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静 吴永军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0,共9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逻辑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客观规律,从最高层面一步步具体化,包含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需遵循的思维、行为规范和操作路径三个层面。已有实践表明,在最高层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必须遵循系统性、关联性和序列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逻辑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客观规律,从最高层面一步步具体化,包含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需遵循的思维、行为规范和操作路径三个层面。已有实践表明,在最高层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必须遵循系统性、关联性和序列性三大思维;在中间层面,作为上接理论、下接实践的桥梁,行为规范指出需要将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展开,聚焦解决真实问题并坚持学科立场;在底层层面,落实到具体操作,可以从主题选择、顶层设计、具体实施与评价三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实践逻辑 行为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实践的身体逻辑及其实现 被引量:5
2
作者 耿素素 吴永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学科实践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其设计与实施初期,容易表现出学习目标盲目化,忽视身心一体;知识学习抽象化,漠视身体在场;实践活动虚假化,禁锢身体自由;学习评价单一化,抑制身体表达等身心分离的实... 学科实践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其设计与实施初期,容易表现出学习目标盲目化,忽视身心一体;知识学习抽象化,漠视身体在场;实践活动虚假化,禁锢身体自由;学习评价单一化,抑制身体表达等身心分离的实践倾向。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环境对于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学科实践的设计理念深度契合。深入分析学科实践“离身”现状,探讨具身认知理论与学科实践的学理关系:从实践哲学的视角来看,身体是实践之基;从知识转化的视角来看,身体体验是学科实践;从素养生成的视角来看,身体经验是学科实践之源。以师生身体为逻辑支点的学科实践“具身化”转向,需要秉持全人发展的目标指向,实现身心交融;基于身体介入的知识学习,实现学以致知;基于情境场域的实践活动,实现知行合一;基于身体表达的学习评价,实现素养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实践 具身认知 离身之困 转向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探究能力的测评、现状与提升策略
3
作者 汤瑷宾 吴永军 《课程.教材.教法》 2025年第8期130-137,共8页
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能力测评工具、了解学生的能力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是当前科学教育的重要课题。通过设计测评思路、构建测评框架、开发测评工具,形成了纸笔测评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探究能力测评体系。根据对杭州市87... 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能力测评工具、了解学生的能力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是当前科学教育的重要课题。通过设计测评思路、构建测评框架、开发测评工具,形成了纸笔测评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探究能力测评体系。根据对杭州市873位学生的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真实探究与纸笔探究之间存在认知迁移挑战;学生总结和反思能力相对薄弱,当前教学支持不足;资源设计与培养目标失配,未达优质标准;情境化体验覆盖面有限,仅少数学生受益。据此提出强化“家校社”涵育合力,完善教材的探究元素建设,丰富深化探究的教学设计,优化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等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探究能力 纸笔测评 表现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