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总皂甙对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桂灵 石小枫 +2 位作者 冉长清 徐曼 朱照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212-2214,共3页
目的进一步观察三七总皂甙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牛血清白蛋白等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同时给予三七总皂甙60mg/kg和30mg/kg皮下注射治疗,共6周。分离血清,检测肝功能;分离肝组织,作病理学纤维化程度分级和免疫组化观察... 目的进一步观察三七总皂甙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牛血清白蛋白等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同时给予三七总皂甙60mg/kg和30mg/kg皮下注射治疗,共6周。分离血清,检测肝功能;分离肝组织,作病理学纤维化程度分级和免疫组化观察Ⅰ、Ⅲ型胶原及TGF-β1的合成表达。结果三七总皂甙能降低血清转氨酶,增加肝脏白蛋白的合成,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抑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及TGF-β1的合成表达。结论三七总皂甙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甙 肝纤维化 Ⅲ型胶原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δ2 γδ T细胞亚群在慢性HCV感染中的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殷文伟 张琼方 +1 位作者 邵建营 童师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在慢性HC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慢性HCV感染病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者...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在慢性HC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慢性HCV感染病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HCV感染患者Vδ2 T细胞数目与肝脏损伤成正相关而与病毒滴度不相关。慢性HCV感染病人Vδ2 T细胞处于活化状态,CD107a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Vδ2 T细胞亚群参与慢性HCV感染所致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ΓΔT细胞 Vδ2 T细胞 病毒滴度 谷丙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殷文伟 童师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5-829,共5页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TFH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外周血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名健康对照者和23例HCV感染者,其中4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TFH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外周血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名健康对照者和23例HCV感染者,其中4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为5.845%(2.680%~14.200%),健康对照组为3.765%(1.200%~8.520%)(u=124.5,P=0.010 6);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800%(8.440%~36.600%)和9.550%(2.700%~21.800%)(u=132.0,P=0.017 6)。CD4^+CXCR5^+TFH细胞比例与HCV RNA载量呈负相关(r=-0.432 8,P=0.039 1),与GPT和GOT无相关性。抗病毒治疗后HCV感染者TFH细胞比例降低。结论 CD4^+CXCR5^+TFH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HCV感染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滤泡辅助T细胞 病毒载量 谷丙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比例与肝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斌 张莉 +1 位作者 任红 胡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比例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采集65例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HCs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及DC比例。根据患者HBV血...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比例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采集65例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HCs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及DC比例。根据患者HBV血清学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将65例患者分为无症状HBV携带者(As Cs)组(n=7)、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CHB-LM)组(n=38)、慢性乙型肝炎重度(CSHB)组(n=20),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NK细胞、DC及两者比例与肝损伤的关系。结果·组间比较外周血NK细胞比例,CHB-LM组[(9.29±1.20)%]和CSHB组[(3.60±0.79)%]低于HCs组[(14.77±2.90)%]和As Cs组[(14.05±2.32)%](均P=0.000)。外周血DC比较,CHB-LM组[(4.10±1.18)%]高于HCs组[(1.67±0.31)%]、As Cs组[(2.05±0.46)%]和CSHB组[(2.08±0.41)%](P=0.000)。NK/DC比值比较,CHB-LM组(2.77±1.67)和CSHB组(2.24±2.08)明显低于HCs组(10.11±4.24)和As Cs组(8.12±5.05)(均P=0.00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性HBV感染者NK细胞比例与ALT、AST、TB、DB水平呈负相关(r=-0.50,r=-0.49,r=-0.53,r=-0.51,均P=0.00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NK细胞比例和NK/DC比值降低,慢性HBV感染者外周NK细胞比例和NK/DC比值下降与肝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HBV 感染 自然杀伤细胞 树突状细胞 NK 细胞 /DC 比值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抗原CP_4-EPSPS的表达及免疫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唐霓 Yu Xiang +4 位作者 Helen Ke Zhihui Yao 敬凌霞 黄爱龙 郑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重组CP4-EPSP合成酶(CP4-EPSPS),研究重组CP4-EPSPS的免疫学活性;为进一步制备单克隆抗体和开发检测CP4-EPSPS的快速诊断试剂奠定基础。方法:诱导表达含转基因大豆CP4-EPSPS的重组载体pET-EPSPS,经Ni-NTA琼脂糖树脂亲和... 目的:表达并纯化重组CP4-EPSP合成酶(CP4-EPSPS),研究重组CP4-EPSPS的免疫学活性;为进一步制备单克隆抗体和开发检测CP4-EPSPS的快速诊断试剂奠定基础。方法:诱导表达含转基因大豆CP4-EPSPS的重组载体pET-EPSPS,经Ni-NTA琼脂糖树脂亲和层析纯化,以ELISA、胶体金试条、W estern杂交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重组CP4-EPSPS以包涵体表达为主,上清表达量极低,但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发现上清中CP4-EPSPS抗原活性强;复性包涵体的抗原性与上清的抗原性明显不同。采用扩大培养量、缩小超声破碎重悬体积的方法,从上清中纯化CP4-EPSPS获得成功,ELISA检测此重组抗原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可达到1:625,000;W estern杂交证实重组抗原免疫血清与CP4-EPSPS标准品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包涵体的简单复性方法难以恢复其关键的抗原决定簇的免疫原性;运用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重组CP4-EPSPS活性,灵敏度高,简单快捷,对CP4-EPSPS特异检测相关的关键性抗原决定簇的甄别有重要作用,可指导重组抗原的纯化和在免疫学研究、特别是在单克隆抗体开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4-EPSPS 快速检测 亲和层析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表达水平及与e抗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瑶 罗璇 +2 位作者 陈彦猛 黄爱龙 胡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肝癌患者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DNA和血清中D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 目的:定量分析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肝癌患者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DNA和血清中D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特异性荧光定量探针法检测了26例HBV感染的肝癌患者中HBV cccDNA和HBV D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这两种病毒因子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样本中的表达差别以及与HBeAg状态的关系。结果:HBV cccDNA和HBV DNA在HBeAg阴性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值分别为0.044和0.0214),同时,在HBeAg阴性组中,cccDNA的表达水平与DNA是显著正相关的(r=0.918,P=0.000);HBeAg阳性组中cccDNA与DNA是较弱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具有显著性(r=0.591,P=0.072)。结论:肝内cccDNA与DNA表达水平与HBeAg的状态是密切相关的,HBeAg阴性的HCC患者中病毒复制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cccDNA水平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共价闭合环状DNA 乙肝病毒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单克隆抗体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唐琳 孙航 +4 位作者 张林 郭晖 陈雪华 邓建川 刘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33-635,643,共4页
目的: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无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表达,利用hALR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anti-hALR McAb)结合hALR,观察其阻断hALR的作用后,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以及RT-PCR的方法检测... 目的: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无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表达,利用hALR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anti-hALR McAb)结合hALR,观察其阻断hALR的作用后,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以及RT-PCR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hALR蛋白及mRNA的表达;用3H-TdR掺入法检测hALR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中和hALR后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①HepG2细胞有hALR的表达。②抗hALR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阻断hALR的作用后可部分抑制肿瘤细胞自主性生长。结论:抗hALR单克隆抗体能部分抑制肿瘤细胞自主性生长;hALR通过自分泌方式参与了肝癌细胞的自主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单克隆抗体 肝癌 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1通过影响肝细胞转录因子的活性调节HBV的e抗原和s抗原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婧 李毅 +3 位作者 谭畅 刘湘 黄爱龙 汤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34-836,共3页
目的证明TIA-1分子具有调节HBV基因表达的功能。方法TIA-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TIA-1,用脂质体转染HepG2.2.15细胞后,ELISA检测e和s抗原的表达;RT-PCR检测与HBV复制有关的转录因子HNF1、HNF2、HNF3、HNF4、RXRα、PPARα、C/EBP的表达。... 目的证明TIA-1分子具有调节HBV基因表达的功能。方法TIA-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TIA-1,用脂质体转染HepG2.2.15细胞后,ELISA检测e和s抗原的表达;RT-PCR检测与HBV复制有关的转录因子HNF1、HNF2、HNF3、HNF4、RXRα、PPARα、C/EBP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的HepG2.2.15细胞相比,转染pcDNA3-TIA-1质粒的HepG2.2.15细胞,其e抗原的表达量明显的增高,而s抗原表达量明显的降低。与正常的HepG2.2.15细胞相比,转染pcDNA3-TIA-1质粒的HepG2.2.15细胞中的HNF1、HNF2、RXRα mRNA含量有明显的下降。结论TIA-1蛋白能通过影响与HBV复制有关的转录因子活性,调节HBV e抗原和s抗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1 S抗原 E抗原 转录因子 HEPG 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M细胞渗透性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雪梅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225-1226,1229,共3页
近年来,一些具有细胞膜穿透能力的多肽相继被发现,如HIV—I的转录活化因子(Trans—activating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Tat),transportan,VP-22等。它们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而细胞膜却完好无损。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 近年来,一些具有细胞膜穿透能力的多肽相继被发现,如HIV—I的转录活化因子(Trans—activating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Tat),transportan,VP-22等。它们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而细胞膜却完好无损。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表面蛋白前S区发现的TLM是一种新的具有细胞渗透性的肽序列,能携带外源性生物学分子如多肽、寡核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渗透性 ACTIVATOR 转录活化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膜 穿透能力 表面蛋白 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1型HCV/HIV共同感染患者直接抗病毒药物预存耐药突变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玲玉 李雨浓 +2 位作者 胡鹏 佘莎 张振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探究基因1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共同感染患者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预存耐药突变流行情况,以期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耐药... 目的·探究基因1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共同感染患者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预存耐药突变流行情况,以期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耐药情况有所了解。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找出全部基因1型HCV/HIV共同感染患者的NS3和NS5B序列。然后用MEGA 5.0软件进行序列的比对和耐药分析。结果·总体来讲,无论基因1a型还是基因1b型,HCV/HIV共同感染患者NS3区的预存耐药突变流行率高(分别是26.06%和38.18%)。在基因1a型患者中,高耐药相关突变主要出现在Q80上(8.45%);而在基因1b型患者中,S122耐药突变最为常见(36.36%)。在NS5B区的预存耐药突变罕见(0.77%),尤其是在基因1a型患者中,没有1条序列检测到耐药相关突变。结论·基因1型HCV/HIV共同感染患者NS3区的预存耐药突变流行率高,但NS5B区的预存耐药突变罕见。对HCV/HIV共同感染这一特殊群体使用DAAs治疗时,以NS5B抑制剂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共同感染 直接抗病毒药物 耐药相关突变 流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再生增强因子对大鼠脾单个核细胞增殖及IL-2产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谢华 孙航 +1 位作者 郭辉 刘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rALR对脾脏单个核细胞是否具有直接的免疫调控作用和作用特点。方法:以3H-TdR掺入法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在不同处理情况下的增殖状况:①不同剂量的rALR与5μg/ml ConA同时加入;②5μg/ml ConA预刺激脾脏单个核细胞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rALR对脾脏单个核细胞是否具有直接的免疫调控作用和作用特点。方法:以3H-TdR掺入法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在不同处理情况下的增殖状况:①不同剂量的rALR与5μg/ml ConA同时加入;②5μg/ml ConA预刺激脾脏单个核细胞10和32小时后,再加入30μg/ml rALR;③30μg/ml rALR预处理脾脏单个核细胞至30小时,再加5μg/ml ConA刺激。以环孢霉素A作为阳性对照,以转空质粒的酵母表达上清提取物作为阴性对照。以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2分泌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的rALR与ConA同时加入时,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明显抑制ConA对脾脏单个核细胞的促增殖作用。ConA预刺激脾脏单个核细胞10、32小时后,再给予30μg/ml rALR仍可明显抑制脾脏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但用30μg/ml rALR预处理脾脏单个核细胞至30小时,并不影响脾脏单个核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能力。ConA+rALR(30μg/ml)组的IL-2分泌在24小时明显低于ConA组。结论:rALR对ConA活化的脾脏单个核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未活化的脾脏单个核细胞则无明显影响,提示未经抗原激活的免疫细胞可能不表达ALR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脾脏单个核细胞 增殖 IL-2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干扰PPARγ-LXRα-ABCA1途径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胆固醇外流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昱杨 陈曜 +3 位作者 赵蕾 李青 阮雄中 陈压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00-2404,共5页
目的:观察炎症能否干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途径介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的胆固醇外流。方法:将HMCs分为4组:对照组、高脂组[细胞给予100 mg/L低密度脂蛋白(L... 目的:观察炎症能否干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途径介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的胆固醇外流。方法:将HMCs分为4组:对照组、高脂组[细胞给予100 mg/L低密度脂蛋白(LDL)处理]、炎症组[细胞给予2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联合干预组(细胞给予20μg/L TNF-α+100 mg/L LDL处理)。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 esternb lotting方法检测PPARγ、LXRα和ABCA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3H]标记胆固醇,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胆固醇外流量。用油红O染色法及化学酶促-比色法观察HMCs中脂质积聚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PPARγ、LXRα和ABC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单纯的炎症刺激可下调它们的表达,而联合干预组中上述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比高脂组明显下降。胆固醇外流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胆固醇外流量增加,而炎症组胆固醇外流量降低,联合干预组比高脂组胆固醇外流量明显减少。油红O染色提示联合干预组细胞内脂质积聚明显高于其余3组。细胞内胆固醇含量测定亦显示炎症能进一步加重胞内脂质积聚。结论:炎症因子可通过抑制PPARγ-LXRα-ABCA1表达导致HMCs胆固醇外流减少,加重细胞内脂质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核受体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胆固醇外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P-1siRNA对肝纤维化大鼠TIMP-1及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燕 郎清 +2 位作者 石小枫 刘杞 孙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的siRNA经体内转染后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TIMP-1及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TIM...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的siRNA经体内转染后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TIMP-1及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TIMP-1 siRNA处理组和TIMP-1 siRNA阴性对照组。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共12周。HE染色验证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IMP-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IMP-1的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TIMP-1和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结果:病理组织学显示相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肝组织肝纤维化程度在TIMP-1 siRNA处理组中明显减轻。TIMP-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量也明显减少(P=0.000)。结论:TIMP-1 siRNA能抑制或阻断TIMP-1表达,进而促进以Ⅰ、Ⅲ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肝纤维化程度得到改善,对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小干扰RNA 肝纤维化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特异引物PCR法分析238株乙肝病毒基因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爱中 黄爱龙 +4 位作者 郭进军 黄文祥 李青岭 张祯祯 郝美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并建立一套HBV病毒株分型的简便可靠的分析法。方法:设计型特异引物,采用基因型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型。结果:238株HBV中218株得到分型。其中B型149例(男115例、女34例);C型63...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并建立一套HBV病毒株分型的简便可靠的分析法。方法:设计型特异引物,采用基因型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型。结果:238株HBV中218株得到分型。其中B型149例(男115例、女34例);C型63例(男47例、女16例);B+C混合型6例(男4例、女2例)。B型、C型和B+C混合型检出率分别为68.3%(男69.3%、女65.3%)、28.9%(男28.3%、女30.8%)和2.8%(男2.4%、女3.8%)。未检出A、D、E、F、G、H基因型。结论:HBV感染者以B基因型为主。基因型B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各基因型分布与性别无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型特异核苷酸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对体外单个核细胞PKCα-NF-κB及IL-2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新国 刘杞 孙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065-2068,共4页
目的观察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uman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hALR)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PKCα-NF-κB及IL-2的影响,探讨hALR免疫抑制机制。方法用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人PBMC,分成正常... 目的观察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uman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hALR)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PKCα-NF-κB及IL-2的影响,探讨hALR免疫抑制机制。方法用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人PBMC,分成正常对照组、刀豆蛋白A(ConA)刺激组(ConA组)和hALR干预组(ConA+hALR组)。ConA组用5μg/mlConA刺激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IL-2;ConA+hALR组用30μg/mlhALR对ConA刺激进行干预。于细胞培养0、8、16、32、40h时,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程度,Westonblot检测细胞内信号通路PKCα-NF-κB表达含量,Fluo-3AM装载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用双抗夹心酶联法检测上清细胞因子IL-2含量。结果ConA组细胞增殖逐渐加强,16h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KCα、NF-κB表达上调及上清IL-2含量增加趋势一致,在16h达到高峰(P<0.05)。ConA+hALR组细胞没有增殖,PKCα-NF-κB表达及上清IL-2含量最高峰后移至32h。每个时间点各组细胞内Ca2+浓度没有差别。结论hALR可能通过抑制PKCα-NF-κB通路阻碍IL-2的产生速度进而抑制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KCα-NF-κB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多药外排系统及其研究方法的进展(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贾蓓 黄文祥 黄爱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3-210,共8页
位于细菌细胞膜上的多药外排泵可将多种结构无关药物排出,本文综述了细菌主要外排泵包括初级和次级转运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外排蛋白结构与药物识别和转运上的关系;同时总结了对外排蛋白进行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的主要的方法,包括定... 位于细菌细胞膜上的多药外排泵可将多种结构无关药物排出,本文综述了细菌主要外排泵包括初级和次级转运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外排蛋白结构与药物识别和转运上的关系;同时总结了对外排蛋白进行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的主要的方法,包括定点诱变、螺旋空间排列和结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外排泵 多药耐药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基因诱捕法制作Ayu17-449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华 唐任宽 +2 位作者 黄爱龙 荒木喜美 山村研一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为了探明Ayu17449基因在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用特殊的诱捕载体(Genetrappingvector)导入小鼠ES细胞中,5′RACE、Southernblot方法鉴定单一捕获Ayu17449基因后,由这种ES制作了Ayu17449敲除小鼠并用Northernblot方法检测该基因在突... 为了探明Ayu17449基因在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用特殊的诱捕载体(Genetrappingvector)导入小鼠ES细胞中,5′RACE、Southernblot方法鉴定单一捕获Ayu17449基因后,由这种ES制作了Ayu17449敲除小鼠并用Northernblot方法检测该基因在突变小鼠体内的表达。结果在Ayu17449敲除小鼠体内,诱捕载体位于Ayu17449基因的翻译起始密码上游,Ayu17449基因的转录被抑制。表明Ayu17449敲除小鼠为分析Ayu17449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获载体 Ayu17-449 E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x-shRNA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18
作者 刘正淑 李凯 +3 位作者 邹程程 王森 盛艳蕊 汤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25-1428,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标签的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特异性shRNA重组腺病毒,并对其干扰效果进行鉴定。方法:将前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HBx-shRNA和pGenesi...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标签的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特异性shRNA重组腺病毒,并对其干扰效果进行鉴定。方法:将前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HBx-shRNA和pGenesil-1-Scramble sequence的表达启动子U6连同shRNA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构建pAdTrack-CMV-U6-HBxshRNA和对照pAdTrack-CMV-U6-Scramble sequence穿梭质粒;酶切及DNA测序鉴定后,经PmeⅠ线性化后转化入感受态AdEasier细菌,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U6-HBx-shRNA和pAd-U6-Scramble sequence,PacⅠ酶切后转染AD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U6-HBx-shRNA和Ad-U6-Scramble sequence;扩增病毒,测定滴度;以RT-PCR和real-time PCR鉴定重组腺病毒Ad-U6-HBx-shRNA对HBx的干扰效果。结果:酶切鉴定得到阳性pAd-U6-HBx-shRNA和pAd-U6-Scramble sequence重组质粒;转染到AD293细胞并包装成功;RT-PCR以及real-time PCR表明,重组腺病毒Ad-U6-HBx-shRNA携带的干扰片段能够明显干扰HBx表达(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HBx特异性shRNA重组腺病毒Ad-U6-HBx-shRNA,它能抑制HepG2.2.15细胞中的HBx的表达,为研究HBx作为肝癌基因治疗作用的一个靶点以及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SHRNA 肝细胞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对脂肪酸负荷的肾细胞FAT/CD3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万克强 廖俊蕾 +3 位作者 赵蕾 李青 陈压西 阮雄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8-313,共6页
目的:观察炎症是否干扰脂肪酸负荷的肾细胞[人系膜细胞(HMCs)和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脂肪酸转运蛋白(FAT/CD36)的表达。方法:分别给予不同浓度软脂酸(0 mmol/L、0.02 mmol/L、0.04 mmol/L、0.08 mmol/L、0.16 mmol/L、0.32 mmol/L)处理H... 目的:观察炎症是否干扰脂肪酸负荷的肾细胞[人系膜细胞(HMCs)和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脂肪酸转运蛋白(FAT/CD36)的表达。方法:分别给予不同浓度软脂酸(0 mmol/L、0.02 mmol/L、0.04 mmol/L、0.08 mmol/L、0.16 mmol/L、0.32 mmol/L)处理HMCs和HK-2细胞24 h。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FAT/CD36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一步选取0.04 mmol/L软脂酸联合炎症因子(25μg/L TNF-α或20μg/L IL-6)处理肾细胞24 h后,观察炎症因子对肾细胞FAT/CD36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油红O染色及酶比色法检测细胞甘油三酯(TG)水平;ELISA检测细胞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结果:软脂酸呈浓度依赖性上调HMCs和HK-2细胞FAT/CD36 mRNA和蛋白表达。炎症因子明显刺激脂肪酸负荷的肾细胞FAT/CD36mRNA和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油红O染色及胞内TG和FFA含量测定显示炎症因子促进肾细胞脂质积聚。结论:炎症上调脂肪酸负荷的肾细胞FAT/CD36表达,加重胞内脂质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细胞 HK-2细胞 炎症 棕榈酸盐类 CD36脂肪酸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乙肝病毒基因型及载量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琦 曾爱中 +3 位作者 秦波 赵耀 胡接力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29-832,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精确定量分析。方法:采用荧光分型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genotyping and quantitative PCR,GQ-PCR)对收集的血清标本进行HBV基因分型并定量...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精确定量分析。方法:采用荧光分型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genotyping and quantitative PCR,GQ-PCR)对收集的血清标本进行HBV基因分型并定量。结果:152株血清标本成功分型148株(97.37%),其中B基因型109例(男88例、女21例)[定量值范围4-12 log10copies/ml、均值和标准差(7.94±1.44)log10copies/ml]、C基因型10例(男6例、女4例)[定量值范围5~10 log10copies/ml、均值和标准差(8.12±1.64)log10copies/ml]、基因B+C混合型29例(男24例、女5例)[定量值范围4~10 log10copies/ml、均值和标准差(7.45±1.59)log10copies/ml]。检出率分别为73.65%(男74.58%、女70.00%)、6.76%(男5.08%、女13.30%)、19.59%(男20.34%、女16.70%)。结论:重庆地区HBV优势基因型以B型和B+C混合型为主,与前几年相比较,C型有下降趋势。基因型的分布与性别无关(P〉0.05)。HBV载量在B、C型及B+C混合型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荧光分型定量PCR(GQ-PCR)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能够同时准确的对临床标本进行HBV基因分型及定量检测,并有望替代传统的基因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