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蔗糖转运基因家族功能分化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杨泽峰 张丹 敖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061-14065,共5页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植物蔗糖转运基因家族的功能分化,并明确具有正选择作用的点突变在植物蔗糖转运基因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基因组水平上对植物的蔗糖转运基因进行鉴别和分类,并利用D IVERGE和PAML软件分别进行功能分化...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植物蔗糖转运基因家族的功能分化,并明确具有正选择作用的点突变在植物蔗糖转运基因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基因组水平上对植物的蔗糖转运基因进行鉴别和分类,并利用D IVERGE和PAML软件分别进行功能分化和正选择替代分析。[结果]经基因组检测,发现蔗糖转运基因家族除在单细胞藻类植物中不存在外,在其他植物中均普遍存在;系统发育分析将植物中蔗糖转运基因分成了5个亚群,并发现亚群间存在I型功能分化现象;此外,在3个亚群内检测出了显著的正选择效应。[结论]植物蔗糖转运基因家族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亚群间的功能分化,同时,具有正选择作用的点突变在该基因家族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蔗糖转运体基因家族 功能分化 正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位基因功能差异的统计遗传学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文明 阚海华 +1 位作者 王伟 徐辰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9,共8页
等位基因的变异在各种生物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并对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探索关联分析中品种数目(A)、平均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B)和候选基因总贡献率(C)对候选基因分析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经验贝叶斯(E-Bayes)方法探讨... 等位基因的变异在各种生物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并对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探索关联分析中品种数目(A)、平均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B)和候选基因总贡献率(C)对候选基因分析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经验贝叶斯(E-Bayes)方法探讨了上述因素对候选基因检测功效、遗传效应估计值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以及假阳性出现频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A、B和C的增加,候选基因的检测功效和效应估计值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明显提高,假阳性出现的频率降低。(2)B对检测功效有显著的影响。在B值保持较高的水平时,即使品种的数目保持较低的水平以及候选基因的总贡献率较低时,平均检测功效也可达到80%;当B值为中等水平时,需要较大品种数目才能使平均统计功效超过80%;当B值较小时,品种数目即使达到100,3种贡献率水平下的统计功效最高也未达到50%。(3)B对候选基因效应估计值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B的增加,候选基因效应估计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增加。(4)B因素对假阳性频率也有显著影响。在实例分析中检测到4个基因与稻米糊化温度显著关联。因此,在进行等位基因功能差异的统计遗传学分析时等位基因多态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较多的品种数和较高的贡献率对候选基因的统计功效、效应估计值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位变异 超饱和模型 变量选择 E-Bay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ARF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宝健 李赢 +3 位作者 袁泽宸 吕超 张新忠 许如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26-1432,共7页
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responsefactor,ARF)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关于大麦ARF基因家族全基因组分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探讨大麦ARF基因的功能,以公布的大麦栽培品种M... 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responsefactor,ARF)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关于大麦ARF基因家族全基因组分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探讨大麦ARF基因的功能,以公布的大麦栽培品种Morex的基因组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大麦ARF基因,并对其结构、染色体分布、蛋白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及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了17个大麦ARF基因,除4号染色体外,其余6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片段复制事件是大麦ARF基因家族的主要扩张方式;HvARF蛋白均具有保守的B3结构域和Auxin_resp结构域,而Aux/IAA结构域仅存在于12个HvARF蛋白中,且不同蛋白所舍该结构域1~2个不等;不同植物中ARF基因在功能上具有保守性;不同组织器官中HvARF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长素响应因子 进化树 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水稻无机焦磷酸化酶基因OsIP1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亚芳 余永旗 +3 位作者 左示敏 娄丽娟 陈宗祥 潘学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5,共9页
无机焦磷酸化酶在植物体内催化焦磷酸基团分解为磷酸基团的反应,而焦磷酸的及时降解,被认为是原初光合产物合成双糖特别是蔗糖,进而进行长距离运输的关键步骤之一。但是,蔗糖在维管束中的运输需要焦磷酸,因此,在叶肉细胞中特异性过表达... 无机焦磷酸化酶在植物体内催化焦磷酸基团分解为磷酸基团的反应,而焦磷酸的及时降解,被认为是原初光合产物合成双糖特别是蔗糖,进而进行长距离运输的关键步骤之一。但是,蔗糖在维管束中的运输需要焦磷酸,因此,在叶肉细胞中特异性过表达焦磷酸化酶基因,被认为是拉动和促进光合作用的关键措施之一。对水稻中约30个无机焦磷酸化酶编码基因进行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构域特征、亚细胞定位预测以及上游顺式元件释义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而克隆了1个预测为编码胞质型可溶性无机焦磷酸化酶的基因OsIP1(Os04g0687100),并将其与叶肉细胞特异性启动子cyFBPase相连,构建成嵌合基因cyFBPase:OsIP1;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转入2个水稻品种中,累计获得48个阳性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机焦磷酸化酶 基因克隆 叶肉细胞特异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水稻种质穗部性状相关基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利用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左示敏 康厚祥 +6 位作者 李前前 陈宗祥 张亚芳 刘文德 王国梁 陈红旗 潘学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9-658,共10页
对从国际水稻核心种质库中引进的315份水稻品种的5个穗部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穗长和一次枝粳数受环境影响大,而粒长、粒宽和籽粒长宽比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较小。检测到与穗长、一次枝粳数、粒长、粒宽和籽粒长宽比显著关联... 对从国际水稻核心种质库中引进的315份水稻品种的5个穗部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穗长和一次枝粳数受环境影响大,而粒长、粒宽和籽粒长宽比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较小。检测到与穗长、一次枝粳数、粒长、粒宽和籽粒长宽比显著关联的标记区域分别有7、5、10、8和6个,其中,粒型相关的11个区域和一次枝粳数相关的1个区域在两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各品种携带的增效等位变异的个数与性状表型值呈显著线性相关。在所有关联位点中,香稻亚群(ARO)和热带粳稻(TRJ)亚群品种平均携带的增效等位变异数最多,最少的为温带粳稻(TEJ)亚群品种;我国水稻品种在其中6个关联位点上主要携带减效等位变异。筛选到具有30个以上增效等位变异的15份水稻种质,均属于TRJ亚群,来自11个不同国家。TRJ亚群品种在我国水稻高产、稳产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讨论了利用TRJ亚群品种改良我国水稻穗部性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水稻核心种质 穗部性状 关联分析 增效等位基因 育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粒宽基因GS5的功能标记开发和单倍型鉴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裔传灯 王德荣 +6 位作者 蒋伟 李玮 成晓俊 王颖 周勇 梁国华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7-492,共6页
水稻粒宽是影响籽粒粒形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与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在基因GS5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基因第2外显子的ACC/CTA和第9外显子A/C的两个变异位点分别开发了功能标记,并将其用于294份水稻微核心种质和20... 水稻粒宽是影响籽粒粒形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与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在基因GS5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基因第2外显子的ACC/CTA和第9外显子A/C的两个变异位点分别开发了功能标记,并将其用于294份水稻微核心种质和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65份粳稻品种的基因型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变异位点的等位变异在水稻籽粒的粒长、粒宽和长宽比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在水稻微核心种质中组成的4种单倍型在水稻籼亚种的粒宽、粒厚和长宽比性状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粳亚种的粒宽和长宽比性状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而江苏省审定的粳稻品种中仅发现Hap1和Hap2两种单倍型,其分别有64个和1个代表性品种。这些研究结果为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育种中充分利用GS5的优异等位基因或单倍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基因GS5 功能标记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粒形基因GW8的功能标记开发和单体型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裔传灯 王德荣 +6 位作者 蒋伟 李玮 成晓俊 王颖 周勇 梁国华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1-1297,共7页
水稻粒形性状包含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是一类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状。基于基因GW8序列分析,在该基因启动子区10 bp的Indel和第3外显子A/C和T/G的2个变异位点分别开发了功能标记,并将其用于294份水稻微核心种质和2007—201... 水稻粒形性状包含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是一类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状。基于基因GW8序列分析,在该基因启动子区10 bp的Indel和第3外显子A/C和T/G的2个变异位点分别开发了功能标记,并将其用于294份水稻微核心种质和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65份粳稻品种的基因型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变异位点的等位变异对主要的粒形性状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其在水稻微核心种质存在的8种单体型对水稻粒形性状有着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分别有126、85和58个代表品种的Hap3、Hap6和Hap1是最主要的单体型,单体型Hap7对应水稻籽粒的粒长最长、长宽比最大、千粒重最大;而江苏省审定的粳稻品种中仅发现分别有63个和2个代表品种的单体型是Hap6和Hap2。这些研究结果为水稻产量和品质育种中充分利用基因GW8的优异等位基因或单体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基因GW8 功能标记 单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粒形基因GS3的功能标记开发与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裔传灯 李玮 +5 位作者 王德荣 蒋伟 王颖 周勇 梁国华 顾铭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4-67,共4页
籽粒的大小和形状是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主要性状。在基因GS3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基因第2外显子A/C和第5外显子13 bp Indel的2个变异位点分别开发功能标记,并将其用于294份水稻微核心种质和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65份粳稻品... 籽粒的大小和形状是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主要性状。在基因GS3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基因第2外显子A/C和第5外显子13 bp Indel的2个变异位点分别开发功能标记,并将其用于294份水稻微核心种质和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65份粳稻品种的基因型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第2外显子的A/C变异在籼粳亚种中有着相似的分布频率,并且都对粒长、粒厚和长宽比有极显著的影响。相对于基因型C而言,基因型A在籼粳亚种中都有更长的粒长、更薄的粒厚和更大的长宽比。但是第5外显子的13 bp缺失变异只在粳稻中极低频率(0.74%)出现,属于稀有变异类型,比13 bp插入变异有着更短的粒长和更小的长宽比。这些研究结果为水稻产量和品质育种中充分利用基因GS3的优异等位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基因GS3 功能标记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和Pi2的抗谱差异及与Pi1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40
9
作者 于苗苗 戴正元 +10 位作者 潘存红 陈夕军 余玲 张晓祥 李育红 肖宁 龚红兵 盛生兰 潘学彪 张洪熙 李爱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27-1934,共8页
Pigm是Pi2基因簇的等位或紧密连锁基因。本研究构建了4个不同遗传背景下Pigm和Pi2的系列近等基因系,204个菌株苗期接种结果显示其抗性频率均超过70%,但Pigm和Pi2的抗谱重叠度仅为54.4%~65.7%,聚合Pi1/Pigm和Pi1/Pi2以杂种的抗... Pigm是Pi2基因簇的等位或紧密连锁基因。本研究构建了4个不同遗传背景下Pigm和Pi2的系列近等基因系,204个菌株苗期接种结果显示其抗性频率均超过70%,但Pigm和Pi2的抗谱重叠度仅为54.4%~65.7%,聚合Pi1/Pigm和Pi1/Pi2以杂种的抗性频率均超过90%。穗瘟人工接种及病圃自然诱发鉴定表现与苗期接种一致的发病趋势。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获得的近等基因系与其轮回亲本基本相似,存在较少的累赘连锁。表明Pigm是一个与Pi2抗谱差异明显的广谱抗性基因,对稻瘟病抗性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基因 标记辅助选择 近等基因系 抗谱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聚合3个稻瘟病基因改良金23B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99
10
作者 陈红旗 陈宗祥 +3 位作者 倪深 左示敏 潘学彪 朱旭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以C101LAC和C101A51为稻瘟病抗性基因的供体亲本,金23B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复交及一次回交,在分离世代,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特异稻瘟病菌株接种鉴定和农艺性状筛选,获得6个导入Pi-1、Pi-2和Pi-33基因的金23B导入系,其中导入... 以C101LAC和C101A51为稻瘟病抗性基因的供体亲本,金23B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复交及一次回交,在分离世代,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特异稻瘟病菌株接种鉴定和农艺性状筛选,获得6个导入Pi-1、Pi-2和Pi-33基因的金23B导入系,其中导入系W1对稻瘟病的抗病频率为96.7%,明显高于携带单个基因的C104LAC(Pi-1)、C101A51(Pi-2)和北京糯(Pi-33)。基因聚合后抗病频率提高,说明基因聚合是培育稻瘟病持久抗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稻米RVA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吴洪恺 梁国华 +4 位作者 顾燕娟 单丽丽 王芳 韩月澎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97-1603,共7页
以优质粳型糯稻苏御糯为供体,品质较差的籼稻桂朝2号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2F4群体,通过发展分子标记,研究了淀粉合成相关基因Wx、Sbe1、Sbe3I、sa、Pul、SssⅠ等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Wx基因对RVA谱8个特征值的表现均起... 以优质粳型糯稻苏御糯为供体,品质较差的籼稻桂朝2号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2F4群体,通过发展分子标记,研究了淀粉合成相关基因Wx、Sbe1、Sbe3I、sa、Pul、SssⅠ等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Wx基因对RVA谱8个特征值的表现均起主要作用,对支链淀粉合成相关基因Sbe1、SssⅠ、Sss-Ⅱ3和Sss-Ⅲ1表现明显的上位效应。在糯稻遗传背景下,分支酶基因Sbe1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Ⅰ、Sss-Ⅱ3和Sss-Ⅲ1都可对RVA谱特征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尤以Sss-Ⅱ3的作用最为明显。支链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之间普遍存在着互作。根据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RVA谱特征作用的复杂性,对稻米淀粉黏性特征的遗传改良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淀粉 RVA谱 淀粉合成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多蘖矮半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隋炯明 梁国华 +5 位作者 李欣 吴书俊 严松 赵祥强 张正球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5-850,共6页
对籼稻标记基因系材料多蘖矮的遗传分析表明,其矮生性状是由2对隐性半矮秆基因控制的,分别为sd1和一个新的半矮秆基因,该基因初步定名为sdt3。以多蘖矮与南京6号杂交F2的分离群体为基础,应用SSR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将半矮秆基因sdt3定位于... 对籼稻标记基因系材料多蘖矮的遗传分析表明,其矮生性状是由2对隐性半矮秆基因控制的,分别为sd1和一个新的半矮秆基因,该基因初步定名为sdt3。以多蘖矮与南京6号杂交F2的分离群体为基础,应用SSR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将半矮秆基因sdt3定位于第11染色体的SSR标记SSR98和SSR35之间,分别相距0.06 cM0、.13 cM,二者之间的物理距离约为93kb。以南京6号为轮回亲本与多蘖矮进行回交和自交获得由半矮秆基因sdt3控制的近等基因系(新多蘖矮),以赤霉素处理表明,由sdt3控制的半矮秆系新多蘖矮对赤霉素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半矮秆基因 连锁分析 基因定位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中重组植酸酶的表达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钱峰 刘巧泉 +4 位作者 张达江 王红梅 于恒秀 顾铭洪 姚泉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7,共5页
为通过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植酸酶降解植酸来提高水稻中无机磷利用率,构建了由玉米泛素基因Ubi启动子控制的植酸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并以来源于水稻未成熟胚的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经农杆菌介导法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中,共获得15个独... 为通过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植酸酶降解植酸来提高水稻中无机磷利用率,构建了由玉米泛素基因Ubi启动子控制的植酸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并以来源于水稻未成熟胚的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经农杆菌介导法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中,共获得15个独立的转基因株系。对转基因水稻总DNA的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入转基因水稻植株基因组中,并能稳定遗传。对部分转基因水稻未成熟种子总RNA进行RT-PCR分析,表明导入的植酸酶基因能够在转基因水稻种子中正常表达。无机磷含量分析表明含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及其后代叶片中的无机磷含量较未转化植株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水稻 重组植酸酶 无机磷含量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0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海莲 刘敏 +3 位作者 郭旻 李荣德 张宏根 严长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8,共8页
以籼稻93-11为背景的水稻突变体中发现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ygl10)。形态分析表明,与野生型93-11相比,ygl10突变体株高、穗长降低,结实率下降。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ygl10突变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 以籼稻93-11为背景的水稻突变体中发现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ygl10)。形态分析表明,与野生型93-11相比,ygl10突变体株高、穗长降低,结实率下降。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ygl10突变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降低,其中叶绿素b降幅最大,只有野生型的2%。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突变体中类囊体和基粒片层数量明显减少。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黄绿叶突变体由一隐性核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将ygl10定位在水稻第10染色体约380kb的区段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ORF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编码叶绿素a氧化酶(chlorophyll a oxygenase)基因(OsCAO1)的第9个外显子存在5个碱基缺失,从而导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推测CAO1即为ygl10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 分子标记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淀粉脱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理化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严长杰 房玉伟 +4 位作者 李敏 彭军成 刘巧泉 汤述翥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8-735,共8页
为了研究PUL基因的变异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分别以籼稻品种桂朝2号和粳型糯稻品种苏御糯互为供体和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过多代回交构建了PUL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分析了各近等基因系和轮回亲本的蒸煮品质指标。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PUL基因的变异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分别以籼稻品种桂朝2号和粳型糯稻品种苏御糯互为供体和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过多代回交构建了PUL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分析了各近等基因系和轮回亲本的蒸煮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近等基因系与轮回亲本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淀粉晶体结构等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而淀粉的热力学特性和淀粉黏滞性等指标存在显著的变化。说明PUL基因是影响稻米蒸煮品质的重要基因之一。来源于籼稻桂朝2号和粳稻苏御糯的PUL等位基因在功能上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本研究中基于PUL基因序列差异设计的分子标记可以直接用于水稻品质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蒸煮食味品质 PUL基因 近等基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化方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11
16
作者 于恒秀 陆美芳 +3 位作者 陈秀花 龚志云 刘巧泉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为研究不同的转化方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的效果,以4个籼粳稻品种为受体材料,比较了用农杆菌介导的双菌双载体和双T-DNA单载体两种共转化技术的共转化频率及随后获得的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转化子的效率。结果表明,在双菌双载... 为研究不同的转化方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的效果,以4个籼粳稻品种为受体材料,比较了用农杆菌介导的双菌双载体和双T-DNA单载体两种共转化技术的共转化频率及随后获得的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转化子的效率。结果表明,在双菌双载体介导的转化中,4个水稻品种的平均共转化频率为10.1%,其中55.6%的共转化植株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无抗性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水稻植株。在单载体双T-DNA介导的共转化中,平均共转化频率为45.0%,从其中60.0%的共转化植株自交后代中可获得无抗性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株,即双T-DNA单载体法的去选择标记的效率(27.0%)要较双菌双载体法(5.6%)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杆菌 无抗性选择标记 共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SWR78的恢复基因定位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宏根 朱正斌 +4 位作者 李波 刘超 汤述翥 梁国华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7-382,共6页
利用野败(WA)型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和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配组,根据F2与BC1F1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初步推测WA型苏秋A的育性恢复至少由3对基因控制。选取F2群体中无染色花粉植株,采用隐性基因组分析法进行恢复基因定位,将其中1个... 利用野败(WA)型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和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配组,根据F2与BC1F1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初步推测WA型苏秋A的育性恢复至少由3对基因控制。选取F2群体中无染色花粉植株,采用隐性基因组分析法进行恢复基因定位,将其中1个主效基因Rf4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上,与标记RM5629、RM5373、STS10-17和STS10-18分别相距0.17、0.03、0.03和0.07 cM。Rf4位于标记RM5373与STS10-17之间,两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78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发育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44
18
作者 严松 严长杰 顾铭洪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27-1135,共9页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叶的发育包括叶原基的形成和极性的建立,大量研究表明,叶发育建成受到众多转录因子、小分子RNA以及生长素等因子的调控。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叶发育和形态建成...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叶的发育包括叶原基的形成和极性的建立,大量研究表明,叶发育建成受到众多转录因子、小分子RNA以及生长素等因子的调控。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叶发育和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了解叶发育的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发育 形态建成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玉米类ABC1基因ZmABC1-10的克隆及其对镉等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英文)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清松 杨泽峰 +4 位作者 周勇 张丹 闫成海 梁国华 徐辰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73-2083,共11页
镉是一种非必需的重金属元素,对动植物有严重毒害作用。几个与ABC1(activity of the bc1 complex)家族有关的基因参与植物镉胁迫的应答。本研究从玉米中克隆并鉴定了一个类ABC1基因,命名为ZmABC1-10。该基因cDNA全长2 519 bp,包含一个2 ... 镉是一种非必需的重金属元素,对动植物有严重毒害作用。几个与ABC1(activity of the bc1 complex)家族有关的基因参与植物镉胁迫的应答。本研究从玉米中克隆并鉴定了一个类ABC1基因,命名为ZmABC1-10。该基因cDNA全长2 519 bp,包含一个2 25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预测的叶绿体膜蛋白。启动子顺式元件扫描发现该基因含有大量的非生物胁迫、光以及植物激素应答元件。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该基因主要在叶片、茎秆等绿色组织中表达。镉处理实验表明,该基因能够被诱导并且受植物发育时期的调控。除镉之外,该基因还受多种非生物因素包括ABA、H2O2、干旱和黑暗的共同调控。此外,本研究利用基因组序列信息共鉴定出19个玉米ABC1基因。对植物界8个代表性物种中148个ABC1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ABC1蛋白已经发生了分化;物种特异性扩张是植物中该家族进化的主要动力。这些结果表明ZmAbc1-10是一个镉应答因子并且可能在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类ABC1基因 克隆 镉应答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软米和糯稻新品系的选育及中间试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于恒秀 刘巧泉 +6 位作者 徐丽 陆美芳 蔡秀玲 龚志云 裔传灯 王宗阳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7-973,共7页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培育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软米和糯稻新品系,在经共转化法获得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自交后代中筛选获得了不含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纯合体。对这些纯合转基因水稻的分析表明,其未成熟种子胚乳...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培育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软米和糯稻新品系,在经共转化法获得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自交后代中筛选获得了不含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纯合体。对这些纯合转基因水稻的分析表明,其未成熟种子胚乳中Wx基因表达水平和成熟种子中Wx蛋白量较未转化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转基因水稻成熟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较未转化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个转基因系降低至10%左右,相当于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1个转基因系降到了2%以下,形成了糯稻新品系。转基因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后,其胶稠度相应变软,而糊化温度未发生明显改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的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受体品种武香粳9号无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成功培育了无抗性选择标记且淀粉品质改良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反义WX基因 软米 糯稻 无抗性选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