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实验性高原肺水肿中T-AOC、MDA、SOD、CAT和IL-6的表达 被引量:9
1
作者 生宝亮 徐刚 +6 位作者 陈德伟 陈建 高文祥 李晓栩 杨娟 刘福玉 高钰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364-2367,共4页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反应在急性缺氧致大鼠高原肺水肿发生中的变化,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对照(C)组、模拟急性高原缺氧(H)6、12、24、48和72 h组(n=12)。H组动物...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反应在急性缺氧致大鼠高原肺水肿发生中的变化,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对照(C)组、模拟急性高原缺氧(H)6、12、24、48和72 h组(n=12)。H组动物置于减压舱内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暴露相应时间;分别在平原和模拟高原环境取材,检测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血浆及肺组织IL-6。结果与平原对照组比较:缺氧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均显著增加(P<0.05,P<0.01);MDA随缺氧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缺氧72 h达到最高(P<0.01);SOD在缺氧12、24 h显著降低(P<0.05),在缺氧48、72 h进一步降低(P<0.01);T-AOC、CAT随缺氧时间延长在24、48、72 h显著降低(P<0.05);血浆IL-6在缺氧24、48、72 h组显著增加(P<0.01),肺组织IL-6在缺氧48(P<0.01)、72 h(P<0.05)组显著增加。结论急性缺氧诱导大鼠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和氧化应激有关,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增加是HAPE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高原肺水肿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M1 AChR调控GluA1和GluA2改善高原低氧引起的大鼠记忆损伤
2
作者 冯江鹏 黄灵泉 +3 位作者 杨全余 嘎琴 李生花 靳国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3-712,共10页
目的:探索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M1 AChR)能否调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1(GluA1)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2(GluA2)的表达,从而参与高原低氧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Control)、高原低氧组(Hypox... 目的:探索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M1 AChR)能否调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1(GluA1)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2(GluA2)的表达,从而参与高原低氧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Control)、高原低氧组(Hypoxia)和高原低氧+TAK-071组[Hypoxia+TAK-071,TAK-071为M1AChR激动剂]。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检测,大鼠海马CA1和CA3区M1 AChR、GluA1和GluA2的分布和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测定,大鼠海马中M1 AChR、GluA1、p-GluA1(Ser845)、GluA2和p-GluA2(Ser880)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进行测定,大鼠海马中M1 AChR、GluA1、GluA2、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型亚基2A(NR2A)、tau和β淀粉样蛋白(Aβ)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RT-qPCR进行测定。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高原低氧会使大鼠在定位导航试验中的逃避潜伏期时长明显增加,大鼠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缩短,TAK-071的干预能明显改善大鼠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因高原低氧而损伤的记忆状况;在海马CA1和CA3区,GluA1、GluA2与M1 AChR的表达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在海马组织中,GluA1、GluA2与其对应的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相同步,TAK-071的干预能逆转因高原低氧而改变的GluA1、GluA2与M1 AChR表达的相关关系。TAK-071的干预能显著降低(P<0.05)因高原低氧而升高的M1 AChR、GluA1、GluA2、NR2A、tau和Aβ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激活M1 AChR能通过调控GluA1和GluA2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改善高原低氧引起的大鼠记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 学习和记忆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1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型亚基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缺氧致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及谷氨酰胺的保护作用观察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定周 周其全 +1 位作者 李素芝 刘福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观察模拟高原环境暴露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及谷氨酰胺(Gln)的保护作用,探讨高原肠黏膜屏障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对照组(C组)、高原缺氧组(H组)和Gln保护组(HG组),每... 目的观察模拟高原环境暴露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及谷氨酰胺(Gln)的保护作用,探讨高原肠黏膜屏障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对照组(C组)、高原缺氧组(H组)和Gln保护组(HG组),每组10只。H和HG组动物在模拟海拔7000m的低压舱内生存72h,C组在平原环境下生存72h。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肠上皮细胞凋亡、肠道细菌移位情况,并应用邻联二回香胺显色剂法检测血清和小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一氧化氮(NO)、Gln的含量。结果 H、HG组大鼠肠黏膜损伤严重,紧密连接间隙增宽,硝酸镧示踪法可见镧颗粒进入上皮细胞紧密连接间隙内以及基底膜外侧周围组织间隙或细胞内。H组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有细菌移位,移位细菌数为0.47±0.83CFU/g;HG组各器官移位细菌明显减少,细菌移位数为0.22±0.42CFU/g(P<0.05)。原位末端标记切口平移双标记法(TUNEL法)检测显示,H组肠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数增多,凋亡指数为16.2%±2.2%;与H组比较,HG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肠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指数为13.3%±4.6%(P<0.05)。与C组血清内毒素(0.032±0.003kEU/L)、血清DAO(0.861±0.359kU/L)、血清Gln(3.083±0.186mmol/L),小肠DAO(0.516±0.062kU/L)、小肠Gln(0.573±0.032mmol/L)比较,H组血清内毒素(0.277±0.053kEU/L)和DAO(3.533±0.584kU/L)水平显著增高,血清Gln(1.472±0.079mmol/L)及小肠DAO(0.325±0.0533kU/L)、Gln(0.377±0.010mmol/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H组比较,HG组血清内毒素(0.113±0.015kEU/L)和DAO(1.810±0.450kU/L)水平显著降低,血清Gln(1.951±0.070mmol/L)及小肠DAO(0.431±0.049kU/L)、Gln(0.448±0.021mmol/L)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原缺氧能引起严重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促进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是高原MODS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Gln对高原肠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少细菌移位,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环境暴露 肠黏膜屏障 缺氧 谷氨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移居人群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1
4
作者 周其全 杨生岳 +9 位作者 袁振才 王引虎 张雪峰 高炜 石自福 杨有利 邬云红 范勇 王关嵩 高钰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目的探讨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方法,制定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相结合的方法,对由高原返回低海拔地区的3011人的一般健康状况、血尿便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神经功能、性激素、尿微量蛋... 目的探讨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方法,制定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相结合的方法,对由高原返回低海拔地区的3011人的一般健康状况、血尿便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神经功能、性激素、尿微量蛋白、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进行检测,并与同一地区、同一海拔高度、相同年龄梯度的健康人群进行比较,找出高原脱适应症的规律和发病特点,并依据此特点制定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结果高原返回内地人群中有脱适应症状者占84.36%,其中60%为轻度反应,30%为中度反应,重度患者仅占10%。返回地的海拔越低、高原居住时间越长、高原劳动强度越大者的高原脱适应症发病率越高。高原脱适应症患者不仅存在血液学指标异常,也常有左、右心功能的异常,尤以右心室的舒张功能恢复最慢,一般需1~5年。长期高原暴露人群的心脏形态学改变明显,表现为左、右心室增大,尤以右心室增大明显。此外高原脱适应症患者血压测定以低血压和低脉压多见,尿中可见微量蛋白,少数患者粪便潜血阳性。因此诊断高原脱适应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患者近期从高原返回平原,出现头昏、乏力、嗜睡、胸闷、浮肿、记忆力减退等脱适应症状和体征,经短期休整或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同时须排除其他心、肺、脑、肾等器质性病变。结论高原脱适应症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移居人群 低海拔 高原脱适应症 诊断标准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驻训人员返回平原前后体内氧代谢和SHH信号通路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莉 黄文豪 +3 位作者 米玛扎西 周其全 王关嵩 王长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研究平原部队官兵在高原驻训6个月后返回平原的过程中,体内氧代谢与SHH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从平原(海拔200m)进入高原(海拔3960m)驻训的男性官兵80人,年龄20~30(22.3±2.9)岁,在高原驻训6个月后返回平原。在进... 目的研究平原部队官兵在高原驻训6个月后返回平原的过程中,体内氧代谢与SHH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从平原(海拔200m)进入高原(海拔3960m)驻训的男性官兵80人,年龄20~30(22.3±2.9)岁,在高原驻训6个月后返回平原。在进驻高原前、高原居留6个月及返回平原后第2天,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HH的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SHH 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SMO和细胞核蛋白GLI2的表达。结果进驻高原后,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SHH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以及外周血白细胞SMO和细胞核GLI2表达水平在高原驻训时显著高于进驻高原前和返回平原后,但返回平原后仍显著高于进驻高原之前(P〈0.01)。结论高原暴露对体内氧代谢及SHH信号通路具有明显影响,高原低氧环境是激活SHH信号通路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氧化性应激 猬蛋白质类 脱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高原缺氧不依赖肺动脉高压促进大鼠右心室ACE2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宇亮 高钰琪 刘福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98-1302,共5页
目的:研究模拟高原缺氧环境下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变化规律及调节因素,初步探讨ACE2与高原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在低氧环境(模拟海拔5000m高原、23h/d)下饲养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并分为缺氧1、15、30d组,设立... 目的:研究模拟高原缺氧环境下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变化规律及调节因素,初步探讨ACE2与高原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在低氧环境(模拟海拔5000m高原、23h/d)下饲养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并分为缺氧1、15、30d组,设立平原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右心室ACE2活性,同时测定右心室功能、重量指数以及肺动脉压力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观察了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灌胃对慢性缺氧30d组大鼠右心室ACE2活性的影响。结果:缺氧30d组右心室ACE2 mRN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ACE2活性明显增加,同时伴明显心室肥厚及心功能显著升高。另外,卡托普利、尼群地平虽然显著降低了肺动脉压力以及心脏功能,但对ACE2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慢性高原缺氧环境促使心脏ACE2的表达与活性上调,提示ACE2可能与缺氧心脏结构功能变化有关;表达增加是缺氧环境中大鼠右心室ACE2活性升高的原因之一,而肺动脉高压可能并非是缺氧情况下ACE2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缺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急性胃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与急性高原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定周 周其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72-197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高原病 多器官功能障碍 胃肠黏膜 功能损伤 屏障功能 细菌移位 肠功能紊乱 环境暴露 血清内毒素 镧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检在急性高原病心肌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其全 杨定周 王福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73-1973,共1页
关键词 急性高原病 肌钙蛋白 肌酶谱 早期诊断 肌损伤 肌酸激酶同功酶 高原肺水肿 心肌损伤标志物 CTNT 住院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部队官兵EQ-5D健康情况调查及其与慢性高原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琳琳 刘春 +3 位作者 陈郁 蔡明春 黄庆愿 高钰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410-1413,1414,共5页
目的了解常驻高原部队官兵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情况,探讨其与慢性高原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某军区驻高原部队956个样本及该军区驻平原587个对照样本,实施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 目的了解常驻高原部队官兵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情况,探讨其与慢性高原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某军区驻高原部队956个样本及该军区驻平原587个对照样本,实施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5 dimensions,EQ-5D)和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检查。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线性相关、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高原组行动能力、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沮丧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Q直观模拟标度尺(EQ visual analogue scale,EQ-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行动能力、自我照顾、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沮丧各维度与CMS呈显著正相关(P<0.05),EQ-VAS评分与CMS呈显著负相关(P<0.05);疼痛或不舒服与心率和血红蛋白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EQVAS评分与心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原组中健康组、轻度CMS组、中重度CMS组各维度和EQ-VA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驻高原官兵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CMS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EQ-5D可以对高原官兵,尤其是CMS官兵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为高原卫勤保障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五维健康量表 慢性高原病 高原 官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模拟高原低氧暴露下大鼠脑微血管渗漏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其全 巩沅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72-1972,共1页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脑微血管 低氧暴露 大鼠 脑含水量 血脑屏障通透性 镧颗粒 血管内皮细胞 早期干预组 药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维来司钠对高原颅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抗损伤机制探讨
11
作者 周其全 马铁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74-1974,共1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保护作用 颅脑创伤 大鼠 核固缩现象 组织病理变化 自由落体撞击法 出血灶 平原组 鼠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氧对大鼠心肌组织AMPK磷酸化和糖原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单发波 蔡明春 +3 位作者 徐刚 杨涛 殷骏 黄庆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3-657,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氧对大鼠心肌组织AMPK磷酸化和糖原含量的影响,探讨急性缺氧时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状况。方法用随机数字表将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平原对照组(n=8)和急性缺氧组(n=8)。急性缺氧组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的低压舱中... 目的研究急性缺氧对大鼠心肌组织AMPK磷酸化和糖原含量的影响,探讨急性缺氧时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状况。方法用随机数字表将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平原对照组(n=8)和急性缺氧组(n=8)。急性缺氧组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的低压舱中。24 h后测定2组大鼠血糖、血乳酸以及心肌组织糖原含量,用心导管技术测定大鼠心脏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AMPK、磷酸化AMPK(pAMPK)水平以及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表达。结果与平原对照组相比较,急性缺氧组大鼠肺动脉压显著升高,右心室功能显著增强,左心室功能无明显变化;血糖含量显著升高[(5.6±0.6)mmol/Lvs(7.5±0.5)mmol/L,P<0.05];左、右心室心肌组织GLUT4表达显著增强,糖原含量显著增加[右心室心肌:(4.78±1.29)mg/gvs(6.55±1.20)mg/g,P<0.05;左心室心肌:(4.15±0.77)mg/gvs(5.73±1.57)mg/g,P<0.05];左、右心室心肌组织AMPK含量无明显变化,但pAMPK含量显著降低,pAMPK/AMPK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模拟高原5 000 m急性缺氧静息状态下心肌组织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说明心肌能量供求处于平衡状态,心肌糖原含量增加可能是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心肌 糖原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沉默STIM1表达对低氧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后显华 陈建 +6 位作者 罗勇军 刘福玉 杨晓红 袁志兵 徐刚 陈德伟 高钰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应用RNA干扰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e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基质交感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STIM1)基因表达,探讨STIM1表达抑制后对PASMCs缺氧增殖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培养大鼠肺动脉平... 目的应用RNA干扰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e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基质交感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STIM1)基因表达,探讨STIM1表达抑制后对PASMCs缺氧增殖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培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设对照组、阴性siRNA组(SiNT)及阳性siRNA组(SiSTIM1),低氧(3%O2)培养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PASMCs中STIM1基因表达变化,MTT比色法及[3H]-TdR掺入法检测PASMCs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PASMCs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SiSTIM1组STIM1蛋白相对灰度值为(0.355±0.008),显著低于对照组(0.624±0.017)和SiNT组(0.618±0.021)(P<0.05)。MTT比色实验及[3H]-TdR掺入实验显示低氧培养24 h后,对照组和SiNT组PASMCs较常氧组增殖显著(P<0.05),而SiSTIM1组PASMCs增殖活性较对照组和SiNT组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低氧培养24 h后,对照组和SiNT组PASMCs G0/G1期细胞比例较常氧组显著降低(P<0.05),而SiSTIM1组G0/G1期细胞比例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iNT组(P<0.05)。结论 RNA干扰介导STIM1基因沉默可明显抑制低氧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交感分子1 RNA干扰 肺动脉 平滑肌细胞 缺氧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蚴亮氨酸氨基肽酶优势抗原表位的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蕾 魏威 +4 位作者 周培 刘海生 杨宝良 李润乐 汤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2-300,共9页
目的根据预测多房棘球蚴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抗原表位的结果,进一步鉴定其优势的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zn1-LAP后进行蛋白原核表达与纯化,将纯化的LAP蛋白进行动物免疫后,利用脾脏淋巴细胞... 目的根据预测多房棘球蚴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抗原表位的结果,进一步鉴定其优势的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zn1-LAP后进行蛋白原核表达与纯化,将纯化的LAP蛋白进行动物免疫后,利用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ELISA pot、ELISA等方法鉴定优势抗原表位。最后,利用SWISS-MODEL软件对LAP蛋白3D结构建模,PyMOL软件对鉴定的LAP优势抗原表位分布进行准确定位。结果pCzn1-LAP菌株诱导表达的蛋白约为57 kDa,蛋白经过复性后成功纯化。流式细胞术鉴定的Th1型优势抗原表位为LAP 79-63、LAP 396-410和LAP 106-120;Th2型优势抗原表位为LAP 13-28、LAP 495-510和LAP 396-410。ELISA pot鉴定的Th1型优势抗原表位为LAP 396-410、LAP 504-518和LAP 106-120;Th2型优势抗原表位为LAP 504-518、LAP 313-328和LAP 396-410。BALB/c小鼠血清的抗原表位特异性ELISA筛选出的优势B表位结果为LAP 464-479、LAP 495-510和LAP 313-328。LAP蛋白3D结构建模成功,LAP优势抗原表位分布于表面居多。结论多房棘球蚴LAP蛋白优势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鉴定成功,使得研制抗多房棘球蚴感染的多价表位疫苗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亮氨酸氨基肽酶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的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比较
15
作者 魏征华 资云海 +5 位作者 董志伟 武文方 马建新 钱桂生 王关嵩 周其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调查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地区后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状况及趋势。方法对293名(年龄40~75岁,平均55.5岁)移居西藏拉萨地区(海拔3650m)和青海格尔木地区(海拔2780m)5~35年,并在近2年返回平原地区的高原移居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 目的调查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地区后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状况及趋势。方法对293名(年龄40~75岁,平均55.5岁)移居西藏拉萨地区(海拔3650m)和青海格尔木地区(海拔2780m)5~35年,并在近2年返回平原地区的高原移居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293名移居者中220名(75.1%)出现脱适应症状,涉及神经、呼吸、消化、循环等多个系统。自高原返回昆明(2200m)、北京(40m)、郑州(100m)三地的移居者的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分别为61.0%、83.7%、82.4%,其中返回北京及郑州地区者的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返回昆明地区者(P<0.01)。移居高原20年以上组返回昆明、北京、郑州后高原脱适应发生率分别为69.2%、94.2%、93.3%,明显高于移居高原10年组(分别为47.5%、67.6%、66.7%)。拉萨地区移居者返回昆明、北京、郑州后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分别为68.8%、92.0%、89.7%,明显高于青海格尔木地区移居者(分别为48.8%、72.2%、72.7%)。结论高原移居者从高原返回平原地区的海拔高度差越大、在高原居住的时间越长、移居地海拔高度越高,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高原移居者 脱适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四味黄芪散通过AMPK蛋白诱导的自噬信号通路干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16
作者 李生花 杨全余 +1 位作者 嘎琴 靳国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讨藏药四味黄芪散(SW)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药物组,两低氧组根据暴露低氧时间又各分为d 1、3、7、15、30组,共10个小组。常氧组置于海拔2260 m的大气环境,不予干预... 目的探讨藏药四味黄芪散(SW)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药物组,两低氧组根据暴露低氧时间又各分为d 1、3、7、15、30组,共10个小组。常氧组置于海拔2260 m的大气环境,不予干预;低氧10个组置于模拟海拔5000 m的低压氧舱,低氧药物组给予SW混悬液(0.42 g/100 g)灌胃,低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每组大鼠于相应时间点测定Ppa、RV/(LV+S);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p-AMPK、ULK-1、LC3Ⅰ/LC3Ⅱ蛋白水平。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对照组大鼠Ppa、RV/(LV+S)比值随暴露低氧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并与肺动脉平滑肌层厚度和肺组织亚细胞器变化保持一致。肺组织p-AMPK蛋白表达水平也轻度上调(P<0.05),ULK-1、LC3Ⅱ明显上调(P<0.01),尤以急性低氧期变化明显;与低氧对照组相比,低氧药物组Ppa升高幅度和肺动脉平滑肌层增厚程度明显减缓(P<0.05~0.01),而肺组织中p-AMPK、ULK-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随暴露低氧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增高(P<0.05~0.001),尤以慢性低氧为甚。结论SW可通过上调AMPK自噬信号通路发挥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四味黄芪散 干预 AMPK 自噬信号通路 低氧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