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有效成分及其复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潘雨晴 毛傲洁 +1 位作者 于楚楚 胡义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3-1941,共9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手段局限。近20多年来,从中药中发现治疗NAFLD的有效成分以及能发挥多靶点综合作用的成分复方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根据其化学成分,以黄酮类、酚类、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手段局限。近20多年来,从中药中发现治疗NAFLD的有效成分以及能发挥多靶点综合作用的成分复方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根据其化学成分,以黄酮类、酚类、萜类、生物碱类、皂苷类分类阐述具有治疗NAFLD前景的中药有效成分,以及具有配伍增效作用的有效成分复方,以期进一步为NAFLD药物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药 复方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的免疫学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宇 李爽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38-2542,共5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机制复杂,涉及多种途径协同促进并互为因果,其中免疫反应在致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遗传背景因素下,药物活性代谢产物、药物-分子复合物、危险信号分子或可作为DILI发生的免疫反应触发因子,激活药物抗原性超敏反... 药物性肝损伤(DILI)机制复杂,涉及多种途径协同促进并互为因果,其中免疫反应在致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遗传背景因素下,药物活性代谢产物、药物-分子复合物、危险信号分子或可作为DILI发生的免疫反应触发因子,激活药物抗原性超敏反应机制、P-i假说和固有免疫危险信号机制。使肝脏出现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级联反应,导致肝脏固有免疫耐受状态失衡,进而造成肝脏组织的免疫炎症性损伤。本文主要阐述DILI的免疫学发生机制,以期为DILI治疗靶点的研发及规避用药不良反应等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免疫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慕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62-1968,共7页
门静脉高压既是肝硬化的结果,又是胃食管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静脉曲张出血,病情十分凶险,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规范开展内镜筛查,预防首次出血,急诊止血以及预防再次出血等,对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至关重要。目前... 门静脉高压既是肝硬化的结果,又是胃食管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静脉曲张出血,病情十分凶险,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规范开展内镜筛查,预防首次出血,急诊止血以及预防再次出血等,对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至关重要。目前,急诊止血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循环复苏、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放射学治疗,以及针对常规治疗可能失败的患者考虑优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等。二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传统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或卡维地洛联合内镜下曲张静脉结扎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球囊阻断逆行静脉栓塞术等。此外,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在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尤其是在一级和二级预防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伴或不伴腹水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栾雨婷 蔡文君 +8 位作者 蒋轼丽 赵长青 顾宏图 袁继丽 邢枫 吕靖 刘成海 刘平 慕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20-1526,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HBLC)伴有或不伴有腹水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就诊的HBLC患者57例,其中无腹水30例(HBLC-WOA),有腹水但无SBP 27例(HBLCWA),并纳入28例健康志愿者(H...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HBLC)伴有或不伴有腹水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就诊的HBLC患者57例,其中无腹水30例(HBLC-WOA),有腹水但无SBP 27例(HBLCWA),并纳入28例健康志愿者(HC),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比较两组肝硬化患者间肠道菌群的分布差异。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3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各物种相对丰度差异的比较采用多重假设检验,采用Benjamini和Hochberg错误发现率(fdr)进行调整,Pfdr<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不同条件下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相似性分析(ANOSIM)和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Adonis)。结果伴随腹水的出现,HBLC患者粪便微生物群的多样性降低(P=0. 042)。PCo A结果显示,HBLC-WOA组、HBLC-WA组与H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LC-WOA vs HC,ANOSIM:R=0. 159,P=0. 001,Adonis:R2=0. 067,P=0. 001;HBLC-WA vs HC,ANOSIM:R=0. 323,P=0. 001,Adonis:R2=0. 107,P=0. 001)。在属水平上,与HC组比较,HBLC-WA组罕见小球菌属和假丁弧菌属的丰度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 01、<0. 001),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属和韦荣球菌属的丰度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 05、<0. 001、<0. 01)。大肠埃希菌属和韦荣球菌属均与CTP评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均呈正相关,与血清Alb水平均呈负相关(P值均<0. 05)。假丁弧菌属、norank_f_毛螺菌科、unclassified_f_毛螺菌科、布劳特氏菌属与Alb水平均呈正相关,与CTP评分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P值均<0. 05)。KEGG通路分析显示,伴随腹水的出现,与转录相关蛋白、α-亚油酸代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细菌侵袭上皮细胞和胆汁分泌通路相关的菌群丰度逐渐上升(Pfdr值均<0. 05),而与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相关的菌群丰度逐渐下降(Pfdr<0. 05)。且细菌侵袭上皮细胞通路与大肠埃希菌属的丰度呈正相关(P <0. 001),肠杆菌属丰度与胆汁分泌通路呈正相关(P <0. 001)。结论 HBLC-WA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以硬壁菌门的罕见小球菌属和假丁弧菌属丰度降低,变形菌门的肠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属丰度增加为特征,肠杆菌可能参与胆汁分泌通路,大肠埃希菌可能参与上皮细胞的细菌侵袭通路,提示对于无SBP的HBLC-WA患者,调节肠道菌群的同时,可能也要考虑SBP的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腹水 胃肠道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唐浩 尹艺晓 +4 位作者 刘伟 方怡 王君 胡义扬 彭景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28-2737,共10页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药效,解析血府逐瘀汤发挥效应的物质基础。方法实验一探究血府逐瘀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NAFLD的作用,将50只C57BL/6J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高剂量和低剂量...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药效,解析血府逐瘀汤发挥效应的物质基础。方法实验一探究血府逐瘀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NAFLD的作用,将50只C57BL/6J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奥贝胆酸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组小鼠予对照饮食,其余各组高脂饮食,造模第13周开始灌胃给药,16周末取材。记录进食量、体质量,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检测空腹血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E染色和NAFLD活动评分(NAS)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沉积;检测肝组织TG和血清ALT水平。实验二分析血府逐瘀汤各提取部位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NAFLD的作用,利用水煎、水提醇沉、石油醚萃取技术,获得血府逐瘀汤提取部位1、2、3。将54只C57BL/6J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提取部位1、2、3和血府逐瘀汤对照组,每组9只。正常组予对照饮食,其余各组高脂饮食,造模第13周开始灌胃给药,16周末取材。记录进食量、体质量,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含量,检测空腹血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E染色和NAS评分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沉积;检测肝组织TG、GGT、血清ALT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实验一,血府逐瘀汤高、低剂量组和奥贝胆酸对照组均较模型组降低小鼠体质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P值均<0.05),肝组织空泡状脂滴分布、小叶内炎症减少,肝细胞气球样变减轻,NAS评分下降(P值均<0.05),降低肝脏TG、血清ALT水平(P值均<0.05)。血府逐瘀汤高、低剂量降低体质量、胰岛素抵抗指数和NAS总分的作用均优于奥贝胆酸(P值均<0.05)。血府逐瘀汤低剂量改善血清ALT的作用优于奥贝胆酸(P<0.05)。实验二,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提取部位1、2、3组均显著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P值均<0.05),减少肝组织脂滴分布、小叶内炎症灶和肝细胞气球样变,降低NAS总分和肝脏TG水平(P值均<0.05)。血府逐瘀汤提取部位1较模型组降低NAFLD小鼠体质量(P<0.05);提取部位2、3较模型组降低血清ALT水平(P值均<0.05);提取部位2较模型组降低肝组织GGT水平(P<0.05)。提取部位2的作用最接近血府逐瘀汤复方。结论血府逐瘀汤及其各提取部位均可不同程度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NAFLD,其中提取部位2很可能是血府逐瘀汤发挥效应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府逐瘀汤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诱导人自然杀伤细胞损伤的特点和主要机制
6
作者 齐婧姝 平大冰 +3 位作者 孙鑫 胡旭东 彭渊 刘成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_(2)O_(2))诱导人自然杀伤细胞株(NK92MI)损伤的特点及其主要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_(2)O_(2)(0、1、5、25 mmol/L)诱导NK92MI细胞损伤,显微镜下观察NK92MI细胞的生长状态;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_(2)O_(2))诱导人自然杀伤细胞株(NK92MI)损伤的特点及其主要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_(2)O_(2)(0、1、5、25 mmol/L)诱导NK92MI细胞损伤,显微镜下观察NK92MI细胞的生长状态;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及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NK92MI细胞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RT-PCR法检测细胞JNK1、Bcl2、PD-1、PD-L1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JNK1、p-JNK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未经刺激组(H2O20 mmol/L)相比,经H2O2(1、5、25 mmol/L)刺激5 h后,NK92MI细胞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以Annexin V+PI+晚期凋亡细胞居多(P<0.01);对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下降(P<0.05);JNK1、PD-1、PD-L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1)。结论:H2O2体外诱导NK细胞氧化损伤的特点以细胞晚期凋亡为主,其作用机制与激活JNK1信号通路进而引发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人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