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灾害地质立体图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军强 吴冲龙 刘军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7-49,共3页
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难以表达现实世界中的地质空间模型,也不能表达继承、聚合等在GIS中广泛使用的关系。为解决上述问题,依托Geodatabase数据模型的特点和优势,在分析灾害地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UML和Case工具,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 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难以表达现实世界中的地质空间模型,也不能表达继承、聚合等在GIS中广泛使用的关系。为解决上述问题,依托Geodatabase数据模型的特点和优势,在分析灾害地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UML和Case工具,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eodatabase的灾害地质立体图数据库。实践表明,这种建库方法可以很好地将面向对象的思想应用到空间库的设计过程中,使数据库的设计更加快速、直观,且有利于数据库的后期维护和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DATABASE CASE 灾害地质图 数据库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浸润线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杨金 简文星 +1 位作者 杨虎锋 张久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3-858,共6页
以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滑坡体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库水涨落对滑坡地下水位的影响。建立了黄土坡滑坡渗流模拟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合理的水头边界条件。利用Geo-Studio软件的SEEP/W模块,对库水位涨落情况下滑... 以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滑坡体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库水涨落对滑坡地下水位的影响。建立了黄土坡滑坡渗流模拟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合理的水头边界条件。利用Geo-Studio软件的SEEP/W模块,对库水位涨落情况下滑坡暂态渗流场的变化进行模拟,并且分析浸润线的动态变化过程,确定了库水位涨落对滑坡前缘浸润线影响区在滑坡前缘300 m范围内,并对库水位上升和下降两种工况下滑体前缘浸润线位置进行了预测。最后,分析了库水位涨落下库岸滑坡浸润线变化对滑坡稳定性影响,为研究库水位涨落下库岸滑坡浸润线和滑坡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线 监测 水位涨落 黄土坡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降雨入渗模型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简文星 许强 童龙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527-3533,3548,共8页
传统的入渗模型未考虑坡角和降雨强度对滑坡入渗过程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描述黄土坡滑坡降雨入渗过程,在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坡体倾角和小降雨强度影响的降雨入渗模型。为了获取改进的入渗模型参数,在黄土坡滑坡1#崩滑体... 传统的入渗模型未考虑坡角和降雨强度对滑坡入渗过程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描述黄土坡滑坡降雨入渗过程,在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坡体倾角和小降雨强度影响的降雨入渗模型。为了获取改进的入渗模型参数,在黄土坡滑坡1#崩滑体上进行了双环渗透试验与降雨、土的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黄土坡滑坡1#崩滑体饱和渗透系数为4.81×10-5 m/s;降雨时体积含水率增加,降雨停止后体积含水率降低,深部表现出一定的滞后特性;基质吸力变化趋势与体积含水率相反,降雨使其减小,降雨停止后逐渐增大。通过双环渗透试验与现场监测,获取了黄土坡滑坡降雨入渗模型参数值。将入渗模型计算值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该模型计算值与现场监测数据吻合,说明该降雨入渗模型可用于黄土坡滑坡降雨入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滑坡 降雨 改进的入渗模型 体积含水率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非饱和水力参数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简文星 许强 +1 位作者 吴韩 童龙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17-3522,共6页
非饱和水力参数在计算滑坡降雨入渗过程与稳定性时是至关重要的材料参数。在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上进行双环渗透试验,获取黄土坡滑坡表土层的饱和渗透系数。对黄土坡滑坡表土层的含水率和基质吸力进行实时监测,采集了黄土坡滑坡表土层中... 非饱和水力参数在计算滑坡降雨入渗过程与稳定性时是至关重要的材料参数。在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上进行双环渗透试验,获取黄土坡滑坡表土层的饱和渗透系数。对黄土坡滑坡表土层的含水率和基质吸力进行实时监测,采集了黄土坡滑坡表土层中含水率和基质吸力随时间的变化数据,采用van Genuchten土-水特征曲线模型拟合了4个实时监测剖面的土-水特征曲线及其拟合参数。将饱和渗透系数与土-水特征曲线拟合参数代入van Genuchten渗透系数函数模型,求出了黄土坡滑坡表土层在非饱和条件下的渗透系数函数,为黄土坡滑坡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水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滑坡 双环渗透试验 实时监测 土-水特征曲线 渗透系数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巴东组岩-土接触面抗剪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安琪 滕伟福 李伟忠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110-116,共7页
以三峡库区巴东组岩-土接触面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三种碎石含量(20%、50%和80%)、三种不同基岩(T12b、T22b、T32b)在室内进行了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碎石土-基岩接触面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碎石土-基岩接触面τ-σ关系曲线分为应变... 以三峡库区巴东组岩-土接触面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三种碎石含量(20%、50%和80%)、三种不同基岩(T12b、T22b、T32b)在室内进行了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碎石土-基岩接触面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碎石土-基岩接触面τ-σ关系曲线分为应变硬化型和应变软化型;碎石土-基岩接触面剪切过程中碎石土中含有的孤石会随着剪切面的起伏发生摩擦、翻滚、平移等物理形态变化,剪切后在剪切面上留下深坑;碎石土-基岩接触面抗剪强度指标c、值与碎石土中碎石含量有关,其内聚力c随碎石含量的增加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内摩擦角随碎石含量的增加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碎石土-基岩接触面抗剪强度指标c、值与选材的地质代表性也有关系,T22b层的紫红色砂岩相对于T12b层和T32b层的灰岩来说具有内聚力c高,内摩擦角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接触面 大型直剪试验 内聚力 内摩擦角 三峡库区巴东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特大型多级岩质滑坡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龙翔 苏爱军 +2 位作者 邹宗兴 张文 郭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6-111,142,共7页
特大型滑坡变形是一复杂的动态过程,分析其变形监测数据是了解滑坡稳定情况和变形机制的有效手段。以三峡库区典型的特大型多级岩质滑坡——藕塘滑坡为例,基于滑坡地形特征和GNSS专业监测数据,结合降雨量、库水位和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分... 特大型滑坡变形是一复杂的动态过程,分析其变形监测数据是了解滑坡稳定情况和变形机制的有效手段。以三峡库区典型的特大型多级岩质滑坡——藕塘滑坡为例,基于滑坡地形特征和GNSS专业监测数据,结合降雨量、库水位和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分析滑坡不同区域的变形特征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变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降雨是藕塘滑坡阶跃变形的主要诱因,阶跃期间滑坡对降雨更加敏感,少量的降雨即有可能诱发滑坡再次加速;②库水位变化的影响范围仅限于一级滑体前缘,水位升降会改变滑坡的局部稳定性但不会直接导致滑坡出现阶跃变形;③滑坡区内的地下水位变化是滑坡阶跃变形的直接原因,降低滑坡区的地下水位变化幅度是治理藕塘滑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多级滑坡 阶跃变形 地下水 降雨 库水位 三峡库区 藕塘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黄土坡临江滑坡体水岩(土)相互作用机理 被引量:25
7
作者 江洎洧 项伟 +2 位作者 曾雯 JOACHIM Rohn 姚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09-1216,共8页
水岩(土)相互作用与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密切相关。选取仍处于变形阶段的三峡库区黄土坡临江滑坡体为研究对象,以从滑坡不同部位采集的8类滑坡不良地质体(包括滑带土、软弱层、软岩等)为研究样本,追踪测试各样本的矿物类型及含量、化学... 水岩(土)相互作用与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密切相关。选取仍处于变形阶段的三峡库区黄土坡临江滑坡体为研究对象,以从滑坡不同部位采集的8类滑坡不良地质体(包括滑带土、软弱层、软岩等)为研究样本,追踪测试各样本的矿物类型及含量、化学组分及颗粒级配等指标。经分析,各类不良地质体之间具有明显的同源性特征,在水岩(土)相互作用下,主要滑坡不良地质体的成因及转化过程得以清晰呈现。随后,另取主滑带附近垂直方向上的岩土体样本为例,结合试验数据,深入分析并直观展现了水岩(土)相互作用对岩土体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弱化的影响。本研究深入探讨了黄土坡临江滑坡体中的水岩(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成果对于了解相似滑坡灾害的形成过程和有针对性制定滑坡防治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水岩(土)相互作用 滑坡不良地质体 黏土矿物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巴东组软岩抗剪强度劣化机理 被引量:10
8
作者 简文星 李世金 陶良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0-175,共6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岸坡的消落带岩土体在库水周期性升降的作用下处于一种"干燥-浸湿"的循环状态。这种干湿循环作用将造成岩土体强度的劣化,并且随着劣化效应的增加,引起岸坡失稳,进而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以三峡库区巴东...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岸坡的消落带岩土体在库水周期性升降的作用下处于一种"干燥-浸湿"的循环状态。这种干湿循环作用将造成岩土体强度的劣化,并且随着劣化效应的增加,引起岸坡失稳,进而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以三峡库区巴东县巴东组第二段和第四段软岩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调研基础之上,通过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软岩抗剪强度试验,模拟库水升降对软岩的水岩相互作用过程,探讨了巴东组软岩受库水"干燥-浸湿"循环作用下抗剪强度的劣化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软岩的矿物成分进行分析,探讨消落带软岩的风化崩解机理。研究发现,巴东组第二段和第四段软岩分别在经历第1次和第3到5次干湿循环时,抗剪强度发生严重劣化;第二段软岩抗剪强度的劣化是由于蒙脱石遇水膨胀造成,第四段软岩抗剪强度的劣化是由于岩石中楔裂压力的发展造成。研究结果可以为岸坡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干湿循环 巴东组软岩 劣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结灌浆钻孔桩墙在滑坡抢险工程中的应用——以三峡库区巴东县将军岭滑坡治理工程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齐振宇 苏爱军 +1 位作者 吴柳东 霍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2-44,81,共4页
抗滑桩是滑坡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从抗滑桩开始施工到产生抗滑效果往往需要数月时间。对处于蠕变阶段的滑坡尤其是应急抢险工程,在施工期间因抗滑桩开挖导致滑坡失稳破坏的风险极大。针对这一问题,通过采用双排钻孔灌注桩、桩顶钢桁架... 抗滑桩是滑坡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从抗滑桩开始施工到产生抗滑效果往往需要数月时间。对处于蠕变阶段的滑坡尤其是应急抢险工程,在施工期间因抗滑桩开挖导致滑坡失稳破坏的风险极大。针对这一问题,通过采用双排钻孔灌注桩、桩顶钢桁架及桩间高压固结灌浆形成固结灌浆钻孔桩墙,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土石方开挖、降低施工期间由于开挖引起失稳破坏的风险;另外在桩间采用固结灌浆技术减小桩土强度差,提高其整体刚度,使空间受力更加合理,避免了钻孔桩可能因局部弯矩、剪力过大产生压杆失稳破坏和剪断破坏。与传统抗滑桩相比,该技术为应急抢险工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且经济上更加合理。目前,该技术在三峡库区巴东县将军岭滑坡局部应急抢险工程中成功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灌浆 钻孔灌注桩 钢桁架 滑坡 抗滑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巴东组软岩裂纹扩展规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简文星 余锦风 任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2-75,80,共5页
在库水位升降作用下,三峡库区消落带软岩力学性质逐渐劣化,直接影响了库岸的稳定性。裂纹扩展是岩石劣化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选取三峡库区巴东组第四段泥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裂纹测定装置,研究泥质粉砂岩在"浸泡—风干&q... 在库水位升降作用下,三峡库区消落带软岩力学性质逐渐劣化,直接影响了库岸的稳定性。裂纹扩展是岩石劣化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选取三峡库区巴东组第四段泥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裂纹测定装置,研究泥质粉砂岩在"浸泡—风干"循环条件下的裂纹扩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泥质粉砂岩"浸泡—风干"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裂隙率明显增大,初期阶段裂纹的扩展速率较快,后期逐渐减缓;2泥质粉砂岩的裂隙率与"浸泡—风干"循环次数可以用指数函数较好的拟合,拟合相关性系数为0.996,拟合度高,可以为后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粉砂岩 消落带 “浸泡—风干”循环 裂纹扩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hone重力仪监测三峡库区蓄水的重力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险 王林松 +1 位作者 陈超 柳一鸣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0-424,共5页
根据三峡秭归gPhone101~#重力台站2012-06~2014-08重力观测资料,经处理改正得到的重力残差主要反映了库区蓄水变化的重力响应。不同的蓄水阶段,重力残差与库区水位变化响应特征不同,高差30m的水位波动能够引起70μGal的重力响应。利用gP... 根据三峡秭归gPhone101~#重力台站2012-06~2014-08重力观测资料,经处理改正得到的重力残差主要反映了库区蓄水变化的重力响应。不同的蓄水阶段,重力残差与库区水位变化响应特征不同,高差30m的水位波动能够引起70μGal的重力响应。利用gPhone重力仪能够有效监测三峡库区蓄水的重力响应,但局部及周边地区降水等水文效应也是连续重力观测结果的主要贡献之一,在监测库区蓄水对重力响应的影响时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HONE 时变重力 重力响应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泥量与含水率对三峡库区花岗岩风化砂细集料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世文 苏爱军 +1 位作者 刘孟 林世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13799-13806,共8页
为了研究含泥量和含水率的变化对三峡库区花岗岩细集料强度特性的影响,通过控制含泥量和含水率的变化,采用四联式电动直剪仪在四个不同垂直应力下进行16组直剪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风化砂细集料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和含泥量的增加表现为... 为了研究含泥量和含水率的变化对三峡库区花岗岩细集料强度特性的影响,通过控制含泥量和含水率的变化,采用四联式电动直剪仪在四个不同垂直应力下进行16组直剪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风化砂细集料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和含泥量的增加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减小;细集料的内摩擦角随含泥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含水率为15%时,含水率对内摩擦角不再具有明显的影响;而黏聚力随含泥量的增大而增加,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花岗岩风化砂细集料的内摩擦角在20.9°~24.9°变化,黏聚力在6.4 kPa^21.3 kPa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地基或路基工程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风化砂 含泥量 含水率 抗剪强度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空间认知与多维动态建模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珍文 吴冲龙 +3 位作者 刘刚 田宜平 张夏林 翁正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1,共6页
地质空间建模本质上是通过有限的地质空间数据,重构地质空间对象和格局,以恢复或模拟特定地质空间相关特征供人感知的过程和工具。从空间认识的角度分析讨论了地质空间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三维地质建模的5个技术层次结构、对应的模型层次... 地质空间建模本质上是通过有限的地质空间数据,重构地质空间对象和格局,以恢复或模拟特定地质空间相关特征供人感知的过程和工具。从空间认识的角度分析讨论了地质空间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三维地质建模的5个技术层次结构、对应的模型层次划分和三维地质建模生命周期。实际应用表明,该体系结构能够有效支持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地质建模。这将有助于多维地质空间建模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空间 三维建模 空间认知 数据结构 建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白云母^(40)Ar-^(39)Ar示踪及在长江贯通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习林 李长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127,共7页
使用碎屑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示踪方法研究长江贯通是一种新探索。在分析这一方法示踪的基本原理之后,讨论了碎屑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方法在判别沉积物物源、研究水系演化和计算源区剥蚀速率等方面的一些应用,然后从取样位置的选择... 使用碎屑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示踪方法研究长江贯通是一种新探索。在分析这一方法示踪的基本原理之后,讨论了碎屑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方法在判别沉积物物源、研究水系演化和计算源区剥蚀速率等方面的一些应用,然后从取样位置的选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以及上游源区白云母40Ar-39Ar年龄分布等方面就这一方法应用于长江贯通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先整理源区白云母40Ar-39Ar年龄分布,再分析盆地沉积物中碎屑白云母年龄分布在垂向的变化,最后对比这两种年龄分布的关系来制约长江贯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白云母 长江贯通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长江南岸岩溶流域典型区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根深 郭绪磊 +3 位作者 刘刚 陶坤燏 陈麒玉 周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宜昌长江南岸岩溶流域过河口地区存在库岸崩塌、工程性缺水、旱涝灾害、地下水污染、石漠化等水文环境问题,在地质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如何直观、立体、可视地表达水文地质结构特征,成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水文地质研究的难... 宜昌长江南岸岩溶流域过河口地区存在库岸崩塌、工程性缺水、旱涝灾害、地下水污染、石漠化等水文环境问题,在地质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如何直观、立体、可视地表达水文地质结构特征,成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水文地质研究的难点。以宜昌长江南岸岩溶流域过河口地区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在分析研究区域地质环境概况与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基于QuantyView 3D平台,提出了一种以平面水文地质图数据为主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构建了研究区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和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并依据地下水类型为水文地质结构模型赋值属性,以此划分了7个地下水类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模型进行数据量算分析和模型空间结构分析等应用,为过河口地区水文地质研究提供了空间信息支持,揭示了地下水赋存空间和运动场所的基本结构特征,对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三维地质建模 可视化 QuantyView3D 过河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响因子反馈校准的北川县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晨 刘志鹏 +3 位作者 曾超 毕鸿基 周天伦 刘晓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30,共10页
层次分析法是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该方法在专家打分构建判断矩阵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专家的主观经验,具有局限性。通过追踪各个影响因子评价曲线AUC值的叠加增长过程,提出一种对影响因子分级权重进行反馈校准的滑坡灾... 层次分析法是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该方法在专家打分构建判断矩阵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专家的主观经验,具有局限性。通过追踪各个影响因子评价曲线AUC值的叠加增长过程,提出一种对影响因子分级权重进行反馈校准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从而实现对层次分析法的改进。将该方法应用于北川新县城周边地区的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选择坡度、坡向、岩性、距水系距离、距断裂距离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6个影响因子,建立影响因子及其分级的判断矩阵,并依据各个影响因子评价曲线AUC值对该判断矩阵进行反馈校准。结果表明:校准后所划分的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结果比校准前有明显的精度提升,说明基于影响因子反馈校准的层次分析法可以提高传统层次分析法的预测精度,且具有方法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AHP) AUC 反馈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县典型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防治建议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伦 张卫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5-9,共5页
本文针对福建省永定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典型地质灾害点——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以期为类似地质灾害的调查和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 典型地质灾害 滑坡 成因分析 永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铁路路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杰 乔梁 滕伟福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48,共3页
论述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结构,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铁路路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工程实际,对工程项目报告中的45组含有路基工程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单元进行分析量化。RBF... 论述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结构,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铁路路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工程实际,对工程项目报告中的45组含有路基工程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单元进行分析量化。RBF和GR模型预测评价后的输出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对比表明,RBF和GR模型对5种危险等级的预测评价单元有较好的预测结果,用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铁路路基工程 地质灾害 危险性 预测评价 RBF 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岩体结构面粗糙度各向异性、尺寸效应、间距效应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葛云峰 唐辉明 +3 位作者 王亮清 赵斌滨 吴益平 熊承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0-179,共10页
为了研究天然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评价结果影响因素,以重庆武隆地区大尺寸岩体结构面为例,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基于Grasselli改进法描述粗糙度在不同采样方向、尺度与精度下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所选用的天然岩体结构面具有明显的各向... 为了研究天然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评价结果影响因素,以重庆武隆地区大尺寸岩体结构面为例,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基于Grasselli改进法描述粗糙度在不同采样方向、尺度与精度下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所选用的天然岩体结构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正尺寸效应和间距效应,因此在进行粗糙度评价时,采样方向务必与剪切方向保持一致,采样尺寸与采样间距应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有效采样尺寸与间距;为便于不同评价方法间结果对比,应保证在相同的采样参数下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体结构面粗糙度 各向异性 尺寸效应 间距效应 激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剪方式下滑带土残余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20
作者 王顺 项伟 +2 位作者 崔德山 杨金 黄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967-2972,共6页
以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土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剪仪研究了黄土坡滑坡滑带土在单级剪、预剪以及多级剪3种环剪方式下的残余强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环剪试验下剪切带的形成与剪切位移相关;残余强度随有效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对于... 以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土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剪仪研究了黄土坡滑坡滑带土在单级剪、预剪以及多级剪3种环剪方式下的残余强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环剪试验下剪切带的形成与剪切位移相关;残余强度随有效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已经存在剪切带的滑带土,环剪时能很快达到残余强度状态;滑带土环剪轴向压缩分初始剪胀、颗粒运移压密和稳定压密3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剪应力变化趋势不同;预剪试验和多级剪切试验得到的残余强度偏大,应该首选单级剪切试验测试滑带土残余强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剪试验 残余强度 滑带土 黄土坡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