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个体人”到“公共人”——论道德教育如何培育人的公共品格 |
叶飞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6
|
|
2
|
道德教育与“积极公民”的培育——从以赛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谈起 |
叶飞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
2019 |
7
|
|
3
|
培育国家忠诚与构建人类情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使命 |
叶飞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4
|
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向 |
郭元祥
叶飞
刘志军
雷浩
王正青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3
|
|
5
|
学校空间的“准公共领域”属性及其公民教育意蕴 |
叶飞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1
|
|
6
|
“治理”视域下的学校公民教育 |
叶飞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7
|
病态竞争的产生与化解--兼论学校教育如何面对现代人的身份焦虑 |
章乐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8
|
学校公民教育的公共生活策略 |
叶飞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9
|
“治理”视域下公民教育的实践建构 |
叶飞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0
|
基于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新时代公民的培育 |
叶飞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1
|
中小学生世界公民身份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 |
冯建军
白旭娇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
2014 |
1
|
|
12
|
后科尔伯格时代的道德心理学:审视与反思 |
王云强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3
|
走向多中心治理:学校组织管理的善治之道 |
叶飞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
2020 |
14
|
|
14
|
从“控制”走向“治理”——基于“治理”理念的学校公共生活探析 |
叶飞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15
|
沙利文人际精神分析理论的新解读 |
郭本禹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16
|
从“割裂性评价”走向“融合性评价”--学校德育评价改革的基本路向探析 |
叶飞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7
|
儒家德育的衰落与消亡:从晚清到“五四”的历史考察 |
叶飞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8
|
心理学史视域中的斯金纳乌托邦思想——以《瓦尔登湖第二》为例 |
郭本禹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9
|
儒家的三种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
叶飞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