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文召 李光明 +1 位作者 徐竟成 仇雁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1,共6页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了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悬浮固体、油污染和热污染等四个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遥感 水环境监测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淝河不同排口表层沉积物DOM光谱特征 被引量:33
2
作者 沈烁 王育来 +1 位作者 杨长明 杨殿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51-2361,共11页
在南淝河15个排口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在测定了其中溶解性有机碳(SDOC)含量的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并结合 PARAFAC 模型对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组分和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南淝... 在南淝河15个排口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在测定了其中溶解性有机碳(SDOC)含量的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并结合 PARAFAC 模型对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组分和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南淝河不同排口表层沉积物SDOC的含量在0.28~0.95g/kg之间,平均为0.63g/kg;老城区采样点沉积物SDOC明显高于其他河段,特别是靠近污水厂尾水排放口沉积物SDOC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南淝河沉积物紫外-可见光吸收系数aλ可以很好表征沉积物DOM含量相对大小,而光谱斜率S275-295和光谱斜率比SR反映出各采样点沉积物DOM中自生源组分的差异;利用PARAFAC模型解析出DOM四种荧光组分,其中较老的自生源腐殖质C2和新近类蛋白C4所占比例高.南淝河不同排口沉积物DOM自生源组分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老城区排口沉积物DOM以自生源组分为主,而上游排口沉积物DOM陆源组分所占比例较高,雨污排口和污水厂尾水排口虽以自生源为主,但陆源的贡献不可忽略.结果表明,光谱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表征城市河道不同排口污染源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淝河 污水排口 表层沉积物 溶解性有机质(DO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钙对底泥有机物及氮磷迁移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林建伟 朱志良 赵建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3,共6页
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底泥,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Ca(NO3)2对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氮磷及有机物迁移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硝酸钙会使底泥有机物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且硝酸钙投加量越多,底泥有机质减少的越多。投加硝酸钙加剧了底泥氨氮的释... 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底泥,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Ca(NO3)2对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氮磷及有机物迁移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硝酸钙会使底泥有机物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且硝酸钙投加量越多,底泥有机质减少的越多。投加硝酸钙加剧了底泥氨氮的释放,投加量越多,底泥氨氮的释放速率越快。厌氧状态下底泥会释放出磷,而投加硝酸钙则可以抑制底泥磷的释放,并且抑制底泥磷释放的有效持续时间随硝酸钙投加量的增加而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有机物 氮磷 迁移循环 硝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在乌栅土中的吸附与解吸 被引量:11
4
作者 焦少俊 孙兆海 +3 位作者 郑寿荣 尹大强 浦海清 陈良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32-1736,共5页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四环素(TC)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中的吸附解吸,以及pH和典型二价阳离子Ca2+和Mg2+对TC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TC在乌栅土中的吸附可以用线性方程拟合,所得Kd和Koc值分别为419.38L·kg-1和19782.07L·kg-1,K...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四环素(TC)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中的吸附解吸,以及pH和典型二价阳离子Ca2+和Mg2+对TC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TC在乌栅土中的吸附可以用线性方程拟合,所得Kd和Koc值分别为419.38L·kg-1和19782.07L·kg-1,Kd和Koc值较高,这表明乌栅土中的TC不易迁移和淋溶,对太湖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等饮用水源的影响风险较小。对单次吸附解吸过程的结果采用滞后性指数评价TC的解吸的滞后性,得到滞后性指数为2.58,显示TC在乌栅土中的解吸存在明显的滞后性。TC在乌栅土中的吸附也受pH条件和二价阳离子的明显影响,低pH条件可以明显地促进TC在土壤中的吸附,而高pH条件下,TC吸附受到抑制,并更易于达到最大吸附量。通过对低pH条件TC+离子含量分数的分析表明,TC+离子能明显地增加TC在土壤上的吸附,并且其离子所占比例与分配系数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典型二价阳离子Ca2+和Mg2+的存在也可以明显降低TC在土壤上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乌栅土 吸附解吸 PH 二价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三酚和咖啡酸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30
5
作者 花铭 陈良燕 尹大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研究了邻苯三酚和咖啡酸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效应,以及铜绿微囊藻抗氧化系统和细胞膜系统对两种酚类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邻苯三酚和咖啡酸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效应,邻苯三酚对铜绿微囊藻生长96h... 研究了邻苯三酚和咖啡酸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效应,以及铜绿微囊藻抗氧化系统和细胞膜系统对两种酚类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邻苯三酚和咖啡酸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效应,邻苯三酚对铜绿微囊藻生长96h的EC50值为1.50mg·l-1,咖啡酸则为3.49mg·l-1,邻苯三酚的化感作用强于咖啡酸.等效应(EC50)混合试验表明,两种酚类联合作用介于独立作用和相加作用之间.研究还表明,两种酚类会引起铜绿微囊藻膜脂过氧化,干扰酯类代谢并抑制酯酶活性,同时降低膜的完整性,使细胞固缩,邻苯三酚还能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SOD酶活性,破坏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三酚 咖啡酸 铜绿微囊藻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壳、大豆壳和柚子皮对Cr^(3+)、Cu^(2+)和Ni^(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于芮 胡忻 +2 位作者 丁竹红 张宇峰 尹大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3-48,53,共7页
采用农林废弃物花生壳、大豆壳、柚子皮对重金属离子Cr3+、Cu2+和Ni 2+进行吸附研究,探讨反应时间、吸附剂用量、pH、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柚子皮对Cr3+、Cu2+、Ni 2+的吸附效果优于花生壳和大豆壳,其在2... 采用农林废弃物花生壳、大豆壳、柚子皮对重金属离子Cr3+、Cu2+和Ni 2+进行吸附研究,探讨反应时间、吸附剂用量、pH、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柚子皮对Cr3+、Cu2+、Ni 2+的吸附效果优于花生壳和大豆壳,其在20℃、pH 5.00、10.0mg/kg条件下,反应360min,Cr3+、Cu2+、Ni 2+的吸附率分别可达83.20%、84.50%、59.10%;花生壳、大豆壳和柚子皮对Ni 2+的吸附率远低于Cr3+和Cu2+;花生壳、大豆壳和柚子皮对Cr3+、Cu2+、Ni 2+的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率随初始重金属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其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在一定范围内,吸附率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增加;溶液初始pH在2~5时,吸附率随pH增大而增加;Cu2+、Ni 2+的吸附量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减少,但Cr3+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 大豆壳 柚子皮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电场对中空纤维膜污染的减缓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商冉 邓慧萍 +1 位作者 赵纯 方火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对新型附加电场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实验室研究,探讨了电场对缓解微滤膜污染的作用.在恒定流量下过滤含有20mg/L腐殖酸的原水,无电压时,跨膜压力从0.0200MPa上升到0.0300MPa耗时2h,而施加60V电压时该时间段延长至10h.研究表明,原水... 通过对新型附加电场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实验室研究,探讨了电场对缓解微滤膜污染的作用.在恒定流量下过滤含有20mg/L腐殖酸的原水,无电压时,跨膜压力从0.0200MPa上升到0.0300MPa耗时2h,而施加60V电压时该时间段延长至10h.研究表明,原水中的腐殖酸在电场中发生电泳迁移,减少了向膜表面的移动,其对膜的污染被减缓;同时腐殖酸在电场中发生凝聚现象,沉积在膜表面形成疏松的滤饼层,是跨膜压力增加缓慢的另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滤膜 电场 膜污染 腐殖酸 电场膜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量砷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朱志良 秦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76-1180,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痕量As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从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X-射线荧光法、色谱分离技术与原子特征检测联用等6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有关痕量As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实例,比较... 综述了近年来痕量As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从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X-射线荧光法、色谱分离技术与原子特征检测联用等6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有关痕量As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实例,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文章指出,痕量As的分析测定目前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当已有方法真正涉及形态分析的不多,而且在实际分析应用中存在设备昂贵难以推广等缺点。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高效的痕量As分离技术,实现对各种形态痕量As的直接、快速、高选择性的分离和分析,同时,各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测定痕量As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As 测定方法 形态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淝河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长明 吴亚琼 +1 位作者 王育来 郭韵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52-3561,共10页
为了探讨南淝河不同河段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差异及其主要驱动因素,在对南淝河不同土地利用区域河段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理化指标(pH、CEC、TOC、DOC、氮分级形态)进行分析基础上,重点通过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 为了探讨南淝河不同河段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差异及其主要驱动因素,在对南淝河不同土地利用区域河段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理化指标(pH、CEC、TOC、DOC、氮分级形态)进行分析基础上,重点通过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冗余分析(RDA)方法探讨了导致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门水平下优势细菌种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纲水平下除未分类外主要是厌氧绳菌纲(Anaerolineae)、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梭状芽胞杆菌纲(Clostridia)、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此外ε-变形菌纲(Epsilonproteobacteria)主要在南淝河下游采样点被检测到,说明其在南淝河沉积物生态系统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属水平下大多为未分类序列,长绳菌属(Longilinea)和芽孢杆菌属(Bellilinea)有优势地位.南淝河不同河段所在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会导致污染物类型、污染源强和沉积物理化指标的不同,进而影响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中游城区和工业区段的细菌多样性整体上高于上、下游;RDA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CEC、TOC、DOC、TP、WAEF-N和IEF-N是导致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受TP影响较大,绿弯菌门则受弱酸浸取态氮(WAEF-N)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淝河 表层沉积物 细菌群落结构 MiSeq高通量测序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对2,4,6-三氯酚的吸附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振中 邓慧萍 詹健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127,141,共7页
比较研究了5种活性炭(GAC0、GACH、GACF、GACF1M1、GACF1M3)对2,4,6-三氯酚(2,4,6-TCP)的去除效果,发现GACF1M3有最佳的TCP吸附能力;5种活性炭对TCP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60、178、207、194和238 mg/g。着重研究了GACF1M3对TCP的吸附过程。... 比较研究了5种活性炭(GAC0、GACH、GACF、GACF1M1、GACF1M3)对2,4,6-三氯酚(2,4,6-TCP)的去除效果,发现GACF1M3有最佳的TCP吸附能力;5种活性炭对TCP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60、178、207、194和238 mg/g。着重研究了GACF1M3对TCP的吸附过程。随着TCP初始浓度的增加,TCP的吸附量也相应增加;温度的改变,会影响TCP的去除率,温度从30℃增加到45℃时,相同条件下的TCP的去除率稍有下降;活性炭的投加量对TCP的去除也有较明显的影响,投加量从10 mg到500 mg,TCP的去除效果明显增强。微酸性的pH值,有利于GACF1M3吸附TCP。在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中,拟二级反应动力学能较好的模拟反应过程。通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实验,观察GACF1M3的表面形貌并确定表面负载金属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Fe3O4、Mn3O4、FeOxMnO(1-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2 4 6-三氯酚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铁锰氧化物的活性炭除砷酸盐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振中 邓慧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17-1322,共6页
为了提高活性炭对水中的砷酸盐的去除能力,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2种负载铁锰氧化物的改性活性炭(FM-GAC-1,FM-GAC-2).测定了2种改性活性炭表面的零点电荷、酸碱官能团以及金属溶出量.研究2种改性活性炭去除五价砷的吸附等温线和反应动力学... 为了提高活性炭对水中的砷酸盐的去除能力,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2种负载铁锰氧化物的改性活性炭(FM-GAC-1,FM-GAC-2).测定了2种改性活性炭表面的零点电荷、酸碱官能团以及金属溶出量.研究2种改性活性炭去除五价砷的吸附等温线和反应动力学,考察pH值、水中共存离子对其去除五价砷的影响.结果表明,FM-GAC-1和FM-GAC-2表面的零点电荷分别为6.7、6.0;酸性官能团的含量分别为2mmol·g-1、1.667mmol·g-1,碱性官能团的含量分别为1.3mmol·g-1、2.06mmol·g-1;pH值在近中性时金属溶出率最低.在25℃时,FM-GAC-1和FM-GAC-2对五价砷的吸附容量分别为28.87mg·g-1和30.32mg·g-1,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容量略有下降.吸附速率采用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拟合效果最好,化学反应步骤是改性活性炭除砷的限速步骤.pH值偏酸性有利于吸附的进行,水体中SiO32-、PO43-对两者吸附砷酸盐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酸盐 活性炭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朝智 牛冬杰 +1 位作者 黄慧 穆罕默德.阿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20,共6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生物技术,因其能很好地将有机污染物处理和能源制备结合在一起而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作者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系统地从微生物、底物、电活性介体、电极构造、质子交换膜...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生物技术,因其能很好地将有机污染物处理和能源制备结合在一起而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作者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系统地从微生物、底物、电活性介体、电极构造、质子交换膜和反应器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针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今后的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提出了4个研究方向:新型阴极氧化剂的研制、MFCs过程模拟、厌氧-MFCs耦合、多个MFCs电池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微生物 电子传递 底物 质子交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模型的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模拟效果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丽君 李怀正 +3 位作者 董梦珂 陈珂莉 张婧 李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5-62,共8页
SWMM模型由美国EPA研发,目前已成为排水系统溢流模拟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国内外排水系统内涝防治、溢流污染控制、低影响开发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对SWMM模型的GIS空间参数、物理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对降雨... SWMM模型由美国EPA研发,目前已成为排水系统溢流模拟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国内外排水系统内涝防治、溢流污染控制、低影响开发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对SWMM模型的GIS空间参数、物理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对降雨数据、管网基流数据边界条件的选取进行讨论,并对SWMM模型在排水系统溢流量、溢流峰值、溢流负荷的模拟效果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SWMM模型在模拟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评述,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为后续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模拟参数选择及率定验证提供数据分析基础,对SWMM模型的深入应用与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 模型 参数 敏感性 溢流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正交设计与BP网络优化制备改性活性炭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振中 邓慧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4-708,共5页
采用FeCl2·4H2O和KMnO4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为获取高效的三价砷去除率,运用正交实验设计结合BP神经网络优化活性炭的改性方案.以FeCl2·4H2O和KMnO4的摩尔总浓度、FeCl2·4H2O和KMnO4物质的量比、水浴温度、干燥温度为正交... 采用FeCl2·4H2O和KMnO4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为获取高效的三价砷去除率,运用正交实验设计结合BP神经网络优化活性炭的改性方案.以FeCl2·4H2O和KMnO4的摩尔总浓度、FeCl2·4H2O和KMnO4物质的量比、水浴温度、干燥温度为正交实验设计因子,每个因子各取5个水平,以三价砷的去除率为目标因子,编制4因素5水平正交设计表.结合BP网络强大的函数拟合功能,以正交设计表中4因素为网络输入层,以三价砷去除率为网络输出层,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进行预测和优选,得到最佳的活性炭改性方案.即FeCl2·4H2O和KMnO4的摩尔总浓度为0.12mol·L-1,物质的量比为3∶1,水浴温度45℃,干燥温度190℃.此时三价砷的去除率为0.765,与网络预测值0.788相差3.00%.运用X射线衍射及SEM电镜扫描技术对最佳条件下的改性活性炭进行表面性能研究,并测定活性炭表面的铁锰的负载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活性炭 三价砷 正交设计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与H_2O_2联用去除三氯酚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振中 邓慧萍 陶美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39-5143,共5页
采用负载铁锰氧化物的活性炭与H2O2联用形成类芬顿系统,对2,4,6-三氯酚进行去除分析。分别采用拟一级动力学与二级动力学对反应过程进行拟合,发现TCP的降解采用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拟合效果更佳。H2O2的初始浓度不同,动力学系数k值也不相... 采用负载铁锰氧化物的活性炭与H2O2联用形成类芬顿系统,对2,4,6-三氯酚进行去除分析。分别采用拟一级动力学与二级动力学对反应过程进行拟合,发现TCP的降解采用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拟合效果更佳。H2O2的初始浓度不同,动力学系数k值也不相同。由于TCP的降解与催化H2O2所产生的OH·浓度直接相关,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TCP的降解相应增加。然而,当H2O2的浓度继续增加时,k的值反而呈下降趋势。为进一步研究TCP降解机理,采用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对其降解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对[TCP]-1/kapp进行拟合,当H2O2浓度分别为0.4和4 mg/L时,其相关系数为0.943和0.989,即相关性较好。表明TCP和GACF1M3表面的吸附和由羟基引起的氧化反应的相互作用决定整个反应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2 4 6-三氯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对污染土壤水稳团聚体Cu Zn Pb的解吸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曲漪 丁竹红 +2 位作者 胡忻 张宇峰 尹大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24-1329,共6页
采用湿筛-离心法将采集自谷里铜矿矿区周边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筛分成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并用EDTA对原土和各粒径组分进行淋洗,旨在为进一步对矿区周边环境修复及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粘粒级(<0.002mm)团聚体颗粒具有相对较... 采用湿筛-离心法将采集自谷里铜矿矿区周边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筛分成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并用EDTA对原土和各粒径组分进行淋洗,旨在为进一步对矿区周边环境修复及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粘粒级(<0.002mm)团聚体颗粒具有相对较高的有机质(OM)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游离氧化铝含量(Ald)和游离氧化铁含量(Fed)。Cu和Zn在粘粒级团聚体颗粒含量最高,而Pb在砂粒级>0.2mm团聚体颗粒含量最高。Cu、Zn和Pb3种重金属在不同粒径团聚体的解吸规律相似,均表现出在粘粒级和细粉沙级团聚体解吸率最高,而在砂粒级团聚体的解吸率最低,但砂粒级团聚体颗粒对解吸总量的贡献最大。3种金属中,Cu的解吸率(>15%)和解吸速率最大,原土及不同粒径颗粒团聚体组分的Cu、Pb和Zn的EDTA解吸过程均出现快速增长再趋于平缓的两个阶段,动力学模拟以Elovich方程描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水稳团聚体 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