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育学意义 被引量:99
1
作者 余文森 龙安邦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3,共10页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在属性、立意和结构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在属性上,新课程标准强调国家教育意志在课程层面的体现,通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几个部分,形成相对完整的逻辑体系,使课程标准成...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在属性、立意和结构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在属性上,新课程标准强调国家教育意志在课程层面的体现,通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几个部分,形成相对完整的逻辑体系,使课程标准成为一门具有法规性质的实践性的“教育学”。在立意上,新课程标准凸显人的因素,将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深入挖掘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基础性、综合性、成长性,注重课程对学生一般发展应做的贡献,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由学科立场向教育立场转型。在结构上,新课程标准包含内容标准、活动标准、质量标准三大方面,其中内容标准强调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聚焦学科大观念,提供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少而精、有机整合的课程内容;活动标准以育人方式变革为核心,突出学科实践,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提示、教学建议和教学案例等,加强标准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和约束性;质量标准通过“单位”质量标准、学段质量标准、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几个层次,努力让核心素养可见,确保和检验学习达成的水平和成果;核心素养贯穿、统领这三个方面,使三者构成有机的整体——课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内容标准 活动标准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课程理解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笑地 殷世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25,共6页
学生课程理解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路径。课程理解重视学生的生存与生活;学生在课程理解的同时达成自我关怀;课程理解追求学生的深度理解、主动理解和创造性理解。然而,由于学生课程意识淡薄、学生课程理解止于文... 学生课程理解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路径。课程理解重视学生的生存与生活;学生在课程理解的同时达成自我关怀;课程理解追求学生的深度理解、主动理解和创造性理解。然而,由于学生课程意识淡薄、学生课程理解止于文本、学生课程理解自主理解匮乏、学生课程理解创生能力与反思能力不足等,导致学生课程理解难以指向核心素养。为此,在学生课程理解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提高课程意识,强化课程理解的价值;改变课程理解的观念滞碍,树立正确的课程理解观;增强学生理解自觉,提升学生课程理解的责任担当;加强学习方式指导,提升学生课程理解力和学习力;注重学生实践反思,实现课程理解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达成学生课程理解的真正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生课程理解 自我关怀 学生素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袁书琪 郑耀星 刘恭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0-53,共4页
我国学校地理课程改革与建设必须解决地理课程的主线,结构,能力价值,表现形式等根本性问题。地理课程应以人地空间关系为主线,协调地理课程各子课程的关系,以充足的内容体现地理课程能力价值,构建递进深化的地理课程表现形式。
关键词 地理 课程改革 中学 课程内容 人地空间关系 课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提炼办学主张引领新型优质学校建设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文森 段立群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39,共4页
新型优质学校是一个能够自我生长的生命系统,具有改革自身的主动意识、相对独立而稳定的自我变革系统、支持学校自主发展的配套机制。学校办学主张将校长的教育智慧灌注其中,是学校成长系统的导航器和主要内驱力。提炼、论证和落实学校... 新型优质学校是一个能够自我生长的生命系统,具有改革自身的主动意识、相对独立而稳定的自我变革系统、支持学校自主发展的配套机制。学校办学主张将校长的教育智慧灌注其中,是学校成长系统的导航器和主要内驱力。提炼、论证和落实学校办学主张是建设新型优质学校的重要途径。建立制度、现实调研、确定方向、提出草案、教育试验、重复验证是提炼和论证办学主张的基本步骤。以办学主张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统摄学校文化建设,引导课堂革新,改进学校管理模式,是落实学校办学主张、推进新型优质学校建设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优质学校 办学主张 自我生长力 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化学中若干似是而非的论断 被引量:2
5
作者 翁乾明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0-83,共4页
以例证的方式,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似是而非的论断加以剖析,并还原正确的认识,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经本文例析纠偏的错误论断有:(1)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2)水解反应既不可能是化合反应,也不可能是氧化... 以例证的方式,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似是而非的论断加以剖析,并还原正确的认识,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经本文例析纠偏的错误论断有:(1)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2)水解反应既不可能是化合反应,也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3)在聚氯乙烯塑料中不可能含有碳碳双键;(4)同浓度的NaHCO3溶液的碱性强于CH3COONa溶液的碱性;(5)通过放出氧气的量能够准确推测与水反应的Na2O2的量;(6)加热分解法是区分NaHCO3和Na2CO3的最好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氧化还原 水解反应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