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改性大豆蛋白质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溪 陈国 阚成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8,共5页
纯大豆蛋白作为高分子材料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差,需通过物理或化学法对其进行改性,才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性能需求,其中化学改性是制备大豆蛋白基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手段。从交联、接枝、酰化与酯化、去酰胺化、磷酸化和... 纯大豆蛋白作为高分子材料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差,需通过物理或化学法对其进行改性,才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性能需求,其中化学改性是制备大豆蛋白基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手段。从交联、接枝、酰化与酯化、去酰胺化、磷酸化和糖基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化学改性大豆蛋白质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高分子材料 化学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偶氮分子玻璃材料的光致取向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艳伟 和亚宁 王晓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51-2355,共5页
利用光诱导双折射和偏振红外光谱法研究了2种无定形树枝状偶氮分子材料G1-AZ-CN和G2-AZ-CN的光致取向行为,对其偶氮生色团及非光响应性星形核的光致取向速度、取向松弛速度和饱和取向程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G2-AZ-CN中偶氮生色团... 利用光诱导双折射和偏振红外光谱法研究了2种无定形树枝状偶氮分子材料G1-AZ-CN和G2-AZ-CN的光致取向行为,对其偶氮生色团及非光响应性星形核的光致取向速度、取向松弛速度和饱和取向程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G2-AZ-CN中偶氮生色团和星形核的光致取向速度快于G1-AZ-CN,但其取向松弛速度慢于G1-AZ-CN,这与G2-AZ-CN具有更高的偶氮生色团密度有关.G1-AZ-CN具有较高的饱和取向程度及较好的取向稳定性.与具有相同类型偶氮生色团的偶氮聚合物BP-AZ-CN相比,G1-AZ-CN和G2-AZ-CN中偶氮生色团表现出较慢的取向速度.其取向行为与其特殊的星形分子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取向 树枝状偶氮分子 无定形分子材料 偏振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在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毛赫南 王晓工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6-343,共8页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炭材料,2004年通过简单的机械剥离方法制备得到。而氧化石墨烯作为石墨烯的氧化状态,其基面和边缘上存在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可以很好地分散在水中,因而具有很好的加工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原位...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炭材料,2004年通过简单的机械剥离方法制备得到。而氧化石墨烯作为石墨烯的氧化状态,其基面和边缘上存在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可以很好地分散在水中,因而具有很好的加工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原位聚合法作为一种常用聚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合成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本文着重介绍了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的定义、不同的制备方法、原位聚合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 原位聚合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线路板非金属材料回收利用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4
作者 郝娟娟 王乙舒 +1 位作者 吴玉峰 郭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01-7012,共12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子电气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逐渐追求电子电气设备多功能化、轻便化,造成电子电气设备寿命不断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世界范围内废电子电气设...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子电气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逐渐追求电子电气设备多功能化、轻便化,造成电子电气设备寿命不断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世界范围内废电子电气设备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其成分复杂,含有多种金属元素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对资源回收以及环境保护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废线路板作为废电子电气设备的主要部件,含有多种金属元素,且含量高于相应矿产,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由于金属材料具有高的经济价值,其回收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很多研究致力于探索高效、环保的金属材料回收方法,目前关于金属材料的回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然而,由于回收经济效益低,在线路板中占很大比例的非金属材料的回收常常被忽略,大部分采用焚烧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由于非金属部分含有重金属以及溴化阻燃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其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二噁英、多溴二苯以及二苯并呋喃等有毒气体,而填埋则会导致重金属和溴化阻燃剂浸出,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为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废线路板中非金属材料的回收逐渐引起重视。科研人员对非金属材料的回收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对废线路板中非金属材料回收技术以及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目前非金属材料的回收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回收方法和化学回收方法两大类,二者均可对废线路板中非金属材料进行有效回收和利用。物理方法主要是将经分离获得的非金属材料作为填料生产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原材料生产混凝土,作为改性剂生产粘弹性材料,改变材料的性能,通过替代原有材料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化学回收方法主要包括热解法、液体解聚法以及氢化降解法等。其中关于热解法回收非金属材料的研究较多、较成熟,其他方法的研究较少,后期还需要进行大量探索。本文基于成本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对各种方法的优势、问题进行总结和比较,能够对非金属材料回收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线路板 非金属材料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碲属线性巨磁阻材料研究进展
5
作者 曹明星 马立文 +1 位作者 席晓丽 王志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3131-13138,共8页
近年来,具有巨磁阻性质的材料,因其电阻随施加的磁场而显著变化,是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关键材料。巨磁电阻碲化物由于具有无法预见的大的非饱和磁阻、超高迁移率以及反常霍尔效应等特性,可以用于强磁场探测、信息记录领域以及磁阻器件等(... 近年来,具有巨磁阻性质的材料,因其电阻随施加的磁场而显著变化,是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关键材料。巨磁电阻碲化物由于具有无法预见的大的非饱和磁阻、超高迁移率以及反常霍尔效应等特性,可以用于强磁场探测、信息记录领域以及磁阻器件等(例如计算机的硬盘驱动器),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准二维特征、非平庸拓扑能带结构的金属碲属化合物,以及一维碲属银化物作为非饱和线性巨磁阻重要材料体系,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质,被研究者重视。然而,目前该类材料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合成方面。目前还未实现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的大面积薄层、块体材料,这限制了其开发和应用。(2)性能与结构方面。巨磁阻、热电性能、压致超导、低能光吸收等优良特性已有研究,而通过掺杂等方法调节载流子浓度以提高巨磁阻性能还未被分析透彻。近年来,研究者主要从亟待解决的制备和性能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采用自上而下的技术已经证明以低成本制备层状材料是可能的,而自下而上的制备技术目前应用较广,例如化学气相沉积、助熔剂法等一系列方法,可以制备具有少量缺陷的高质量材料。磁电阻性能方面,碲属线性巨磁阻材料具有的各向异性磁电阻强烈依赖于角度和温度,当磁场、电场与晶轴取向不同时,磁电阻数值方面有很大区别,该类材料在低温0.53 K、高磁场60 T条件下,具有高至1300000%的磁电阻。相结构方面,过渡金属碲属化合物在2H相或者T、T′和Td畸变中是较稳定的,并可以诱导可逆相变。低能电子结构方面,费米面附近的电子-空穴口袋的尺寸和数量实现完美补偿,可成为巨磁阻效应特征出现的原因。本文以二维MoTe 2、WTe 2和一维Ag 2Te材料为代表,综述了近年来碲属线性巨磁阻材料的化学制备方法,以及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对比并提出了不同维度的线性磁阻材料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利用晶体各向异性等材料设计与合成策略来实现化学制备。探讨了该类材料晶体的磁电阻性能和结构的关系,总结了其在光电应用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可通过掺杂、改性以有望改善性能的方式来激发该类材料在电子器件方面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尔半金属 二碲化钨 相变 二维材料 线性巨磁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脱盐用电容去离子化炭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稻垣道夫 黄正宏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5-437,共33页
本文综述了炭材料用于水脱盐的电容去离子化(CDI)电极的研究进展。首先,基于盐吸附容量(SAC)、吸附速率(SAR)和电荷效率(CE)比较了各种类型的CDI反应池,包括流动型(FB)、膜型(M)、流经电极型(FTE)以及流动电极(FE)型反应池。进而,基于... 本文综述了炭材料用于水脱盐的电容去离子化(CDI)电极的研究进展。首先,基于盐吸附容量(SAC)、吸附速率(SAR)和电荷效率(CE)比较了各种类型的CDI反应池,包括流动型(FB)、膜型(M)、流经电极型(FTE)以及流动电极(FE)型反应池。进而,基于电容和电池两种类型重点讨论了炭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具有短路运行模式的流动电极(FE)反应池可望用于实际应用以解决未来日益增长的缺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材料 电容去离子化 水脱盐 电容型 电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增材制造铍铝合金的缺陷和组织
7
作者 代彦明 谢垚 +4 位作者 王东新 李军义 张鹏 李春生 张健康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7,共9页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了铍铝合金,分析了在低激光功率、高激光功率以及逐层单向线扫描和67°层间交错扫描两种扫描策略下铍铝合金中的成形缺陷、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铍铝合金中的成形缺陷主要有气孔、微孔、热裂纹和熔合...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了铍铝合金,分析了在低激光功率、高激光功率以及逐层单向线扫描和67°层间交错扫描两种扫描策略下铍铝合金中的成形缺陷、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铍铝合金中的成形缺陷主要有气孔、微孔、热裂纹和熔合不良。气孔尺寸较小且数量很少,对合金性能影响不大;微孔可以通过采用67°层间交错扫描和提高激光功率的方式消除;热裂纹主要是由熔池凝固末期熔池中心的柱状组织间长通道中液膜受其周围前一层熔池的拉应力引起,并在后期逐层沉积过程外延生长扩展,热裂纹的开口宽度随着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大;熔合不良是熔池被周围新扫描熔池高搭接率重熔时受多次热循环影响,其边缘铍铝两相扩散向稳态转变,铍相枝晶长大和铝相扩散引起显微空隙所致。增材制造铍铝合金的显微组织中主要包含铝相、铍相和一部分亚稳态组织,其中铍相与亚稳态组织共同引起合金中较大的残余应力;合金中铍相基面(0001)取向虽然有一定的择优分布,但也表现出随机性,铝相(100)方向沿熔池扫描方向则存在明显的择优取向,使合金组织呈现各向异性。另外,通过沿熔池扫描方向测试硬度得知,铍铝合金因组织细小及存在大量的亚稳态组织而表现出更高的显微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铍铝合金 缺陷 激光功率 层间交错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GMA-co-St)对PA6/PC共混物的反应增容作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志君 郭宝华 +1 位作者 胡平 谢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44-1248,共5页
用红外、扫描电镜、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GMA)和苯乙烯 ( St)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 [PP-g-( GMA-co-St) ]对 PA6/PC共混物的反应增容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在熔融共混过程中 ,PP-g-( GMA-co-... 用红外、扫描电镜、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GMA)和苯乙烯 ( St)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 [PP-g-( GMA-co-St) ]对 PA6/PC共混物的反应增容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在熔融共混过程中 ,PP-g-( GMA-co-St)中的环氧基与 PA6的端氨基及 PC的端羟基原位生成的接枝共聚物有效地降低了共混物相间的界面张力 ,明显提高了共混物相界面的粘着力 .少量的 PP-g-( GMA-co-St)就能使 PA6和 PC的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 .当 PP-g-( GMA-co-St)的质量分数为 1 0 %时 ,共混物分散相的相区尺寸细化到 0 .2 μm,其力学性能也有较大提高 .PA6/PC/PP-g-( GMA-co-S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均衡 ,达到了弹性体增韧体系难以达到的效果 .即使 PP-g-( GMA-co-St)组分含量为 2 0 %时 ,共混物仍能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 ,特别是在共混物的韧性得以提高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聚碳酸酯 聚丙烯 反应增容 共混物 相容性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多单体熔融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醛树脂合成反应过程的FTIR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李爱萍 阚成友 +1 位作者 杜奕 刘德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73-877,共5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脲醛树脂合成中不同结构形成和变化情况.对FTIR谱图解析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脲醛树脂预聚物合成过程中,随着甲醛与尿素反应的进行,红外谱图特征峰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酰胺II带特征峰波数逐渐低移,有更...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脲醛树脂合成中不同结构形成和变化情况.对FTIR谱图解析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脲醛树脂预聚物合成过程中,随着甲醛与尿素反应的进行,红外谱图特征峰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酰胺II带特征峰波数逐渐低移,有更多羟甲基、醚键和—NHCH2—结构基元形成,固化反应使上述结构基元相应减少.着重分析了不同甲醛与尿素摩尔比(nF/nU)下尿素与甲醛反应产物结构的变化,随nF/nU的增加,酰胺II带特征峰波数逐渐低移,碱性条件下醚键和—NHCH2—结构基元明显增加,在较强酸性条件下Uron环、亚甲基桥和羟甲基显著增加,而—NHCH2—结构基元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结构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显微红外光谱法研究高分子共混物溶液自组织形成的相组成分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孔祥明 谢续明 +3 位作者 杨睿 汪昆华 张增民 雷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3-625,共3页
本文制备了PS/PC(7/ 3)和PS/PMMA(5 / 5 )的四氢呋喃 (THF)溶液 ,通过缓慢蒸发溶剂制得PS/PC和PS/PMMA的共混物薄膜。利用不同的FTIR测试方法检测了制得薄膜中的组成分布。将PS/PC薄膜超薄切片 ,通过显微投射红外方法检测了其纵剖面的... 本文制备了PS/PC(7/ 3)和PS/PMMA(5 / 5 )的四氢呋喃 (THF)溶液 ,通过缓慢蒸发溶剂制得PS/PC和PS/PMMA的共混物薄膜。利用不同的FTIR测试方法检测了制得薄膜中的组成分布。将PS/PC薄膜超薄切片 ,通过显微投射红外方法检测了其纵剖面的组成分布 (测试步长为 16 μm)。结果表明 :PS含量从膜底面到表面缓慢增大呈梯度分布 ,在膜表面附近急剧增大 ,即PS组分在成膜过程中向表面 (与空气接触 )富集。利用显微反射红外法 ,调整红外显微镜聚焦面到膜的不同深度平面上 ,测量了PS/PMMA薄膜的纵向组成分布 (调焦步长为 10 μm)。结果表明 :PMMA组分呈从膜表面到底面逐渐增多的梯度分布。这种溶剂蒸发成膜过程中组分向表面或底面迁移被认为是由于共混物某一组分对表面 (空气 )或基板 (玻璃 )的选择性浸润析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红外光谱 PS/PC PS/PMMA 相组成分布 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共混物梯度相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界面效应 被引量:9
11
作者 孔祥明 王震 谢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04-2107,共4页
通过在高分子共混物内部引入不同的第三相界面 ,系统地研究了退火热处理条件下该界面对于共混物梯度相形态形成的影响 .对具有一定初始粒径的共混物体系或初始近似为均相的共混体系 ,在第三相界面的诱导下 ,均能形成梯度相形态 .探讨了... 通过在高分子共混物内部引入不同的第三相界面 ,系统地研究了退火热处理条件下该界面对于共混物梯度相形态形成的影响 .对具有一定初始粒径的共混物体系或初始近似为均相的共混体系 ,在第三相界面的诱导下 ,均能形成梯度相形态 .探讨了诱导界面间距与体系相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两个诱导界面间距小于所生成梯度层厚度的两倍时 ,梯度结构趋于交叠 .继续减小诱导界面间距 ,则梯度结构趋于消失 ,诱导界面间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子快速长大 ,界面的诱导作用遍布整个样片 ,证实了我们所提出的“高分子共混物中二维条件下界面诱导加速分散相粒子粗化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乙烯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粗化 界面诱导 梯度相结构 凝聚 高分子共混物 界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酰亚胺类荧光染料及共聚型荧光聚氨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金青君 徐旻 +3 位作者 黄馨仪 李勃天 王吉帅 阚成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9-997,共9页
首先以4-溴-1,8-萘酐、2-氨基-1,3-丙二醇和甲醇钠为原料,经亚胺化和取代两步反应合成出4-甲氧基-N-(2-羟基-1-羟甲基乙基)-1,8-萘酰亚胺(MHHNA)活性荧光染料,然后将其作为扩链剂通过相反转自乳化法制备出了共聚型荧光聚氨酯(PU)(PU-MHH... 首先以4-溴-1,8-萘酐、2-氨基-1,3-丙二醇和甲醇钠为原料,经亚胺化和取代两步反应合成出4-甲氧基-N-(2-羟基-1-羟甲基乙基)-1,8-萘酰亚胺(MHHNA)活性荧光染料,然后将其作为扩链剂通过相反转自乳化法制备出了共聚型荧光聚氨酯(PU)(PU-MHHNA)乳液,并分别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粒度分析、氙灯老化等方法对所得荧光染料的化学结构、PU乳液及乳胶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HHNA和PU-MHHNA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73和0.92,MHHNA的用量对所得PU乳液的胶体性质没有明显影响.PU-MHHNA的丙酮溶液在UV-Vis吸收光谱上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360.6 nm,在荧光光谱上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和最大发射波长(λem)分别为362和435 nm.随着温度的升高,PU-MHHNA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PU-MHHNA乳胶膜的耐光色牢度和耐溶剂色牢度均明显高于共混型荧光聚氨酯(PU/MBNA)乳胶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料 聚氨酯 吸光度 荧光强度 耐光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条件下高分子共混物组分浓度梯度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治 孔祥明 谢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764-1766,共3页
研究了聚乙烯醇 /聚丙烯酸高分子共混物水溶液中 ,共混物各组分在电场诱导条件下沿电场方向的浓度梯度分布情况 .通过测定不同时刻 PVA/ PAA高分子共混物水溶液在电场的不同区域内的 p H值 ,研究了电场诱导下共混物各组分沿电场方向的... 研究了聚乙烯醇 /聚丙烯酸高分子共混物水溶液中 ,共混物各组分在电场诱导条件下沿电场方向的浓度梯度分布情况 .通过测定不同时刻 PVA/ PAA高分子共混物水溶液在电场的不同区域内的 p H值 ,研究了电场诱导下共混物各组分沿电场方向的迁移过程 .结果表明 ,PAAn-向电场正极迁移 ,同时由于浓差梯度 ,PVA向负极迁移 ,并形成浓度梯度分布 .随时间的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PVA/PAA 高分子共混物 梯度 组分浓度 功能梯度材料 聚乙烯醇 聚丙烯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马来酸酐-苯乙烯多单体接枝聚丙烯反应共混物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续明 李颖 杨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 (PP)与尼龙 6 (PA6 )的共混物。先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马来酸酐 (MAH)和苯乙烯 (St)共同接枝于聚丙烯 (PP)上 ,制得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P- g- (MAH- St) ,该接枝物具有较高的 MAH接枝率。利用 MFR、SEM...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 (PP)与尼龙 6 (PA6 )的共混物。先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马来酸酐 (MAH)和苯乙烯 (St)共同接枝于聚丙烯 (PP)上 ,制得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P- g- (MAH- St) ,该接枝物具有较高的 MAH接枝率。利用 MFR、SEM、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 ,研究了多组分熔融接枝聚丙烯 PP- g- (MAH- St)对 PA6 / 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PP- g- (MAH-St)中的酸酐基团与 PA6末端的氨基发生化学反应 ,原位形成的 PP- PA6共聚物能有效地改善 PA6与PP的相容性 ,可以使 PP均匀地分散在 PA6基体中 ,相区尺寸明显减小 ,可至 0 .1 μm。并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均衡的提高 ,冲击韧性的提高尤其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马来酸酐 苯乙烯 多单体 聚丙烯 反应共混物 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15-3钛合金的超塑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才巨 顾家琳 刘庆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2-58,共7页
Ti-15-3(Ti-15V-3Cr-3Sn-3Al)合金是一种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亚稳定β型钛合金。本文介绍了Ti-15-3合金的性能特点和应用,总结和评价了固溶态、热轧态和冷轧态Ti-15-3合金超塑性研究的进展情况。针对已取得的成果和研... Ti-15-3(Ti-15V-3Cr-3Sn-3Al)合金是一种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亚稳定β型钛合金。本文介绍了Ti-15-3合金的性能特点和应用,总结和评价了固溶态、热轧态和冷轧态Ti-15-3合金超塑性研究的进展情况。针对已取得的成果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Ti-15-3合金超塑性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15-3 钛合金 超塑性 固溶态 热轧态 冷轧态 亚稳定β型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微合金化对渗碳齿轮钢组织演变及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少朋 胡芳忠 +4 位作者 尉文超 汪开忠 吕皓天 王毛球 张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8-367,共10页
目的研究Nb微合金化后渗碳层和基体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及Nb微合金化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以实现齿轮的接触疲劳长寿命。方法利用真空渗碳炉将Nb微合金化及未Nb微合金化齿轮用钢18CrNiMo7-6进行渗碳热处理,采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进行... 目的研究Nb微合金化后渗碳层和基体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及Nb微合金化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以实现齿轮的接触疲劳长寿命。方法利用真空渗碳炉将Nb微合金化及未Nb微合金化齿轮用钢18CrNiMo7-6进行渗碳热处理,采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进行接触疲劳试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显微镜(EBSD)和洛氏硬度计等设备,对试样的组织及硬度进行检测,探讨Nb微合金化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渗碳热处理后,表面组织为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心部组织为板条马氏体。Nb微合金化渗碳层组织发生了细化,位错密度由7.52×10^(15) m^(‒2)增加到8.75×10^(15) m^(‒2),残余奥氏体含量由23.6%降低至15.4%,渗碳层硬度由58.6HRC提高至59.4HRC,心部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由20.5μm降低至16.3μm。剥落坑表面粗糙且呈分层结构,起裂位置位于次表面;剥落坑在滚动接触应力作用下发生加工硬化,Nb微合金化和未Nb微合金化的加工硬化硬度均提高了1HRC左右,抗变形能力相差不大。Nb微合金化齿轮钢的接触疲劳寿命L_(10)=3.2×10^(7),L_(50)=8.2×10^(7);未Nb微合金化齿轮钢的接触疲劳寿命L_(10)=2.0×10^(7),L_(50)=6.4×10^(7)。结论Nb微合金化后,渗碳层组织细化,位错密度增大,显著抑制了裂纹的萌生,并且渗碳层的硬度稍有增加,综合作用使得齿轮钢的接触疲劳寿命L_(10)和L_(50)分别提高37.5%和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钢 接触疲劳 微合金化 加工硬化 组织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和涂层技术在齿轮上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0
17
作者 钱文富 曹兴进 +3 位作者 卢龙 黄楠 孙鸿 冷永祥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5,共5页
利用气相物理沉积(PVD)技术和磁过滤弧源沉积的方法 (DFAD),在由 20CrMo制造的直齿圆柱齿轮表面分别制备了TiN以及C:N薄膜,并在齿轮传动实验台上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齿轮表面上覆C:N薄膜后,在 1 800rpm, 12Nm的工况下,连续运行 5... 利用气相物理沉积(PVD)技术和磁过滤弧源沉积的方法 (DFAD),在由 20CrMo制造的直齿圆柱齿轮表面分别制备了TiN以及C:N薄膜,并在齿轮传动实验台上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齿轮表面上覆C:N薄膜后,在 1 800rpm, 12Nm的工况下,连续运行 50h,对齿轮表面在体式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薄膜无明显破损,而未覆膜的淬火齿轮表面已经失效。因此,齿轮表面覆膜对改善齿轮的减摩抗磨性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同时,还探讨了PVD技术在齿轮传动中应用时出现的问题,如用常用的多弧磁控溅射技术在齿轮表面涂覆TiN膜,因温度太高导致渗碳淬火齿轮表面硬度因回火而降低,无法正常使用,采用磁过滤弧源沉积的方法对齿轮表面进行覆膜,能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过滤弧源沉积 物理气相沉积 齿轮表面 减摩抗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烃光异构化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树强 王雅琼 郑旭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89-1494,共6页
采用DFT(B3LYP)计算方法,在6-31G*水平上获得了反式-β-硝基苯乙烯、硝基乙烯和硝基甲烷基态异构化反应时的过渡态分子结构,并计算了异构化能垒及激发态电子跃迁能.结果显示,反式-β-硝基苯乙烯和硝基苯与硝基甲烷相比具有较短的过渡态C... 采用DFT(B3LYP)计算方法,在6-31G*水平上获得了反式-β-硝基苯乙烯、硝基乙烯和硝基甲烷基态异构化反应时的过渡态分子结构,并计算了异构化能垒及激发态电子跃迁能.结果显示,反式-β-硝基苯乙烯和硝基苯与硝基甲烷相比具有较短的过渡态C—N键长,较低的异构化能垒,并且随着不饱和度的增加,硝基苯和反式-β-硝基苯乙烯电子垂直跃迁能与基态异构化反应过渡态之间能量的差值ΔE迅速减小.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取代基的不饱和度越大,越有利于激发态势能面与异构化反应势能面发生锥型或漏斗交叉,因而越有利于光化学反应沿光异构化通道进行.激发态分子的初始电子运动的定域或离域特征的差别可能是导致硝基苯等硝基芳烃与硝基甲烷等硝基烷烃光解通道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异构化 电子跃迁能 密度泛函理论 硝基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石粉及混炼顺序对PA6/PP/MAPP合金相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力 凌学良 +1 位作者 郭朝霞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89-2794,共6页
通过挤出和注射成型制备了滑石粉(Talc)填充的尼龙6/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A6/PP/MAPP)合金,研究了Talc和混炼顺序(一步法和PA6母料法)对合金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结果表明,添加Talc后注射样条中心... 通过挤出和注射成型制备了滑石粉(Talc)填充的尼龙6/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A6/PP/MAPP)合金,研究了Talc和混炼顺序(一步法和PA6母料法)对合金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结果表明,添加Talc后注射样条中心部分的PP相由球状转变为沿流动方向取向的有分支的条状结构,且用PA6母料法制样比用一步法制样的相形态更为精细.溶解PA6相后对PP相进行热重分析(TGA),确定了Talc在PA6相和PP相中的分布比例,Talc选择性分布于PA6相中.PA6母料法中Talc的分散好于一步法.研究了材料的拉伸、弯曲、冲击、热变形温度和动态力学性能,Talc的添加能够明显提高材料的刚性,且母料法样品的性能优于一步法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粉 相形态 尼龙6 聚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表面化学处理用于Ti6Al4V合金表面仿生磷酸钙涂层的制备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秀红 段可 +2 位作者 冯波 翁杰 Wang Ri-Zhi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1-1074,共4页
报道了一种新的非腐蚀性表面化学处理用于Ti6Al4V合金表面仿生磷酸钙涂层的制备.将Ti6Al4V合金从浸入的过饱和磷酸钙溶液中拉出,在空气中挥干表面附着的过饱和润湿膜,在Ti6Al4V表面生成磷酸钙晶体,且其表面覆盖率随处理次数增加而增加,... 报道了一种新的非腐蚀性表面化学处理用于Ti6Al4V合金表面仿生磷酸钙涂层的制备.将Ti6Al4V合金从浸入的过饱和磷酸钙溶液中拉出,在空气中挥干表面附着的过饱和润湿膜,在Ti6Al4V表面生成磷酸钙晶体,且其表面覆盖率随处理次数增加而增加,直至表面完全被覆盖.再将磷酸钙晶体覆盖的Ti6Al4V浸入过饱和溶液后,表面的磷酸钙晶体迅速生长成为均匀的磷酸钙涂层.该表面化学处理的机理可能为一个挥发表面结晶过程,其优点在于润湿膜干燥为表面成核提供驱动力,因此无需采用表面腐蚀性处理或不稳定的高过饱和溶液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合金 表面 涂层 磷酸钙 仿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