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刚度通过影响细胞核形变调控H3组蛋白乳酰化修饰参与OA病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嘉钦 王春莉 杨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8-648,共1页
目的基质刚度作为软骨微环境的重要力学特征在骨关节炎(OA)发病进程中至关重要。研究显示,细胞响应力刺激时会发生表观遗传学改变,并引起基因表达和功能异常,进而调控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基质刚度是否通过组蛋白乳酰化修... 目的基质刚度作为软骨微环境的重要力学特征在骨关节炎(OA)发病进程中至关重要。研究显示,细胞响应力刺激时会发生表观遗传学改变,并引起基因表达和功能异常,进而调控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基质刚度是否通过组蛋白乳酰化修饰这一新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驱动OA病变。鉴此,本文拟构建基质刚度力学微环境模型,探究软骨细胞感知与响应基质硬度变化,调控组蛋白乳酰化修饰参与OA病变的力生物学机制。方法(1)采用乳酰化抗体分析基质刚度是否介导软骨细胞的乳酰化修饰参与OA病变;(2)采用乳酰化抗体检测不同基质刚度上的软骨细胞的乳酰化修饰水平;(3)IP免疫荧光分析(In-Cell Western)探究在300 k Pa诱导状态下的5种组蛋白H1、H2A、H2B、H3和H4的乳酰化修饰水平;(4)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不同基质刚度下细胞核形变程度同H3乳酰化修饰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基质刚度通过乳酰化修饰调控OA病变;(2)基质刚度通过乳酰化修饰(lactylation,La)介导OA病变;(3)OA病变的乳酰化修饰发生在H3组蛋白上;(4)基质刚度通过影响细胞核形变调控H3组蛋白乳酰化修饰参与OA病变。结论基质刚度通过影响细胞核形变调控H3组蛋白乳酰化修饰参与OA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免疫荧光分析 表观遗传学 生物学机制 发病进程 抗体检测 硬度变化 免疫荧光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应力通过组蛋白乳酸化修饰调控肝癌干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2
作者 丰凡 杨力 王春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9-449,共1页
目的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导致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和耐药的关键因素之一。LCSCs调控肝癌发生发展涉及多因素的参与,其中力学因素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显示,肿瘤细胞响应力学刺激时会发生表观... 目的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导致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和耐药的关键因素之一。LCSCs调控肝癌发生发展涉及多因素的参与,其中力学因素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显示,肿瘤细胞响应力学刺激时会发生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并影响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功能,进而参与关键细胞过程。乳酸化修饰是糖酵解和乳酸水平的指标,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功能。然而,关于力学因素是否通过乳酸化修饰调控LCSCs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本文探讨力学应力刺激调控LCSCs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位点及下游分子机制。方法(1)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挤压应力加载模型;(2)采用GC-MS代谢组学等方法检测挤压应力刺激对LCSCs糖酵解水平和乳酸生成的影响;(3)采用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挤压应力刺激对LCSCs组蛋白乳酸化修饰水平的影响;(4)采用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挤压应力刺激对LCSCs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1)挤压应力刺激导致LCSCs糖酵解水平和乳酸生成水平显著升高;(2)挤压应力刺激导致LCSCs组蛋白H3K14和H3K56位点乳酸化修饰水平显著上升;(3)挤压应力刺激通过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促进LCSCs的增殖、迁移和耐药性。结论挤压应力通过组蛋白乳酸化修饰调控LCSCs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发生 肝癌干细胞 挤压应力 力学刺激 乳酸水平 力学因素 微流控技术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型微拓扑结构基底的制备及其对神经细胞电生物物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泽志 朱满根 +6 位作者 Kisaalita W S Wang L Zhao Y P 林雨 黄岂平 廖彦剑 Li C Z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7-474,共8页
以紫外光光刻、硅蚀刻及软光刻技术制备了微柱阵列型细胞培养基底。实验发现,在4μm的结构高度下,当微柱特征尺寸大于或等于4μm时,该法能制备结构规整清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柱阵列型基底。特征尺寸为2μm的基底已经接近该法的极限加... 以紫外光光刻、硅蚀刻及软光刻技术制备了微柱阵列型细胞培养基底。实验发现,在4μm的结构高度下,当微柱特征尺寸大于或等于4μm时,该法能制备结构规整清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柱阵列型基底。特征尺寸为2μm的基底已经接近该法的极限加工能力,所加工的微柱阵列出现倒伏或缺失。采用一种简单的倾斜角法可以制备一种聚苯乙烯微球致密阵列型基底。该基底的微球直径可以小至2μm或亚微米尺度。细胞培养实验发现,拓扑结构基底能促进神经细胞粘附与铺展,影响细胞静息电位水平,增强电压依从式钙通道功能响应。阵列型拓扑结构基底为构建传感器细胞微环境提供了有效的工程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传感器 功能响应性 阵列型拓扑结构基底 软光刻 倾斜角法 电压依从式钙通道 静息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廖嘉明 王伯初 +1 位作者 王益川 田继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1-1276,共6页
以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ecotype Columbia)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叶肉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的预处理条件、酶解方式、酶解温度和离心力大小等因素对产量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方式和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产量影响显著,28... 以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ecotype Columbia)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叶肉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的预处理条件、酶解方式、酶解温度和离心力大小等因素对产量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方式和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产量影响显著,28℃静置酶解14 h能够将原生质体产量提高6.32倍。低温预处理和离心力大小对原生质体活力影响显著,4℃低温预处理24 h能够将原生质体活力提高55%。适宜拟南芥原生质体叶肉细胞分离的最佳条件为:4℃低温预处理24 h,28℃静置酶解14 h,600 r.min-1离心3次,每次10 min,得到的原生质体产量为2.91×106个.g-1,活力为84.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原生质体 游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超滤法从猪血中分离纯化猪血红蛋白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峰 肖科 +3 位作者 王翔 高玮 王莹 兰珂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5-97,共3页
为了给人工红细胞的研究提供较高纯度和浓度的血红蛋白,采用超滤膜分离的方法,通过研究分析,在一定超滤条件,从新鲜猪血中分离纯化得到猪血红蛋白。并应用SDS-PAGE凝胶电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纯化后的血红蛋白进行了鉴定分析。经分... 为了给人工红细胞的研究提供较高纯度和浓度的血红蛋白,采用超滤膜分离的方法,通过研究分析,在一定超滤条件,从新鲜猪血中分离纯化得到猪血红蛋白。并应用SDS-PAGE凝胶电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纯化后的血红蛋白进行了鉴定分析。经分析,优化的超滤条件为:操作压力0.05Mpa、料液温度12℃;在此条件下分离纯化的猪血红蛋白,纯度达到了99%以上,浓度较纯化前提高了近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猪血红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肉组织的近场太赫兹成像检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卫东 耿国帅 +5 位作者 杨忠波 李丹丹 王岩 许红梅 崔洪亮 王化斌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9-774,共6页
利用搭建的基于光电导微探针的近场太赫兹(Terahertz,THz)系统对新鲜猪肉组织切片进行了成像检测研究,结果发现近场THz成像可以很好地区分猪肉组织中的脂肪组织区域和肌肉组织区域,其成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远场THz时域光谱成像系统。研... 利用搭建的基于光电导微探针的近场太赫兹(Terahertz,THz)系统对新鲜猪肉组织切片进行了成像检测研究,结果发现近场THz成像可以很好地区分猪肉组织中的脂肪组织区域和肌肉组织区域,其成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远场THz时域光谱成像系统。研究表明了基于光电导微探针的近场THz成像技术在生物样品检测方面的可行性,展示出该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近场成像 猪肉组织 光电导微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法同时测定仁术脐膏中4种成分 被引量:2
7
作者 曹谦 侯雪楠 +3 位作者 刘宇 陈泽伟 张双伟 张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47-2149,共3页
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仁术脐膏(砂仁、苍术、肉桂等)中4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无水乙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Phenomenex ZB-1 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载气高纯度氮气;恒压100.0 kPa;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50℃;... 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仁术脐膏(砂仁、苍术、肉桂等)中4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无水乙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Phenomenex ZB-1 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载气高纯度氮气;恒压100.0 kPa;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50∶1。结果桂皮醛、乙酸龙脑酯、丁香酚、苍术素分别在0.05978~1.4946μg/μL(r=0.99998)、0.03246~0.8564μg/μL(r=1)、0.07940~1.9851μg/μL(r=0.99997)、0.02454~0.6131μg/μL(r=0.9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RSD=1.18%)、101.5%(RSD=1.96%)、101.0%(RSD=1.38%)、99.7%(RSD=1.89%)。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仁术脐膏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术脐膏 桂皮醛 乙酸龙脑酯 丁香酚 苍术素 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酰氧化酶LOX在OA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干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嘉钦 杨力 +1 位作者 许康 王春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1-21,共1页
目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退行性疾病,具有较高患病率和致残率。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OA发生的重要因素。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s,LOX)是调控ECM结构和功能重塑的关键... 目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退行性疾病,具有较高患病率和致残率。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OA发生的重要因素。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s,LOX)是调控ECM结构和功能重塑的关键蛋白。探讨LOX在OA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干预机制。方法采用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等实验方法检测LOX在正常软骨组织与OA软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LOX在OA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酰氧化酶 骨关节炎 软骨组织 干预机制 退行性疾病 关键蛋白 蛋白免疫印迹 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17A通过抑制DEL-1参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诚 杨青青 +1 位作者 陈邦涛(指导) 陈伟庆(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94-1498,共5页
目的:探讨IL-17A通过抑炎介质内皮细胞发育调节基因-1(DEL-1)参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CHB患者组(80例)及健康对照组(40例)外周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和qPCR分别检测血清、PBMC中IL-17A与DEL-1的蛋... 目的:探讨IL-17A通过抑炎介质内皮细胞发育调节基因-1(DEL-1)参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CHB患者组(80例)及健康对照组(40例)外周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和qPCR分别检测血清、PBMC中IL-17A与DEL-1的蛋白及mRNA水平;分别采用HBV病毒上清液(VS)、重组IL-17A与DEL-1蛋白体外刺激对照组PBMC、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与人正常肝细胞(LO2),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IL-17A与DEL-1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血清DEL-1显著降低(P<0.001),并与血清IL-17A及谷丙转氨酶含量均呈负相关(r<0,P<0.01);DEL-1 mRNA在2组人群PBMC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9),且VS刺激不影响PBMC或THP-1细胞中DEL-1含量,但可上调IL-17A表达,该上调作用能被重组DEL-1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O2细胞表达高丰度的DEL-1蛋白,其不受VS刺激影响,但可被重组IL-17A剂量依赖性地下调。结论:CHB患者高水平的血清IL-17A可能通过抑制肝细胞DEL-1表达促进HBV感染引发肝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内皮细胞发育调节基因-1 慢性乙型肝炎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牛角宏微观结构的吸能盒抗冲击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玉玺 谢军 李爱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9-93,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对牛角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牛角是由多个纤维层堆叠而成的层状结构。根据牛角的宏微观结构特征,建立了仿牛角结构管和普通吸能管模型。根据3种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可知,在相同的冲击条件下,...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对牛角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牛角是由多个纤维层堆叠而成的层状结构。根据牛角的宏微观结构特征,建立了仿牛角结构管和普通吸能管模型。根据3种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可知,在相同的冲击条件下,有芯体仿生管的比吸能是无芯体仿生管和普通锥管的1.32倍和3.25倍。仿生锥管在轴向冲击时,材料的屈曲变形相对稳定,各处的变形量较均匀,芯体和约束梁相互叠皱,呈现出从顶端向下逐渐叠缩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仿牛角结构管具有良好的吸能特性,且牛角的芯体可有效提高牛角在冲击过程中能量的耗散能力,将该结构应用到吸能盒的结构设计中可极大改善吸能盒的吸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角 仿生管 吸能盒 堆垛结构 比吸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