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鉴修辞理论提升高校辅导员对话教育实效的思考
1
作者 刘丽莉 张永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8-81,共4页
对话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最为常用和重要的工作方法与工作形式,但目前辅导员对话教育的实效性仍显不足。修辞理论对此提供了一种求解思路。审视辅导员对话教育中的困境,借鉴修辞人格、修辞情境、修辞论证等修辞方法,... 对话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最为常用和重要的工作方法与工作形式,但目前辅导员对话教育的实效性仍显不足。修辞理论对此提供了一种求解思路。审视辅导员对话教育中的困境,借鉴修辞人格、修辞情境、修辞论证等修辞方法,提出以下实践路径:实现道德人格与职业素养的结合、实现对话方式同对话情境的适合、实现经验话语向理性话语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对话教育 修辞理论 实效性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空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颖 靳玉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5-226,共12页
互联网时代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构筑了网络空间。作为最具当代意义的社会公共空间,网络空间孕育产生了全新的人类虚拟生存方式和虚拟社会的社会存在形式,网络空间及空间转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 互联网时代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构筑了网络空间。作为最具当代意义的社会公共空间,网络空间孕育产生了全新的人类虚拟生存方式和虚拟社会的社会存在形式,网络空间及空间转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充满诱惑和生机的新兴领域。网络空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供了新的实践环境,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面临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多重压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空间延展困境、大学生思想行为失范等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发展要求,强化网络空间问题意识导向,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从网络空间这一个全新的层面去寻求解决方法,提出更具解释力、影响力和说服力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构图。立足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和主体性思想,基于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创新发展体现在系统重构与协同共建、信息生产与供需平衡、秩序调控与活力创造、动态开放与价值对话四个方面,从而分别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念、方法、路径和机制创新。其中,理念创新是根本,方法创新是关键,路径创新是基础,机制创新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践方式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卫华 周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24,共3页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运行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之中,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说什么"和"怎么说"的统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相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在生活根基、管理聚焦和文...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运行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之中,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说什么"和"怎么说"的统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相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在生活根基、管理聚焦和文化实践中展开,以有效表达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育中的作用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丽莉 张永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76,共4页
培育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着消极负面的不良倾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引导认知取向、疏导社会情绪、主导价值共识、倡导公共人格、督导社会行... 培育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着消极负面的不良倾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引导认知取向、疏导社会情绪、主导价值共识、倡导公共人格、督导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正契合了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的客观需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注重文化传承与理论教育相贯通、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以文化人与落地化行相统一是引导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心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用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及其对青年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19
5
作者 何定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7,共7页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传统,立足于革命精神和当下建设,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不仅为青年教育指明了思想前进的方向...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传统,立足于革命精神和当下建设,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不仅为青年教育指明了思想前进的方向,也为青年怎样实践"文化自信"规划了路径。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对开展新时代青年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即:引导青年学习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青年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青年彰显和交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文化自信 青年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人民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颖 靳玉军 江亲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5-175,共11页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论述中的人民性主要包括人民取向、人民力量和人民立场三个内涵与维度。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论述中的人民性主要包括人民取向、人民力量和人民立场三个内涵与维度。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秉承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造福人民,以人民取向为统领,以人民力量为保障,以人民立场为旨归,体现了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人民性的逻辑意蕴。人民取向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价值根基,人民力量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实践动力,人民立场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目标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意识形态 网络意识形态 党性 人民性 人民主体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