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贯彻落实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提升财政学类专业办学水平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小兵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39,共4页
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我国财政学类专业开展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也是我国财政学类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标准,是我国关于财政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首个国家标准。本文概要介绍了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情况,... 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我国财政学类专业开展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也是我国财政学类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标准,是我国关于财政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首个国家标准。本文概要介绍了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情况,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贯彻落实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提升财政学类专业办学质量与水平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学类专业 教学质量 国标 办学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学跨专业跨学科交叉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马骁 李超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5-49,共5页
着力分析新文科建设对中国财政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中国财政学人才培养现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探讨中国财政学跨专业跨学科门类交叉融合发展路径。
关键词 新文科 财政学 人才培养 交叉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学课程本科阶段体系建设路径初探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俊生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6,27,共10页
财政科学的系统性、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财政学课程具有体系化特征。就财政学类本科专业教育而言,仅仅通过“财政学”一门课程并不能客观、科学、全面地向学生传授财政科学理论、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必须按照财政学的科学体... 财政科学的系统性、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财政学课程具有体系化特征。就财政学类本科专业教育而言,仅仅通过“财政学”一门课程并不能客观、科学、全面地向学生传授财政科学理论、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必须按照财政学的科学体系与规范要求,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构建相应的财政学课程体系。本文结合我国高校财政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实践、特别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财政学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基于本人三十余年在高校财政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和财政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高校应当基于财政科学的内在本质要求和高等教育规律,构建科学完整的财政学课程体系,同时系统地阐述了财政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外延及其与财政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学 课程定位 课程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的财税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洪 樊丽明 刘小兵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5,共4页
财税专业关注宏观与国是的特殊性决定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性,特别是对以独生子女、城市学生、应届学生为主的一代而言更具有特殊意义。上海财经大学财税专业基于已有的学科优势和扎实的人才培养基础,依基础课程、第一课... 财税专业关注宏观与国是的特殊性决定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性,特别是对以独生子女、城市学生、应届学生为主的一代而言更具有特殊意义。上海财经大学财税专业基于已有的学科优势和扎实的人才培养基础,依基础课程、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顺序,采取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方法,依托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和中国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一体两翼"的教改平台,开展了新一轮财税专业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税专业 社会责任 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 被引量:101
5
作者 马骁 李雪 孙晓东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5,34,共6页
当下语境中的新文科具有“大文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等基本特点,是跨越了传统学科壁垒并能为解释和解决当前人类生活中重大问题提供新的思想源头、分析框架和逻辑路径的文科。本文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新文科建设的主要问题,认为现有... 当下语境中的新文科具有“大文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等基本特点,是跨越了传统学科壁垒并能为解释和解决当前人类生活中重大问题提供新的思想源头、分析框架和逻辑路径的文科。本文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新文科建设的主要问题,认为现有学科分类体系难以适应知识创新的现实要求及未来趋势、基层学术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有效实现新文科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对建设新文科发挥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不够等是阻碍新文科建设的瓶颈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把准文科发展的客观规律,重塑基层学术组织形态,完善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深化文科人才培养改革,构建与新文科建设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等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思路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知识生产 学科视野 建设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与融合:学科视野中的“新文科”建设 被引量:47
6
作者 马骁 李雪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33,共3页
科学把握“新文科”的内涵、特点及建设路径是当前文科教育亟待破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建设“新文科”必须直面传统文科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把“创新”作为根本导向,突出知识生产的原创性、强化对“人”认识的深刻性、体现中华文化的... 科学把握“新文科”的内涵、特点及建设路径是当前文科教育亟待破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建设“新文科”必须直面传统文科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把“创新”作为根本导向,突出知识生产的原创性、强化对“人”认识的深刻性、体现中华文化的兼容性,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把“融合”作为核心理念,对传统的学科发展路径、知识生产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系统性变革,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跨学科、超学科研究,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完善协同创新机制重塑学术生态体系,推动构建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新文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视野 新文科 创新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