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提高杂草生防菌对野燕麦的防效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海霞 程亮 +1 位作者 李永龙 郭青云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0-173,共4页
选用对野燕麦有强致病力的候选优势菌株燕麦镰孢GD-2和多孢木霉HZ-31作为亲本,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菌株改良,通过野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温室抑草活性作用筛选出性状优异的融合子。结果表明,获得的3个性状各异的融合子进行离... 选用对野燕麦有强致病力的候选优势菌株燕麦镰孢GD-2和多孢木霉HZ-31作为亲本,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菌株改良,通过野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温室抑草活性作用筛选出性状优异的融合子。结果表明,获得的3个性状各异的融合子进行离体生测后,融合子R2对野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燕麦镰孢GD-2,而与多孢木霉HZ-31的效果相当,盆栽致病力测定时融合子R1对野燕麦的鲜质量防效值高于双亲菌株,达68.03%。选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生防菌株作为亲本进行融合,筛选获得防效优于亲本的微生物融合菌株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镰孢GD-2 多孢木霉HZ-31 原生质体融合 野燕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海霞 宋小娜 +1 位作者 李玮 郭青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5期6703-6705,共3页
[目的]探究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态多样性变化的影响。[方法]结合田间取样调查及室内试验培养方法研究了百草枯和草甘膦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数量、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 [目的]探究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态多样性变化的影响。[方法]结合田间取样调查及室内试验培养方法研究了百草枯和草甘膦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数量、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地0~10 cm和10~15 cm深度的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影响不大;2种除草剂处理40 d时,放线菌增长被抑制,其数量呈下降趋势,但60 d后放线菌数量逐渐上升呈恢复趋势。[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百草枯和草甘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草甘膦 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小娜 郭青云 +1 位作者 朱海霞 李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61-64,共4页
结合田间取样调查及室内实验培养,在施药后20、40、60、80 d分别采集0~10和10~15 cm的土样,采用微生物平板培养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土样中的微生物,初步探讨了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土壤的微生物生态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田补... 结合田间取样调查及室内实验培养,在施药后20、40、60、80 d分别采集0~10和10~15 cm的土样,采用微生物平板培养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土样中的微生物,初步探讨了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土壤的微生物生态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田补和氟乐灵这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地0~10、10~15 cm土壤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影响不大;虽对于不同深度的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有一定的促进和抑制增殖的作用,在75 d内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田补 氟乐灵 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离体快繁及生根技术研究
4
作者 贺苗苗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8期154-154,161,共2页
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的生长调节剂,对胡杨的离体增殖与生根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胡杨离体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 mg/L+NAA0.5 mg/L,增殖率达8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5 mg/L,生根率达到了9... 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的生长调节剂,对胡杨的离体增殖与生根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胡杨离体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 mg/L+NAA0.5 mg/L,增殖率达8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5 mg/L,生根率达到了97%,并将生根的胡杨苗进行移栽,成活率达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离体快繁 生根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隶属函数法对马铃薯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谧 王芳 王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6-481,共6页
为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抗旱性,本文以抗旱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为材料,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马铃薯的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叶绿素等生理指标和马铃薯产量,研究了19份马铃薯材料的抗旱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为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抗旱性,本文以抗旱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为材料,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马铃薯的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叶绿素等生理指标和马铃薯产量,研究了19份马铃薯材料的抗旱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隶属函数法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能较全面地评价马铃薯的抗旱性,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的大小对马铃薯抗旱性进行了排序,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12,青薯9号、克新6号、393371.58,FL1533,139,冀张薯8号、乐薯1号、Er-1,波S,R9,陇薯2号、下寨65,Pepo 418,552,石引08-1,国外品种2,俄引、Russia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水分胁迫 抗旱性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镰刀菌的鉴定、对野燕麦的致病力及其对5种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海霞 程亮 郭青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4-89,共6页
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对分离自青海感病野燕麦Avena fatuaL.植株、患病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 Hemslon根际土壤以及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植株的3株镰刀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株镰刀菌分别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 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对分离自青海感病野燕麦Avena fatuaL.植株、患病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 Hemslon根际土壤以及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植株的3株镰刀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株镰刀菌分别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和厚垣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离体和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株镰刀菌对野燕麦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温室接种试验中3菌株对野燕麦表现出较强的致病作用,鲜重抑制率高。盆栽生测法评价其对青海省主栽作物的安全性,发现3株菌对禾本科作物小麦和青稞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对蚕豆、豌豆及油菜相对安全。3菌株有望成为阔叶田作物(蚕豆、豌豆、油菜等)微生物除草剂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分子鉴定 野燕麦 作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离体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被引量:5
7
作者 石茹 王芳 王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77,共6页
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试管苗为材料,利用玻璃化法保存其离体茎尖,研究影响马铃薯超低温保存的主要因素和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优化马铃薯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体系。结果表明:2.1~3.0 mm(含有2个叶原基)的马铃薯茎尖预培养... 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试管苗为材料,利用玻璃化法保存其离体茎尖,研究影响马铃薯超低温保存的主要因素和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优化马铃薯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体系。结果表明:2.1~3.0 mm(含有2个叶原基)的马铃薯茎尖预培养4 h,装载液(MS+2 mol/L甘油+0.4 mol/L蔗糖)装载40 min,0℃下PVS2脱水处理35 min,加少量新鲜的PVS2后迅速注入液氮保存至少24 h;室温下浸入含有1.2 mol/L蔗糖的MS恢复培养液中90 s进行解冻,并洗涤25 min,最后转至恢复培养基(MS+30 g/L蔗糖+0.05 g/L EDTA+0.50 mg/L IAA+0.04 mg/L KT+0.10 mg/L GA3)上,暗培养10 d后,转入弱光条件下培养,20 d后转入正常光照下培养,存活率和再生率最高,分别为86.93%和77.05%。通过形态学和SSR标记检测,再生植株生长和分化正常,SSR谱带未发生改变。且液氮冻存时间不同,超低温保存后的成活率和再生率均无显著差异。表明茎尖玻璃法超低温保存对马铃薯的种质资源保存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玻璃化法 离体 茎尖 超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燕麦生防菌株HZ-31的分离与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程亮 朱海霞 郭青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7-173,共7页
为了开发恶性杂草野燕麦的生防真菌制剂,从刺儿菜患病植株根际经单孢分离获得一菌株HZ-31,并对其进行分离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喷雾接种病原菌的孢子量为1×108 mL-1时,接种后14d野燕麦地上部完... 为了开发恶性杂草野燕麦的生防真菌制剂,从刺儿菜患病植株根际经单孢分离获得一菌株HZ-31,并对其进行分离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喷雾接种病原菌的孢子量为1×108 mL-1时,接种后14d野燕麦地上部完全萎蔫,接种后保湿超过24h,可以明显提高该菌株的致病效果;在孢子悬浮液中添加φ=0.2%SDP可以明显提高致死效果,对小麦、蚕豆、豌豆安全,对青稞轻微致病,对油菜严重致病;形态学鉴定及IT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定为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综上,菌株HZ-31具有开发成为真菌除草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燕麦 生物防治 生防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驯化对马铃薯半致死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杨超英 王芳 王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81,87,共3页
为了确定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抗寒能力、比较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抗寒性及低温驯化能力,以青薯9号、青引5号、夏波蒂、E107、DR-2、DR-9、T3、A1、S4等9个马铃薯品种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低温驯化前后,马铃薯叶片在低温胁迫下组织电解质外... 为了确定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抗寒能力、比较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抗寒性及低温驯化能力,以青薯9号、青引5号、夏波蒂、E107、DR-2、DR-9、T3、A1、S4等9个马铃薯品种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低温驯化前后,马铃薯叶片在低温胁迫下组织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同时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各品种马铃薯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低温驯化前,DR-2的半致死温度最低,耐冻性极强,青薯9号的耐冻性最弱。经过低温驯化,DR-2的耐冻性最强,夏波蒂的耐冻性最弱。在9份材料中,没有驯化能力的材料是DR-9,冷驯化能力最强的是青薯9号,相应的冷驯化能力为3.6℃,表现出很强的冷驯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驯化 马铃薯 半致死温度 抗寒性 冷驯化能力 电导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突变体赤霉素代谢关键酶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建斌 杨永智 王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30,共7页
为揭示马铃薯株高突变与赤霉素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关系,以马铃薯株高突变株系4P2-9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中的相对定量RT-PCR建立双标准曲线,以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对高原4号及其株高突变材料4P2-9中的赤霉素代谢相关基因... 为揭示马铃薯株高突变与赤霉素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关系,以马铃薯株高突变株系4P2-9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中的相对定量RT-PCR建立双标准曲线,以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对高原4号及其株高突变材料4P2-9中的赤霉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4P2-9的株高及节间数显著低于对照材料(P<0.05),节间长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赤霉素代谢的关键酶基因KS、KO和GID1表达量显著下调,分别为对照材料的0.725倍、0.657倍和0.890倍;GA20ox1和GA2ox1基因的表达量表现为上调,分别为对照材料的1.557倍和1.425倍。结果表明,赤霉素代谢过程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改变是造成4P2-9材料株高变化的原因之一,而GA20ox1和GA2ox1基因的表达量的上调是促使株高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株高突变 赤霉素 基因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锰浸种对马铃薯苗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文一 王芳 王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558-559,共2页
[目的]研究硫酸锰浸种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青薯9号马铃薯为材料预先以梯度浓度的硫酸锰进行浸种,进行盆栽试验,测定苗期马铃薯株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以及干物质积累等指标,研究硫酸锰对马铃薯... [目的]研究硫酸锰浸种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青薯9号马铃薯为材料预先以梯度浓度的硫酸锰进行浸种,进行盆栽试验,测定苗期马铃薯株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以及干物质积累等指标,研究硫酸锰对马铃薯苗期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0.02%~0.04%硫酸锰能增加株高、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结论]该研究可为硫酸锰浸种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硫酸锰 浸种 幼苗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草病原真菌的分离及其对野燕麦的致病力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海霞 程亮 郭青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98,104,共5页
【目的】筛选对野燕麦具有致病作用的生防菌株。【方法】从青海省罹病杂草叶片上分离病原真菌,采用离体生测法和温室盆栽接种法,评价其发酵液对野燕麦的致病性,用盆栽生测法评价其对主栽作物的安全性,并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 【目的】筛选对野燕麦具有致病作用的生防菌株。【方法】从青海省罹病杂草叶片上分离病原真菌,采用离体生测法和温室盆栽接种法,评价其发酵液对野燕麦的致病性,用盆栽生测法评价其对主栽作物的安全性,并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其对野燕麦致病力较强的菌株。【结果】分离获得了XN-1、XN-3、XN-4、XN-9和GD-13 5株病原真菌,其中XN-1、XN-3和GD-13的发酵液对野燕麦离体叶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对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明显,对野燕麦表现出较强的侵染力,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且对青海省主栽作物中的蚕豆和豌豆相对安全。经鉴定,XN-1、XN-3和GD-13分别为链格孢(Alternariasp.)、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ium)和短小茎点霉(Phoma exigua)。【结论】XN-1、XN-3和GD-13有望成为防除阔叶田野燕麦的真菌除草剂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燕麦 致病性 真菌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马铃薯中心马铃薯资源引进、评价及利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艳萍 王舰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5-46,共2页
为了丰富我省马铃薯种质资源,扩大遗传基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271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在青海不同生态区种植观测,对其抗病、耐逆性、产量水平及品质指标等综合性状进行评价鉴定。选育出1个新品种,可在青海省大部分地区种植推广;筛选出1... 为了丰富我省马铃薯种质资源,扩大遗传基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271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在青海不同生态区种植观测,对其抗病、耐逆性、产量水平及品质指标等综合性状进行评价鉴定。选育出1个新品种,可在青海省大部分地区种植推广;筛选出19份资源可供进一步选择利用;鉴定部分具有特殊基因的资源为马铃薯育种提供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资源 引进 评价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品种资源在青海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海宏 叶广继 +2 位作者 王芳 周云 王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0,共3页
在青海省海拔2000~2500m和2500~3000m两个不同生态区域设置抗性观测圃,调查评价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60份资源田间晚疫病抗性,资源D9在整个生育期表现出免疫症状,15个资源表现为高抗,18个资源表现抗病,同时还对晚疫病菌流行生... 在青海省海拔2000~2500m和2500~3000m两个不同生态区域设置抗性观测圃,调查评价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60份资源田间晚疫病抗性,资源D9在整个生育期表现出免疫症状,15个资源表现为高抗,18个资源表现抗病,同时还对晚疫病菌流行生理小种的毒性基因进行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疫病 田间鉴定 毒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孢菌毒素对野燕麦根尖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亮 朱海霞 郭青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7-109,共3页
研究了3个镰孢菌(Fusarium spp.)毒素对野燕麦根尖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镰孢菌毒素能够引起野燕麦根尖组织防御酶活性发生变化,在处理前、中期,野燕麦的PAL、POD、PPO、CAT活性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酶活性都低于对照;... 研究了3个镰孢菌(Fusarium spp.)毒素对野燕麦根尖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镰孢菌毒素能够引起野燕麦根尖组织防御酶活性发生变化,在处理前、中期,野燕麦的PAL、POD、PPO、CAT活性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酶活性都低于对照;SOD和APX活性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燕麦 镰孢菌 致病毒素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永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8-742,共5页
以马铃薯品种高原4号为材料,建立了一套稳定高效的农杆菌EHA105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这个体系包括:IM(MS+20 g/L蔗糖)培养基为浸染培养基,以MGC(MS+16 g/L蔗糖+5.0 mg/L NAA+0.1 mg/L BA+400.0 mg/L头孢霉素+10.0 mg/L潮霉素+8 g/... 以马铃薯品种高原4号为材料,建立了一套稳定高效的农杆菌EHA105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这个体系包括:IM(MS+20 g/L蔗糖)培养基为浸染培养基,以MGC(MS+16 g/L蔗糖+5.0 mg/L NAA+0.1 mg/L BA+400.0 mg/L头孢霉素+10.0 mg/L潮霉素+8 g/L琼脂)培养基为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以MGS培养基(MS+16 g/L蔗糖+2.20 mg/L玉米素+0.02 mg/L NAA+0.15 mg/L GA3+400.00 mg/L头孢霉素+10.00 mg/L潮霉素+8 g/L琼脂)为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以RM培养基(MS+20 g/L蔗糖+400 mg/L头孢霉素+10 mg/L潮霉素+8g/L琼脂)为生根培养基。优化后的转化体系转化效率稳定,两个不同载体(PLRV-1和PLRV-2)抗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达到59.3%和64.4%,抗性芽的分化率分别达到56.9%和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农杆菌介导法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青海省主栽马铃薯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3
17
作者 蒲秀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4,共3页
以青薯2号、青薯9号、费乌瑞它等3个马铃薯品种的幼芽带节茎段为试验材料,以不同的氯化汞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为试验条件,研究在6种培养基中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最佳处理方案。试验中观察到马铃薯的分化率在不同外植体间的差异... 以青薯2号、青薯9号、费乌瑞它等3个马铃薯品种的幼芽带节茎段为试验材料,以不同的氯化汞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为试验条件,研究在6种培养基中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最佳处理方案。试验中观察到马铃薯的分化率在不同外植体间的差异较大,愈伤组织分化率为16.89%~28.22%,其中青薯9号的分化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外植体处理 组织培养 青海省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预处理对不同品种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苗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3,共2页
以青海省马铃薯主栽品种青薯2号、高原4号、下寨65为材料,探讨低温和高温热激对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低温预处理48 h下寨65诱导率最高,35℃热激处理48 h下青薯2号和高原4号诱导率较高,低温预处理48 h... 以青海省马铃薯主栽品种青薯2号、高原4号、下寨65为材料,探讨低温和高温热激对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低温预处理48 h下寨65诱导率最高,35℃热激处理48 h下青薯2号和高原4号诱导率较高,低温预处理48 h和热激处理48 h相配合下的马铃薯愈伤诱导率高于单独低温和高温热激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温度 愈伤组织 诱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马铃薯的花药培养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苗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91,共2页
针对青海省马铃薯资源库中的20个资源进行花药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下寨65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25.1%;其次是青薯9号,为16.8%,紫云、红云、冀张薯12号没有诱导出愈伤组织;青薯2号、高... 针对青海省马铃薯资源库中的20个资源进行花药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下寨65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25.1%;其次是青薯9号,为16.8%,紫云、红云、冀张薯12号没有诱导出愈伤组织;青薯2号、高原4号、青05-12-6的愈伤组织分别分化出再生植株,其余品种均未分化出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花药培养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花粉生活力测定及低温贮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永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1,共3页
快速测定马铃薯花粉活力可以使马铃薯人工杂交育种有效开展。以新采摘的马铃薯花粉为材料,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碘-碘化钾染色法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马铃薯花粉活力,初步研究不同马铃薯花粉在-20℃黑暗避光条件下储藏时... 快速测定马铃薯花粉活力可以使马铃薯人工杂交育种有效开展。以新采摘的马铃薯花粉为材料,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碘-碘化钾染色法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马铃薯花粉活力,初步研究不同马铃薯花粉在-20℃黑暗避光条件下储藏时间与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醋酸洋红染色法和碘-碘化钾染色法不适合马铃薯花粉活力的快速测定,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能够快速测定马铃薯花粉活力,该方法省时省力,基本上能够反映花粉的活力大小。低温储藏试验结果表明,花粉在-20℃黑暗干燥条件下储藏3个月仍保持较高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花粉活力 检测方法 低温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