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工程抗体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进展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扩 张秀媛 +2 位作者 杜欣军 王俊平 王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4-128,共5页
基因工程抗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体,将其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是目前食品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基因工程抗体具有分子小、免疫原性低、可塑性强、成本低以及可大批量生产等诸多优点,所以在食品污染物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巨... 基因工程抗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体,将其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是目前食品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基因工程抗体具有分子小、免疫原性低、可塑性强、成本低以及可大批量生产等诸多优点,所以在食品污染物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基因工程抗体的分类、对污染物的检测原理、展示技术以及目前基因工程抗体在食品污染物检测方面应用的一些最新进展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噬菌体抗体库 食品污染物 SCF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法检测食品中的5-羟甲基糠醛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燕 郭天鑫 +2 位作者 于姣 丰帆 王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12-215,共4页
为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优化建立一种定量检测各类食品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代替传统的C18固相萃取柱进行前处理,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提高了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在0.01~12mg/L质量浓度范... 为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优化建立一种定量检测各类食品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代替传统的C18固相萃取柱进行前处理,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提高了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在0.01~12mg/L质量浓度范围内,5-羟甲基糠醛质量浓度和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好(R2=0.9998),方法检出限(RSN=3)为3.42μg/L。在0.1、0.5、1mg/kg3种质量浓度添加水平内,5-羟甲基糠醛的添加回收率为85%~103%,RSD为0.31%~3.83%。采用该方法对13种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用于食品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甲基糠醛 离子交换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汞含量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俊平 李家乐 +2 位作者 王硕 方国臻 李春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7-60,共4页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汞含量的方法。使用双硫腙、三氯甲烷、乙醇分别作为络合剂、萃取溶剂、分散溶剂,研究了萃取溶剂和分散溶剂体积、pH、络合剂浓度、萃取时间等影响因素。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n...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汞含量的方法。使用双硫腙、三氯甲烷、乙醇分别作为络合剂、萃取溶剂、分散溶剂,研究了萃取溶剂和分散溶剂体积、pH、络合剂浓度、萃取时间等影响因素。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ng·mL-1,相关系数(r)为0.9966,检出限为3ng·mL-1,对100ng·mL-1汞离子进行7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3%。该方法可应用于鱼和茶叶中汞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双硫腙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塑化剂残留检测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汤轶伟 魏立巧 +4 位作者 李译 兰建兴 王硕 励建荣 厉月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48-354,共7页
塑化剂即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塑料中用以改善塑料可塑性和提高塑料强度的一种常用化学助剂。该化学助剂不以化学键方式与塑料成分结合,在适当条件下不断向周围环境释放而污染食品。有些种类塑化剂毒性较大,长期食用残留有这些塑化剂的... 塑化剂即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塑料中用以改善塑料可塑性和提高塑料强度的一种常用化学助剂。该化学助剂不以化学键方式与塑料成分结合,在适当条件下不断向周围环境释放而污染食品。有些种类塑化剂毒性较大,长期食用残留有这些塑化剂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对食品中塑化剂的来源、危害以及国内外对食品中塑化剂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评述及展望,以促进我国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更有效的检测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化剂 残留 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用CO_2敏感型指示卡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云峰 陈君然 +2 位作者 贺业鑫 胡晗艳 崔瀚元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29,135,共6页
本研究以食品包装中二氧化碳含量作为监控指标,以二氧化碳敏感型指示剂甲基红和溴百里酚蓝与成膜材料甲基纤维素、甘油,混合制得气敏性凝胶,并以棉质纤维纸为基材制备指示卡。结果表明:在甲基红与溴百里酚蓝质量之比为3∶2,质量浓度为5... 本研究以食品包装中二氧化碳含量作为监控指标,以二氧化碳敏感型指示剂甲基红和溴百里酚蓝与成膜材料甲基纤维素、甘油,混合制得气敏性凝胶,并以棉质纤维纸为基材制备指示卡。结果表明:在甲基红与溴百里酚蓝质量之比为3∶2,质量浓度为5%的指示溶液中添加适量的甲基纤维素、甘油后,以一定的溶液量涂布于棉质纤维纸上可制得准确显示二氧化碳含量的指示卡;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甲基纤维素添加量、甘油添加量和溶液量的最佳参数为:甲基纤维素1.72 g/100 g;甘油4.27 g/100 g;溶液量11.39 m L。将最佳组合进行验证,测得色差的平均值为1.93,与预测值1.84十分接近。并通过实际应用验证发现该指示卡与13个二氧化碳浓度具有显著颜色变化点,各点具有明显的颜色界限,通过肉眼即可观察分辨,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二氧化碳 指示卡 纸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发酵生产古尼虫草多糖的营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晓翠 朱振元 +5 位作者 孙会轻 李园园 代丽翠 张静怡 吕茜 高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5-229,共5页
以提高古尼虫草菌丝体多糖的产量为目的,对古尼虫草液体发酵的营养条件进行优化。以三角瓶摇床培养中胞内多糖产量作为优化指标,对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种类及添加量进行了筛选。碳源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蔗糖,添加量为4%,此时... 以提高古尼虫草菌丝体多糖的产量为目的,对古尼虫草液体发酵的营养条件进行优化。以三角瓶摇床培养中胞内多糖产量作为优化指标,对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种类及添加量进行了筛选。碳源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蔗糖,添加量为4%,此时胞内多糖产量高达147.40mg/100mL;氮源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添加量为1.0%,此时胞内多糖产量高达102.49mg/100mL。正交实验优化后营养条件为:蔗糖4%,蛋白胨1.0%,KH_2PO_4 0.05%,MgSO_4·7H_2O 0.1%,在此条件下,多糖产量可达(181.5±2.3)mg/10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尼虫草 多糖 液体发酵 营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氧化钴长余辉纳米探针用于食品中VC的检测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瑶瑶 刘敬民 +3 位作者 张咚咚 葛琨 方国臻 王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8-114,共7页
采用水热两相法结合高温短时煅烧,制备出一种具有超高亮度、单分散尺寸及光学稳定近红外发光的三掺杂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材料(ZGGO∶Cr^(3+),Yb^(3+),Er^(3+)persistent luminescence nanoparticles,ZGGO∶Cr^(3+),Yb^(3+),Er^(3+)PLNP... 采用水热两相法结合高温短时煅烧,制备出一种具有超高亮度、单分散尺寸及光学稳定近红外发光的三掺杂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材料(ZGGO∶Cr^(3+),Yb^(3+),Er^(3+)persistent luminescence nanoparticles,ZGGO∶Cr^(3+),Yb^(3+),Er^(3+)PLNPs),在其表面修饰羟基氧化钴(Co OOH),并通过Co OOH与VC之间的特异性氧化还原反应构建出一种检测VC的纳米探针。该探针以ZGGO∶Cr^(3+),Yb^(3+),Er^(3+)PLNPs作为光学信号单元,Co OOH为猝灭剂,基于荧光内滤效应,实现对VC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Co OOH可有效猝灭PLNPs的发光;VC可通过还原Co OOH使PLNPs的发光得到恢复,且荧光恢复与VC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3 15),检出限为1.18 mg/kg。用于实际样品猕猴桃、柠檬、草莓中VC的检测,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合成的ZGGO∶Cr^(3+),Yb^(3+),Er^(3+)PLNPs在近红外区具有超长的余辉性能,测定时无需激发,可进一步用于细胞及活体内VC的监测与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纳米颗粒 纳米探针 羟基氧化钴 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胸肉宠物食品颜色褐变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捷 孙连立 +3 位作者 胡爱军 李洪艳 闫伟 郝立静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4,共4页
以TBHQ、脱氢乙酸钠、亚硫酸钠进行试验,研究其对鸡胸肉宠物食品颜色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单一护色剂试验中,TBHQ的护色效果最好,脱氢乙酸钠与亚硫酸钠的效果不明显;复配试验结果显示,质量分数为0.02%的TBHQ与质量分数为0.05%的脱... 以TBHQ、脱氢乙酸钠、亚硫酸钠进行试验,研究其对鸡胸肉宠物食品颜色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单一护色剂试验中,TBHQ的护色效果最好,脱氢乙酸钠与亚硫酸钠的效果不明显;复配试验结果显示,质量分数为0.02%的TBHQ与质量分数为0.05%的脱氢乙酸钠复配时,可以有效抑制褐变,产品整体呈半透明状,并且维持红润色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胸肉 宠物食品 褐变 护色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工业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景春娥 李萍 +1 位作者 杜欣军 王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71-377,共7页
阪崎克罗诺杆菌是一种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它可以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感染,对于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不全的婴幼儿的威胁尤为严重,引起的症状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菌血症、脑膜炎和术后骨髓炎等。在食品生产环境以及设备表面由阪崎克罗诺... 阪崎克罗诺杆菌是一种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它可以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感染,对于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不全的婴幼儿的威胁尤为严重,引起的症状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菌血症、脑膜炎和术后骨髓炎等。在食品生产环境以及设备表面由阪崎克罗诺杆菌形成的生物膜是持久性污染食品的重要来源。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在食品工业中阪崎克罗诺杆菌流行病学、生物膜形成的机制以及生物膜控制的策略,旨在为建立安全的无生物膜食品生产环境体系,控制阪崎克罗诺杆菌所致食品的潜在污染以及临床感染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克罗诺肠杆菌 流行病学 生物膜形成 生物膜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法测定食品中生物碱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军燕 陈文 +3 位作者 夏寅强 瞿德敬 方国臻 王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73-75,78,共4页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六种生物碱的方法。采用ZORBAX SB-C8(2.1mm×150mm,3.5μm)色谱柱,乙腈(A)和pH5的4mmol/L乙酸铵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所有分析物均达到基线分离。采...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六种生物碱的方法。采用ZORBAX SB-C8(2.1mm×150mm,3.5μm)色谱柱,乙腈(A)和pH5的4mmol/L乙酸铵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所有分析物均达到基线分离。采用ESI+一级质谱扫描模式得到甜菜碱、胆碱、苦参碱、阿托品、马钱子碱和乌头碱的定性离子,分别为m/z118.2、104.2、249.5、290.3、395.4和646.4,结合质谱保留时间检测六种生物碱。结果表明,采用1.0mg/mL混合标准溶液,准确性好,RSD〈0.59%。该方法应用于检测实际样品荒漠肉苁蓉、山药、宁夏枸杞,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1.7%~112.9%、80.8%~117.5%、96.9%~119.3%,说明建立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实际样品中的生物碱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质谱 生物碱 实际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C-SERS联用快速同时检测食品中非法添加的碱性橙Ⅱ和酸性橙Ⅱ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符云鹏 齐颖 +3 位作者 扈晓鹏 佟蕊 方国臻 王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19-2424,共6页
建立了一种薄层色谱(TLC)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联用快速检测食品中非法添加的碱性橙Ⅱ和酸性橙Ⅱ的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样品提取液进行简单分离,并优化了薄层色谱分离条件;合成并优选出水相和有机相两类银溶胶,分别用作碱性橙Ⅱ... 建立了一种薄层色谱(TLC)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联用快速检测食品中非法添加的碱性橙Ⅱ和酸性橙Ⅱ的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样品提取液进行简单分离,并优化了薄层色谱分离条件;合成并优选出水相和有机相两类银溶胶,分别用作碱性橙Ⅱ和酸性橙Ⅱ拉曼信号增强基底,继而利用优选的银溶胶为增强基底对分离出的微量物质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考察了检测时间,并确立了碱性橙Ⅱ和酸性橙Ⅱ检出限分别为1和2.5mg·L^(-1)。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成功实现了复杂食品基质中碱性橙Ⅱ和酸性橙Ⅱ的同时快速检测。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经济、专属性好等优势,为复杂食品基质中碱性橙Ⅱ和酸性橙Ⅱ的同时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橙Ⅱ 酸性橙Ⅱ 薄层色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同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比色快速检测油炸食品中油脂过氧化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瑶 安铁梅 +3 位作者 刘冬蕊 李昌模 方国臻 王硕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35,共3页
采用固相比色法快速检测油炸食品中油脂过氧化值,选取有机微孔滤膜和活化硅胶作固相载体。结果表明:有机微孔滤膜作固相载体,先吸附后显色效果最佳,滤膜显色条件:3.5 g/L氯化亚铁溶液0.05 mL,150 g/L硫氰酸钾溶液0.10 mL,在30 s内可以... 采用固相比色法快速检测油炸食品中油脂过氧化值,选取有机微孔滤膜和活化硅胶作固相载体。结果表明:有机微孔滤膜作固相载体,先吸附后显色效果最佳,滤膜显色条件:3.5 g/L氯化亚铁溶液0.05 mL,150 g/L硫氰酸钾溶液0.10 mL,在30 s内可以显色测定。硅胶测定,先显色后吸附富集。用固相比色法测定6种油炸食品的油脂过氧化值,并用溶液相光度法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显色 有机微孔滤膜 活化硅胶 过氧化值 油炸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瓜乳瓜佐餐小菜加工工艺优化
13
作者 杨梦娇 李娇 +4 位作者 李丹丹 林子沁 郑恩岚 李学进 李喜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25,共6页
以哈密瓜乳瓜为主要原料,研究哈密瓜乳瓜佐餐小菜的加工工艺。将泡椒水、十三香、白醋、白糖作为4个单因素,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和验证试验确定哈密瓜乳瓜佐餐小菜的最佳加工工艺。最终确定哈密瓜乳瓜佐餐小菜的最佳... 以哈密瓜乳瓜为主要原料,研究哈密瓜乳瓜佐餐小菜的加工工艺。将泡椒水、十三香、白醋、白糖作为4个单因素,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和验证试验确定哈密瓜乳瓜佐餐小菜的最佳加工工艺。最终确定哈密瓜乳瓜佐餐小菜的最佳配方为白醋添加量5%、泡椒水添加量31%、十三香添加量1.87%、白糖添加量0.18%;在此配方下加辅料制作出的哈密瓜乳瓜佐餐小菜色泽均匀、酸辣可口。哈密瓜乳瓜佐餐小菜可以为食品行业提供新的商机和创新可能性,拓展果蔬佐餐小菜的市场,满足餐饮业、超市和食品供应链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乳瓜 咸菜 配方 加工工艺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及葛根异黄酮对小鼠急性醉酒预防和解酒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朱振元 薛婧 +4 位作者 刘晓翠 孟梦 唐亚丽 张军 郭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7-250,共4页
目的 :研究葛根素及葛根异黄酮对小鼠急性防醉解酒的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标记为对照组、葛根粗提物组、葛根异黄酮组、60%葛根素组、99%葛根素组。禁食(不禁水)1 2 h后,每组灌胃等剂量的对应物50%丙二醇水溶液(对照组灌胃50%... 目的 :研究葛根素及葛根异黄酮对小鼠急性防醉解酒的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标记为对照组、葛根粗提物组、葛根异黄酮组、60%葛根素组、99%葛根素组。禁食(不禁水)1 2 h后,每组灌胃等剂量的对应物50%丙二醇水溶液(对照组灌胃50%丙二醇水溶液),30 min后灌胃等剂量56°红星二锅头,观察其醉酒时间与醒酒时间以研究不同含量葛根素对小鼠急性防醉解酒的效果,并在给酒后持续检测小鼠血液中的乙醇含量,以表征不同时段小鼠的醉酒程度。将另一批小鼠随机分为4组,禁食(不禁水)12 h后,分别按100、200、300、400 mg/kg(以体质量计,葛根异黄酮中葛根素含量约为22.13%)剂量灌胃,醉酒时间与醒酒时间以研究葛根素防醉解酒的最佳给药量。结果:随着所给药物中葛根素含量的增高,小鼠急性醉酒的醉酒时间逐渐延长,醒酒时间逐渐缩短。随着葛根素含量的增高,药品解酒防醉的效果越好,但在300 mg/kg(以体质量计)之后,变化趋于缓和。结论:葛根素对小鼠急性防醉解酒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葛根中其他异黄酮类物质与葛根素有相似的防醉解酒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葛根异黄酮 小鼠 急性解酒防醉 醉酒时间 醒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6种痕量重金属元素 被引量:52
15
作者 王俊平 马晓星 +2 位作者 方国臻 王硕 殷慧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827-2829,共3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的镉、铬、铅、锌、铜、镍6种元素的含量。对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45Sc,72Ge,115In,209Bi作为测定元素的内标元素,有效克服了基体效应、接口效应及仪器波动所产生的影响,...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的镉、铬、铅、锌、铜、镍6种元素的含量。对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45Sc,72Ge,115In,209Bi作为测定元素的内标元素,有效克服了基体效应、接口效应及仪器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利用八极杆碰撞/反应池技术,消除多原子离子对待测元素的干扰。测定元素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都在0.999 7以上,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70~77.0 ng.L-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0.47%~1.69%之间。测定标准参考物GBW08607,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对4个地区的饮用水进行了检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108%。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稳定的特点,可作为饮用水中痕量元素检测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痕量重金属元素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处理对切分青椒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胡云峰 陈君然 +2 位作者 肖娟 胡晗艳 周庆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59-263,共5页
为了探讨臭氧气体对切分蔬菜贮藏品质的影响,该文以青椒为材料,分别研究了2.14、4.28、6.42和8.56mg/cm3质量浓度臭氧气体处理下切分青椒在5~8℃贮藏条件下的硬度、叶绿素含量、Vc的含量、菌落总数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 为了探讨臭氧气体对切分蔬菜贮藏品质的影响,该文以青椒为材料,分别研究了2.14、4.28、6.42和8.56mg/cm3质量浓度臭氧气体处理下切分青椒在5~8℃贮藏条件下的硬度、叶绿素含量、Vc的含量、菌落总数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臭氧处理可显著抑制切分青椒叶绿素含量、Vc含量、感官品质和硬度的下降,并对微生物有明显的杀灭作用;以6.42mg/cm3臭氧质量浓度下处理15min,切分青椒5~8℃下贮藏6d感观评价得分为32分,基本保持了新鲜青椒色、味、香品质;2.14mg/cm3的处理组臭氧浓度过低保鲜效果不明显,8.56mg/cm3的处理组因臭氧浓度过高,贮藏效果低于未处理组。研究结果可为切分蔬菜的保鲜贮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冷藏 叶绿素 微生物 切分青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江慎华 王书源 +3 位作者 马海乐 王振斌 吴士云 王昌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和提取时间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率为(10 480.4±40.3)μmol/g,获得的相应丁香粗提... 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和提取时间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率为(10 480.4±40.3)μmol/g,获得的相应丁香粗提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总还原力弱于相同质量浓度的阳性对照BHT和VC(P<0.01或P<0.001),FRAP法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弱于相同质量浓度的VC,强于相同质量浓度的BHT(P<0.05、P<0.01或P<0.001);通过生物活性追踪发现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其弱极性的乙酸乙酯部分,该部分100μg/mL质量浓度样液的总还原力达0.634±0.040,FRAP法抗氧化能力达0.433±0.005,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5.294±0.499)%;相关关系表明丁香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总多酚和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抗氧化活性 提取工艺 生物活性追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江慎华 马海乐 +3 位作者 王昌禄 王振斌 李永转 廖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1-146,共6页
对荷叶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荷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80℃、乙醇体积分数60%和料液比1∶20;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研究发现,在极性依次增大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 对荷叶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荷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80℃、乙醇体积分数60%和料液比1∶20;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研究发现,在极性依次增大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4个极性萃取组分中,乙酸乙酯萃取组分抗氧化活性(总还原力、FRAP法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通过验证试验发现该组分抗氧化能力(OD593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BHT和GBE(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抗氧化活性 提取工艺 生物活性追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霉素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灿 马海乐 +2 位作者 王辉 周凡琨 王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6-149,共4页
针对目前食品安全领域中氯霉素的检测,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氯霉素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对氯霉素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08~5μg/L和0.0016μg/L。与相应固相酶联免疫分析ELISA相比,对氯霉素的检测灵敏提高了约2... 针对目前食品安全领域中氯霉素的检测,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氯霉素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对氯霉素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08~5μg/L和0.0016μg/L。与相应固相酶联免疫分析ELISA相比,对氯霉素的检测灵敏提高了约20倍且有效缩短了分析时间。建立的氯霉素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方法对动物源性食物(牛奶、鸡肉和鱼肉)进行分析,得到氯霉素在实际样品中的检测限为0.035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 固相酶联免疫分析 快速灵敏 检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米曲霉发酵酱油风味物质比较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国忠 姚云平 +1 位作者 曹小红 陈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9-253,共5页
为进一步比较传统菌株米曲霉沪酿3.042和前期实验诱变菌株米曲霉100-8酿造酱油的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比较酱油中有机酸、氨基酸和风味物质成分的差异。通过发酵终期酱油有机酸的结果比较发现:米曲霉100-8发酵... 为进一步比较传统菌株米曲霉沪酿3.042和前期实验诱变菌株米曲霉100-8酿造酱油的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比较酱油中有机酸、氨基酸和风味物质成分的差异。通过发酵终期酱油有机酸的结果比较发现:米曲霉100-8发酵的酱油中苹果酸含量增加,柠檬酸和琥珀酸含量下降。通过酱油发酵在大曲阶段和后期阶段的氨基酸比较发现,使用米曲霉100-8菌株发酵的酱油大曲及其后期发酵为酱油阶段,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这3种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升高。这些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之间比例的差异性是造成酱油风味不同的原因之一。对风味物质成分的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米曲霉100-8发酵的酱油中醇、醛、酸和吡嗪类物质都有所增加,其中风味物质增多最明显的是吡嗪类。通过米曲霉100-8酿造的酱油与传统米曲霉沪酿3.042比较,其有机酸、氨基酸和风味物质都有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酱油 有机酸 氨基酸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