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学科交叉背景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实践
1
作者
李猛
苟倩誌
+6 位作者
郑玉杰
石万元
付乾
李俊
李鸿乂
孙宽
廖强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41-2148,共8页
储能技术在国家“双碳”战略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愈发重要,高校教育培养储能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变得尤为关键。储能科学与工程是涉及材料学、能源动力、物理学、化学和电气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专业,这对高校的传统...
储能技术在国家“双碳”战略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愈发重要,高校教育培养储能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变得尤为关键。储能科学与工程是涉及材料学、能源动力、物理学、化学和电气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专业,这对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回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与发展现状。同时以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为例,介绍了该专业在本硕博阶段学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科交叉素养引导的重要性,分析了专业教学中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和培养模式落后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根据交叉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专业需求,阐述了在本硕博阶段学生培养过程中进行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和前沿交叉课题牵引训练的新思路。最后,通过具体研究案例展示,着重分析进行前沿交叉课题的具体实施步骤及所取得的相关效果,阐明通过学科交叉的训练推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多学科交叉
课题牵引
本科生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钢铁厂通风除尘系统新型90°弯头减磨特性研究
2
作者
张华
乐文毅
+5 位作者
冯晓峰
谢冬明
李安桂
吴禹卓
陈添乐
刘明坤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7-135,共9页
钢铁厂通风除尘系统中90°弯头部位的长时间冲蚀磨损会导致管道失效,严重影响生产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根据实验数据和CFD-DPM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冲蚀模型计算的准确性;然后,为减少弯头磨损,提出一种适用于通风除尘系统的90&...
钢铁厂通风除尘系统中90°弯头部位的长时间冲蚀磨损会导致管道失效,严重影响生产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根据实验数据和CFD-DPM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冲蚀模型计算的准确性;然后,为减少弯头磨损,提出一种适用于通风除尘系统的90°优化弯头,并分析颗粒速度、颗粒粒径和颗粒质量流量对弯头冲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弯头的最大冲蚀率随颗粒速度变化的增长率比普通弯头低,在各流速下优化弯头的最大冲蚀率最高可减少33%左右,然而随着颗粒速度的增加,优化弯头的优化效果逐渐减弱;优化弯头对于75μm粒径的颗粒最大冲蚀率可以减少34%左右,对其他粒径的颗粒最大冲蚀率可减少27%左右,表明优化弯头对不同粒径的冲蚀均具有良好的减磨效果,对小粒径冲蚀减磨效果更明显;颗粒质量流量为0.01~0.02 kg/s时,最大冲蚀率可以减少35%左右,随颗粒质量流量增大,优化效果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钢铁厂通风除尘系统弯头耐磨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磨损
最大冲蚀率
通风除尘系统
优化弯头
冲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科交叉背景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实践
1
作者
李猛
苟倩誌
郑玉杰
石万元
付乾
李俊
李鸿乂
孙宽
廖强
机构
重庆大学
西安
建筑
科技大学
建筑
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41-2148,共8页
基金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223016)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PY202409)
+4 种基金
重庆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及教学案例建设项目(能动类专业研究生能源材料表征技术运用及实践)
重庆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跨学科交叉储能技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大学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3Y15跨学科交叉的新能源及储能课程体系探索与人才培养)
重庆大学优秀跨学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案例A类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52173235,光热蒸发仿生结构材料能质传递与转换协同原理及耦合装置构建方法)。
文摘
储能技术在国家“双碳”战略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愈发重要,高校教育培养储能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变得尤为关键。储能科学与工程是涉及材料学、能源动力、物理学、化学和电气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专业,这对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回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与发展现状。同时以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为例,介绍了该专业在本硕博阶段学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科交叉素养引导的重要性,分析了专业教学中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和培养模式落后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根据交叉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专业需求,阐述了在本硕博阶段学生培养过程中进行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和前沿交叉课题牵引训练的新思路。最后,通过具体研究案例展示,着重分析进行前沿交叉课题的具体实施步骤及所取得的相关效果,阐明通过学科交叉的训练推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多学科交叉
课题牵引
本科生
研究生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research project
undergraduate
postgraduate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铁厂通风除尘系统新型90°弯头减磨特性研究
2
作者
张华
乐文毅
冯晓峰
谢冬明
李安桂
吴禹卓
陈添乐
刘明坤
机构
中冶长天
国际
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
建筑
科技大学
建筑
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部低碳建筑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出处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7-13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8555)。
文摘
钢铁厂通风除尘系统中90°弯头部位的长时间冲蚀磨损会导致管道失效,严重影响生产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根据实验数据和CFD-DPM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冲蚀模型计算的准确性;然后,为减少弯头磨损,提出一种适用于通风除尘系统的90°优化弯头,并分析颗粒速度、颗粒粒径和颗粒质量流量对弯头冲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弯头的最大冲蚀率随颗粒速度变化的增长率比普通弯头低,在各流速下优化弯头的最大冲蚀率最高可减少33%左右,然而随着颗粒速度的增加,优化弯头的优化效果逐渐减弱;优化弯头对于75μm粒径的颗粒最大冲蚀率可以减少34%左右,对其他粒径的颗粒最大冲蚀率可减少27%左右,表明优化弯头对不同粒径的冲蚀均具有良好的减磨效果,对小粒径冲蚀减磨效果更明显;颗粒质量流量为0.01~0.02 kg/s时,最大冲蚀率可以减少35%左右,随颗粒质量流量增大,优化效果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钢铁厂通风除尘系统弯头耐磨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冲蚀磨损
最大冲蚀率
通风除尘系统
优化弯头
冲蚀模型
Keywords
erosion wear
maximum erosion rate
ventilation and dust removal system
optimized elbow
erosion model
分类号
TH117.1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学科交叉背景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实践
李猛
苟倩誌
郑玉杰
石万元
付乾
李俊
李鸿乂
孙宽
廖强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钢铁厂通风除尘系统新型90°弯头减磨特性研究
张华
乐文毅
冯晓峰
谢冬明
李安桂
吴禹卓
陈添乐
刘明坤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