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设计优化山茱萸ISSR-PCR反应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关锰 白成科 王喆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4,共5页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从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和dNTP浓度4种因素3个水平,对山茱萸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模板DNA浓度、PCR反应过程中的退火温度进行梯度检测.结果表明,20弘LISSR—PCR反...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从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和dNTP浓度4种因素3个水平,对山茱萸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模板DNA浓度、PCR反应过程中的退火温度进行梯度检测.结果表明,20弘L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因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PC Rbuffer、150μmol/LdNTP、1.0μmaol/L引物、2.5mmol/L Mg^2+和2.0U TaqDNA聚合酶,最佳模板DNA浓度为20-80ng,引物UBC835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山茱萸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变应原基因(Sam a1)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化文平 王喆之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4-578,共5页
Ⅰ型变态反应是小分子植物蛋白结合IgE抗体引起的一种疾病。本文首次从丹参中克隆出变应原蛋白基因,命名为:Sam a1(GenBank注册号:EU122383)。Sama1包含483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160个氨基酸残基。其推导氨基酸(命名为:Sama1)具... Ⅰ型变态反应是小分子植物蛋白结合IgE抗体引起的一种疾病。本文首次从丹参中克隆出变应原蛋白基因,命名为:Sam a1(GenBank注册号:EU122383)。Sama1包含483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160个氨基酸残基。其推导氨基酸(命名为:Sama1)具有Bet v1结构域,属于病原菌相关的Bet v1蛋白家族,与苹果中变应原mal d1类似蛋白同源性高达66%。三级结构预测模型显示Sam a1含有T细胞主要抗原决定簇的c端仅螺旋。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茵和NaCl溶液诱导下Sam a1的表达呈现上调趋势,表明Sam a1可能与病程相关蛋白和盐胁迫相关。Sam a1转入大肠杆菌M15后,表达出与预测蛋白大小相当的目标蛋白,IPTG诱导后5~7h目标蛋白可大量表达。本研究为从植物分子机制上了解中药变态反应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尤其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原 基因克隆 REAL time PCR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分析丹参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康健 王喆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了栽培丹参干燥花、茎、叶、根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丹参4个不同部位中,挥发性成分以倍半萜为主,其次含有芳香族和脂肪族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中,β-石竹烯(.beta.-Caryophyl...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了栽培丹参干燥花、茎、叶、根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丹参4个不同部位中,挥发性成分以倍半萜为主,其次含有芳香族和脂肪族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中,β-石竹烯(.beta.-Caryophyllene)含量较高,丹参花中含36.16%,茎22.22%、叶5.41%;另一种倍半萜大根香叶烯D(Germacrene D),丹参花中含8.00%,茎9.69%、叶16.76%;波旁烯(Bourbonene)丹参花中含4.25%,茎4.61%、叶13.05%,丹参根不含这3种挥发性成分.经过分析丹参干燥花中BCP及其异构体、含氧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53.25%,茎18.84%,叶13.05%,其特性和药理活性对丹参的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β-石竹烯(BCP)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药材和种子中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双红 王喆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分析黄芩药材和种子中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肪酸,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结果:药材中鉴定出30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成分有:亚油... 目的:分析黄芩药材和种子中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肪酸,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结果:药材中鉴定出30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成分有:亚油酸(41.689%),油酸(14.151%)和棕榈酸(12.109%)。种子中鉴定出14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物质为:亚油酸(55.381%),油酸(25.618%)和棕榈酸(5.141%)。结论:黄芩药材和种子中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在食用、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黄姜优良品系的品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尧 李向民 +1 位作者 史沉鱼 苗玲 《陕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10-14,共5页
经过对安康市旬阳县种质资源圃所选出来的9个黄姜优良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7和115-5两个品系丰产性好,皂素含量高,具有继续研究和生产推广价值。
关键词 黄姜 盾叶薯蓣 优良品系 品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矿质元素配比施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苗玲 李向民 +1 位作者 史沉鱼 刘尧 《陕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31-34,共4页
以12年生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cv.Fuji)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L16(4)5试验法进行配比施肥。研究了五种矿质元素配方施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田的各肥料元素含量基础下,影响可溶性糖含量的元素... 以12年生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cv.Fuji)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L16(4)5试验法进行配比施肥。研究了五种矿质元素配方施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田的各肥料元素含量基础下,影响可溶性糖含量的元素重要性顺序分别是镁>锌>钙>铁>硼;施加镁(100g/株),其他元素不施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叶片可溶性糖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糖含量 红富士苹果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