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理药动学模型在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晋都
薛玉英
唐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06,共4页
以生理学为基础的药动学模型,简称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是根据现有的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解剖和生理知识及其生物化学数据建立,通过数学方法模拟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进而实现剂量外推和种间外推,预测化学物质...
以生理学为基础的药动学模型,简称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是根据现有的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解剖和生理知识及其生物化学数据建立,通过数学方法模拟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进而实现剂量外推和种间外推,预测化学物质在特定组织或时间内的剂量水平。在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方面,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以及多聚纳米材料等都逐步建立了PBPK模型。PBPK模型不仅能提供纳米材料在体内动态变化情况,也对定量评价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将是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药动学
毒理学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量子点遗传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何克宇
唐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4-1020,共7页
有关量子点(QD)的遗传毒性作用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显示,QD进入内环境后通过产生活性氧和释放有毒内核离子这两种机制产生遗传毒效应。彗星实验及微核实验表明,QD产生的遗传毒效应主要是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
有关量子点(QD)的遗传毒性作用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显示,QD进入内环境后通过产生活性氧和释放有毒内核离子这两种机制产生遗传毒效应。彗星实验及微核实验表明,QD产生的遗传毒效应主要是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程度受多个影响因素控制:QD浓度越高毒效应越强;QD粒径越小越易进入细胞核并产生遗传损伤;表面带负电荷的QD毒性更强;裸核QD的毒性比外壳包覆的QD毒性强。另外,QD在不改变细胞遗传物质的条件下,通过表观遗传学改变也可产生遗传效应,使有害效应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DNA损伤
活性氧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理药动学模型在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晋都
薛玉英
唐萌
机构
教育部环境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0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18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2783)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3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461)~~
文摘
以生理学为基础的药动学模型,简称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是根据现有的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解剖和生理知识及其生物化学数据建立,通过数学方法模拟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进而实现剂量外推和种间外推,预测化学物质在特定组织或时间内的剂量水平。在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方面,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以及多聚纳米材料等都逐步建立了PBPK模型。PBPK模型不仅能提供纳米材料在体内动态变化情况,也对定量评价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将是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药动学
毒理学
安全性评价
Keywords
nanomaterials
pharmacokinetics
toxicology
safety evaluation
分类号
R114 [医药卫生—卫生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量子点遗传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何克宇
唐萌
机构
教育部环境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4-102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697)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4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3003)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CB933404)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BK2011606)~~
文摘
有关量子点(QD)的遗传毒性作用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显示,QD进入内环境后通过产生活性氧和释放有毒内核离子这两种机制产生遗传毒效应。彗星实验及微核实验表明,QD产生的遗传毒效应主要是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程度受多个影响因素控制:QD浓度越高毒效应越强;QD粒径越小越易进入细胞核并产生遗传损伤;表面带负电荷的QD毒性更强;裸核QD的毒性比外壳包覆的QD毒性强。另外,QD在不改变细胞遗传物质的条件下,通过表观遗传学改变也可产生遗传效应,使有害效应持续存在。
关键词
量子点
DNA损伤
活性氧
纳米材料
Keywords
quantum dots
DNA damag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nanomaterials
分类号
R114 [医药卫生—卫生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理药动学模型在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孙晋都
薛玉英
唐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量子点遗传毒性研究进展
何克宇
唐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