墨速写莫高窟崖面立面全景图,其三为莫高窟和榆林窟的石窟崖面立面及窟区平面测绘图。对该批藏品首次公布和初步研究,认为其与张大千敦煌考察期间编号、记录石窟以及临摹敦煌壁画等活动有关,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张大千敦煌考察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莫高窟 榆林窟 崖面立面图 石窟编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第220窟维摩诘经变帝王像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燕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31,共12页
莫高窟初唐第220窟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图像是敦煌壁画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帝王冕服制度及人物画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此帝王像与传为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相关帝王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并参照《周礼》等相关文献记... 莫高窟初唐第220窟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图像是敦煌壁画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帝王冕服制度及人物画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此帝王像与传为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相关帝王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并参照《周礼》等相关文献记述对该帝王像进行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第220窟 帝王图 冕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阶教研究论著目录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生云 王惠民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三阶教在隋唐时期流行一时,由于其思想与实践与传统佛教、中国文化产生摩擦,自产生之初就被视为异端邪说,屡遭排斥,会昌灭佛之后鲜见其迹,文献多散逸。敦煌文献中保留了较多的相关资料,近年还在陕西淳化县新发现三阶教石窟,揭开三阶教... 三阶教在隋唐时期流行一时,由于其思想与实践与传统佛教、中国文化产生摩擦,自产生之初就被视为异端邪说,屡遭排斥,会昌灭佛之后鲜见其迹,文献多散逸。敦煌文献中保留了较多的相关资料,近年还在陕西淳化县新发现三阶教石窟,揭开三阶教研究新篇章。本文收集了近百年来三阶教研究的论著,以飨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行 三阶教 金川湾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唐代《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像及其冕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燕林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5-148,共14页
在莫高窟23铺唐代新样《维摩诘经变》中,共存有较好的18铺帝王像,这些帝王像冕服服制、人物形象因时代而不同。对比《周礼》等相关文献资料可以看出,这些帝王像大多依据唐代各个阶段的冕服制度绘制而成,而且与敦煌本土的历史变迁密切相... 在莫高窟23铺唐代新样《维摩诘经变》中,共存有较好的18铺帝王像,这些帝王像冕服服制、人物形象因时代而不同。对比《周礼》等相关文献资料可以看出,这些帝王像大多依据唐代各个阶段的冕服制度绘制而成,而且与敦煌本土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更是研究有唐一代舆服制度变迁及人物画艺术的珍贵形象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维摩诘经变 帝王像 冕服 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第431窟中的“乾基罗”和“茂持罗”——乾基罗、茂持罗与乘象入胎、夜半逾城图像的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兆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6,共9页
在莫高窟第431窟中心塔柱南侧上层的西魏壁画中,有过去多被称为"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的两幅作品。近笔者在对此两幅作品与莫高窟相关的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图像进行了对比分析,又根据佛经、文献等资料,考证其应该... 在莫高窟第431窟中心塔柱南侧上层的西魏壁画中,有过去多被称为"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的两幅作品。近笔者在对此两幅作品与莫高窟相关的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图像进行了对比分析,又根据佛经、文献等资料,考证其应该分别为"乾基罗"和"茂持罗",即《大方等陀罗尼经》所讲的梦王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431窟 《大方等陀罗尼经》 乾基罗 茂持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石窟中武周时期的禅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德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5,共5页
龙门石窟中的擂鼓台中洞和看经寺窟是武周时期的两座禅窟,其共同之处就是在石窟内刻有25或29祖师像,刻其像的原因与禅宗北宗的争立"法统"之说有关。北宗立法统始于法如及其门下,盛于神秀及其门下;而后来的南宗的祖统说只是沿... 龙门石窟中的擂鼓台中洞和看经寺窟是武周时期的两座禅窟,其共同之处就是在石窟内刻有25或29祖师像,刻其像的原因与禅宗北宗的争立"法统"之说有关。北宗立法统始于法如及其门下,盛于神秀及其门下;而后来的南宗的祖统说只是沿袭北宗之说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师像 北宗 南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