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体对聚酰亚胺表面的改性研究
1
作者 廖斌 吴先映 +1 位作者 梁宏 张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7-620,共4页
聚酰亚胺膜(PI)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性薄膜,缺点是与金属膜层结合力很差,表面处理是一种提高PI膜和金属膜层结合力的非常有效方法.本文结合MEVVA(金属真空蒸汽离子源)离子注入技术和磁过滤沉积技术对PI膜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经4.5×1015 ... 聚酰亚胺膜(PI)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性薄膜,缺点是与金属膜层结合力很差,表面处理是一种提高PI膜和金属膜层结合力的非常有效方法.本文结合MEVVA(金属真空蒸汽离子源)离子注入技术和磁过滤沉积技术对PI膜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经4.5×1015 cm-2注量的Ni离子注入后,PI膜层表面形貌变化很小,经FTIR分析表面的苯环,酰亚胺环等特征吸收峰强度未有变化,即未造成表面的键断裂等损伤.经4.5×1015 cm-2 Ni注入(10kV)+10nm Ni沉积+4.5×1015 cm-2 Ni注入(12kV)+100nm Ni沉积处理后的膜表面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表面不再平整的过渡层,这过渡层和聚酰亚胺膜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混合钉扎状态,即过渡层和聚酰亚胺表面膜层发生化学作用,这点从膜层剥离后PI膜的特征吸收的消失可以得到直接验证.还利用SRIM和TRIDYN理论模拟计算了10kV的3种不同注量的Ni离子注入PI膜层的射程以及浓度随着深度的变化曲线,比较直接的显示了Ni离子富堆积深度为17.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表面处理 金属等离子体 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tlab计算螺线管内磁场分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廖斌 邓春凤 +3 位作者 吴先映 张旭 刘安东 梁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8-690,共3页
主要利用Matlab软件对磁过滤弯管内和喇叭形管内的磁场分布及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90°磁过滤弯管内部磁场分布不均匀,中间磁场强,两端磁场弱,在磁过滤弯管出口处磁力线发散;喇叭形内磁场分布也不均匀,也是中间磁场强,... 主要利用Matlab软件对磁过滤弯管内和喇叭形管内的磁场分布及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90°磁过滤弯管内部磁场分布不均匀,中间磁场强,两端磁场弱,在磁过滤弯管出口处磁力线发散;喇叭形内磁场分布也不均匀,也是中间磁场强,两端磁场弱,磁场由上端经过喇叭形的线圈后并不能扩展至整个喇叭形管,磁力线局限于以上端口圆为半径的圆柱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过滤弯管 喇叭形螺线管 MATLAB软件 磁场分布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和金属(Mo,Ti)离子双注入H13钢抗腐蚀纳米丝状结构的形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易仲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用多次扫描电位法研究了金属Mo和Ti与C离子双注入和 2种元素注入的顺序对抗腐蚀特性的影响 ,研究了抗腐蚀纳米相生成的条件 ,首次观察到细丝状纳米碳化物镶嵌相的形成 ,以及这些相对抗腐蚀特性的作用 ,并对其改性机理进行了讨论 .扫描... 用多次扫描电位法研究了金属Mo和Ti与C离子双注入和 2种元素注入的顺序对抗腐蚀特性的影响 ,研究了抗腐蚀纳米相生成的条件 ,首次观察到细丝状纳米碳化物镶嵌相的形成 ,以及这些相对抗腐蚀特性的作用 ,并对其改性机理进行了讨论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抗腐蚀的细丝状纳米碳化物镶嵌相与双注入的注入次序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相仅出现在碳为最后的双注入中 .特别可贵的是这种细丝状纳米碳化物镶嵌相也能有效地提高抗点蚀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注入 抗腐蚀特性 H13钢 改性机理 表面处理 碳离子注入 抗腐蚀纳米丝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及其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廖斌 覃礼钊 +2 位作者 吴晓玲 张旭 刘安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7-179,共3页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钛金属表面制备出致密有序的TiO2纳米管膜层.利用FESEM、XRD方法研究了不同阳极氧化时间、电解液组成以及退火对TiO2纳米管形貌的影响.讨论了TiO2纳米管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TIO2 纳米管 阳极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功能层TiO2薄膜增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军 廖斌 +1 位作者 吴先映 张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5-479,共5页
利用粒径为20和200nm TiO2在导电玻璃表面制备光阳极的光透明层薄膜、混合层薄膜以及散射层薄膜,通过有效地调整3种薄膜结构进而制备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表明,多功能层TiO2膜结构大幅度地提升了光电流,而且电子在多功能层TiO2膜... 利用粒径为20和200nm TiO2在导电玻璃表面制备光阳极的光透明层薄膜、混合层薄膜以及散射层薄膜,通过有效地调整3种薄膜结构进而制备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表明,多功能层TiO2膜结构大幅度地提升了光电流,而且电子在多功能层TiO2膜内的界面传输阻抗较低.将3种薄膜有效结合并控制其厚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在AM1.5,光强度为100 mW·cm-2的条件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可以提升至5.29%,电流密度达到11.7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制备 电化学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二氧化钛 光阳极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0.1)Yb(10.9)氟氧化物玻璃的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晓波 N.Sawanobori +1 位作者 宋增福 陈晓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2-754,共3页
本文首次研究了Tm(0 1)Yb(10 9)氟氧化物玻璃在 96 6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的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现象。测量发现存在很强的 1G4 → 3 H6的 474nm三光子和较弱的1D2 →3 H6的 36 2nm ,1D2 →3 F4 的 45 2nm ,1G4 → 3 F4 的 6 5 0nm三光... 本文首次研究了Tm(0 1)Yb(10 9)氟氧化物玻璃在 96 6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的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现象。测量发现存在很强的 1G4 → 3 H6的 474nm三光子和较弱的1D2 →3 H6的 36 2nm ,1D2 →3 F4 的 45 2nm ,1G4 → 3 F4 的 6 5 0nm三光子以及3 F3 → 3 H6的 6 81nm二光子上转换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敏化 TM YB 共掺杂 氟氧化物玻璃 上转换光放大 光谱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光催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廖斌 罗军 +4 位作者 覃礼钊 吴先映 吴晓玲 张旭 刘安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出高度致密、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利用SEM和XRD表征分析纳米管阵列的形貌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450℃退火后的TiO2晶相结构为夹杂少量金红石相的锐钛矿相.以甲基橙在水溶液中的光催化降解为实例,分别研究了TiO2纳... 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出高度致密、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利用SEM和XRD表征分析纳米管阵列的形貌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450℃退火后的TiO2晶相结构为夹杂少量金红石相的锐钛矿相.以甲基橙在水溶液中的光催化降解为实例,分别研究了TiO2纳米管阵列在可见光和紫外光激发下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阵列在紫外光激发下有较高的光催化效率,但在可见光照射下产生降解效果不太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纳米管 紫外光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制备锐钛矿型Fe:TiO2薄膜紫外光、可见光和自然光催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覃礼钊 廖斌 +4 位作者 董西亮 吴先映 侯兴刚 程肯 刘安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 O2薄膜,然后用金属蒸汽真空弧(metal vapour vacuumarc,MEVVA)离子注入机注入从6×10^15~6×10^16cm24种注量的Fe离子,制备复合纳米Fe:Ti O2薄膜.用UV-Vis透射光谱和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 O2薄膜,然后用金属蒸汽真空弧(metal vapour vacuumarc,MEVVA)离子注入机注入从6×10^15~6×10^16cm24种注量的Fe离子,制备复合纳米Fe:Ti O2薄膜.用UV-Vis透射光谱和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薄膜在紫外光、可见光和自然光下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脱色效果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iO2薄膜 离子注入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VVA离子注入铁镍银对DSSCs光电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罗军 沈晓楠 +3 位作者 庞盼 廖斌 吴先映 张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利用MEVVA技术分别将金属Fe、Ni、Ag离子注入进DSSCs结构中作为电荷传输层的TiO_2膜,表征了各金属离子注入后TiO_2膜表面形貌及晶相结构,研究了DSSCs注入前后光电性能及电池内部界面的电荷传输变化。能带理论分析显示,金属离子注入后,Ti... 利用MEVVA技术分别将金属Fe、Ni、Ag离子注入进DSSCs结构中作为电荷传输层的TiO_2膜,表征了各金属离子注入后TiO_2膜表面形貌及晶相结构,研究了DSSCs注入前后光电性能及电池内部界面的电荷传输变化。能带理论分析显示,金属离子注入后,TiO_2能带结构发生变化,并在其禁带中引入了杂质能级,不仅优化了TiO_2导带与染料LUMO能级匹配度,而且杂质能级为电荷的传输提供了额外传输"通道",从而降低了电荷传输过程中的复合率。DSSCs光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与未注入的DSSCs相比,Fe、Ni、Ag离子注入DSSCs的光电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3.6%、12.7%、3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电荷传输 光电性能 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和碳双注入H13钢抗磨损和抗腐蚀特性
10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王晓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5-477,共3页
首次研究了钨和碳双注入对抗磨损和抗腐蚀特性的影响 ,研究了抗磨损和抗腐蚀相生成的条件 ,以及这些相对抗磨损和抗腐蚀特性的作用 ,并对其改性机理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 ,钨和碳双注入H13钢可在注入层中形成超饱和的钨和碳原子浓... 首次研究了钨和碳双注入对抗磨损和抗腐蚀特性的影响 ,研究了抗磨损和抗腐蚀相生成的条件 ,以及这些相对抗磨损和抗腐蚀特性的作用 ,并对其改性机理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 ,钨和碳双注入H13钢可在注入层中形成超饱和的钨和碳原子浓度。因此在注入层中形成钨的碳化物WC和W2 C相、合金相Fe2 W和Fe2 W6C等 ,这些弥散相不但可以使注入层强化 ,而且也可增强表面磨损和抗腐蚀特性 ;钨和碳双注入具有钨和碳单注入的特性 ,所以能进一步地提高H13钢的抗腐蚀性 ,随着W和C注入剂量的增加 ,抗磨损和抗腐蚀特性进一步提高 ;抗磨损特性可改善 2倍。双注入样品抗腐蚀特性也有明显地提高 ,如样品W5C8的腐蚀电流峰值密度Jp 经 5 5个周期腐蚀后 ,其值是H13钢Jp 的 1/ 2 6 .7~ 1/ 33 .3,而钨样品C5W5经过 88个周期腐蚀后 ,其值是H13钢的 1/ 16~ 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 腐蚀 电化学测量 H13钢 离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过滤真空电弧沉积系统中阴极表面磁场分析研究
11
作者 史学伟 廖斌 +2 位作者 张荟星 陈一鸣 吴先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5-259,共5页
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运用ANSYS软件对阴极真空电弧沉积系统中阴极表面磁场分布以及传输导管内部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阴极表面附近磁场分布对于电弧稳定性和等离子体输运效率的影响.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调节阴极后部的永磁铁至合... 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运用ANSYS软件对阴极真空电弧沉积系统中阴极表面磁场分布以及传输导管内部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阴极表面附近磁场分布对于电弧稳定性和等离子体输运效率的影响.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调节阴极后部的永磁铁至合理位置以及在阳极筒外侧加聚焦线圈两项措施均能够改变阴极表面磁场分布.而对阴极表面磁场的合理优化有利于电弧稳定,并能极大地提高等离子体传输效率,对于提高沉积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分布 有限元法 电弧稳定性 等离子体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