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焦首届Kavli神经科学奖
1
作者 张婷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536-539,共4页
2008年5月28日,Kavli奖首次颁发给天体物理、神经科学以及纳米技术3个领域的7位先驱科学家。Kavli神经科学奖获得者是美国耶鲁大学的Pasko Rakic、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Thomas Jessell以及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Sten Grillner,他们破译... 2008年5月28日,Kavli奖首次颁发给天体物理、神经科学以及纳米技术3个领域的7位先驱科学家。Kavli神经科学奖获得者是美国耶鲁大学的Pasko Rakic、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Thomas Jessell以及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Sten Grillner,他们破译了大脑和脊髓神经元网络发育与功能的基础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vli奖 神经科学 大脑 脊髓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痛模型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与痛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红 姜玉秋 +4 位作者 孙钱 孙艳妮 刘风雨 石玉顺 万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L5脊神经结扎模型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与痛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44只雄性SD大鼠180—220g,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脊神经结扎1天、3天和7天组。行为学上使用von Frey Hair测定大鼠在上述各时间点50%缩足阈... 目的:研究L5脊神经结扎模型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与痛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44只雄性SD大鼠180—220g,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脊神经结扎1天、3天和7天组。行为学上使用von Frey Hair测定大鼠在上述各时间点50%缩足阈的变化(n=8),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特异性标志物GFAP的染色情况(n=3)。结果:(1)脊神经结扎后1天动物出现机械性痛超敏,3天和7天痛行为稳定并持续存在;假手术组未见显著变化。(2)结扎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在术后1天发生激活,3天和7天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强烈的激活反应,假手术组亦可见轻微的激活。(3)脊神经结扎后,星形胶质细胞发生了激活,其激活程度和痛行为的产生和维持紧密相关。结论: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可能在神经病理痛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原酸性蛋白 神经病理痛 脊神经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电活动的特点及其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钱 涂会引 万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5-328,共4页
外周神经损伤后 ,受累的背根神经节 (DRG)神经元及损伤部位发放大量异位放电 ,这种放电被认为是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发生发展的基础之一 ,但近期这一理论受到越来越多实验的挑战。本文以脊神经结扎 (SNL)模型为例 ,从三个方面就异位放电的... 外周神经损伤后 ,受累的背根神经节 (DRG)神经元及损伤部位发放大量异位放电 ,这种放电被认为是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发生发展的基础之一 ,但近期这一理论受到越来越多实验的挑战。本文以脊神经结扎 (SNL)模型为例 ,从三个方面就异位放电的特点及其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关系进行论述 :首先介绍异位放电的特点 ;然后根据现有的实验资料分析异位放电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 ,着重讨论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在异位放电中的作用 ;最后 ,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损伤的外周神经产生的异位放电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异位放电 背根神经节 脊神经结扎 钠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电生理学特征的改变 被引量:7
4
作者 邓伦斌 姚磊 +3 位作者 王贺春 曹晓杰 万有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细胞电生理特征的改变。方法 :以单侧L5和L6 脊神经结扎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 ,运用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进行电生理记录。结果 :引起损伤侧DGR中、小直径神经元兴奋的... 目的 :研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细胞电生理特征的改变。方法 :以单侧L5和L6 脊神经结扎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 ,运用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进行电生理记录。结果 :引起损伤侧DGR中、小直径神经元兴奋的基强度降低 ,动作电位爆发阈值下降 ,小直径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时程变宽 ,自发放电的细胞比率明显升高。结论 :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 ,这可能是引起动物神经病理性痛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动作电位 背根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N通道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岳鑫 王均辉 +1 位作者 秦绿叶 于常海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7-250,共4页
HCN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s)是一种超极化激活的,选择性通透K+、Na+,直接受cAMP调控的离子通道,其在神经系统中有多方面的功能并与癫痫等神经疾病有关系。对HCN通道正常生理功能以及与疾病... HCN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s)是一种超极化激活的,选择性通透K+、Na+,直接受cAMP调控的离子通道,其在神经系统中有多方面的功能并与癫痫等神经疾病有关系。对HCN通道正常生理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的深入认识,必将对今后的研究和临床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N通道 超极化激活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频率特异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迎存 毛鹏 +1 位作者 樊碧发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63-767,773,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疗效的频率特异性。方法:60例临床诊断PHN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疗效的频率特异性。方法:60例临床诊断PHN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2 Hz组和100 Hz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频率为2 Hz或100 Hz的TEAS,每天半小时,疗程2周。结果:本课题实际完成58例,其中对照组脱落2例,成为18例。治疗2周后,三组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有显著下降。以治疗前每组的VAS值为100%,治疗两周后,单纯药物对照组下降到68.2%;100 Hz组下降到65.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2 Hz组下降到40.8%,疗效显著优于其余两组(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均有显著下降,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频率为2 Hz的TEAS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镇痛治疗有显著加强作用,100 Hz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经皮穴位电刺激 神经痛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RP/NPY神经元代谢调控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梦远 王俊博 +3 位作者 唐致恒 刘佳瑞 刘讷鸥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5,共9页
下丘脑"刺鼠相关蛋白/神经肽Y"神经元(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neuropeptide Y,NPYneurons)简称"AgRP神经元",是机体代谢稳态与能量平衡关键神经元,在调节基础代谢率、机体产热、摄食、糖脂代谢、神经内分泌... 下丘脑"刺鼠相关蛋白/神经肽Y"神经元(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neuropeptide Y,NPYneurons)简称"AgRP神经元",是机体代谢稳态与能量平衡关键神经元,在调节基础代谢率、机体产热、摄食、糖脂代谢、神经内分泌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gRP神经元可经体液与神经途径,收集并整合外周营养与代谢信号,并经由特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与神经通路,来发挥其功能。经典理论认为,AgRP神经元发出神经投射至下丘脑"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神经元、室旁核、臂旁核等中枢代谢调节神经元与核团,并释放AgRP、NPY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以发挥提升食欲、增加摄食量、增加体脂含量、下调基础代谢率等作用。近年来,AgRP神经元的代谢相关调控新功能陆续被发现;而且,AgRP神经元功能异常,亦为摄食紊乱、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病因。值得注意的是,AgRP神经元已成为新型减肥药与降糖降脂药的作用靶点。本文综述近五年来AgRP神经元代谢调控功能研究进展,以期更深入理解AgRP神经元调控代谢的新机制、及其在肥胖和相关代谢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P神经元 肥胖 代谢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性厌食症发病机理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怀珠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1-407,共7页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以进食减少、体重减轻为特征的身心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该病与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失衡、脑奖赏系统病变及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营养疗法、心理疗法...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以进食减少、体重减轻为特征的身心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该病与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失衡、脑奖赏系统病变及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营养疗法、心理疗法等,是该病主要疗法。以中枢神经系统为靶点的精神类药物、亦用于该病治疗。激素补充替代治疗亦成为新疗法热点。研究神经性厌食症发病机理,对积极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神经性厌食症发病机理近五年研究成果,并总结探讨药物治疗现有成果和前沿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症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脑奖赏系统 精神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针、电针及经皮穴位电刺激调节人脑功能的功能性磁共振观察 被引量:30
9
作者 董悦 董玉茹 +4 位作者 姜胤 王军凯 韩济生 王宏 崔彩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针刺方法对人脑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16名健康成年被试(男8例),每名被试均参加4次实验,分别接受手针、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及触觉对照刺激,在刺激过程中同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血氧依赖水平,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 目的:比较不同的针刺方法对人脑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16名健康成年被试(男8例),每名被试均参加4次实验,分别接受手针、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及触觉对照刺激,在刺激过程中同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血氧依赖水平,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数据采集。结果:4种刺激均表现为对躯体运动感觉系统、岛叶和小脑的BOLD信号激活。此外,电针还表现为对边缘系统的BOLD信号的抑制,而经皮穴位电刺激则特异性地激活了基底核(P<0.001,uncorrected,k>22)。结论: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模拟手针对脑BOLD信号的调节作用,表明3者有其共性,又各具特色。其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手针 经皮穴位电刺激 功能性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的特征与功能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均辉 剥、峰波 +2 位作者 秦绿叶 岳鑫 于常海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4,共4页
神经系统的各种损伤均可以引起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发挥免疫功能的细胞,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其他的循环系统来源的白细胞共同参与神经损伤后的免疫反应。一般情况下,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以... 神经系统的各种损伤均可以引起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发挥免疫功能的细胞,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其他的循环系统来源的白细胞共同参与神经损伤后的免疫反应。一般情况下,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以中止或者降低受累组织或细胞的生化代谢紊乱。但是持续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大量炎性因子能够对正常组织造成损害,加重神经损伤。关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在最近几年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将主要介绍小胶质细胞在病理情况下激活的过程、特征,以及激活后发挥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 小胶质细胞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磷酸盐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魏峥 聂琰晖 +2 位作者 刘乐庭 卢洁 于常海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7-202,共6页
多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poly P)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无机环境和生命有机体。细菌学研究显示,poly P可增强细胞抵抗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促进严瑾反应(strigent response)和孢子形成,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提高捕食能力,增强细菌毒力等。对... 多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poly P)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无机环境和生命有机体。细菌学研究显示,poly P可增强细胞抵抗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促进严瑾反应(strigent response)和孢子形成,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提高捕食能力,增强细菌毒力等。对真核生物的研究发现,poly P可以促进正常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化成熟,参与胞内钙的贮存与释放,刺激一些肿瘤细胞增殖等。本文从现有的信息入手,推测poly P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磷酸盐 中枢神经系统 多聚磷酸盐激酶 外切聚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氧缺血后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 被引量:10
12
作者 柳华东 刘爽 +2 位作者 李卉丽 陈晓钎 于常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7,共5页
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调节细胞存活与死亡的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主要包括MAPK信号转导通路,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和转录因子NF-κB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等.在缺氧缺血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同... 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调节细胞存活与死亡的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主要包括MAPK信号转导通路,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和转录因子NF-κB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等.在缺氧缺血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同一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表现出不同的时程变化,作用也不尽相同,这可能是这两种细胞对抗缺氧缺血损伤能力差异的基础.深入分析比较信号转导通路的细节差异,将为我们理解损伤/保护机理,寻求保护神经细胞的策略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信号转导通路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药物成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崔彩莲 吴鎏桢 +1 位作者 罗非 韩济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5-330,共6页
近35年来,针刺治疗物质依赖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相关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关注。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一)香港的温祥来医师于1973年首次报道,采用电针(两对体针和一对耳针连接电刺激)可以减轻阿片成瘾者... 近35年来,针刺治疗物质依赖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相关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关注。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一)香港的温祥来医师于1973年首次报道,采用电针(两对体针和一对耳针连接电刺激)可以减轻阿片成瘾者的戒断症状(身体依赖);(二)纽约M.Smith医师(1985)领导的美国国家针刺脱毒协会(NADA)确定,仅采用耳针,不加电刺激,治疗药物依赖(身体依赖);(三)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PKUNRI)韩济生教授及其同事(1992-)用特定频率的躯体穴位电刺激缓解海洛因成瘾者的戒断症状(身体依赖),并可抑制患者脱毒后对毒品的心理渴求(精神依赖)以预防复吸。本文将综述针刺干预药物依赖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及初步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药物成瘾 复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疼痛感觉辨别的丘脑皮层结构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杨 王锦琰 罗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4-176,共3页
关键词 疼痛感觉 脑皮层 躯体感觉皮层 结构 痛觉传导通路 外侧痛觉系统 情绪体验 感觉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沉默中爆发——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15
作者 张婷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853-855,共3页
2006年10月2日,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院宣布,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2位美国科学家:Andrew Z.F ire和Craig C.M ello,以表彰其在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基因沉默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从2位获奖科学家的简介,主要贡献,RNA干... 2006年10月2日,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院宣布,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2位美国科学家:Andrew Z.F ire和Craig C.M ello,以表彰其在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基因沉默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从2位获奖科学家的简介,主要贡献,RNA干扰发现的意义以及该奖项存在的遗憾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卢彦宇 方梓庄 +2 位作者 范洋溢 王炳蔚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81-89,共9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认知衰退和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近年来,AD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且趋年轻化。AD病因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聚集、载脂蛋白异常、血管病变、重金属紊乱、氧...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认知衰退和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近年来,AD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且趋年轻化。AD病因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聚集、载脂蛋白异常、血管病变、重金属紊乱、氧化应激及遗传因素等。淀粉样蛋白斑块聚集和神经纤维缠结是AD主要病理标志。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病理性累积被认为是AD发病主因之一。目前,AD仍缺乏有效疗法。本文综述AD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相关进展,以期为AD研究与诊疗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发病机制 新药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的代谢与能量平衡调控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苏志洁 王炳蔚 +5 位作者 刘佳瑞 张健维 孙正 刘迪 李晶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3期161-168,共8页
下丘脑是调控代谢稳态与能量平衡的关键脑区,对摄食、营养素代谢、机体水平衡、基础代谢、体温、生理节律等代谢相关功能发挥核心调控作用,维系机体异化作用与同化作用平衡。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下丘脑参与代谢调控的神经核... 下丘脑是调控代谢稳态与能量平衡的关键脑区,对摄食、营养素代谢、机体水平衡、基础代谢、体温、生理节律等代谢相关功能发挥核心调控作用,维系机体异化作用与同化作用平衡。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下丘脑参与代谢调控的神经核团、神经通路、及其机理被深入研究,并揭示出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这些新发现,对深入理解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发病机制具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下丘脑功能失调,与肥胖、二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发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下丘脑调控代谢和能量平衡研究进展,以期深入了解下丘脑调控代谢和能量平衡的神经与分子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代谢调控 神经通路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覃潆玉 刘佳瑞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7-173,共7页
肥胖(obesity)为慢性代谢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世界流行趋势;能量摄入长期多于能量消耗,可导致机体脂肪过度蓄积,为肥胖的主要病因之一。肥胖高发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肥胖人口亦迅速增长,呈全国急速发展态势。肥胖并发症主要为冠心病、... 肥胖(obesity)为慢性代谢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世界流行趋势;能量摄入长期多于能量消耗,可导致机体脂肪过度蓄积,为肥胖的主要病因之一。肥胖高发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肥胖人口亦迅速增长,呈全国急速发展态势。肥胖并发症主要为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及癌症等。肥胖及其并发症不仅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亦对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体系造成沉重负担。肥胖的治疗是当前世界医学界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研究肥胖发病机理、对其实施有效预防与治疗,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参考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社科院及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官方数据,并结合一系列重要医学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综述近五年来肥胖机制与药物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肥胖防治及减肥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肥胖治疗 减肥药物 脂肪因子 胃肠道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对代谢的中枢调控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健维 王俊博 +3 位作者 王梦远 刘佳瑞 刘讷鸥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1-410,共10页
胰岛素(insulin)为机体重要降糖激素,可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促进脂肪蛋白质及肝糖原肌糖原合成;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及肝糖原与脂肪分解;在血糖平衡与代谢稳态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经典理论认为,胰岛素由胰腺β细胞分泌,经体液途径,... 胰岛素(insulin)为机体重要降糖激素,可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促进脂肪蛋白质及肝糖原肌糖原合成;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及肝糖原与脂肪分解;在血糖平衡与代谢稳态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经典理论认为,胰岛素由胰腺β细胞分泌,经体液途径,与靶细胞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结合以启动细胞信号传导而发挥作用。然而,在过去三十年间,胰岛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经神经机制调控机体糖代谢稳态的作用,亦陆续被报道。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与代谢学新技术发展,胰岛素对代谢稳态的中枢调控机制,得以被深入研究;与此相关的脑区、神经核团、神经元、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神经通路陆续被揭示。值得关注的是,脑内胰岛素作用异常,亦是引发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以中枢为靶点的降糖药相继问世,可有效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2型糖尿病症状。由于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呈全球高发趋势,探索胰岛素对代谢的中枢调控机制,具重大医学与社会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五年来相关研究进展,以期深入认识胰岛素生理作用,并为相关疾病机理与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中枢神经系统 胰岛素抵抗 信号通路 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和边缘系统调控代谢和能量平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志洁 王炳蔚 +4 位作者 刘佳瑞 孙正 汪浩 沈伟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321-328,共8页
肥胖和相关代谢紊乱是人类日益增长的健康挑战,主要由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之间失衡所致。众所周知,中枢神经系统调控机体代谢稳态和能量平衡,下丘脑发挥核心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脑干和边缘系统也密切参与摄食、体温、糖脂代谢、食... 肥胖和相关代谢紊乱是人类日益增长的健康挑战,主要由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之间失衡所致。众所周知,中枢神经系统调控机体代谢稳态和能量平衡,下丘脑发挥核心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脑干和边缘系统也密切参与摄食、体温、糖脂代谢、食物相关奖赏及成瘾、水盐平衡等代谢相关功能调控,共同维持机体能量平衡。目前美国FDA批准上市的7种减肥药物,其中6种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为靶点。因此,阐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代谢和能量平衡的机制,对研究肥胖相关发病机制及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脑干和边缘系统调控代谢和能量平衡研究进展,以期深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代谢和能量平衡的神经与分子机制,为开发新的肥胖相关疾病诊疗药物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边缘系统 能量平衡 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