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岸海域环境容量的价值及其价值量评估初探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伟琪 张珞平 +1 位作者 洪华生 薛雄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96-901,共6页
在分析海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基础上,着重对以功能形式服务于人类的海洋环境容量的环境资源属性及其价值量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等作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海域水环境容量的价值取决于自然、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但在特定的... 在分析海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基础上,着重对以功能形式服务于人类的海洋环境容量的环境资源属性及其价值量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等作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海域水环境容量的价值取决于自然、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但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及科技条件下,其大小与海域水环境容量资源的资源量成正比.本文还以厦门西海域为例,介绍如何运用市场价格信息对于某一特定的海域其已知的环境总容量的价值进行初步的货币化评估.本文的结果将为海域环境容量有偿使用的收费计量提供理论依据和简单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水环境容量 价值 评估 海洋资源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使用对厦门海域的初步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珞平 洪华生 +2 位作者 陈宗团 陈伟琪 D.Calamari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6-102,共7页
通过对厦门地区农药销售和使用情况以及气象、耕地、作物等方面的调查,应用EQC和SoilFug模型对农药的地球化学行为、分布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了预测计算,并根据农药的生物毒理学特性及其产生的地球化学行为对沿岸海域环境进... 通过对厦门地区农药销售和使用情况以及气象、耕地、作物等方面的调查,应用EQC和SoilFug模型对农药的地球化学行为、分布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了预测计算,并根据农药的生物毒理学特性及其产生的地球化学行为对沿岸海域环境进行了初步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对厦门海域存在较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厦门 海域 环境风险评价 EQ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红树林湿地CH_4通量的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叶勇 卢昌义 +2 位作者 林鹏 谭风仪 黄玉山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CH4通量 日变化 河口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湿地土壤CH_4产生率及其土壤理化因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叶勇 卢昌义 +2 位作者 林鹏 谭凤仪 黄玉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7-84,共8页
本文对海南东寨港和厦门西港的两个红树林(白骨壤群落)的土壤CH4产生率及其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海南红树林和厦门红树林的土壤CH4产生率平均值分别为 3.59和 11.59ng/ gd,高于海岸光滩的值(1.62... 本文对海南东寨港和厦门西港的两个红树林(白骨壤群落)的土壤CH4产生率及其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海南红树林和厦门红树林的土壤CH4产生率平均值分别为 3.59和 11.59ng/ gd,高于海岸光滩的值(1.62 ng/ gd)而低于红树林伐迹地的值(48.96ng/gd),说明红树林植被对海岸湿地CH4的产生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根系腐解来实现的。相隔约 5个纬度的两个红树林的土壤 CH4产生率均表现为暖季较高而冷季较低的季节变化模式。通过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 CH4产生率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得出土壤含水量、有机质、Ca2+、Mg2+和SO42-对海南红树林土壤CH4产生率有影响,而厦门红树林土壤CH4产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全N和Cl/ SO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土壤 理化因子 甲烷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海洋线虫种类组成及其取食类型 被引量:15
5
作者 蔡立哲 洪华生 +3 位作者 邹朝中 方少华 吕小梅 张跃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12-217,共6页
1997年 8月对台湾海峡南部 4个取样站进行了海洋线虫调查 ,获得了海洋线虫 85种 ,隶属于 3目 2 5科 75属。密度较高的种有变异矛咽线虫 (Dory laimopsisvariabilis)、萨巴线虫 (Sabtieriasp .)、(Vasostomasp .1 )、(Vasostomasp .2 )和... 1997年 8月对台湾海峡南部 4个取样站进行了海洋线虫调查 ,获得了海洋线虫 85种 ,隶属于 3目 2 5科 75属。密度较高的种有变异矛咽线虫 (Dory laimopsisvariabilis)、萨巴线虫 (Sabtieriasp .)、(Vasostomasp .1 )、(Vasostomasp .2 )和 (Xyalasp .)等 ,其平均密度分别为 1 .1 4、1 .1 2、0 .6 1、0 .87和 0 .34× 1 0 4个 /m2 ,分别占海洋线虫总平均密度的 1 1 .7%、1 1 .5 %、6 .2 %、9.2 %和 3.5 %。与其他海域相比 ,台湾海峡南部海洋线虫优势种的密度低 ,但与大型底栖动物或多毛类相比 ,海洋线虫种类多样性指数较高 ,均在 4.0以上。台湾海峡南部海洋线虫的取食类型以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食沉积物者类型占多数 ,但刮食性种类也不少 ,这与台湾海峡南部沉积物类型密切相关。台湾海峡南部既有细的陆源沉积物流入 ,又有上升流、黑潮暖流等的作用而形成的较粗沉积物 ,因而构成台湾海峡南部沉积物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线虫 台湾海峡 取食类型 取食类型 种类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培养温度下钝顶螺旋藻吸收累积锗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大志 高亚辉 +1 位作者 程兆第 洪华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46-651,共6页
于1995年1-3月将钝顶螺旋藻培养在5—15mg/L锗(Ge)浓度的培养基内,研究两种培养温度下(25℃和30℃)藻细胞、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结合锗的量,探讨温度影响螺旋藻吸收累积锗的机理。结果表明,在两种培养温度下钝顶螺旋藻均... 于1995年1-3月将钝顶螺旋藻培养在5—15mg/L锗(Ge)浓度的培养基内,研究两种培养温度下(25℃和30℃)藻细胞、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结合锗的量,探讨温度影响螺旋藻吸收累积锗的机理。结果表明,在两种培养温度下钝顶螺旋藻均可吸收累积一定量的锗(2244-5213μg/g)并均匀地结合到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中;藻细胞结合锗的量在低温下(25℃)随外加锗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在高温下(30℃)与外加错的浓度关系不明显;两种培养温度下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中结合锗的量均随外加锗的浓度增加而增加,但高温下(30℃)结合的锗量要高于低温下(25℃)的各相应值;低温下(25℃)三种大分子物质中猪的结合率较稳定(48%左右),高温下(30℃)则随外加错的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37.2%-72.0%)。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低温(25℃)主要影响螺旋藻对锗的吸附作用,高温(30℃)则影响错与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的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钝顶螺旋藻 累积 蛋白质 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海莲红树林土壤CH_4的产生及其某些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7
作者 卢昌义 叶勇 +2 位作者 林鹏 黄玉山 谭凤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32-138,共7页
关键词 海莲红树林 土壤 CH4 影响因素 海南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口-马祖海域表层沉积物及沿岸养殖区生物体中Cu,Pb,Zn,Cd的含量分布 被引量:16
8
作者 洪丽玉 洪华生 +3 位作者 徐立 陈伟琪 王新红 张珞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9-95,共7页
1995 年10 月和1996 年4 月调查研究了闽江口-马祖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 的含量.结果表明:95 年10 月所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重金属Cu,Pb,Zn,Cd 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6.6,36... 1995 年10 月和1996 年4 月调查研究了闽江口-马祖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 的含量.结果表明:95 年10 月所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重金属Cu,Pb,Zn,Cd 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6.6,36.7,98.7,0.144 m g/kg;而96 年4 月Cu,Pb,Zn,Cd 的平均浓度则分别为27.9,43.7,100.3,0.165 m g/kg,两航次的测定结果比较相近,根据底质评价标准,Pb,Zn 明显超标.两航次Cu,Pb,Zn,Cd 含量的峰值出现在闽江口的MJ6 测站,从MJ6 测站往外海方向的MJ5、MJ8 测站呈明显下降趋势,但至较靠近马祖的MJR1、MJR2 测站又有所回升,说明MJR1、MJR2 这两个测站的重金属可能来自闽江口与马祖两方.还对沿岸养殖区获得的生物样中重金属Cu,Pb,Zn,Cd 的含量及其与沉积物的对比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就生物种类及其生长周期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闽江口 马祖海域 生物体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锗毒性对四种微藻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大志 高亚辉 +2 位作者 程兆第 李少菁 金德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1-505,共5页
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盐生杜氏藻(Dunalielasalina)、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微绿藻(Nannochloropsis.sp)4... 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盐生杜氏藻(Dunalielasalina)、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微绿藻(Nannochloropsis.sp)4种微藻培养在含10mg/dm3锗的溶液中,研究了锗毒性对藻类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锗处理的微藻细胞多变形且易破裂,胞壁和原生质体结合疏松,一些细胞的鞭毛变得细长弯曲或缺失。细胞超微结构中叶绿体(类囊体)、线粒体受锗毒性的影响最大,其它一些结构如细胞核、脂含物、淀粉与液泡等也受到了影响,但不同种间差异较大。这些结果表明,细胞内的能量传递系统受到明显影响,从而影响到细胞内有机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微藻形态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厦门海域水质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江毓武 洪华生 张珞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0-95,共6页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地图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功能应用于水质模型的前期建立以及后期数据输出查询中.这样大大缩短了模型建模周期,提高了模型精度,并且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特有的地图与数据库相连结的功能,使得在地图上查...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地图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功能应用于水质模型的前期建立以及后期数据输出查询中.这样大大缩短了模型建模周期,提高了模型精度,并且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特有的地图与数据库相连结的功能,使得在地图上查询模拟结果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水质模型 污染 厦门 海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岩 张祖麟 洪华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43,共6页
本文利用GCFID测定方法对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9个站位点的PAHs变化较大,从106.1ng/L变化到4365.6ng/L;但与世界其他相似地区比,尚属轻微污染.PAHs主要来源于海上油污染、燃烧产物和城市及工业废水的排放.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表层海水 含量分布 来源 海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提取性磷脂表征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生物量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进才 林庆梅 +3 位作者 郑天凌 李玉桂 黄玉山 谭凤仪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07-412,共6页
应用GC-MS技术,分析了深圳大亚湾大鹏澳及厦门岛南岸海域沿岸几个站位沉积物中可提取性磷脂酯结合态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成份;同时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计数法测定了这些沉积物中细菌的丰度、生物量。结果表明,在这些沉积物中细菌... 应用GC-MS技术,分析了深圳大亚湾大鹏澳及厦门岛南岸海域沿岸几个站位沉积物中可提取性磷脂酯结合态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成份;同时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计数法测定了这些沉积物中细菌的丰度、生物量。结果表明,在这些沉积物中细菌的生物量与磷脂酯结合态脂肪酸的组份(nC16∶0)的含量有着正相关关系。说明在环境生态研究中,可提取性磷脂作为海洋和河口沉积物中微生物生物量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脂酯结合态 脂肪酸 细菌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金门海区沉积物中非芳香烃的来源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立 张珞平 +2 位作者 王新红 陈伟琪 洪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38-744,共7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厦门金门附近海区沉积物中的非芳香烃.非芳香烃的总含量在 1.7~33 μg/g 之间,平均为 14.0 μg/g.此含量与其他人类活动频繁的沿海相比是较低的,该区域受石油烃的影响很轻微.在厦门岛东南...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厦门金门附近海区沉积物中的非芳香烃.非芳香烃的总含量在 1.7~33 μg/g 之间,平均为 14.0 μg/g.此含量与其他人类活动频繁的沿海相比是较低的,该区域受石油烃的影响很轻微.在厦门岛东南部,从九龙江口、厦门西港往外,非芳香烃的总含量有递减的趋势;在细颗粒沉积物中得到富集.这些烃类主要来自于石油烃,也含有来自陆源高等植物和现场生物的烃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 沉积物 厦门 海区 非芳香烃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邦钦 洪华生 薛雄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2-68,共7页
1993年8和11月,1994年3,5和10月,应用荧光法测定了厦门西海域水体中各载体相(浮游植物、细菌和游离态)碱性磷酸酶活力(APA),结果表明:APA呈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动,总APA表现为夏季(1993年8月)最... 1993年8和11月,1994年3,5和10月,应用荧光法测定了厦门西海域水体中各载体相(浮游植物、细菌和游离态)碱性磷酸酶活力(APA),结果表明:APA呈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动,总APA表现为夏季(1993年8月)最高,春(1994年5月)秋(1993年11月)最低;结果亦显示,该海域浮游植物和海水是碱性磷酸酶的主要载体,平均分别占44.7%和40.5%;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各形态磷,硝态氮、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初级生产力、细菌生长速率(BP)对APA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除BP与IAPA成正相关外,其余均为负相关.还对碱性磷酸酶作为水体磷状况的指示和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浮游植物 细菌 厦门西海域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胆碱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养殖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大志 单保党 +1 位作者 程兆弟 洪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80-484,共5页
螺旋藻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推荐的营养保健品,它的丰富营养物质和明显的药效作用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重视,被誉为明天最理想的保健品和超级食品[1,2].近来螺旋藻产业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也存在着生产... 螺旋藻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推荐的营养保健品,它的丰富营养物质和明显的药效作用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重视,被誉为明天最理想的保健品和超级食品[1,2].近来螺旋藻产业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也存在着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已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 钝顶螺旋藻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小型底栖生物数量的量分布 被引量:20
16
作者 方少华 吕小梅 +2 位作者 张跃平 蔡立哲 洪华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6-140,共5页
Fang Shaohua, Lu Xiaomei, Zhang Yueping, Cai Lizhe, Hong Huasheng (Fujian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Xiamen, 361012;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SEDC Lab,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关键词 小型底栖生物 丰度分布 台湾海峡 海洋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