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维纳米银柱、银棒及银线的生长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瀛 宫斯宁 +4 位作者 陈亮 孙学良 刘剑洪 洪汉烈 陈敬中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3-910,共8页
在纳米尺度范围,以合适的物理与化学方法可以得到纳米银的多种结晶形态及其聚形,得到简单的、复杂的孪晶;也可以得到平行连生生长成的纳米银柱、纳米银棒,得到以多重孪晶生长纳米银线。以结晶学、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了... 在纳米尺度范围,以合适的物理与化学方法可以得到纳米银的多种结晶形态及其聚形,得到简单的、复杂的孪晶;也可以得到平行连生生长成的纳米银柱、纳米银棒,得到以多重孪晶生长纳米银线。以结晶学、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银纳米颗粒形成不同形态结晶的机理,探讨了一维纳米银柱、银棒与银线的不同生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结晶形态 一维纳米银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复合材料表面交联改性及吸水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双 范力仁 +3 位作者 曾鸣 栗海峰 罗文君 闫春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78,115,共4页
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交联剂,蒸馏水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为溶剂,用水溶液聚合法对高吸水性复合材料进行了表面交联反应。结果表明,当交联剂用量为0.5%(相对于表面交联前吸水材料的质量),相比(水与丙酮的体积比)为0.15时材料的性能最好,... 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交联剂,蒸馏水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为溶剂,用水溶液聚合法对高吸水性复合材料进行了表面交联反应。结果表明,当交联剂用量为0.5%(相对于表面交联前吸水材料的质量),相比(水与丙酮的体积比)为0.15时材料的性能最好,吸水倍率达406g/g,前130min吸水材料的平均吸水速率达0.280g/g.min-1,水的溶剂化作用引起的高分子链段松弛的速率决定了水凝胶的吸水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复合材料 表面交联 吸水性能 溶胀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聚苯胺原位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海晶 王增奎 +2 位作者 潘昊 汤化伟 李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80,117,共4页
在石墨掺杂量相对于苯胺的质量分数为3%的情况下,探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的变化规律,得出当nSDBS/nAn=1∶1时的电导率最高,同时探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随盐酸浓度的变化规律,得出最佳盐酸浓度为1.5mol/L;在固定S... 在石墨掺杂量相对于苯胺的质量分数为3%的情况下,探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的变化规律,得出当nSDBS/nAn=1∶1时的电导率最高,同时探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随盐酸浓度的变化规律,得出最佳盐酸浓度为1.5mol/L;在固定SDBS用量的情况下,探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随石墨用量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导电性能随石墨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掺杂量为12%时,其导电率达到7.692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 导电率 膨胀石墨/聚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分散技术在制备小颗粒(Y,Gd)BO_3∶Eu^(3+)粉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尚淑娟 袁曦明 +1 位作者 王永钱 王娟娟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1,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结合超声分散技术制备亚微米级红色荧光粉(Y,Gd)BO3∶Eu3+,研究了超声时间对离子混合及沉淀过程的影响,以及进而对粉体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PDP真空紫外荧光粉测试系... 采用共沉淀法结合超声分散技术制备亚微米级红色荧光粉(Y,Gd)BO3∶Eu3+,研究了超声时间对离子混合及沉淀过程的影响,以及进而对粉体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PDP真空紫外荧光粉测试系统对荧光粉的组成、结构与光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Y,Gd)BO3∶Eu3+中[BO3]基团中B原子以四配位为主,同时混有三配位,主体基质YBO3以六方碳钙石结构存在,空间群为P63/mmc(194),晶胞参数a=3.778,c=8.814;在离子混合和沉淀过程中经过超声分散制备的粉体与未经超声分散制备的粉体相比较,相对发光强度提高,色坐标红移(x=0.6392,y=0.3604→x=0.6422,y=0.3575),红橙比(626nm/592nm)提高12%,粒径细小,颗粒形貌均匀,分散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分散 粉体制备 纳米颗粒 红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的提纯及其在魔芋葡甘聚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盛 杨眉 +4 位作者 周红艳 胡卫兵 文学 田大听 曹贞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5,共4页
采用悬浮液法对江苏省盱眙县凹凸棒石高粘矿原矿进行提纯。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凹凸棒石原矿(AT)矿浆浓度、搅拌时间、聚丙烯酸钠用量对提纯凹凸棒石(PAT)膨胀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T矿浆浓度为5%、搅拌时间90min、聚丙烯酸钠用量0.6%... 采用悬浮液法对江苏省盱眙县凹凸棒石高粘矿原矿进行提纯。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凹凸棒石原矿(AT)矿浆浓度、搅拌时间、聚丙烯酸钠用量对提纯凹凸棒石(PAT)膨胀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T矿浆浓度为5%、搅拌时间90min、聚丙烯酸钠用量0.6%时,PAT的膨胀容最大,凹凸棒石提纯效果最佳。XRD和FT-IR分析结果也同样表明,提纯后的凹凸棒石黏土纯度明显提高。以PAT为原料,以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基体,采用共混法制备了魔芋葡甘聚糖/凹凸棒石纳米复合膜,并用FT-IR、SEM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的引入,KGM分子某些特征峰的波数发生了明显变化,此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聚丙烯酸钠 提纯 魔芋葡甘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山和马鞍山绿松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 被引量:21
6
作者 何煦 陈林 +4 位作者 李青会 顾冬红 干福熹 李飞 李珍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9-713,共5页
对竹山和马鞍山两地绿松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作了对比研究,同时分析了两地绿松石矿物特征和结构特征。采用X射线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对竹山和马鞍山地区的绿松石样品进行... 对竹山和马鞍山两地绿松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作了对比研究,同时分析了两地绿松石矿物特征和结构特征。采用X射线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对竹山和马鞍山地区的绿松石样品进行岩石矿物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竹山与马鞍山地区绿松石在微量元素的含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别,但主成分含量基本一致;两地区绿松石的稀土元素均富集重稀土,二者的稀土配分模式图出现镨反向,马鞍山地区的绿松石表现出铕负异常;马鞍山绿松石的结晶程度优于竹山县绿松石。该方法对绿松石产地划分的研究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山 马鞍山 绿松石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