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不同石灰类物质对双季优质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雅慧 杨星莲 +4 位作者 刘磊 邵华 曾勇军 黄山 潘晓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南方双季稻区土壤酸化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水稻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施用石灰可以改良土壤酸化和提高水稻产量,但目前关于石灰施用对当地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较少,且不同石灰类物质的施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不是很清... 南方双季稻区土壤酸化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水稻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施用石灰可以改良土壤酸化和提高水稻产量,但目前关于石灰施用对当地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较少,且不同石灰类物质的施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不是很清楚。于2021年在江西省典型酸性双季稻田上开展田间试验,旨在明确施用不同石灰类物质(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对优质稻(早稻为柒两优2012、晚稻为美香占2号)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石灰类物质间的施用效果无显著差异,且施用石灰类物质对早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亦无显著影响。但与不施石灰对照相比,施用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处理的晚稻显著增产11.3%、17.3%和17.6%,氮素吸收显著增加16.6%、17.1%和13.5%,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显著提高1.3%~2.1%和6.1%~6.3%,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4.7%~4.8%。与不施石灰对照相比,施用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处理的早季稻田土壤pH值分别显著提升0.52、0.42和0.50个单位,晚季稻田土壤pH分别显著提升0.41、0.57和0.48个单位。可见,在酸性双季稻田上施用石灰类物质,在改良土壤酸化的同时改善了晚稻的加工和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石灰类物质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双季稻田氧化亚氮排放的互作效应
2
作者 祝建民 付文涛 +3 位作者 孙文霞 张宇祥 黄山 孙艳妮 《中国稻米》 2025年第5期71-75,80,共6页
土壤肥力和施氮量是影响稻田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但二者的互作效应尚不清晰。本研究依据土壤有机质含量,选取低肥力土壤(F_(L))、中肥力土壤(F_(M))和高肥力土壤(F_(H))3种类型田块,并设置4组氮肥施用水平(即0、90、150、21... 土壤肥力和施氮量是影响稻田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但二者的互作效应尚不清晰。本研究依据土壤有机质含量,选取低肥力土壤(F_(L))、中肥力土壤(F_(M))和高肥力土壤(F_(H))3种类型田块,并设置4组氮肥施用水平(即0、90、150、210 kg/hm^(2),分别用N_(0)、N_(90)、N_(150)、N_(210)表示),旨在阐明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红壤性双季稻田N_(2)O排放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提升土壤肥力能够显著降低双季稻田的N_(2)O排放量;增加施氮量能够提高早稻季的N_(2)O排放量。对早稻季N_(2)O排放而言,F_(H)和F_(M)相较于F_(L)分别降低34.3%和16.7%,N_(150)和N_(210)处理比N0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1.3%和21.8%,N_(90)处理与N0处理差异不显著;对于晚稻季N_(2)O排放而言,F_(H)和F_(M)相较于F_(L)分别降低30.0%和13.7%,而不同氮肥处理之间则无显著差异。施氮量和土壤肥力在早稻季稻田N_(2)O排放上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在F_(L)田块中,与N_(0)相比,N_(210)处理使早稻季N_(2O)排放量显著提高50.7%,而N_(90)和N_(150)处理则无显著影响;在F_(M)和F(H)田块中,各施氮处理对N_(2)O排放均无显著影响。因此,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配施适宜的氮肥用量有利于稻田N_(2)O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氧化亚氮 土壤肥力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