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鳞毛蕨科药用蕨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
作者 彭飞 陆洋 +2 位作者 习伟佳 马吉福 马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616-4617,共2页
鳞毛蕨科植物在秦岭中分布较广,为蕨类中优势科,有4个属48个种。鳞毛蕨科多具有消炎、抑菌和止血等功效,潜在应用价值巨大,但目前仅有个别鳞毛蕨科植物作为药用。文中对秦岭地区鳞毛蕨科植物资源现状进行研究,为鳞毛蕨科的进一步开发利... 鳞毛蕨科植物在秦岭中分布较广,为蕨类中优势科,有4个属48个种。鳞毛蕨科多具有消炎、抑菌和止血等功效,潜在应用价值巨大,但目前仅有个别鳞毛蕨科植物作为药用。文中对秦岭地区鳞毛蕨科植物资源现状进行研究,为鳞毛蕨科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毛蕨科 秦岭 应用价值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秦岭21种蕨类植物中槲皮素与山柰酚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1
2
作者 洪叶岚 马骥 +2 位作者 肖娅萍 乐圆 张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4-297,共4页
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21种蕨类植物中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进行测定。使用Shimadzu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进样量20μL,柱温28℃。各对... 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21种蕨类植物中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进行测定。使用Shimadzu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进样量20μL,柱温28℃。各对照品的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和重复性,槲皮素、山柰酚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和95%。采用该方法分别对采自秦岭的21种蕨类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进行测定,地上部分有19种含槲皮素、15种含山柰酚,其中毡毛石韦中槲皮素含量最高(2.11 mg/g),蜈蚣草中山柰酚含量最高(19.80 mg/g);而地下部分除有边瓦韦、大瓦韦含槲皮素(含量分别为0.11、0.12 mg/g)外,其余根状茎中几乎没有这两种黄酮类化合物;表明槲皮素与山柰酚在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广泛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槲皮素 山柰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不同产地绞股蓝及其根际土壤中As,Hg,Se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晶 肖娅萍 +2 位作者 梁晓庆 邵显会 张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3-816,共4页
通过优化了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了7个省产绞股蓝及其根际土壤中As,Hg,Se三种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7个省产绞股蓝中As,Hg,Se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As和Hg两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As... 通过优化了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了7个省产绞股蓝及其根际土壤中As,Hg,Se三种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7个省产绞股蓝中As,Hg,Se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As和Hg两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As和Hg的限量标准。Se元素含量同根际土壤中Se元素含量显示极显著相关性,故湖北恩施富硒区产绞股蓝中Se含量明显高于其他6省产绞股蓝。研究结果可以初步判定,绞股蓝中Se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而As和Hg元素的积累则不同于Se元素,还可能受到大气气溶胶的干、湿沉降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根际土壤 湿法消解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木通叶表面结构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娇 肖娅萍 +2 位作者 李秀华 薛婧 王喆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9-473,共5页
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野生三叶木通叶表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形状无规则;叶上表皮外切向面分布有明显的角质膜,加厚的角质膜表面覆盖有不同形态的蜡质,且在不同样品间有较大差异;叶下表面具三角状以及乳头状突起;气孔器为... 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野生三叶木通叶表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形状无规则;叶上表皮外切向面分布有明显的角质膜,加厚的角质膜表面覆盖有不同形态的蜡质,且在不同样品间有较大差异;叶下表面具三角状以及乳头状突起;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只分布在叶下表面,散生且取向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叶表面结构 气孔器 环境扫描电镜(E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贯众多酚工艺 被引量:11
5
作者 陆洋 彭飞 +3 位作者 黄丽霞 习伟佳 马吉福 马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贯众多酚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为自变量,贯众中多酚的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得到最优提取条件如下:超声...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贯众多酚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为自变量,贯众中多酚的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得到最优提取条件如下: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46℃,料液比1∶40,乙醇浓度35%,经验证,贯众中多酚的提取率为8.11660%,理论值为8.12986%,RSD为0.15%。该工艺高效、稳定,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众 多酚 超声提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荚果蕨总三萜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晓艳 马骥 +4 位作者 彭飞 陆洋 马吉福 习伟佳 张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筛选出分离纯化荚果蕨总三萜的最佳大孔树脂型号及工艺条件。方法:以荚果蕨总三萜浓度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筛选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并初步确定总三萜纯化工艺。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吸附解析效果最好,吸附条件:溶液浓度1.96mg/m... 目的:筛选出分离纯化荚果蕨总三萜的最佳大孔树脂型号及工艺条件。方法:以荚果蕨总三萜浓度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筛选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并初步确定总三萜纯化工艺。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吸附解析效果最好,吸附条件:溶液浓度1.96mg/m L,p H为6,流速1.5m L/min,吸附体积5BV;洗脱条件:60%乙醇,流速2.0m L/min,洗脱体积4BV,其回收率为86.27%,纯度82.32%,精制倍数为2.88。结论:AB-8大孔树脂较适合分离纯化荚果蕨总三萜。该工艺简单可行,纯化效果好,可为工业生产中分离纯化荚果蕨总三萜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果蕨 总三萜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荚果蕨总三萜超声提取工艺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晓艳 马骥 +4 位作者 彭飞 陆洋 马吉福 习伟佳 张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00-204,209,共6页
以荚果蕨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为自变量,荚果蕨中总三萜的提取率为响应值,依据Box-Benhnken原理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实验。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 以荚果蕨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为自变量,荚果蕨中总三萜的提取率为响应值,依据Box-Benhnken原理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实验。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5,超声温度63℃,超声时间39min。总三萜提取率理论值为35.7263mg/g,实际值为36.0304mg/g,相对标准偏差为0.40%,表明该优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后续实验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果蕨 总三萜 超声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荚果蕨中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倩倩 马骥 +1 位作者 牛俊峰 王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20-223,共4页
以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根状茎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超声辅助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应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荚果蕨根状茎中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 以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根状茎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超声辅助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应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荚果蕨根状茎中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该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为80℃、料水比为1:50(g/mL)、超声时间为30min、超声功率为150W。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荚果蕨根状茎、营养叶、孢子叶3个部位中粗多糖的提取率分别为9.67%、3.30%、3.43%。同时,荚果蕨根状茎中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DPPH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8.68μg/mL。研究荚果蕨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对荚果蕨天然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有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果蕨 多糖 超声提取 1 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己黄芪汤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珂 肖娅萍 +2 位作者 邵显会 王晶 梁晓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测定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中甲醇提取物和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2,2-二苯基-1-苦味基肼自由基清除(DPPH)实验、还原力实验、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清除DPPH活性研究表明,甲... 目的测定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中甲醇提取物和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2,2-二苯基-1-苦味基肼自由基清除(DPPH)实验、还原力实验、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清除DPPH活性研究表明,甲醇提取物与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较弱。还原能力实验证明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只略低于甲醇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实验结果则表明两种提取物均具有很高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结论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及三氯甲烷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黄芪汤 清除DPPH自由基法 还原能力 清除羟基自由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镇安三叶木通群落的多元分析和环境解释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娇 肖娅萍 李秀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6,共5页
应用聚类和PCA排序研究了陕西镇安野生三叶木通群落的特征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群落的排序值与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将所有样地划分为两大类;P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环境梯度对不同群落分布的潜在影响;排序轴与环境... 应用聚类和PCA排序研究了陕西镇安野生三叶木通群落的特征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群落的排序值与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将所有样地划分为两大类;P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环境梯度对不同群落分布的潜在影响;排序轴与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得到方程:Y1=0.644+0.012X2-0.005X4(R2=0.509,P>0.05),Y2=1.557+0.01X1-0.069X2(R2=0.797,P<0.01);SPSS聚类和PCA分析结果一致,决定三叶木通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为海拔和坡度,不同植物沿着海拔和坡度有着规律性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群落 多元分析 环境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多糖脱蛋白工艺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宝珍 肖娅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6,共4页
采用Sevag法、木瓜蛋白酶-Sevag法、TCA-Sevag法对绞股蓝粗多糖脱蛋白工艺进行研究.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G—200柱层析对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精制多糖GPM—21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采用Sevag法、木瓜蛋白酶-Sevag法、TCA-Sevag法对绞股蓝粗多糖脱蛋白工艺进行研究.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G—200柱层析对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精制多糖GPM—21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Sevag法效果最佳,蛋白脱除率高且多糖损失量小,累计蛋白脱除率可达63.08%,多糖保留率为77.34%.液相渗透色谱法测定GPM—2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多糖 脱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绞股蓝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飞 陆洋 +1 位作者 习伟佳 马吉福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四倍体绞股蓝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其根状茎、地上茎、叶和种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根状茎中鉴定出9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 目的:研究四倍体绞股蓝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其根状茎、地上茎、叶和种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根状茎中鉴定出9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85.69%;从地上茎中鉴定出5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79.96%;从叶中鉴定出13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95.83%;从种子中鉴定出5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92.47%。结论:该实验系统分析了绞股蓝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种植物资源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绞股蓝 索氏提取法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面积归一化法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组培苗添加水杨酸后总黄酮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蓉蓉 肖娅萍 成晓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9期33-34,共2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黄酮,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和PAL酶活性。结果表明:在50-150μmol/L浓度范围内附加水杨酸可提高绞股蓝组培苗的总黄酮含量和PAL酶活性。
关键词 绞股蓝 总黄酮 PAL 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荚果蕨的繁育与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彭飞 陆洋 +2 位作者 马吉福 习伟佳 马骥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3-47,共5页
荚果蕨是药食两用的蕨类植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人们喜爱的山野菜,同时具有抗癌、抑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其株型美观,还可作园林观赏,具有开发潜力。从繁育与栽培、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等方面综述了荚果蕨的繁育与... 荚果蕨是药食两用的蕨类植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人们喜爱的山野菜,同时具有抗癌、抑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其株型美观,还可作园林观赏,具有开发潜力。从繁育与栽培、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等方面综述了荚果蕨的繁育与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果蕨 繁育与栽培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种子萌发及根系发育的研究
15
作者 彭飞 陆洋 +1 位作者 习伟佳 马吉福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17-20,44,共5页
为探究绞股蓝种子萌发中变温的效果及根系发育中径级和根系的长度、表面积、投影面积、体积等指标间的关系。以绞股蓝种子为材料,进行恒温和变温处理,研究种子发芽率;以萌发种子为实验材料,从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 为探究绞股蓝种子萌发中变温的效果及根系发育中径级和根系的长度、表面积、投影面积、体积等指标间的关系。以绞股蓝种子为材料,进行恒温和变温处理,研究种子发芽率;以萌发种子为实验材料,从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明确绞股蓝根系发育过程的特点。结果表明:变温处理绞股蓝种子的发芽率(80.4%)远大于恒温处理(0)。在绞股蓝根系发育过程中,径级是0-0.5mm的根系长度、表面积、投影面积和体积占总长度、总表面积、总投影面积和总体积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径级是0.5-1.0mm的根系所占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变温处理能够提高发芽率;在绞股蓝根系发育过程中,细根(<0.5mm)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绞股蓝根系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种子 种子萌发 根系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百萍 马骥 +2 位作者 张晓静 张昊 朱贞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07-409,共3页
目的:优化回流萃取、RP-HPLC检测荚果蕨中槲皮素、山奈酚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得出荚果蕨营养叶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adzu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 目的:优化回流萃取、RP-HPLC检测荚果蕨中槲皮素、山奈酚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得出荚果蕨营养叶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adzu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nm;进样量20μL。结果:槲皮素在0.18~4.5μg(r2=0.9992),山奈酚在0.17~4.25μg(r2=0.9994)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99.45%,RSD值为1.90%,0.91%(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荚果蕨的质量评价。9月份采收的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实验结果可用于指导合理采收开发荚果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果蕨 总黄酮 不同采收时期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