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高校教师形象塑造的典型特征与策展路径
1
作者 张翔 黄诗宇 余应鸿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3,共8页
教育家精神作为引领和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集中体现在教师的精神风貌和行为实践之中。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在行动上践行教育家精神,还需在形象上塑造和传播教育家画像。基于传播学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所高... 教育家精神作为引领和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集中体现在教师的精神风貌和行为实践之中。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在行动上践行教育家精神,还需在形象上塑造和传播教育家画像。基于传播学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所高校的288篇有关教师形象的微信公众号推文进行分析发现,高校通过新媒体平台对教师形象塑造表现出多集中在男性工科教授这一特定群体、注重凸显其科学家形象、叙述视角不够多元、简化了教师专业形象的立体化呈现等典型特征。整体而言,新媒体平台一方面有助于打破公众媒介的话语垄断,通过新的符号生产实现高校教师形象的合法性书写和意义塑造;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教者”本色与“学者”特色出现错位,弱化了高校教师“教者”形象。因此,高校在应用新媒体平台型塑教师形象时,一要坚持“教育家精神”指引,系统打造高校教师立体而鲜活的“教者”形象;二要优化高校教师形象塑造途径,全面型塑高校教师群体画像;三要增强高校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有效提升高校教师形象宣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画像 教师形象 教师队伍建设 新媒体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与引导——基于“混合四因素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邹佩耘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本研究从社会、个人、教育、文化的统合视角探究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与引导问题,从社会演变因素、个人倾向因素、教育质量因素和文化意识因素四个维度提出“混合四因素模型”,并对76位25岁至40岁的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以... 本研究从社会、个人、教育、文化的统合视角探究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与引导问题,从社会演变因素、个人倾向因素、教育质量因素和文化意识因素四个维度提出“混合四因素模型”,并对76位25岁至40岁的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以检验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挖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本质,发现价值定力有助于解决该问题。提出从角色定位、岗位责任、职业信念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培育价值定力,以缓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职业倦怠 价值定力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