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枝菌根与植物寄生性线虫相互作用及抗性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立丹 张俊伶 李晓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6-432,共7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够与大多数陆地植物互惠共生,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植物对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对植物健康生长有重要的作用。在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寄生性线虫共同依靠寄主植物...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够与大多数陆地植物互惠共生,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植物对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对植物健康生长有重要的作用。在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寄生性线虫共同依靠寄主植物根系完成生命循环,但二者对寄主植物作用完全相反,引起研究者广泛兴趣,成为菌根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之一。本文分析了丛植菌根真菌与植物寄生线虫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菌根提高植物对线虫抗性的可能机制:菌根真菌改善植物的生长和营养状况、改变植物根系形态结构、影响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区系、诱导寄主植物产生防御反应等,旨在深入挖掘丛枝菌根真菌的生物学功能,进一步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植物寄生性线虫 相互作用 生物防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分析不同锌浓度培养下锌镉超累积植物遏蓝菜的元素计量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文轩 徐一鸣 +2 位作者 杜威 唐傲寒 江荣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65-2567,共3页
锌镉超累积植物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是重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但环境Zn浓度是否会影响该植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平衡,此前并不清楚。研究采用可同时测量多种元素的ICP-AES技术,分析高、中、低Zn浓度(5... 锌镉超累积植物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是重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但环境Zn浓度是否会影响该植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平衡,此前并不清楚。研究采用可同时测量多种元素的ICP-AES技术,分析高、中、低Zn浓度(5,50和500μmol.L-1)多元素营养液培养的遏蓝菜中Zn,Cd,K,P,Mg,Ca,Fe,Mn,Cu等元素的计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Zn供给浓度的升高,遏蓝菜根和茎叶的Zn含量都显著增加,高Zn培养的遏蓝菜茎叶和根的Zn含量比低Zn培养条件分别增加12和19倍;但植物茎叶中其他八种元素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即在应用遏蓝菜修复Zn污染的土壤时,不会造成K,P,Mg,Ca,Fe,Mn,Cu元素从土壤中被植物过量带走而出现养分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 重金属超累积植物 植物修复 元素计量 养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模拟M3土壤浸出液中养分的最佳条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丽 崔建宇 +2 位作者 唐傲寒 韩文轩 江荣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564-2566,共3页
土壤有效养分的分析测试是测土施肥的关键内容,其测定方法的研究近年来倍受关注。该研究以混合标准溶液模拟可同时提取多种有效养分的Mehlich 3(M3)土壤浸提液,结合能够同步测定多种元素含量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ICP-AES的最佳工作... 土壤有效养分的分析测试是测土施肥的关键内容,其测定方法的研究近年来倍受关注。该研究以混合标准溶液模拟可同时提取多种有效养分的Mehlich 3(M3)土壤浸提液,结合能够同步测定多种元素含量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ICP-AES的最佳工作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载气流量在0.80 L.min-1、观察高度15 mm、功率为1200 W时,各元素的测定结果较为稳定,对溶液中20种有效养分P,K,Ca,Mg,Na,Fe,Mn,Cu,Zn,Cd,Cr,Pb,Ni,Al,B,Mo,S,Si,Se,As进行准确高效的测定。该研究将为进一步建立我国土壤通用浸提剂养分测定方法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养分元素测定 测试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在“土壤-作物-食品-人体”食物链中的流动 被引量:22
4
作者 周诗悦 李茉 +5 位作者 周晨霓 姜泽放 温馨 丛汶峰 倪元颖 张福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1-244,共14页
硒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和代谢过程,目前全球约5~10亿人受到缺硒相关疾病威胁。在农业-食物系统中,硒主要通过土壤进入食物链,经作物富集,再通过膳食被人体摄入吸收。利用适宜农艺措施增强作物吸收转化土壤硒... 硒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和代谢过程,目前全球约5~10亿人受到缺硒相关疾病威胁。在农业-食物系统中,硒主要通过土壤进入食物链,经作物富集,再通过膳食被人体摄入吸收。利用适宜农艺措施增强作物吸收转化土壤硒的能力,可使作物可食部位有效积累有机硒。但作物富硒并不意味着硒可以全部保留至食品中,食品加工环节的影响也极为关键,各种加工条件和参数会影响最终产品的硒含量和形态,从而影响其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本文综述硒元素在“土壤-作物-食品-人体”食物链中的流动过程,总结各环节影响食品中硒含量、形态和人体中硒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因素,建议综合考虑各环节因素,以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硒元素的高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含量 硒形态 土壤-作物-食品系统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肥力土壤冬小麦生长季肥料氮的去向研究 Ⅰ.冬小麦生长季肥料氮的去向 被引量:52
5
作者 巨晓棠 潘家荣 +3 位作者 刘学军 陈新平 张福锁 毛达如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7-402,共6页
用15N示踪微区试验研究了常规灌溉和磷钾供应充足的条件下 ,冬小麦生育期肥料氮的去向。结果表明 ,冬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收获期冬小麦吸收肥料氮占总吸氮量的比例 45% ,吸收土壤氮占 55%。氮肥在整个作物 土... 用15N示踪微区试验研究了常规灌溉和磷钾供应充足的条件下 ,冬小麦生育期肥料氮的去向。结果表明 ,冬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收获期冬小麦吸收肥料氮占总吸氮量的比例 45% ,吸收土壤氮占 55%。氮肥在整个作物 土壤体系中的回收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 ,损失量增加。施氮量为 1 2 0kgN hm2 时 ,氮肥的损失率只有 9% ,在作物中的回收率为 45% ,在 0~ 1 0 0cm土壤中的残留率为 45% ;施氮量为 3 60kgN hm2 时 ,氮肥的损失率为 55% ,在作物中的回收率为2 3 % ,在 0~ 1 0 0cm土壤中的回收率为 2 1 %。残留肥料氮以NH4 N存在的数量很少 ,以NO3 N存在的数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低量施氮时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的数量远远高于前两种形态 ,但在高量施氮条件下 ,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的比例与NO3 N相当。肥料氮在 0~ 1 0 0cm土壤各层次中均有残留 ,随着深度的增加 ,残留量减少。从整体上看 ,肥料氮在收获时往下移动超出 1 0 0cm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肥力土壤 冬小麦 生长季 肥料氮 氮肥去向 ^15N示踪技术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农用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72
6
作者 苑小勇 黄元仿 +2 位作者 高如泰 柴旭荣 贺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76,共7页
采用传统统计、地统计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北京市平谷区农田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传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样本呈对数正态分布,平均值为15.36 g·kg-1,变异系数为0.32,... 采用传统统计、地统计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北京市平谷区农田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传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样本呈对数正态分布,平均值为15.36 g·kg-1,变异系数为0.32,属中等变异程度。方差分析表明,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均对研究区SOM含量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地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SOM含量空间变异具有一阶趋势和各向异性特征;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和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性程度大体相当,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结合普通Kriging插值方法,获得了研究区SOM含量的空间分布图,比较分析表明研究区农用地SOM含量的空间分布是自然和人为利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分析 地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地空间预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世文 王胜涛 +3 位作者 刘娜 李囡囡 黄元仿 叶回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2-339,共8页
土壤质地作为成分数据(compositional data)的一种,其空间插值需满足非负、定和、误差最小和无偏估计4个条件。采用成分克里格法(compositional Kriging)和基于对数比转换的普通克里格法对土壤质地各颗粒组成进行空间预测,均方根误差(ro... 土壤质地作为成分数据(compositional data)的一种,其空间插值需满足非负、定和、误差最小和无偏估计4个条件。采用成分克里格法(compositional Kriging)和基于对数比转换的普通克里格法对土壤质地各颗粒组成进行空间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s,RMSE)和标准化克里格方差(mean squared deviation ratio,MSDR)分别被用来衡量不同方法的预测精度及模型拟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数比转换的普通克里格法和成分克里格法能够保证插值结果满足成分数据插值的4个条件;成分克里格法预测的各土壤颗粒组成的RMSE最小,预测精度最高,其黏粒RMSE值相对于非对称对数比转换的普通克里格法提高将近17%;成分克里格法的变异函数拟合效果总体上好于其他两种预测方法,预测结果极差更宽,更能反映土壤质地各颗粒组成与高程、母质和水域分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质地 空间变异测量 对数比转换 成分数据 成分克里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累积植物与高生物量植物提取镉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55
8
作者 杨勇 王巍 +1 位作者 江荣风 李花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32-2737,共6页
利用植物修复污染的土壤已受到广泛的关注。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比较了超累积植物遏蓝菜与3种高生物量植物印度芥菜、烟草和向日葵对长期施用含镉有机、无机肥料污染的土壤(总Cd,2.87mg.kg-1)的提取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遏蓝菜富集镉的能... 利用植物修复污染的土壤已受到广泛的关注。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比较了超累积植物遏蓝菜与3种高生物量植物印度芥菜、烟草和向日葵对长期施用含镉有机、无机肥料污染的土壤(总Cd,2.87mg.kg-1)的提取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遏蓝菜富集镉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3种植物,其地上部镉含量可达43.7mg.kg-1,分别是烟草、印度芥菜和向日葵(叶)的10、27和56倍;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的植物烟草,其生物量干重为24.8g.pot-1,分别是遏蓝菜、印度芥菜、向日葵的35倍、3倍、2倍。4种植物提取镉最多的是烟草,每盆可以提取117μg,遏蓝菜和印度芥菜提取镉量分别为35μg.pot-1和30μg.pot-1,向日葵提取量最少,每盆仅为10μg左右。植物对土壤中镉的提取效率分别为:烟草1%,遏蓝菜0.6%,印度芥菜0.5%,向日葵0.08%。4种植物种植后,土壤总镉和有效态镉含量没有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重金属 烟草 超累积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肥料在土壤中养分释放特性的测试方法与评价 被引量:45
9
作者 谢银旦 杨相东 +2 位作者 曹一平 江荣风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1-497,共7页
在土壤培养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的三种测定方法以及在土壤中测得的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与在水中测得的养分释放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土壤培养中,采用肥料养分化学测定法、肥料养分称量法和土壤无机氮增量... 在土壤培养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的三种测定方法以及在土壤中测得的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与在水中测得的养分释放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土壤培养中,采用肥料养分化学测定法、肥料养分称量法和土壤无机氮增量法都能直接或间接表征包膜控释肥料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率及其相关性状。包膜控释肥料在土壤与水两种体系中所测得的养分释放率之间相关性显著,其相关关系符合一元一次线型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大于0.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肥料 控释肥料 土壤培养法 养分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黑土春玉米连作体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2
10
作者 蔡红光 米国华 +3 位作者 张秀芝 任军 冯国忠 高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7,共9页
通过三年定位试验,在东北春玉米连作区比较了农民习惯(一次性施肥)与优化施肥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表观平衡及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特征,以期评价两种施肥方式对黑土氮素矿化、残留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氮(根据土壤无... 通过三年定位试验,在东北春玉米连作区比较了农民习惯(一次性施肥)与优化施肥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表观平衡及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特征,以期评价两种施肥方式对黑土氮素矿化、残留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氮(根据土壤无机氮测试推荐追肥量,Opt)处理玉米产量、生物量、吸氮量最高。农民习惯施肥1(氮肥85%基肥+15%种肥,Tra1)和农民习惯施肥2(氮肥全部作为基肥施入,Tra2)处理土壤残留无机氮含量变化受降水量影响较大,残留硝态氮下移明显。与Opt处理相比,三年连作后3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增加约2.0倍,60—90 cm硝态氮含量增加约2.4~3.3倍。Opt处理可显著降低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在氮素输出项中,作物携出量因施肥方式不同而差异显著,氮盈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最高达400.9 kg/hm2。Tra2处理氮盈余最小,但以残留Nmin为主。氮肥一次性基施使氮素在土壤中累积较多,且易导致土壤残留硝态氮下移,从而对东北黑土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而在基肥的基础上,根据土壤无机氮测试推荐追肥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玉米 氮肥效应 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草皮卷生产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崔建宇 慕康国 +2 位作者 胡林 张福锁 徐淑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8-72,共5页
对北京地区2个草皮卷生产基地(东北旺苗圃和昌平小汤山草皮基地)的土壤状况进行了调查,测定了反映土壤化学、物理性质的各项指标。对土壤酸碱度(pH值)、电导率(EC)、全N、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阳离子交换量(CEC)的测定结果表明... 对北京地区2个草皮卷生产基地(东北旺苗圃和昌平小汤山草皮基地)的土壤状况进行了调查,测定了反映土壤化学、物理性质的各项指标。对土壤酸碱度(pH值)、电导率(EC)、全N、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阳离子交换量(CEC)的测定结果表明,常年进行草皮卷生产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很小。对土壤剖面的观察说明,在东北旺苗圃常年(7年)生产草皮卷已使得表层土壤的厚度减少了近10cm。土壤容重、孔隙度的分析结果表明,草皮卷生产对其影响较大,与对照地块(种植树苗)相比,草皮地块的土壤容重明显增大,而土壤孔隙度则显著降低。这可能与草皮种植过程中的滚压有关。此外,土壤粒径分析的结果表明,草皮卷生产对土壤颗粒结构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草皮卷生产 土壤质量 土壤肥力 土壤结构 草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氮条件下双氰胺(DCD)对温室黄瓜土壤氮素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琳 孙卓玲 +3 位作者 马理 吉艳芝 巨晓棠 张丽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目的】设施蔬菜习惯"大水大肥"的传统管理模式,不仅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过量施用氮肥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所导致的氮肥利用率低、... 【目的】设施蔬菜习惯"大水大肥"的传统管理模式,不仅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过量施用氮肥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所导致的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等资源浪费和环境的负效应问题,重点研究双氰胺(DCD)在设施蔬菜生产体系中的硝化抑制效果及其影响机制,并筛选出了适用于设施黄瓜生产的最优水氮管理方案。【方法】采用田间原位跟踪法,对温室黄瓜追肥期间土壤N2O排放量、氨挥发损失量、无机氮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N2O气体样品用密闭式静态箱法采集,用Agilent GC6820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氨挥发样品用密闭室法采集,硼酸溶液吸收,标准硫酸滴定法测定。新鲜土样用1.0 mol/L KCl浸提,滤液用TRACCS 2000型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的NH+4-N和NO-3-N含量。【结果】在不同水氮条件下[传统水氮(T)的施氮量为N 988.6 kg/hm2、灌溉量为758.8 t/hm2;推荐水氮Ⅰ(R1)的施氮量为N 709.4 kg/hm2,推荐水氮Ⅱ(R2)的施氮量为N 746.9 kg/hm2,灌溉量均为531.2 t/hm2]。加施DCD后,推荐水氮Ⅰ、推荐水氮Ⅱ处理N2O的排放通量分别显著减少了42.1%和64.1%,但氨挥发损失分别显著增加了34.3%和40.4%;0—1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与N2O排放通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铵态氮与氨挥发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传统水氮处理在0—60 cm土壤剖面均检测到大量的硝态氮,前两次追肥后尤为明显。在减氮基础上加施DCD有助于减少硝态氮的累积,对0—30 cm根区硝酸盐淋洗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在0—30 cm土壤-蔬菜体系中,传统水氮处理的氮素表观损失显著高于其他施氮处理。加施DCD后,推荐水氮Ⅰ、推荐水氮Ⅱ处理的氮素盈余和氮素损失率均有所降低。与传统水氮处理相比,推荐水氮Ⅱ+DCD的处理增产23.3%,经济效益增加25560yuan/hm2。【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度减氮控水措施是切实可行的,不仅满足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素,而且减少了氮素的盈余,提高了氮素的利用率,且不影响作物产量。在控水灌溉条件下,推荐施氮Ⅱ+DCD(氮素用量的15%)不仅能减少土壤氮素的盈余量,而且可有效地增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控水 N2O排放 氨挥发 无机氮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不同土壤Nmin目标值进行露地花椰菜氮肥推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宏彦 陈清 +2 位作者 李晓林 汤丽铃 张晓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确定蔬菜不同生长阶段根层土壤中既满足蔬菜氮需求但又不造成环境问题的土壤无机氮量 (土壤Nmin目标值 )是精确化氮肥施用技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露地条件下 ,设置不同土壤Nmin目标值 (N 0、5 0、10 0、2 0 0、30 0及 4 0 0kg hm2 ) ... 确定蔬菜不同生长阶段根层土壤中既满足蔬菜氮需求但又不造成环境问题的土壤无机氮量 (土壤Nmin目标值 )是精确化氮肥施用技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露地条件下 ,设置不同土壤Nmin目标值 (N 0、5 0、10 0、2 0 0、30 0及 4 0 0kg hm2 ) ,依据土壤 蔬菜体系无机氮平衡的方法进行了花椰菜氮肥推荐 ,从产量、氮吸收、损失及经济等方面对合理的土壤Nmin目标值进行了初步筛选。研究结果表明 ,花椰菜不同生育阶段最佳生长及氮吸收所需的根层土壤Nmin目标值大致为N 10 0kg hm2 ,而保持土壤 作物体系无机氮平衡的氮供应量大致为 2 0 0kg hm2 ,相当于Nmin目标值为N 5 0kg hm2 。综合产量、环境、经济效益三因素 ,N 10 0kg hm2 应是满足花椰菜正常需要且不会产生较大环境问题的合理土壤Nmin目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Nmin目标值 露地栽培 花椰菜 氮肥 生长发育 产量 环境条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春玉米连作体系中土壤氮矿化、残留特征及氮素平衡 被引量:24
14
作者 蔡红光 米国华 +2 位作者 陈范骏 张秀芝 高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44-1152,共9页
通过2年田间试验,在2种肥力、3种氮肥施用水平(不施氮N0,中量施氮N1,高量施氮N2)下,研究了吉林省春玉米连作体系中土壤氮素的矿化、残留特征及氮素平衡,并比较了种植不同玉米品种的效应。结果表明,德惠高肥力土壤中氮素两季总矿化量为20... 通过2年田间试验,在2种肥力、3种氮肥施用水平(不施氮N0,中量施氮N1,高量施氮N2)下,研究了吉林省春玉米连作体系中土壤氮素的矿化、残留特征及氮素平衡,并比较了种植不同玉米品种的效应。结果表明,德惠高肥力土壤中氮素两季总矿化量为203 kg/hm2,是新立城低肥力土壤的2.7倍。中量氮(N1)处理,2试验点2年土壤累计的氮素残留量为103~112 kg/hm2,对环境威胁较小;高量氮(N2)处理,新立城低肥力条件下土壤的氮素残留量为174 kg/hm2,且有下移趋势,而在德惠高肥力条件下,土壤的氮素残留量仅为107 kg/hm2。在新立城低肥力土壤上,施氮量在氮素输入项中起主要作用,在氮素输出项中,作物携出量并不随输入量的增加而有显著的变化,从而导致氮素盈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氮盈余主要以残留Nm in积累在土壤剖面中,变幅为34.0%~88.4%。在德惠高肥力土壤上,土壤矿化氮在2个施氮处理中分别占氮素输入的28.3%和36.5%,在氮素输出中,氮肥表观损失量显著高于新立城,且氮盈余中以表观损失为主,变幅为54.3%~70.8%,平均为65.5%。两个试验点的氮素表观损失可能主要是由生物固持作用引起的肥料氮向土壤氮的转换。不同玉米品种对氮素矿化和表观利用率有一定的影响,在优化施肥中应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连作 氮素矿化 氮肥残留 氮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 Zn交互作用对金针菇富集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贾彦 杨勇 +2 位作者 江荣风 李花粉 王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68-1373,共6页
以金针菇为试验材料,在基质中分别单独添加和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Cd、Zn,采用栽培袋接种培养法研究了食用菌富集Cd、Zn以及Cd、Zn交互作用对食用菌累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1mg·kg-1)、Zn(<600mg·kg-1)... 以金针菇为试验材料,在基质中分别单独添加和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Cd、Zn,采用栽培袋接种培养法研究了食用菌富集Cd、Zn以及Cd、Zn交互作用对食用菌累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1mg·kg-1)、Zn(<600mg·kg-1)能够促进金针菇的生长,但是高浓度的Cd、Zn对金针菇生长会产生抑制作用。随着栽培基质中Cd、Zn处理浓度的增高,金针菇子实体中的Cd、Zn浓度也随之增加。Cd-Zn之间表现为互相拮抗作用,金针菇子实体内的Cd含量随着培养基质中Zn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Cd浓度降低比例与Zn/Cd比值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Zn处理浓度为600mg·kg-1,Cd处理浓度分别为1mg·kg-1和10时,与不加Zn相比,金针菇子实体Cd含量分别降低29%和11%。Cd对Zn也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但是除在Zn为0和Cd为10mg·kg-1处理时拮抗作用显著(P<0.05)外,其余处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在10mg·kg-1Cd和600mg·kg-1Zn处理条件下,金针菇生物量显著下降,可能是由于Cd-Zn协同作用,造成毒害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CP-MS测定KCl肥料中重金属元素含量 被引量:12
16
作者 芮玉奎 申建波 +3 位作者 张福锁 严云 荆晶莹 孟庆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28-2430,共3页
肥料是重金属的重要污染源之一,重金属可以通过作物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危害,研究肥料中重金属含量对于农产品安全溯源意义重大。文章选用北京市场上销售的进口KCl肥料作为实验材料,全面分析了其中的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别为... 肥料是重金属的重要污染源之一,重金属可以通过作物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危害,研究肥料中重金属含量对于农产品安全溯源意义重大。文章选用北京市场上销售的进口KCl肥料作为实验材料,全面分析了其中的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别为,Cr0.00,Ni65.54,Cu238.85,As190.60,Cd0.98,Sn14.98,Sb2.97,Hg10.04,Tl1.28,Pb97.42ng·g-1。上述结果表明,KCl肥料中重金属含量普遍比较低,特别是Cr没有检测到,其余四中主要重金属(As,Cd,Hg,Pb)的含量除了As(190.60ng·g-1)以外,也都在100ng·g-1以下,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含量最高的重金属是Cu,为238.85ng·g-1。由此看来,KCl肥料与磷肥相比重金属含量较低,对农产品是相对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KCl肥料 重金属 环境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对话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6
17
作者 李春俭 马玮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8-183,共6页
有了根际,也就有了根际对话。根际对话是发生在根际土壤中各种生物间,包括植物根系之间以及根系与土壤生物(细菌、真菌和土壤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根际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信息传递。根系分泌物在根际对话中起着"语言&qu... 有了根际,也就有了根际对话。根际对话是发生在根际土壤中各种生物间,包括植物根系之间以及根系与土壤生物(细菌、真菌和土壤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根际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信息传递。根系分泌物在根际对话中起着"语言"的作用。在根际对话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对话的结果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根际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是对生长空间、水分和养分等资源的竞争。与根际研究相比,有意识地研究根际对话及其对植物生长影响才刚刚开始。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成为揭示根际对话机制的瓶颈。本文综述近年来国际上在根际对话及其对植物生长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动态,期望我国在根际对话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对话 根分泌物 土壤生物 植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程辅助进行土壤有机质的随机模拟 被引量:17
18
作者 柴旭荣 黄元仿 +1 位作者 苑小勇 高如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0-214,共5页
为了探讨在条件模拟计算环境下,是否可以利用高程数据辅助提高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化的预测精度及相应的预测不确定性模拟的准确性,该文在北京市平谷区内选取研究样区,以土壤有机质作为目标变量,一方面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对土壤有机质的空... 为了探讨在条件模拟计算环境下,是否可以利用高程数据辅助提高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化的预测精度及相应的预测不确定性模拟的准确性,该文在北京市平谷区内选取研究样区,以土壤有机质作为目标变量,一方面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对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另一方面以高程作为辅助信息,利用序贯高斯协模拟法对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然后对两种方法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的空间预测精度、模拟预测结果的局部不确定性和模拟预测结果的空间不确定性三方面,通过将高程数据考虑进有机质条件模拟过程中,准确性都得到了提高。这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碳平衡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序贯高斯模拟 序贯高斯协模拟 不确定性 高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蒸散和表层土壤含水量遥感模拟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春梅 王鹏新 +2 位作者 朱向明 郑文娟 杨鹤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7-133,313,共8页
以甘肃省武威市为研究区域,应用灌溉前后两景Landsat TM-5卫星遥感数据,采用SEBAL模型进行了区域蒸散估算,综合应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计算了该区域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并估算了表层土壤含水量(0~20 cm)。在获... 以甘肃省武威市为研究区域,应用灌溉前后两景Landsat TM-5卫星遥感数据,采用SEBAL模型进行了区域蒸散估算,综合应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计算了该区域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并估算了表层土壤含水量(0~20 cm)。在获得区域净辐射通量、地表温度以及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灌溉前后两景影像中日蒸散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蒸散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遥感估算与地面同步观测值比较,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的蒸散和地表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当土壤较干时,区域蒸散的空间分布变异较大,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较小。在灌溉前后两景影像中,日蒸散与净辐射通量、地表温度和覆盖度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决定系数均在0.90以上,而日蒸散量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以灌溉后较高。此外,表层土壤含水量与地表温度、覆盖度都呈显著的相关性,但比较而言,地表温度指数关系的离散性较小,相关系数也大。但地表温度、覆盖度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都依赖于土壤干湿程度,通常土壤越湿,相关性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表层土壤含水量 空间变异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对土壤深层标记硝态氮的利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丽娟 巨晓棠 +1 位作者 高强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5-461,共7页
采用将15N标记的硝态氮注射于土壤剖面110cm处的田间微区试验法,在施氮和不施氮两种条件下研究玉米对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利用程度。结果表明,对于试验土壤在施氮和不施氮的条件下,玉米对注射于土壤剖面110cm处15N标记的硝态氮的回收率分别... 采用将15N标记的硝态氮注射于土壤剖面110cm处的田间微区试验法,在施氮和不施氮两种条件下研究玉米对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利用程度。结果表明,对于试验土壤在施氮和不施氮的条件下,玉米对注射于土壤剖面110cm处15N标记的硝态氮的回收率分别为11.9%和6.7%;土壤耕层施用氮肥促进了玉米中下层根系的发育,提高了对深层标记NO3--N的回收率;在偏旱气候年份,土壤深层110cm处标记的硝态氮没有发生明显向下迁移,仅以标记区域为中心向上和向下扩散了20cm左右。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植物利用土壤深层累积NO3--N,避免硝态氮进一步向浅层地下水迁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土壤深层 硝态氮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