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稞地”的教育坚守:西藏农牧区教师韧性研究
1
作者 刘圣培 李琼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94,共17页
在高原高寒艰苦工作环境下保持教师高质量留任与发展,特别需要教师的韧性。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采取质性研究的范式,通过书面叙述与半结构访谈法对西藏农牧区12名中学教师面临的群体挑战及其韧性发展的过程与表现进行深描。结果表... 在高原高寒艰苦工作环境下保持教师高质量留任与发展,特别需要教师的韧性。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采取质性研究的范式,通过书面叙述与半结构访谈法对西藏农牧区12名中学教师面临的群体挑战及其韧性发展的过程与表现进行深描。结果表明,影响西藏农牧区中学教师韧性发展的风险因素来自微观、中观、宏观系统三个层面,且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和复杂性;而教师应对风险的适应性行为多依赖于对微观系统及宏观系统层面保护因素的调动,其发展过程具有非典型性与文化相关性,并最终在各系统间的互动下呈现“敢于拓荒”“保持良心”“勉强留任”三种不同类型的韧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农牧区 中学教师 教师韧性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生教师教育质量认可度及其对从教意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宋萑 王恒 张倩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54,共7页
在我国开放多元教师教育体系转型中,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共同参与教师培养。在此背景下,师范生从教意愿如何、对教师教育质量认可度如何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通过对12省(市、自治区)3万多名师范生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 在我国开放多元教师教育体系转型中,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共同参与教师培养。在此背景下,师范生从教意愿如何、对教师教育质量认可度如何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通过对12省(市、自治区)3万多名师范生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多数师范生愿意从教,但这其中部分师范生未把从教作为第一职业选择;女生、师范大学和高年级师范生从教意愿相对较高;师范生普遍认可教师教育对其专业素养的增进,且师范院校认可度高于综合院校;专业理念增进对师范生从教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学满意度对师范生从教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师范生对课程和教学的满意度不高。因此,可以从师范类专业实施专项支持计划、建立师范生动态进出机制、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融合三方面作出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教意愿 教师教育质量认可度 教师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为教师教育者——基于大学教师教育者身份建构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文静 胡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6,共9页
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建构不仅是成为教师教育者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大学教师、研究者、教师的教师是教师教育者的三个亚身份;大学教师属于机构身份,是教师教育者优先建构的身份,研究者与教师的教师属于话语... 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建构不仅是成为教师教育者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大学教师、研究者、教师的教师是教师教育者的三个亚身份;大学教师属于机构身份,是教师教育者优先建构的身份,研究者与教师的教师属于话语身份,即个体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中的对话关系中形成的。此外,教师教育者的自然身份和教师教育情境,特别是职称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他们难以平衡不同的亚身份,构成身份认同的危机。教师教育者需要共同体以建构"附属身份"从而获得专业发展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大学教师教育者 身份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乡村教师家庭教育观念的变迁研究
4
作者 王成龙 高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73,共7页
当下,乡村教师群体逐渐分化为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群体、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读中等师范学校的中师生教师群体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乡村教师群体。通过对这三个年龄群体乡村教师的童年生活、核心家庭结构和受教育机会等阶段生... 当下,乡村教师群体逐渐分化为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群体、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读中等师范学校的中师生教师群体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乡村教师群体。通过对这三个年龄群体乡村教师的童年生活、核心家庭结构和受教育机会等阶段生命历程的考察,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对乡村教师的生命轨迹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在社会结构与现代性价值观念的共同影响下,乡村教师在家庭教育观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民办教师群体秉承着朴素的家庭教育观念,省吃俭用为子女履行文化义务;中师教师在家国同构中助力子女和学生"鱼跃农门";新生代教师在公共教育观念方面逐渐式微,且开始形成精致的陪伴教育和城市趋向的育儿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 乡村教师群体 家庭教育观念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在心也在”:轮岗交流教师的能量发挥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贺文洁 李琼 +1 位作者 叶菊艳 卢乃桂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5,共8页
教师轮岗交流意味着优质教育专业能量在教育系统的流动,以北京市参与轮岗交流的3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了轮岗教师在流入学校能量发挥的路径、效果以及影响其能量发挥的因素。结果表明:(1)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能量发挥路径集中在教... 教师轮岗交流意味着优质教育专业能量在教育系统的流动,以北京市参与轮岗交流的3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了轮岗教师在流入学校能量发挥的路径、效果以及影响其能量发挥的因素。结果表明:(1)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能量发挥路径集中在教师个人、学校以及学区层面来实现教师的能量流动;(2)轮岗教师能量发挥促进了流入校的学生发展、学区发展以及自身专业发展;(3)轮岗教师能量发挥的影响因素为个人能动性、流入校的人际与支持氛围、校外支持系统;(4)轮岗教师的能量发挥路径在轮岗教师能量发挥的影响因素与发挥效果的影响关系中表现出部分显著地中介效应,轮岗教师能量发挥的效果依赖于教师个人能动性、学校支持性文化以及区域教育系统之间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岗教师 能量发挥 发挥路径 发挥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琼 裴丽 吴丹丹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6,共7页
以北京市4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了中小学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韧性包含三个成份,即对教与学的热爱与奉献、教师自我效能感、工作满足感与乐观,能够比较好地验证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教师与同事... 以北京市4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了中小学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韧性包含三个成份,即对教与学的热爱与奉献、教师自我效能感、工作满足感与乐观,能够比较好地验证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教师与同事、家长及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教龄对教师心理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工作负荷对教师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心理韧性 持续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坚守:乡村小学教师韧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琼 曾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81,共10页
乡村教师工作条件艰苦、任务重,压力大,地位、待遇不高,他们长期扎根坚守于乡村教育,特别需要具有韧性。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以湖南八位乡村小学教师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资料的三级编码分析,发现乡村小学教师韧性具有十种核心特征,即对教育... 乡村教师工作条件艰苦、任务重,压力大,地位、待遇不高,他们长期扎根坚守于乡村教育,特别需要具有韧性。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以湖南八位乡村小学教师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资料的三级编码分析,发现乡村小学教师韧性具有十种核心特征,即对教育拥有强烈情感、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感、将困难赋予积极意义、忍耐、知足、获得工作成就感、专业发展的活力、积极解决问题、积极情绪调节、善于人际沟通与交往。这些特征成为培育乡村小学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学教师 教师韧性 核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留得住、教得好”:优秀特岗教师的韧性发展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孙晓红 李琼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7,共10页
如何实现“下得去”的特岗教师能够“留得住且教得好”是教师教育政策和实践中的难题。特岗教师能在高期望、高挑战与高压力的环境下保持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需要具有韧性。对G省B县12位优秀特岗教师进行访谈,并对访谈数据进行质性情境... 如何实现“下得去”的特岗教师能够“留得住且教得好”是教师教育政策和实践中的难题。特岗教师能在高期望、高挑战与高压力的环境下保持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需要具有韧性。对G省B县12位优秀特岗教师进行访谈,并对访谈数据进行质性情境分析和类属分析后研究发现,优秀特岗教师的韧性发展呈现出“低开高走”“U型走向”“偶有波澜”“平稳发展”“全程高能”五种形态,这主要是特岗教师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中的“保护性因素”“危险性因素”在张力与共生关系下进行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培养和选拔特岗教师时应关注教师的性格、教育情怀、学习反思能力等,政府和学校应关注特岗教师的需求并为其提供主动反思与专业学习的交流氛围与发展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岗教师 乡村教师 教师韧性 韧性发展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共育与跨界整合:美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晓红 杜娇阳 李琼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6,共16页
基于合作共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其目的是改善教育生态,促进儿童中心的教育发展。美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师教育产生于家校社合作的政策与实践背景下,合作共育的育人目标贯穿于教师教育的主线,体现在教师教育标准中。同时,合作共育... 基于合作共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其目的是改善教育生态,促进儿童中心的教育发展。美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师教育产生于家校社合作的政策与实践背景下,合作共育的育人目标贯穿于教师教育的主线,体现在教师教育标准中。同时,合作共育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核心,在新的理论课程与原有理论课程中得以彰显。教师在职前和职后阶段中的实践体验是基于官方和民间组织的合作项目进行跨界资源整合,增强教师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的多元文化体验。从实施效果来看,美国多数高校均纳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仅有少数职前教师没有接受充分的教师教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合作共育 跨界整合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韩教师轮岗制度的特征研究:基于治理性的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嘉莉 韩冰清 桑国元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5,共13页
学生能否取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机会攸关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彰显。师资水平是优质教育的重要因素。韩国兼顾城乡差异的教师人力资源分配制度(即教师轮岗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治理理念、结构与规定的治理比较,并上升至福柯意义上的... 学生能否取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机会攸关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彰显。师资水平是优质教育的重要因素。韩国兼顾城乡差异的教师人力资源分配制度(即教师轮岗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治理理念、结构与规定的治理比较,并上升至福柯意义上的治理性,比较中国与韩国教师轮岗制度的异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国教师轮岗制度治理理念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城乡教育师资水平的均衡。两国在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治理规定上各有特点。完善教师轮岗制度,需要高度关注教师主体的需求,强化教师的角色认同与客观流动标准。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师有意愿积极参与轮岗交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轮岗 乡村教师 教师人力资源 治理性 韩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学习力:结构、类型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贺文洁 李琼 李小红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8,共10页
以北京市1 882名中学生为样本,考查中学生学习力的结构、表现特点、类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中学生学习力包含五个因素,即学习的批判性、学习的建构性、学习的交流性、学习的策略性、学习的坚韧性,表明中学生学习力具有比较稳定... 以北京市1 882名中学生为样本,考查中学生学习力的结构、表现特点、类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中学生学习力包含五个因素,即学习的批判性、学习的建构性、学习的交流性、学习的策略性、学习的坚韧性,表明中学生学习力具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2)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习力表现出四种类型:"卓越能动型学习者"、"积极机械型学习者"、"易挫型学习者"与"待提高型学习者"。(3)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父母期望、父母支持对中学生学习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中学生的学习力是一个多维稳定的心理结构,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学习力的影响不容小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学习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全的自我:教育视角下杜威晚期思想中的宗教观解读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华军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78,共11页
杜威晚期宗教思想是其对早中期思想中的经验观的丰富和深入,围绕着杜威哲学中贯穿始终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统一关系,他对传统制度性宗教观念做了较大的改造,提出宗教性经验是"整全的自我"形成的动态过程,是自我生命的更新中自... 杜威晚期宗教思想是其对早中期思想中的经验观的丰富和深入,围绕着杜威哲学中贯穿始终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统一关系,他对传统制度性宗教观念做了较大的改造,提出宗教性经验是"整全的自我"形成的动态过程,是自我生命的更新中自我和一个更大的整体融为一体的包容性关系。从自我和世界的关系来理解宗教,实际上杜威对宗教的改造又回到了个性发展这一基本教育命题中。他认为,具有宗教性品质的经验的形成过程也是经验中潜在的价值和意义被激发的过程,包含了经验的受阻、真理的去蔽、基于当下的创造,自我融入更大的整体中,从而实现自我精神生命的更新,自我和世界建立一种包容性的动态关系。杜威晚期宗教思想中的洞见对于破解当代人的心灵困境,建立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指向生命成长的交往关系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晚期思想 宗教观 整全的自我 教育中的个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策留人到发展留人:合作交流的专业发展氛围可以留住乡村教师吗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琼 何柯薇 周敬天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探讨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关键因素,包括乡村教师感知的合作交流氛围、有效专业发展和教学效能感,试图揭示影响乡村教师留任因素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采取分层抽样,选取我国中西部五个省市发展薄弱地区的1643名乡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 探讨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关键因素,包括乡村教师感知的合作交流氛围、有效专业发展和教学效能感,试图揭示影响乡村教师留任因素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采取分层抽样,选取我国中西部五个省市发展薄弱地区的1643名乡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乡村教师感知的合作交流氛围、有效专业发展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留任意愿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的链式中介模型表明,乡村教师感知的专业合作氛围对其留任意愿的影响作用,是通过教师的有效专业发展与教学效能感作为完全的中介变量来实现的。因此,在乡村学校为教师创建合作交流的专业发展文化氛围,成为留住与促进乡村教师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合作氛围 有效专业发展 教学效能感 留任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意义能带来幸福吗? 被引量:47
14
作者 杨慊 程巍 +2 位作者 贺文洁 韩布新 杨昭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96-1503,共8页
幸福(Well-being)有快乐幸福(Hedonia)和心盛幸福(Eudaimonia)两种取向。心盛(Flourishing)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结构性的幸福评价指标,越来越受研究者关注。生命意义(Meaning in life)与幸福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人的存在价... 幸福(Well-being)有快乐幸福(Hedonia)和心盛幸福(Eudaimonia)两种取向。心盛(Flourishing)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结构性的幸福评价指标,越来越受研究者关注。生命意义(Meaning in life)与幸福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人的存在价值和人生目标,具有动力作用,并体现于人的行动之中。生命意义包括意义拥有(Presence of Meaning)和意义追求(Search for Meaning)两个维度。意义拥有体现了意义与幸福的积极联系;而意义追求则反映了意义与幸福的消极联系,但这种消极联系具有短暂性和变化性。从心盛幸福(Eudaimonia)的视角来看,虽然负性经历和消极情绪会降低人当下的幸福感,但是人能在意义追求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目标并体会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内在而持久的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心盛 心盛幸福 生命意义 意义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作为共同体意味着什么——基于杜威共同体理念的讨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文静 胡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74,共14页
如何理解学校作为共同体?对于学校来说,共同体这一属性蕴含何种意义?分析杜威的共同体理念在教育上的应用,可帮助我们理解学校作为共同体的核心旨意。聚焦共同体在教育情境中的内涵,根据杜威共同体思想,阐释学校作为共同体的社会意义。... 如何理解学校作为共同体?对于学校来说,共同体这一属性蕴含何种意义?分析杜威的共同体理念在教育上的应用,可帮助我们理解学校作为共同体的核心旨意。聚焦共同体在教育情境中的内涵,根据杜威共同体思想,阐释学校作为共同体的社会意义。回顾共同体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基于共同生活的共同体、意义共同体与想象共同体,以及杜威构建的“社会中的共同体”的内涵与实现途径。以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初等学校为例,展示共同体在教育情境中的体现,如学校成为经验交流与传递的场所、课程作为经验的载体,以及作为合作者的教师。杜威的共同体理念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揭示了学校教育对于建设民主社会的价值,这对我们理解学校作为共同体的社会意义、践行这一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杜威 实验学校 教育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