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CO_(2)加氢制低碳醇改性费托合成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壮 李柯志 +3 位作者 苑志伟 杜金涛 李卓师 王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61-3079,共19页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CO/CO_(2))加氢制低碳醇(C2+OH)是碳一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煤、天然气、生物质、CO_(2)等非石油资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重要途径。该过程具有工艺路线短、原子经济性高、操作可行性强等优点,是颇...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CO/CO_(2))加氢制低碳醇(C2+OH)是碳一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煤、天然气、生物质、CO_(2)等非石油资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重要途径。该过程具有工艺路线短、原子经济性高、操作可行性强等优点,是颇具前景的合成路线。改性的费托合成催化剂是该体系最具潜力的催化剂之一,但仍存在低碳醇时空收率不理想、反应网络复杂、产物分布难以调控及稳定性差等问题,高效稳定催化剂的开发极具挑战。本文首先从热力学上分析了CO/CO_(2)加氢反应制低碳醇适宜的工艺条件;其次,对改性费托合成催化剂上CO/CO_(2)加氢制低碳醇的反应路径进行了解析,并据此提出催化剂的设计思路。随后,介绍了铁基和钴基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前体结构、助剂、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机制,重点分析了高性能催化剂的构建策略。后续可借助于先进表征技术和理论计算进一步加深对反应机理的认识,并通过催化剂结构的精细调控,获取低碳醇时空收率和催化剂稳定性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二氧化碳 低碳醇 加氢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碱催化剂上碳酸甲乙酯的洁净合成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英 韩金玉 刘艳平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88,共4页
制备了氧化镁、氧化钙及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3种固体碱催化剂,对不同温度下3种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反应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并推测了固体碱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的反应... 制备了氧化镁、氧化钙及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3种固体碱催化剂,对不同温度下3种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反应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并推测了固体碱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对该反应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在回流温度下、反应时间为4 h、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摩尔比为1:1的条件下,碳酸甲乙酯收率可达45.8%.采用X射线衍射,CO2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谱图显示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中以MgO、Al2O3晶相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MgAl2O4物种.CO2程序升温脱附曲线表明酯交换反应主要在弱碱活性位上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甲乙酯 酯交换 固体碱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加氢转化制喷气燃料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毅 穆超 +2 位作者 孙俊浩 王胜平 马新宾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77,共6页
随着石油资源日益枯竭、CO_(2)减排压力日益增加和航空业需求日益增强,发展生物喷气燃料技术是实现我国航空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生物喷气燃料生产技术中,植物油加氢转化制喷气燃料路线技术相对较成熟,工艺路线短,成本低,... 随着石油资源日益枯竭、CO_(2)减排压力日益增加和航空业需求日益增强,发展生物喷气燃料技术是实现我国航空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生物喷气燃料生产技术中,植物油加氢转化制喷气燃料路线技术相对较成熟,工艺路线短,成本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喷气燃料的有关规格要求以及植物油的组成和特性,详细论述了这一路线的主要反应过程,归纳了植物油加氢转化制喷气燃料工艺的最新进展,对该路线制备生物喷气燃料的可能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喷气燃料 植物油 加氢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烷和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郭丹 方雨洁 +4 位作者 许一寒 李致远 黄守莹 王胜平 马新宾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406-3416,共11页
CO_(2)与乙烷反应是实现碳减排目标、利用非常规能源的重要手段,符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其中,二氧化碳通过“活性氧”机理、“晶格氧”机理以及“反应耦合”机理促进乙烷的活化。通过催化剂设计选择性地断裂C—H/C—C键,可以... CO_(2)与乙烷反应是实现碳减排目标、利用非常规能源的重要手段,符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其中,二氧化碳通过“活性氧”机理、“晶格氧”机理以及“反应耦合”机理促进乙烷的活化。通过催化剂设计选择性地断裂C—H/C—C键,可以实现反应定向地按照两条路径进行——乙烷干重整反应(DRE)和乙烷氧化脱氢(ODH)。综述了DRE和ODH两类反应的热力学、反应物活化机制和催化剂研究进展,分析了催化剂均存在产物选择性低、易烧结、积炭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催化剂设计和改进策略,并对该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乙烷 催化剂 选择性 干重整 氧化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限域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韩小雪 陈妍希 +4 位作者 赵俏 陈佳佳 黄守莹 吕静 马新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17-1927,共11页
利用费托合成工艺,将煤、生物质等原料气化产生的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化学品,符合我国能源特点和战略需求,而高性能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开发能够推动该工艺进步,载体的结构和电子环境会显著影响催化剂的性质。碳材料是铁基费托合成... 利用费托合成工艺,将煤、生物质等原料气化产生的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化学品,符合我国能源特点和战略需求,而高性能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开发能够推动该工艺进步,载体的结构和电子环境会显著影响催化剂的性质。碳材料是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备受关注的一类载体。本文回顾了不同种类的碳限域载体(包括碳纳米管、介孔碳、有机物衍生、石墨烯等)在费托合成中的最新进展,并重点从几何效应和电子效应两方面阐述了碳材料对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限域作用,如对气体扩散和局部浓度、铁物种还原和碳化、碳化铁的相态和晶粒尺寸的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今后的研究重点是解决催化剂可控制备及碳材料本身在工业操作条件下的稳定性问题,并进一步探明碳包覆结构对碳化铁物相形成和反应机理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加氢 催化剂 碳载体 限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茎叶提取物中人参皂苷Rb_3的分离及指纹图谱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翀 韩金玉 +2 位作者 常贺英 黄鑫 段衍泉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51-1156,共6页
以三七茎叶提取物为原料,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考察流动相组成、配比、上样量和流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了人参皂苷Rb3,纯度达99.3700/.进而以提纯的皂苷单体为标准品,采用外标法... 以三七茎叶提取物为原料,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考察流动相组成、配比、上样量和流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了人参皂苷Rb3,纯度达99.3700/.进而以提纯的皂苷单体为标准品,采用外标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并测得原料中含有人参皂苷Rb3质量分数为38.2500/.同时又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三七茎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3 半制备液相色谱 分离纯化 定量分析 多维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韩金玉 段衍泉 +1 位作者 刘翀 黄鑫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01-1106,共6页
结合最新相关技术进展,对C4、C5、重芳烃、炼厂气等主要石化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介 绍了石化副产品的重要深加工产品,并对我国今后在石化副产品应用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石化副产品 C4馏分 C5馏分 重芳烃 干气 液化石油气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提取物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2
8
作者 关文强 李淑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0-204,共5页
农产品采后保鲜始终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对果蔬进行保鲜可以减少化学合成杀菌剂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并有效防止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能够应用到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天然植物提取物主要是天然香辛料和部... 农产品采后保鲜始终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对果蔬进行保鲜可以减少化学合成杀菌剂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并有效防止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能够应用到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天然植物提取物主要是天然香辛料和部分中草药,其提取物对果蔬贮藏保鲜过程中的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天然防腐保鲜剂的活性成分大多是挥发性精油,主要通过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膜或者能量代谢途径达到抗菌效果。天然植物提取物在果蔬保鲜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有浸蘸、熏蒸、喷洒或与保鲜纸及涂膜剂等载体相结合,但目前尚缺乏成熟的产业化应用技术。发展植物源果蔬保鲜剂的未来研究应集中于确定植物提取物的活性成分与构效关系,以及产业化应用的系统工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保鲜 产后处理技术 天然植物提取物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煅前针状焦制备超级电容器用纳米多孔炭(英文)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九洲 王立群 +3 位作者 陈明鸣 王成扬 张翠 何琲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9,共9页
经混酸HNO3/H2SO4氧化后,煅前针状焦(GNC)转化为两种中间体,根据中间体在水中的分散能力区分为水可分散部分和水不可分散部分。这两种中间体均可经KOH活化后制得纳米多孔炭材料。通过XPS、XRD、低温N2吸脱附和TEM表征表明,在相同的KOH... 经混酸HNO3/H2SO4氧化后,煅前针状焦(GNC)转化为两种中间体,根据中间体在水中的分散能力区分为水可分散部分和水不可分散部分。这两种中间体均可经KOH活化后制得纳米多孔炭材料。通过XPS、XRD、低温N2吸脱附和TEM表征表明,在相同的KOH用量下,所得纳米多孔炭的孔结构不同,主要是由于两种中间体在表面性质和微结构方面的差异所致。以6mol/L KOH为电解液,从水可分散中间体制得的多孔炭GNC-A10-3在40A/g下的质量比容量为248F/g,且倍率性能优异,C40/0.05为76%;而同样为3倍碱炭比时从水不可分散中间体制备的多孔炭GNC-R10-3在体积比电容上的电化学表现优于GNC-A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水可分散中间体 表面性质 多孔结构 倍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相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三七叶甙中人参皂甙单体Rb_3 被引量:12
10
作者 韩金玉 刘翀 +1 位作者 王华 段衍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以三七叶甙粗提物为原料,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和正相液相制备色谱法建立了分离纯化三七叶甙中人参皂甙单体Rb3的制备工艺.首先采用D-101B大孔吸附树脂对原料进行精制,得到Rb3含量为50%的三七叶甙精制物.进而通过正相液相制备色谱柱(φ80m... 以三七叶甙粗提物为原料,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和正相液相制备色谱法建立了分离纯化三七叶甙中人参皂甙单体Rb3的制备工艺.首先采用D-101B大孔吸附树脂对原料进行精制,得到Rb3含量为50%的三七叶甙精制物.进而通过正相液相制备色谱柱(φ80mm×1000mm)分离纯化三七叶甙精制物,通过考察流动相组成、流速和上样量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流动相为正丁醇-乙酸乙酯-水溶液[体积比为2:1:1(上层)],流速为35~40mL.min-1,上样量为10g.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了人参皂甙单体Rb3,纯度达95%.本方法简便、分离效率高、重复性好,为人参皂甙类新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b3 正相液相制备色谱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混合塑料识别分离与清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毅民 刘红莎 +2 位作者 朱艳芳 胡彪 汤桂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1-1406,共6页
针对废旧混合塑料工业化回收循环利用过程中分类识别和高效清洗两大关键技术难题,本文主要综述了系列可工业用废旧混合塑料分类识别方法;讨论了浮沉分离、浮选分离、电选分离、近红外光谱精准识别技术在废旧塑料识别中的应用;介绍了清... 针对废旧混合塑料工业化回收循环利用过程中分类识别和高效清洗两大关键技术难题,本文主要综述了系列可工业用废旧混合塑料分类识别方法;讨论了浮沉分离、浮选分离、电选分离、近红外光谱精准识别技术在废旧塑料识别中的应用;介绍了清洗工艺除污提高分离效果的重要性和清洗剂主要成分——碱性物质、助剂和表面活性剂以及其作用;并提出了将超声波清洗以及浮沉分离、浮选分离、近红外光谱识别分离用于废旧塑料精准识别与分离的集成技术工艺路线。由于国内近红外光谱识别技术与超声波清洗技术相对落后,指出研究此两项技术、设备并将两者结合应用于废旧塑料回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混合塑料 回收利用 精准识别 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油主要成分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6
12
作者 关文强 李淑芬 +2 位作者 侯彩霞 阎瑞香 马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77-1081,共5页
The solubilities of eugenol, eugenol acetate and β-caryophyllene, which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in clove oil, in supercritical CO2 were separately determined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40℃ to 60℃ and pressure fr... The solubilities of eugenol, eugenol acetate and β-caryophyllene, which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in clove oil, in supercritical CO2 were separately determined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40℃ to 60℃ and pressure from 10 MPa to 30 MP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lubilities of these componen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or decreasing temperature.The solubility of β-caryophyllene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eugenol and eugenol acetate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The solubilities of eugenol in SC-CO2 were between 0.0002 and 0.0580 (mole fraction).The solubilities of β-caryophyllene in SC-CO2 were between 0.00034 and 0.07096 (mole fraction).The solubilities of eugenol acetate in SC-CO2 were between 0.00018 and 0.07030 (mole fraction).The solubility data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clove oil in SC-CO2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Chrastil equation and improved Chrastil equations presented by Adachi and del Valle.The values of average-absolute-relative-deviation(AARD) for eugenol solubility correlation were 4.92%,4.47%,5.19% respectively.The values of AARD for eugenol acetate solubility correlation were 3.69%,2.91%,3.24% respectively. The values of AARD for β-caryophyllene solubility correlation were 4.77%,4.41%,4.2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超临界CO2 丁香油 丁香酚 乙酰丁香酚 β-石竹烯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热型碳氢燃料RP-3仿JP-7临界性质(t_c、p_c)的测定 被引量:33
13
作者 孙青梅 米镇涛 张香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6-470,共5页
建立了一套低停留时间流动法测定物质临界性质的实验装置,样品在加热区停留10 s^50 s,有效的抑制了被测流体的热分解和热聚合反应。采用正戊烷、正己烷及环己烷为标准物对装置进行了可靠性校验,测定了RP-3和仿JP-7两种吸热燃料的临界温... 建立了一套低停留时间流动法测定物质临界性质的实验装置,样品在加热区停留10 s^50 s,有效的抑制了被测流体的热分解和热聚合反应。采用正戊烷、正己烷及环己烷为标准物对装置进行了可靠性校验,测定了RP-3和仿JP-7两种吸热燃料的临界温度和压力。同时选用了四种以体积平均沸点和相对密度为主要参数的估算方法,对燃料的临界性质进行了估算,比较了实验值与估算值的偏差,表明API(Am 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方法和R iazi-Daubert关联式相对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热燃料 低停留时间流动法 临界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式四氢双环戊二烯异构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熊中强 米镇涛 张香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0-223,共4页
采用无水AlCl3作为催化剂进行桥式四氢双环戊二烯(endo-THDCPD)的异构化反应,采用气相色谱对反应原料、产物及杂质进行定量分析,考察催化剂含量、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反应转化率、收率、选择性及杂质生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 采用无水AlCl3作为催化剂进行桥式四氢双环戊二烯(endo-THDCPD)的异构化反应,采用气相色谱对反应原料、产物及杂质进行定量分析,考察催化剂含量、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反应转化率、收率、选择性及杂质生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为3%、反应温度80℃、反应100min时,转化率为94 67%,收率为92 26%,选择性为97 36%。以原料endo-THDCPD为对象考察反应动力学,测定了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化 高密度燃料 挂式四氢双环戊二烯 桥式四氢双环戊二烯 双环戊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色谱纯化Z-藁本内酯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莫绪飞 吕惠生 +2 位作者 张敏华 杨淼 王国庆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7-742,共6页
将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应用于当归挥发油中Z-藁本内酯的提纯。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9.4 mm I.D.,5μm),分别考察了改性剂、流速、压力、温度对色谱分离过程的影响,确定了较适宜的色谱提纯条件:CO2流速10 g·min-1,柱... 将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应用于当归挥发油中Z-藁本内酯的提纯。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9.4 mm I.D.,5μm),分别考察了改性剂、流速、压力、温度对色谱分离过程的影响,确定了较适宜的色谱提纯条件:CO2流速10 g·min-1,柱温313.15 K,柱压14 MPa;在此工艺条件下提纯制备Z-藁本内酯单体,得到的产品纯度为98.5%(wt)。研究了色谱过程的热力学规律,绘制色谱分离过程的van’t Hoff曲线,并由此得到了色谱相转移过程焓变为21.46kJ·mol-1,并比较了Z-藁本内酯与相邻组分从流动相到固定相分配过程中焓变和熵变的差值,在此条件下Z-藁本内酯色谱分离过程为焓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 Z-藁本内酯 分离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的Fisher判别法鉴别废塑料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毅民 白家瑞 +2 位作者 刘红莎 汤桂兰 胡彪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79,共5页
通过对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聚乙烯6种塑料的一次性鉴别模型,为近红外塑料识别软件的二次开发提供有效程序。结果表明,... 通过对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聚乙烯6种塑料的一次性鉴别模型,为近红外塑料识别软件的二次开发提供有效程序。结果表明,光谱经3次多项式、13窗口S–G最小二乘拟合平滑+sym17函数、分解2层小波分析+主成分分析+特征波长选择+Fisher判别处理,可得5个判别函数式。由这些函数式建立的判别模型可以实现6种塑料的一次性识别,其校正集样本自身验证和交叉验证的识别率分别为100%和84.9%,表明该模型稳定;预测集样本进行模型外部检验的准确率为100%,表明该模型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废旧塑料 鉴别 FISHER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精油对果蔬采后病原菌抑制效应研究 被引量:59
17
作者 关文强 李淑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7-230,共4页
从香辛料中提取出的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在果蔬天然防腐保鲜剂的开发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前景。以丁香为原料,比较了超临界CO2萃取、水蒸汽蒸馏、直接加热水蒸馏所得丁香精油对果蔬采后主要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对葡... 从香辛料中提取出的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在果蔬天然防腐保鲜剂的开发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前景。以丁香为原料,比较了超临界CO2萃取、水蒸汽蒸馏、直接加热水蒸馏所得丁香精油对果蔬采后主要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对葡萄、冬枣、桃、蒜薹等果蔬采后主要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600mg/L的丁香精油能够完全抑制葡萄灰霉菌、链格孢、冬枣青霉的生长,500mg/L的丁香超临界提取精油对桃灰霉、蒜薹葱鳞灰葡萄孢抑菌率分别为79.3%、85.7%。在三种不同的提取方法中,水蒸汽蒸馏的精油抑菌效果最好,超临界CO2萃取次之,直接加热水蒸馏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精油 提取 采后病原菌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党参中脂溶性成分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同举 闵江 李淑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45-147,共3页
对超临界CO2萃取甘肃产党参中脂溶性成分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以收膏率和总皂苷元得率为指标考察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党参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380~250μm的党参,在压力30MPa、温度65℃、二... 对超临界CO2萃取甘肃产党参中脂溶性成分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以收膏率和总皂苷元得率为指标考察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党参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380~250μm的党参,在压力30MPa、温度65℃、二氧化碳流速2L/min条件下萃取时间2h,得到收膏率为1.11%,总皂苷元得率为2.23‰。用超临界CO2萃取党参中脂溶性成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党参 中药 脂溶性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的赤芍活性组分分离工艺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惠生 周锦怡 +3 位作者 耿中峰 李永辉 吕春柳 刘双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5-301,共7页
将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应用于赤芍活性组分的分离。采用Zorbax SB-CN色谱柱(9.4 mm×250 mm,5μm),考察了夹带剂、CO_2流量、温度以及压力对组分分离度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分离条件:夹带剂含量13.64%(wt),CO_2流量20 g×min^(-1)... 将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应用于赤芍活性组分的分离。采用Zorbax SB-CN色谱柱(9.4 mm×250 mm,5μm),考察了夹带剂、CO_2流量、温度以及压力对组分分离度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分离条件:夹带剂含量13.64%(wt),CO_2流量20 g×min^(-1),柱温313.15 K,柱压12 MPa。此条件下制备了纯度为94.11%(wt)的芍药苷和85.65%(wt)的芍药内酯苷产品,收率分别为95.6%和88.3%。建立了容量因子模型,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模型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20%和0.72%,拟合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 制备 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容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建立PE、PP和PET的识别分类模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毅民 王鹏 +1 位作者 白家瑞 马冬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186,共5页
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仪在900~1 700 nm的范围采集PE、PP和PET样本的高光谱图像,并进行黑白校正,提取感兴趣区域的反射率光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提取的数据去噪降维。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8.89%。把前3个主成分的... 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仪在900~1 700 nm的范围采集PE、PP和PET样本的高光谱图像,并进行黑白校正,提取感兴趣区域的反射率光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提取的数据去噪降维。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8.89%。把前3个主成分的载荷系数对波长作图,得到了6个特征波长;利用特征波长对应的反射率光谱数据进行判别分析,并建立了3种塑料的识别分类模型;用预测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预测样本的识别准确率为95.24%,表明该模型可准确有效地对PE、PP和PET进行识别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高光谱 塑料识别分类 特征波长 判别分析 识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