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研究院旧藏回鹘文诗体《大白莲社经》残片缀合研究
1
作者 阿不都日衣木·肉斯台木江 吐送江·依明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6,共10页
内容摘要:敦煌研究院旧藏文献中D0018号、D0019号、D0020号、D0021号和D0022号等文献,其内容涉及中国净土宗的回鹘文头韵诗歌。这些文献的形状、字体和纸质基本相同,个别页面分栏线上附有序号,如“bir”“iki”“üc”和“tort”。... 内容摘要:敦煌研究院旧藏文献中D0018号、D0019号、D0020号、D0021号和D0022号等文献,其内容涉及中国净土宗的回鹘文头韵诗歌。这些文献的形状、字体和纸质基本相同,个别页面分栏线上附有序号,如“bir”“iki”“üc”和“tort”。通过仔细观察、转写、解读和比对这批文献,初步推断它们均属《大白莲社经》回鹘诗体式译文。尽管这些诗歌是从汉文佛经转化而来的回鹘文,但是它们的节奏完整,逻辑严密,语言优美,思想深邃,可谓回鹘文头韵式诗歌的佳作。这些诗歌在回鹘文学与翻译领域以及古代民族交流交往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敦煌研究院 旧藏文献 《大白莲社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研究院旧藏回鹘文《十业道譬喻故事花环》残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吐送江·依明 阿不都日衣木·肉斯台木江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55,共16页
敦煌研究院旧藏有敦煌出土汉文和少数民族文献写本数百件。这批文献主要出土于莫高窟藏经洞和莫高窟北区,一部分文献是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和民间收藏家赠于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旧藏回鹘文文献的研究成果近几年陆续公布与众。本文对... 敦煌研究院旧藏有敦煌出土汉文和少数民族文献写本数百件。这批文献主要出土于莫高窟藏经洞和莫高窟北区,一部分文献是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和民间收藏家赠于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旧藏回鹘文文献的研究成果近几年陆续公布与众。本文对敦煌研究院旧藏两叶回鹘文《十业道譬喻故事花环》残卷进行释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研究院藏 回鹘文 十业道譬喻故事花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论坛: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综述
3
作者 彭晓静 刘拉毛卓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8,共8页
2023年9月5日-8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承办的“敦煌论坛:‘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在敦煌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土耳其、韩国、伊朗等11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9月5日-8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承办的“敦煌论坛:‘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在敦煌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土耳其、韩国、伊朗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相聚敦煌,共同探讨国际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与敦煌文化艺术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论坛 敦煌文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成城湾大华塔及归义军晚期回鹘化问题
4
作者 郭俊叶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敦煌曹氏归义军晚期,周边民族关系复杂。在曹宗寿任归义军节度使之后的一段时期,敦煌石窟壁画出现了回鹘化倾向,但是由于没有确切纪年的标型窟作为参考,判断洞窟时代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敦煌成城湾大华塔从一个方面来说可认为是有纪年的... 敦煌曹氏归义军晚期,周边民族关系复杂。在曹宗寿任归义军节度使之后的一段时期,敦煌石窟壁画出现了回鹘化倾向,但是由于没有确切纪年的标型窟作为参考,判断洞窟时代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敦煌成城湾大华塔从一个方面来说可认为是有纪年的塔,也是归义军晚期曹贤顺时,唯一有确切纪年的佛教建筑,可作为这一时期的标型窟,为判断同一时期、相同风格的洞窟年代提供借鉴和佐证。大华塔也见证了辽与敦煌的关系,显示了二者之间的佛教影响和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成城湾 华塔 天禧塔 回鹘时期 辽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本法成讲授《瑜伽师地论》笔记的文献学考察
5
作者 彭晓静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敦煌本法成讲授的《瑜伽师地论》笔记文献主要包括《瑜伽论手记》和《瑜伽论分门记》两部分,以此为题的写本约65个卷号,分藏于国内外等多机构。通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写本形制、抄写形式以及文字特征等方面的梳理,概括出写本的基本面貌... 敦煌本法成讲授的《瑜伽师地论》笔记文献主要包括《瑜伽论手记》和《瑜伽论分门记》两部分,以此为题的写本约65个卷号,分藏于国内外等多机构。通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写本形制、抄写形式以及文字特征等方面的梳理,概括出写本的基本面貌。因听讲人不同,就有了不同版本的笔记形式,将各写本进行比对分析,以期进一步展现讲经笔记的理论特色和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成 《瑜伽师地论》 讲经笔记 敦煌文献 唯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敦煌莫高窟西夏前期洞窟的讨论——西夏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之五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晓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共18页
西夏时期的敦煌石窟研究,是近年敦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敦煌西夏时期洞窟的分期,虽几经修订,仍是学者们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关于敦煌西夏前期的莫高窟,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绿壁画和回鹘窟的时代归属以及莫高窟西夏前期标准窟的确定。... 西夏时期的敦煌石窟研究,是近年敦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敦煌西夏时期洞窟的分期,虽几经修订,仍是学者们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关于敦煌西夏前期的莫高窟,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绿壁画和回鹘窟的时代归属以及莫高窟西夏前期标准窟的确定。本文在对洞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传世史料与前辈研究成果,对莫高窟与西夏前期营建有关的洞窟进行全面梳理,再次对其中所涉及的断代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认定,绿壁画洞窟主要属于北宋曹氏归义军后期和沙州回鹘时期的重修,沙州回鹘洞窟基本上可视作北宋曹氏营建的余绪,西夏前期实际上在莫高窟只进行了极少的补修重绘,以莫高窟第340窟、第395窟和第206窟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前期 敦煌石窟 分期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时期敦煌涅槃变中的抚足者——西夏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之四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晓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7,共8页
以西夏时期敦煌的涅槃变为研究中心,通过对西千佛洞第9窟,榆林窟第2、3窟,东千佛洞第2、5、7窟,肃北五个庙第1窟各处涅槃变的考察,梳理了敦煌西夏涅槃变中"抚足者"的变化。作者将这一时期涅槃变佛足处人物分成三种类型,认为... 以西夏时期敦煌的涅槃变为研究中心,通过对西千佛洞第9窟,榆林窟第2、3窟,东千佛洞第2、5、7窟,肃北五个庙第1窟各处涅槃变的考察,梳理了敦煌西夏涅槃变中"抚足者"的变化。作者将这一时期涅槃变佛足处人物分成三种类型,认为新出现的贵人相老者为印度医师耆婆,这种变化与北宋以来佛教思想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敦煌 涅槃变 抚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世热振呼图克图若干史实补缀--以敦煌研究院藏下密院铜釜铭文为中心
8
作者 万玛项杰 金鹏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113,共9页
敦煌研究院藏拉萨下密院铜釜(即僧斋锅)内外皆阳刻藏文铭文,对研究西藏热振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新释读铜釜铭文,判定铭文所涉及的“热振呼图克图”身份及铜釜铸造年代,校正文献中有关“三世热振呼图克图”生平事迹的若干误载,并对... 敦煌研究院藏拉萨下密院铜釜(即僧斋锅)内外皆阳刻藏文铭文,对研究西藏热振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新释读铜釜铭文,判定铭文所涉及的“热振呼图克图”身份及铜釜铸造年代,校正文献中有关“三世热振呼图克图”生平事迹的若干误载,并对前贤研究中的若干疑论加以考订和补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釜 下密院 摄政热振呼图克图 历史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藏敦煌文献《子年金光明寺破历》考略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7-99,共3页
敦煌文书浙敦116号,记录了五代时期敦煌金光明寺有关窟头供养、修佛堂等项 目的各种支出,提供了有关莫高窟赤岸窟、工匠雇价等方面的新资料,以及敦煌金光明寺与 莫高窟关系的新证据。
关键词 浙敦116 金光明寺 破历 窟头 工匠 赤岸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本《六门陀罗尼经》研究——中唐敦煌密教文献研究之四
10
作者 赵晓星 勘措吉 万玛项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4,共8页
本文整理了敦煌遗书中的汉文和古藏文《六门陀罗尼经》。对全部文献梳理后发现,现存敦煌遗书中此经有两个汉译本。其中,汉文甲本为玄奘译本,与传世本内容一致;乙本译者不详,是根据藏译本译出,与玄奘本出入较大。而敦煌遗书中的古藏文《... 本文整理了敦煌遗书中的汉文和古藏文《六门陀罗尼经》。对全部文献梳理后发现,现存敦煌遗书中此经有两个汉译本。其中,汉文甲本为玄奘译本,与传世本内容一致;乙本译者不详,是根据藏译本译出,与玄奘本出入较大。而敦煌遗书中的古藏文《六门陀罗尼经》亦存两个版本,通过与现行的德格版《西藏大藏经》比较,现行德格本可能是在这两个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也就是说,敦煌本《六门陀罗尼经》中的汉译本存在传世本没有收录的新版本,古藏文的两个版本亦与传世本存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六门陀罗尼经 吐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的告身文书与敦煌的僧官授予——以《洪碑》及P.3720文献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京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3,共9页
《洪碑》和P.3720文献,保存了多通晚唐时期僧官的授予告身和敕牒文书,学界对这些文书的研究,多关注于文书内容,而对文书的本身格式及相关行政运作关注不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考证出P.3720所存"黄牒"文书可能是发日敕... 《洪碑》和P.3720文献,保存了多通晚唐时期僧官的授予告身和敕牒文书,学界对这些文书的研究,多关注于文书内容,而对文书的本身格式及相关行政运作关注不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考证出P.3720所存"黄牒"文书可能是发日敕类型的敕牒而非告身,同时通过敕牒和敕授告身的文书运作一般程序,复原出唐中央授予沙州僧官敕牒和洪告身的行政运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碑》 P.3720 告身 敕牒 僧官 文书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尼教“树”信仰及其哲学化二元论思想——以敦煌文献为中心
12
作者 彭晓静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104,共10页
敦煌文献《摩尼教残经》《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和《下部赞》中时常出现对"树"的描述,在摩尼教中,树充任重要象征和哲学符号。尤其是其中的"活树"和"死树",乃摩尼教用来表达贯穿其教义核心的光明与黑暗的... 敦煌文献《摩尼教残经》《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和《下部赞》中时常出现对"树"的描述,在摩尼教中,树充任重要象征和哲学符号。尤其是其中的"活树"和"死树",乃摩尼教用来表达贯穿其教义核心的光明与黑暗的二元论思想最贴切的象征,从而通过阐明光明与黑暗二元之间的斗争,来彰显中际时期世界明暗二宗之战的深化和继续,借由"扶明克暗"来体现人类自身的道德修养、心灵的善恶和修行的优劣。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人类自身明暗二性的强弱变化,亦将最终决定灵魂能否及早得救、复归光明天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摩尼教 琐罗亚斯德教、生命树 二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末五代宋初慕容家族对玉门地区的管控——以敦煌文献和壁画为中心
13
作者 程嘉静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6,共9页
唐末五代宋初玉门地区是重要的交通和军事区域,当时正值归义军政权控制河西时期,而慕容家族以慕容归盈为代表,在玉门地区势力强大。本文试图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来探讨慕容家族对玉门地区的管控。
关键词 慕容归盈 玉门 归义军 瓜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第133窟造像碑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4
作者 谢生保 陈玉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3-28,共6页
麦积山第133窟藏有18块完整的造像碑,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查,对这些造像碑的发现、题材、风格、雕刻时代、入藏时代等问题作了探讨性论述。
关键词 麦积山 造像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内蒙古境内的西夏石窟调查——西夏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之一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晓星 朱生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51,共10页
现在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分布着多座石窟,其中与西夏有关的主要是山嘴沟、须弥山、阿尔寨三座石窟群。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前辈的研究成果,初步整理了这三座石窟的西夏遗存。笔者认为,山嘴沟石窟是西夏中心区最为重要的石窟遗存,最能代表... 现在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分布着多座石窟,其中与西夏有关的主要是山嘴沟、须弥山、阿尔寨三座石窟群。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前辈的研究成果,初步整理了这三座石窟的西夏遗存。笔者认为,山嘴沟石窟是西夏中心区最为重要的石窟遗存,最能代表西夏中心区的石窟艺术,既有与敦煌石窟一脉相承的艺术作品,也有同时期敦煌石窟所不见的十牧牛图等佛教题材;固原作为长期处于西夏和宋金争夺的地区,虽然保存了规模巨大的须弥山石窟群,但仅能找到西夏的游人题记,证明西夏人曾在这一地区活动,找不到西夏时期的作品;鄂托克旗作为西夏河南区辖地,在历史上非常重要,但阿尔寨石窟现存洞窟主要为蒙元时期的作品,也无法确认有西夏的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嘴沟 须弥山 阿尔寨 西夏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敦煌岁时佛俗──二月至七月 被引量:22
16
作者 谭蝉雪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3-104,共12页
唐宋敦煌岁时佛俗:二月八日设道场讲经说法、行像。二月十五日营会供养、设供悼念佛逝世等。三月寒食清明设乐踏歌、上坟祭拜。每个季度来都举行罢四季道场,祈福禳灾。四月八日佛诞辰日有造幡、写经、四月大会、寺院礼佛、求儿女等活... 唐宋敦煌岁时佛俗:二月八日设道场讲经说法、行像。二月十五日营会供养、设供悼念佛逝世等。三月寒食清明设乐踏歌、上坟祭拜。每个季度来都举行罢四季道场,祈福禳灾。四月八日佛诞辰日有造幡、写经、四月大会、寺院礼佛、求儿女等活动。五月端午节僧官向节度使献物送礼,佛家以受气法供养十方诸佛。七月盂兰盆节整修粉刷佛堂、设盂兰盆道场、造盆破盆、户内祭拜、造花树、图像写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敦煌 佛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窟第2窟正壁文殊图像解析——西夏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之三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晓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25,共10页
榆林窟第2窟正壁中间绘文殊变,其上方为涅槃图,两侧为救八难图。关于这些图像的组合关系,一直没有合理的解释。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图像的细节进行了一一解读,认为这些图像应是以五台山文殊为中心,将《文殊师利般涅槃经》和《文... 榆林窟第2窟正壁中间绘文殊变,其上方为涅槃图,两侧为救八难图。关于这些图像的组合关系,一直没有合理的解释。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图像的细节进行了一一解读,认为这些图像应是以五台山文殊为中心,将《文殊师利般涅槃经》和《文殊真实名经》的相关内容组合到一起,反映出当时文殊信仰与社会现实密切结合的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第2窟 文殊 西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简牍所见汉代敦煌民族及其活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富学 刘源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5,共14页
位于河西走廊西北部的敦煌地区先秦时期即有众多民族活动。汉代敦煌,作为西出中原重要的交通枢纽,亦是华戎集聚的重要都会。当地既有羌、小月氏等族群栖居,亦有原居敦煌后迁徙至中亚的乌孙、大月氏等人频频出入敦煌,与汉王朝交往,更有... 位于河西走廊西北部的敦煌地区先秦时期即有众多民族活动。汉代敦煌,作为西出中原重要的交通枢纽,亦是华戎集聚的重要都会。当地既有羌、小月氏等族群栖居,亦有原居敦煌后迁徙至中亚的乌孙、大月氏等人频频出入敦煌,与汉王朝交往,更有匈奴人频频在敦煌一带活动。从悬泉等地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出,汉政府在敦煌郡下设敦煌、冥安等六县,郡以西置阳关与玉门关,并设玉门、阳关、中部、宜禾四部都尉,加强对敦煌诸地的管理,此外还于酒泉、张掖等地区设立五属国以安置如羌人、小月氏人、匈奴人。针对敦煌等地的民族分布状况,汉政府在河西设置各种官职,如酒泉太守、护羌校尉、护羌使者、护羌从事、主羌使者、护羌都吏等,以加强对敦煌等地各族人的管理,而且在敦煌郡府设立专门的翻译人员,如匈奴译、羌胡译等,以沟通各族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 敦煌 民族关系 月氏 匈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博物馆藏敦煌遗书《二娘子家书》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正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0-96,共7页
《二娘子家书》,是安徽歙县许承尧自其宦陇 时所得敦煌写经裱背纸中剥离揭出者。1951年,安徽省博物馆自许承尧家征集收藏。该卷向 被断为唐代写本、妇女手迹。本文则考定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六月二十一日写本,并揭 示其价... 《二娘子家书》,是安徽歙县许承尧自其宦陇 时所得敦煌写经裱背纸中剥离揭出者。1951年,安徽省博物馆自许承尧家征集收藏。该卷向 被断为唐代写本、妇女手迹。本文则考定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六月二十一日写本,并揭 示其价值意义,兼对所谓“妇女手迹”提出否定看法,认为当是敦煌文士代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博物馆 二娘子家书 太平兴国五年写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152窟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晓星 阿不都日衣木·肉斯台木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3-239,共17页
莫高窟第152窟是敦煌石窟晚期营建的重要大型洞窟,关于此窟的营建年代,特别是背屏后的回鹘风格作品及回鹘文题记,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该洞窟的实地调查,对洞窟营建与重修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现存的回鹘风格壁画与... 莫高窟第152窟是敦煌石窟晚期营建的重要大型洞窟,关于此窟的营建年代,特别是背屏后的回鹘风格作品及回鹘文题记,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该洞窟的实地调查,对洞窟营建与重修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现存的回鹘风格壁画与回鹘文题记进行解读。认为此窟的营建开始于五代至北宋初期,完成窟顶绘制后很可能经历了短暂的停工,北宋时继续完成全窟壁画的绘制,并同时在后甬道附近绘制了回鹘风格的壁画。此后有回鹘人曾进入此窟,并在背屏上补绘了小型的供养人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莫高窟 第152窟 曹氏归义军 回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