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柠檬酸对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WO_3薄膜光电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文章 李洁 +2 位作者 王旋 黄晔 陈启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38-1644,共7页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柠檬酸为络合剂,聚乙二醇(PEG)为聚合物合成前驱体溶胶,并用浸渍提拉法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WO3薄膜,研究配位剂柠檬酸对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WO3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质的影响。采用X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柠檬酸为络合剂,聚乙二醇(PEG)为聚合物合成前驱体溶胶,并用浸渍提拉法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WO3薄膜,研究配位剂柠檬酸对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WO3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质的影响。采用X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薄膜的相组成及表面形貌,借助标准三电极体系进行了光电化学测试,并进一步讨论了柠檬酸对WO3薄膜光电性能影响机理。结果表明:CA和W摩尔比为0,0.5,1.0和2.0条件下薄膜表面颗粒平均尺寸分别为60,80,110和115 nm,500 W氙灯照射1.2 V(vs Ag/AgCl)偏压条件下,光电流密度分别为2.4,3.2,3.4和3.5 mA/cm2;柠檬酸的加入有效地改变了薄膜的表面形貌,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和较大的颗粒使得WO3薄膜电极有更好的光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三氧化钨 纳米薄膜 光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稀土修饰Bi2MoO6高效可见光催化剂 被引量:9
2
作者 缪应纯 潘改芳 +1 位作者 霍宇凝 李和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87-1592,共6页
采用原位法制备了系列稀土离子修饰的Bi2MoO6可见光催化剂并应用于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HPLC-MS显示该反应经脱除乙基的过程形成5个中间产物,最后完全矿化。研究表明,Gd3+修饰效果最佳,且原位法优于浸渍法,主要归因于Gd3+进入Bi2MoO6晶... 采用原位法制备了系列稀土离子修饰的Bi2MoO6可见光催化剂并应用于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HPLC-MS显示该反应经脱除乙基的过程形成5个中间产物,最后完全矿化。研究表明,Gd3+修饰效果最佳,且原位法优于浸渍法,主要归因于Gd3+进入Bi2MoO6晶格,形成施主能级,导致能级带隙变窄,不仅有利于可见光活化光催化剂,而且阻碍电子-空穴复合并抑制修饰剂流失,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Bi2MoO6 光解 非均相催化 合成设计 有机污染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盐和聚萘磺酸盐分散剂在高浓度水悬浮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振豪 桂奇峰 +4 位作者 张博 任帅臻 张树鹏 李新忠 任天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78-1285,共8页
研究了聚羧酸盐分散剂(SD-819)和聚萘磺酸盐分散剂(SD-661)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性能;同时考察了分散剂添加量对500 g/L扑草净水悬浮剂(SC)中的吸附、Zeta电势和流变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分散剂SD-661相比,分散剂SD-819水溶液中的表面张... 研究了聚羧酸盐分散剂(SD-819)和聚萘磺酸盐分散剂(SD-661)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性能;同时考察了分散剂添加量对500 g/L扑草净水悬浮剂(SC)中的吸附、Zeta电势和流变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分散剂SD-661相比,分散剂SD-819水溶液中的表面张力(γcmc)小,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生成自由能(ΔGmic)低,吸附量大,制备出的扑草净SC黏度低,流动性好,触变性优良.结果表明,聚羧酸盐分散剂更适用于高浓度扑草净SC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水悬浮剂 表面性能 流变性能 聚羧酸盐 聚萘磺酸盐 扑草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的表面性能及在水悬浮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秦娇龙 庞文文 +2 位作者 杨小东 张腾 任天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82-2190,共9页
探讨了十二醇聚氧乙烯醚(AEO)的EO链长对其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γcmc)、胶束生成自由能(ΔGm)、分子面积(Acmc)和亲水亲油平衡(HLB)值等表面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EO链长的AEO对质量分数25%代森锰锌水悬浮剂(SC)的流变性能... 探讨了十二醇聚氧乙烯醚(AEO)的EO链长对其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γcmc)、胶束生成自由能(ΔGm)、分子面积(Acmc)和亲水亲油平衡(HLB)值等表面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EO链长的AEO对质量分数25%代森锰锌水悬浮剂(SC)的流变性能[黏度、储能模量(G')、流动点时的应变(γflow)、触变性]和物理贮存性能(热贮前悬浮率、热贮后悬浮率和倾倒性)的影响.结果发现,AEO的cmc,γcmc,ΔGm,Acmc和HLB值随着EO链长的增加而增大;AEO能够明显改善代森锰锌SC的黏度,以AEO-9所制备的SC黏度最小,且AEO的EO链长越长,所对应的SC结构恢复越慢,恢复慢的样品其倾倒残留率过高;G'和γflow能反映SC内部结构变化,可作为评价农药SC物理稳定性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醇聚氧乙烯醚 表面性能 悬浮剂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磁性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四华 黄进 +3 位作者 许东芳 施阳 陈锐 何其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78,共5页
文章在Fe3O(4magnetite)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覆一层SiO(2silica),再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作为结构导向剂,包覆一层介孔SiO2,形成一种核壳式介孔磁性二氧化硅材料(MS),然后在其表面引进巯基(mercapto)从而成为... 文章在Fe3O(4magnetite)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覆一层SiO(2silica),再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作为结构导向剂,包覆一层介孔SiO2,形成一种核壳式介孔磁性二氧化硅材料(MS),然后在其表面引进巯基(mercapto)从而成为一种新型巯基修饰的磁性二氧化硅载体(MMS)。这种材料是介孔的,有磁性的,它的直径为300~450 nm,表面积为469 m2/g,孔径为3.1 nm,饱和磁化强度为28.1 emu/g。将MMS应用于溶液中对镉离子的吸附,结果发现:反应24 h后吸附基本达平衡;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有很大影响,pH越大吸附效果越佳;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载体的吸附容量也不断增加,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容量为172.4 mg/g,吸附处理之后,微球可以通过加入外界磁场很容易的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且可循环使用,对环境友好,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 核壳式磁性二氧化硅 巯基改性 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醚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性质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海龙 李红玉 +1 位作者 张雷 任天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30-1335,共6页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聚合度的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表面张力法对合成产物的表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环氧乙烷(EO)片段的增加,单体、二...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聚合度的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表面张力法对合成产物的表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环氧乙烷(EO)片段的增加,单体、二聚体和三聚体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都逐渐增大,当EO数目相同时,单体、二聚体和三聚体的cmc值依次明显降低.二聚体与三聚体都显示出很好的表面性质,其中三聚体的表面性质比二聚体表面性能更优.在空气/水表面二聚体和三聚体比单体的排列更加紧密,表现出更好的吸附和分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酞型聚醚砜(PES-C)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纪芹 郎万中 +1 位作者 郑斐尹 郭亚军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4-190,共7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乙醇(EtOH)为添加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得了酚酞型聚醚砜(PES-C)超滤膜。结果表明:当以乙醇为添加剂时,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膜上表面变为致密结构,下表面呈多孔结构,水通量先上升后减小;当以PVP为添加剂时,随着PVP...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乙醇(EtOH)为添加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得了酚酞型聚醚砜(PES-C)超滤膜。结果表明:当以乙醇为添加剂时,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膜上表面变为致密结构,下表面呈多孔结构,水通量先上升后减小;当以PVP为添加剂时,随着PVP含量增加,PES-C膜的指状孔得到发展,膜通量和截留率都上升,当PVP的质量含量为10%时,PES-C膜的通量达到134.3L/(m2.h),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达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酞型聚醚砜 超滤膜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硝磺草酮悬浮剂的研制 被引量:2
8
作者 任帅臻 李新忠 +3 位作者 张振兵 史雅丽 何炼 任天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8期19-24,共6页
本文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pH调节剂等助剂的筛选,最终确定了40%硝磺草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硝磺草酮原药40.0%、SD-813为2.0%、SD-208为3.0%、乙二醇4.0%、硅酸镁铝1.0%、黄原胶5.0%、柠檬酸2.0%、AFE-3168 0.2%、去离子水补足。... 本文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pH调节剂等助剂的筛选,最终确定了40%硝磺草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硝磺草酮原药40.0%、SD-813为2.0%、SD-208为3.0%、乙二醇4.0%、硅酸镁铝1.0%、黄原胶5.0%、柠檬酸2.0%、AFE-3168 0.2%、去离子水补足。实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制备的悬浮剂平均粒径<4μ,悬浮率95%以上,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悬浮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磺草酮 悬浮剂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分子量对PVB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建平 吴起影 +1 位作者 郎万中 郭亚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3,共6页
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作为本体材料,以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以4种不同分子量(分别是2 000,6 000,10 000,20 000)的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超滤膜.研究了PEG分子量对成膜凝胶动力学和膜性能的影响.利用... 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作为本体材料,以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以4种不同分子量(分别是2 000,6 000,10 000,20 000)的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超滤膜.研究了PEG分子量对成膜凝胶动力学和膜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PVB膜的形貌,并对膜的性能,包括纯水通量、截留率、孔隙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膜上孔的数目和大小都随着PEG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当PEG分子量从2 000增大到20 000时,膜的纯水通量首先由62.8L/(m2·h)增大到104L/(m2·h),然后又降到50.1L/(m2·h).另外,随着PEG分子量的增大,膜的耐污染性逐渐变差,而孔隙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乙烯醇缩丁醛 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改性聚偏氟乙烯静电纺丝膜及其自重驱动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艺舒 孟娇 +2 位作者 张旋 陈艳 郎万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111,共7页
为了提升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油/水分离性能,在静电纺丝PVDF基膜表面先后沉积聚多巴胺(PDA)和水凝胶海藻酸钙(CaAlg)并制备了CaAlg-PDA/PVDF复合膜.利用PDA强黏附性和CaAlg与PDA亲和性,增强水凝胶改性PVDF膜的渗透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 ... 为了提升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油/水分离性能,在静电纺丝PVDF基膜表面先后沉积聚多巴胺(PDA)和水凝胶海藻酸钙(CaAlg)并制备了CaAlg-PDA/PVDF复合膜.利用PDA强黏附性和CaAlg与PDA亲和性,增强水凝胶改性PVDF膜的渗透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 mg/mL多巴胺溶液中自聚反应后PVDF膜的孔径变化不大,进一步经水凝胶改性后所制CaAlg-PDA/PVDF复合膜的水浸润性明显提升,且平均孔径、孔隙率都大幅下降.所制备的CaAlg-PDA/PVDF复合膜对石油醚乳化油的截留率最高可达99.9%,渗透系数在2.0×10~4 L/(m~2·h·MPa)以上;而对正己烷乳化油的截留率最高也可达99.9%,渗透系数则高于3.2×10~4 L/(m~2·h·MPa).相较于CaAlg/PVDF膜,CaAlg-PDA/PVDF复合膜具有更好的性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膜 静电纺丝膜 微滤膜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钙改性聚偏氟乙烯静电纺丝膜用于油水乳液的自重驱动分离 被引量:5
11
作者 钱明 孟娇 郎万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4,共6页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化学稳定性良好、机械强度高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PVDF膜具有高的孔隙率和较高的纯水渗透系数。利用海藻酸钠和钙离子交联对静电纺丝PVDF膜进行改性得到海藻酸钙改性聚偏氟乙烯(CaAlg/PVDF)...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化学稳定性良好、机械强度高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PVDF膜具有高的孔隙率和较高的纯水渗透系数。利用海藻酸钠和钙离子交联对静电纺丝PVDF膜进行改性得到海藻酸钙改性聚偏氟乙烯(CaAlg/PVDF)复合微滤膜,将其运用于油水乳液的分离.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改性膜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对含油废水的渗透系数高达20000 L/(m^(2)·h·MPa)以上,对其中乳化的甲苯、环己烷的截留率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膜 静电纺丝 微滤膜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噻嗪酮悬浮剂的研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帅臻 郭振豪 任天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10期25-30,共6页
本文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防腐剂等助剂的筛选,最终确定了50%噻嗪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噻嗪酮原药50%、分散剂SD-06为2.0%、润湿剂SR-08为1.0%、乙二醇4.0%、黄原胶2.0%、硅酸镁铝0.5%、苯甲酸钠0.2%、有机硅消泡剂AFE-31680.2%、... 本文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防腐剂等助剂的筛选,最终确定了50%噻嗪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噻嗪酮原药50%、分散剂SD-06为2.0%、润湿剂SR-08为1.0%、乙二醇4.0%、黄原胶2.0%、硅酸镁铝0.5%、苯甲酸钠0.2%、有机硅消泡剂AFE-31680.2%、去离子水补足。实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制备的悬浮剂平均粒径<4μm,悬浮率95%以上,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悬浮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嗪酮 悬浮剂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与其突变受体的相互作用
13
作者 温夏夏 南士滨 +1 位作者 任天瑞 姚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62-2469,共8页
采用同源建模技术构建了大鼠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模型及β97Tyr突变受体模型.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γ-氨基丁酸(GABA)与突变前后受体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显示,突变及未突变受体之间在氢键作用和对接能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配体... 采用同源建模技术构建了大鼠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模型及β97Tyr突变受体模型.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γ-氨基丁酸(GABA)与突变前后受体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显示,突变及未突变受体之间在氢键作用和对接能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配体与突变受体的结合能力随突变残基中氟原子数目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活性位点 氨基酸突变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盐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复配体系对戊唑醇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翁雨佳 朱红 +1 位作者 张博 任天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3-530,共8页
聚羧酸盐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复配体系有利于提高农药水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本研究选用430 g/L戊唑醇水悬浮剂(SC)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聚羧酸盐分散剂850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601p复配体系的胶束流体动力学直径以及对戊唑醇S... 聚羧酸盐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复配体系有利于提高农药水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本研究选用430 g/L戊唑醇水悬浮剂(SC)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聚羧酸盐分散剂850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601p复配体系的胶束流体动力学直径以及对戊唑醇SC黏度、Zeta电势、比吸光度和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独用601p制备的戊唑醇SC的分散稳定性要高于单独用850制备的,而用两者复配体系制备的戊唑醇SC的稳定性明显高于用单一分散剂制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散剂的复配比例对戊唑醇SC的物理稳定性也有不同影响,其中当m(850):m(601p)=1:1时,复配分散剂的胶束动力学直径不再变化,制得的戊唑醇SC分散稳定性最好,表现为黏度相对较小,Zeta电势为–40.8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盐分散剂 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 复配分散剂 戊唑醇 水悬浮剂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西草净·扑草津水分散颗粒剂的配方研制
15
作者 何炼 张振兵 +2 位作者 董秀莲 胡国耀 任天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9期23-27,共5页
用西草净和扑草津复配制成水分散颗粒剂,能拓宽除草谱,提高利用率。采用流点法对润湿分散剂进行初筛,再对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进行种类和用量的筛选,最终获得65%西草净·扑草津水分散颗粒剂的最优配方:西草净25%、扑草津40... 用西草净和扑草津复配制成水分散颗粒剂,能拓宽除草谱,提高利用率。采用流点法对润湿分散剂进行初筛,再对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进行种类和用量的筛选,最终获得65%西草净·扑草津水分散颗粒剂的最优配方:西草净25%、扑草津40%、SD-816 5%、K12 3%、硫酸铵5%、玉米淀粉补足至100%。该配方所制得的水分散颗粒剂悬浮率高,热储稳定性好,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草净 扑草津 水分散颗粒剂 流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表面活性剂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中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秀莲 胡国耀 +2 位作者 何炼 张振兵 任天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9年第3期33-39,共7页
应用复配表面活性剂协同增效理论及对流变性能的影响,对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OD)的乳化剂和分散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农乳500#与SR -08间具有强烈的协同增效作用。使用农乳500#与SR -08复配表面活性剂制备的24%烟嘧·... 应用复配表面活性剂协同增效理论及对流变性能的影响,对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OD)的乳化剂和分散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农乳500#与SR -08间具有强烈的协同增效作用。使用农乳500#与SR -08复配表面活性剂制备的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黏度低,流动性好,触变性优良,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标准。较单一表面活性剂制备的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性能有明显提高。复配表面活性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有利于提高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悬浮剂 复配表面活性剂 流变性能 烟嘧磺隆 莠去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超滤膜PVDF/CS-HDH-Cl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佳峰 王函 +1 位作者 陈艳 郎万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109,117,共8页
以壳聚糖和海因为原料合成了壳聚糖-海因(CS-HDH),并通过氯化处理得到氯化壳聚糖-海因(CS-HDH-Cl),以合成的CS-HDH-Cl为添加剂制备具有亲水性、抗污染性能和抑菌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结果表明,添加CS-HDH-Cl可改善PVDF膜的亲水性能... 以壳聚糖和海因为原料合成了壳聚糖-海因(CS-HDH),并通过氯化处理得到氯化壳聚糖-海因(CS-HDH-Cl),以合成的CS-HDH-Cl为添加剂制备具有亲水性、抗污染性能和抑菌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结果表明,添加CS-HDH-Cl可改善PVDF膜的亲水性能,随着添加剂质量分数增加至0.9%,渗透通量高达351.2 L/(m^(2)·h);改性后的PVDF/CS-HDH-Cl膜通量恢复率可达90.9%;当氧化态氯含量达0.69 mmol/g,PVDF/CS-HDH-Cl超滤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7%和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膜 卤胺 壳聚糖 抗菌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18
作者 董秀莲 徐彬彬 +4 位作者 张明倩 贺蓬辉 涂振北 李海徽 任天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9年第10期43-49,共7页
探讨了以丙二醇为起始剂的系列嵌段聚醚(L61、L62、L63、L64、L65)其EO/PO比例的不同对其分子面积(Acmc)、临界胶束浓度(cmc)、胶束生成自由能(△Gm)、亲水亲油平衡(HLB)与表面张力(γcmc)值等表面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EO/PO比例的不同对... 探讨了以丙二醇为起始剂的系列嵌段聚醚(L61、L62、L63、L64、L65)其EO/PO比例的不同对其分子面积(Acmc)、临界胶束浓度(cmc)、胶束生成自由能(△Gm)、亲水亲油平衡(HLB)与表面张力(γcmc)值等表面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EO/PO比例的不同对35%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L61∽L65的cmc、△Gm及Acmc值均随PEO链段的增长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L64值最高)。运用到35%烟硝莠可分散油悬浮剂中的L64可明显降低其黏度,以L64制备的35%烟硝莠可分散油悬浮剂触变性与黏度最适宜,结构的回复率最优,可作为评价可分散油悬浮剂体系流变学性能稳定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聚醚 可分散油悬浮剂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纳米粒子植入Zr-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r-MOF)用于催化水介质中的A^3-偶联反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金萍 凌红亚 李和兴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共9页
水热条件下,ZrCl4与2,2'-联吡啶-5,5'-二甲酸(dipydc)配位聚合形成Zr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r-MOF).将HAuCl4乙醇溶液引入Zr-MOF中,Au3+离子被原位还原得到Au/Zr-MOF催化剂.由于高度分散的极细的金纳米粒子以及底物在催化剂微... 水热条件下,ZrCl4与2,2'-联吡啶-5,5'-二甲酸(dipydc)配位聚合形成Zr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r-MOF).将HAuCl4乙醇溶液引入Zr-MOF中,Au3+离子被原位还原得到Au/Zr-MOF催化剂.由于高度分散的极细的金纳米粒子以及底物在催化剂微孔孔道中的吸附和扩散,Au/Zr-MOF催化剂在各种水介质的A3-偶联反应中显示出较高的活性.该催化剂便于回收和套用,在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显著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Zr-MOF催化剂 A3-偶联反应 水介质 绿色有机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